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藿香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58047阅读:16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广藿香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广藿香来源于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解暑的功效,主要用于湿浊中阻、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腹泻、鼻渊头痛。广藿香原产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后传入我国。通过研究来源于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3个不同国家的广藿香药材发现,中国的广藿香油活性最强。广藿香主要以栽培为主,目前在广东省的肇庆和湛江地区均有栽培,海南和广西等省区也有栽培。

广藿香是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由广藿香为主药组成的成方制剂多达30多个,广藿香的药用成分主要是其挥发性成分广藿香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调节胃肠功能、抗炎镇痛作用。因而,广藿香的产地加工,需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广藿香挥发油的含量。广藿香的传统加工方法为日晒夜闷,反复至干。加工周期一般大于一周,且对自然气候依赖较大,闷润的条件不易掌控,多以人工经验为主。对于刚采收的广藿香而言,水分较大,若处理不当则容易造成广藿香发霉。闷润时间过久,药材中部温度过高,挥发性成分容易损失。传统的广藿香炮制需用水润透后切制,但因叶、茎的吸水度不同,容易造成茎未润透而叶已伤水,严重影响了广藿香饮片的质量;同时,产地加工中茎、叶干燥所需的时间不同,因而,茎、叶分开加工很有必要,温度的稳定与控制也影响着广藿香饮片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藿香加工方法,本发明方法针对过去传统加工方法进行了改进,能使广藿香加工效率大大提高,品质显著提升,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操作简便易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广藿香加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1)采收:选择晴天露水干后,留宿根,分期收割生长繁茂的侧枝,约半年采收1次,3—4月栽种的广藿香,在当年ll—12月采收,8—9月栽种的广藿香则到翌年4—5月或7—8月采收;

(2)一次烘干:将采收的广藿香平铺一层于烘架上推进隧道式烘房中,控温40~45℃,持续烘6小时,然后降温至35~40℃,继续烘10-14小时,至叶片由绿色转为浅黄棕色;

(3)茎叶分离:将一次烘干后的广藿香抖掉叶片,将叶片筛净碎屑杂质后收集,存放于干燥阴凉处;

(4)切制:将茎叶分离后的广藿香茎用切药机切成3-5mm的茎段;

(5)二次烘干:将广藿香茎段平铺于托盘中,置于隧道式烘房中烘干,筛净碎屑杂质;

(6)混匀:将二次烘干后的茎段与步骤(3)收集的广藿香叶片混合均匀,包装,存放于干燥阴凉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方法易于操作,工厂化生产效率高,加工出来的广藿香出油率、百秋李醇含量高,品质均一,生产周期短。传统干燥法,系白天摊开晾晒数小时,晚上堆叠闷,翌日再摊晒,反复晒6~7天至干。该法由于晾晒时间长,加之晚上的堆闷使药材处于较高温度条件下,导致挥发油散失,药材质量不均一,严重依赖自然环境。为提高药材质量和干燥效率,故本发明建议广藿香的加工方法采用本发明的茎叶分离、全程低温烘干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申请人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和2的原料均为广东肇庆的广藿香。

实施例1:

传统的广藿香产地加工及饮片炮制方法,步骤如下:

(1)采收:选择2016年3月栽种的广藿香,于2016年11月,晴天露水干后,留宿根,收割生长繁茂的侧枝100kg;

(2)晾晒:将收割的侧枝运回,平铺于晾晒场晾晒,上午、下午各翻动一次,日落后就地堆垛覆盖薄膜,防止雾水导致回潮;反复操作3天;

(3)闷润:第四天将广藿香按10kg一扎捆扎,捆扎松散透气,竖立晾晒,日落后覆盖薄膜,反复操作4天,至叶变成浅黄棕色,茎断口无青色,茎段时声脆、响;

(4)润制:以淋润的方式润透广藿香,以广藿香茎折断面无干心为度,全程约4小时。

(5)切制:用切药机将淋润后的广藿香切成4mm长的段。

(6)干燥:将切制好的广藿香在阳光下曝晒两天后包装,存放于干燥阴凉处。

实施例2:

一种广藿香加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1)采收:选择2016年3月栽种的广藿香,于2016年11月,晴天露水干后,留宿根,收割生长繁茂的侧枝100kg;

(2)一次烘干:将采收后的广藿香平铺一层于烘架上推进隧道式烘房中,控温40~45℃,持续烘6小时,降温至35~40℃,持续烘12小时,至叶片由绿色转为浅黄棕色。

(3)茎叶分离:将一次烘干后的广藿香抖掉叶片,将叶片筛净碎屑杂质后收集,存放于干燥阴凉处。

(4)切制:将茎叶分离后的广藿香茎用切药机切成长约4mm的茎段;

(5)二次烘干:将广藿香茎段平铺于托盘中,置于隧道式烘房中烘至茎断口无青色,茎断时声脆、响,烘干的时间为14小时,烘干温度为35~40℃,然后筛净碎屑杂质,得到烘干后的茎段。

(6)混匀:将二次烘干后的茎段与步骤(3)收集的广藿香叶片混合均匀,包装,存放于干燥阴凉处。

结果分析:

下面表1是对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结果比较:

表1

比较实施例1和实施例2,从加工和炮制时间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的时间减少了近三分之二,从占地面积来看,烘房中烘架的有效使用面积远大于晾晒场面积,加工相同量的广藿香,烘架所需占地面积仅为晾晒场所需面积的十分之一,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加工场地成本。从成品质量来看,因加工全程在温度可控的隧道式烘房中,不受天气影响,受热均匀,使得产品质量均一,避免了夜间回潮造成的发霉以及闷润过程中因受热不均造成的挥发油损失,也避免了润透过程中,会有广藿香部分不能完全润透,导致产品品相不好的问题,低温烘干,使得百秋里醇的含量也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同时,全程不需要使用薄膜闷润,利于环保。因叶片中挥发油含量较高,减少人工操作,叶片不易脱落,同时对叶片进行了单独处理,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晾晒时叶片干了以后,在晾晒和闷润过程中叶片易脱落的问题,可增加产品中叶片量,同时,节省人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加工炮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广藿香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收、一次烘干、茎叶分离、切制、二次烘干、混匀。本发明的方法在传统手工多次日晒夜闷的操作模式基础上,大胆创新,集采收、初加工、炮制于一体。采用此新工艺,能使广藿香出油率高,品质均一,生产效率提高,突破自然环境制约。该发明适用于广藿香规模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赐;万薇;吴卫刚;廖鹏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30
技术公布日:2018.0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