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8191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咽喉炎,中医称喉痹,是一种十分常见又令人讨厌的疾病,虽然不很严重,但咽喉不舒服的感觉时轻时重,容易反复,难以根治。

咽喉炎多由素体肺肾阴虚,或风热喉痹反复发作,余邪留滞不清,伤津耗液,使阴液亏损,咽喉失于濡养,兼之虚火上的,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咽喉炎以虚证居多,治疗大法以补为主,或滋阴降火,或温补脾肾、引人归原。因病程较长,难取速效,故长期服药,滋阴须防其腻,温补宜防其燥。至于挟痰挟瘀者,因其本乃虚中挟实,不可一味攻伐伤其正气,致病情更为缠绵。除药物治疗外,适当的心理疏导,使心情舒畅,气机调达,亦十分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咽喉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的: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linnaeus.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幼虫干燥体。咸、辛,平。归肝、肺、胃经。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辛,凉。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水提或40-80%体积百分浓度的乙醇提取制备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方案一:取全部药材,混合后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即得活性成分。

方案二:取全部药材,混合后用40-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乙醇用量为药材总量的4-10倍,提取时间为1-4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即得活性成分。

方案三:取全部药材,混合后加水提取2-3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7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浸膏,即得活性成分。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咽喉炎的中药组合物,还可以与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配合,制成各种口服制剂,如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糖浆剂、合剂等。

本发明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口服制剂:

稀释剂:淀粉、糖粉、乳糖、糊精、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糖醇类等。

润湿剂与粘合剂:纯化水、乙醇、明胶、聚乙二醇、纤维素衍生物等。

崩解剂: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纤维素衍生物、交联聚维酮等。

润滑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聚乙二醇等。

助溶剂: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矫味剂:蔗糖、单糖、芳香剂等。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甲酯、乙酯、丙酯等。

方法1:片剂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片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片剂。

上述片剂常用辅料包括稀释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之一或全部。

方法2:胶囊剂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胶囊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胶囊剂。

上述胶囊剂常用辅料包括稀释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之一或全部。

方法3:糖浆剂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糖浆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糖浆剂。

上述糖浆剂常用辅料包括矫味剂、防腐剂、助溶剂之一或全部。

方法4:合剂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加入合剂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合剂。

上述合剂常用辅料包括矫味剂、防腐剂之一或全部。

方法5:口服液

取方案一至方案三所得活性成分之一,溶解后净化、浓缩,加入口服液常用辅料,按常规生产方法制备得本发明口服液。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制剂安全有效,全方相互配合,共奏滋阴降火、养阴利咽、温脾润燥之功,用于咽喉炎的治疗。

2、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制剂,配方科学合理,工艺简单,口感好,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的乙醇量的百分数是体积百分数,v/v表示溶液的体积比。

实施例1片剂

称取桔梗10g、甘草10g、防风10g、荆芥20g、僵蚕10g、薄荷5g。加水提取3次,三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2倍、8倍、6倍,三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加入辅料淀粉、乙醇、滑石粉,制得片剂。

实施例2颗粒剂

称取桔梗30g、甘草30g、防风30g、荆芥40g、僵蚕30g、薄荷20g。用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乙醇浓度分别为80%、60%,每次乙醇用量分别为药材总量的10倍、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4小时、3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加入淀粉、糊精,制粒、干燥、整粒即得。

实施例3糖浆剂

称取桔梗15g、甘草15g、防风15g、荆芥25g、僵蚕15g、薄荷10g。加水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分别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12倍、10倍,每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下相对密度为1.05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在浸膏中加入糖浆剂辅料蔗糖、山梨酸、水搅拌均匀,制得糖浆剂。

实施例4胶囊剂

称取桔梗25g、甘草25g、防风25g、荆芥35g、僵蚕25g、薄荷15g。用4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乙醇用量分别为药材总量的10倍、8倍、4倍,提取时间分别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60℃时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在浸膏中加入辅料淀粉、乙醇、糊精、硬脂酸镁,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5颗粒剂

称取桔梗20g、甘草20g、防风20g、荆芥30g、僵蚕20g、薄荷12g。加水提取2次,两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8倍,两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加入淀粉、糊精,制粒、干燥、整粒即得。

实施例6片剂

称取桔梗12g、甘草12g、防风12g、荆芥23g、僵蚕12g、薄荷8g。加水提取3次,三次加水量分别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12倍、8倍、6倍,每次提取时间分别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滤液浓缩至7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加入辅料淀粉、乙醇、滑石粉,制得片剂。

实施例7合剂

称取桔梗18g、甘草18g、防风18g、荆芥28g、僵蚕18g、薄荷11g。加水提取3次,三次加水量分别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12倍、8倍、6倍,每次提取时间分别3小时、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总重量为药材总重量的3倍,灌装,加入合剂辅料蔗糖、乙酯、水、山梨酸搅拌均匀,制得合剂。

实施例8口服液

称取桔梗23g、甘草23g、防风23g、荆芥32g、僵蚕23g、薄荷13g。加水提取2次,两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总重量的10倍、8倍,两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小时、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在浸膏中加入辅料甘露醇、山梨酸、水搅拌均匀,分装,制得口服液。

实施例9粉剂

称取桔梗28g、甘草28g、防风28g、荆芥38g、僵蚕28g、薄荷18g。粉碎,过筛,即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