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712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丸剂药物,特别是供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使用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医者认为: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临床表现:

a.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b.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c.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d.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丸剂药物,以解决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其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气滞血瘀型痛经一证。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草50~160g、王不留行50~120g、淫羊藿(炒)50~160g、远志30~120g、当归60~160g、柴胡30~100g、益母草90~360g、夏枯草90~160g、黄芪90~380g、五灵脂50~160g、枳壳30~100g、熟地80~160g、桂枝30~100g、白芍60~160g、山茱萸50~120g、女贞子60~120g、血竭10~20g、桃仁50~100g、郁金80~160g、赤芍40~100g、玫瑰花20~70g、红花30~100g、香附(醋制)50~120g、延胡索80~160g、丹参50~160g、乌药50~120g、川芎80~120g、鸡血藤90~160g、三棱50~100g、牡丹皮60~150g,辅料:炼蜜(每100g药粉中加炼蜜110~155g)。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草60~130g、王不留行60~105g、淫羊藿(炒)60~130g、远志38~105g、当归70~130g、柴胡38~90g、益母草100~320g、夏枯草100~130g、黄芪100~320g、五灵脂60~130g、枳壳38~90g、熟地90~130g、桂枝38~90g、白芍70~130g、山茱萸60~105g、女贞子70~105g、血竭12~17g、桃仁60~90g、郁金90~130g、赤芍50~90g、玫瑰花26~60g、红花38~90g、香附(醋制)60~105g、延胡索90~130g、丹参60~130g、乌药58~105g、川芎90~105g、鸡血藤100~130g、三棱60~90g、牡丹皮70~130g,辅料:炼蜜(每100g药粉中加炼蜜110~155g)。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草115g、王不留行95g、淫羊藿(炒)115g、远志95g、当归115g、柴胡80g、益母草260g、夏枯草115g、黄芪260g、五灵脂115g、枳壳80g、熟地115g、桂枝80g、白芍115g、山茱萸95g、女贞子95g、血竭15g、桃仁80g、郁金115g、赤芍80g、玫瑰花52g、红花80g、香附(醋制)95g、延胡索115g、丹参115g、乌药95g、川芎95g、鸡血藤115g、三棱80g、牡丹皮115g,辅料:炼蜜(每100g药粉中加炼蜜110~155g)。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除炼蜜外,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

b、按照传统制备中药水蜜丸的方法,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100目筛后,混合均匀,即得药粉①;将每100g药粉中加入炼蜜110~155g,混合均匀,然后制备成丸,即得水蜜丸②,进而烘干,分装密封即可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蜜丸剂药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6g/次,温开水送服(于月经周期的第五天开始服用,忌食辛辣的食物和冷食),二个月为一疗程,服药1~2个疗程,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其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紫草,性味:性平、味苦、辛,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等症;

王不留行,性味:苦、平,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

淫羊藿(炒)huo,性味:辛甘、温,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之功效,用于治疗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

远志,性味:苦、辛、微温,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当归,性味:味甘、辛、苦、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柴胡,性味:苦、微寒,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等症;

益母草,性味:苦、辛、微寒,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夏枯草,性味:辛、苦、寒,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等症;

黄芪,性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症;

五灵脂,性味:甘、温,具有活血散瘀、炒炭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枳壳,性味:苦、酸、性微寒,具有理气宽胸、行滞消积之功效,用于治疗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熟地,性味:味辛、苦、性温,具有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腰膝冷痛、阳痿精、尿频、遗尿、肾不纳气、虚喘不止、脾肾两虚、大便久泻、白癜风、斑秃、银屑病;

桂枝,性味:辛、甘、温,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症;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

山茱萸,性味:味酸、性微温,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之功效,用于治疗腰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跹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

女贞子,性味:甘、苦、凉,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之功效,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血竭,性味:甘、咸、平,具有祛瘀定痛、止血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桃仁,性味:苦、甘、平,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郁金,性味:辛苦、凉,具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之功效,用于治疗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等症;

赤芍,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玫瑰花,性味:甘、微苦、温,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

红花,性味:辛、温,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香附(醋制),性味:味辛、微寒,无毒,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等症;

延胡索,性味:辛、苦、温,无毒,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丹参,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乌药,性味:辛、温,具有顺气止痛、温肾散寒之功效,用于治疗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等症;

川芎,性味:辛、温,具有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月经不调、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具有补血、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三棱,性味:辛、苦、平,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原则,从依据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气滞血瘀型痛经,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草115g、王不留行95g、淫羊藿(炒)115g、远志95g、当归115g、柴胡80g、益母草260g、夏枯草115g、黄芪260g、五灵脂115g、枳壳80g、熟地115g、桂枝80g、白芍115g、山茱萸95g、女贞子95g、血竭15g、桃仁80g、郁金115g、赤芍80g、玫瑰花52g、红花80g、香附(醋制)95g、延胡索115g、丹参115g、乌药95g、川芎95g、鸡血藤115g、三棱80g、牡丹皮115g,辅料:炼蜜(每100g药粉中加炼蜜110~155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草130g、王不留行105g、淫羊藿(炒)130g、远志105g、当归130g、柴胡90g、益母草320g、夏枯草130g、黄芪320g、五灵脂130g、枳壳90g、熟地130g、桂枝90g、白芍130g、山茱萸105g、女贞子105g、血竭17g、桃仁90g、郁金130g、赤芍90g、玫瑰花60g、红花90g、香附(醋制)105g、延胡索130g、丹参130g、乌药105g、川芎105g、鸡血藤130g、三棱90g、牡丹皮130g,辅料:炼蜜(每100g药粉中加炼蜜110~15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紫草160g、王不留行120g、淫羊藿(炒)160g、远志120g、当归160g、柴胡100g、益母草360g、夏枯草160g、黄芪380g、五灵脂160g、枳壳100g、熟地160g、桂枝100g、白芍160g、山茱萸120g、女贞子120g、血竭20g、桃仁100g、郁金160g、赤芍100g、玫瑰花70g、红花100g、香附(醋制)120g、延胡索160g、丹参160g、乌药120g、川芎120g、鸡血藤160g、三棱100g、牡丹皮150g,辅料:炼蜜(每100g药粉中加炼蜜110~155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共1650例,年龄为21岁以上的875例,只有775例为21岁以下。1650例患者中痊愈的815例,有效的769例,无效的66例。总有效率达9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