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治便秘的膏滋及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384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膏滋制作及治病研发领域,特别是一种医治便秘的膏滋及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膏滋疗法,是指药物用水煎煮,去渣,再浓缩,加饴糖制成稠糊状制品,主要供内服用,又称煎膏,我们祖先用膏滋疗法由来已久,从唐宋时期开始,医家已重视膏滋的使用,并把它视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好方法。宋朝《洪景严》在《洪氏集验方》中载有琼玉膏,主治虚劳,是养阴润肺的祖方。在金元时期,医学流派百家争鸣,各创新说,养阴派朱丹溪变琼玉膏的剂量,仍以“琼玉”名,以填精、补虚、调真、养性,成为滋阴、强身延年的代表方。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介绍了许多养生延年之法,并提倡使用膏滋,他创制桑椹膏。主治血虚生风、血痹风痹,高年便秘、夜寐不安等,确是一帖补虚扶正、养生保健的膏滋良方。明代李时珍,更有经验,曾在《本草纲目》中较为详细叙述了益母草膏制取的整个过程。说明了膏滋制作的重要性。以后各家以此为养生延年、补虚扶正的主导思想。膏滋疗法,不仅医家喜用,而在人民群众中同样受到欢迎,预见,在令后的医疗中膏滋疗法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眯。为“治未病”、“抗衰老、健康长寿”作出贡献。膏滋疗法以滋补、保健、强身、抗衰、延年益寿为特点,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剂型角度而论,膏滋取汁浓缩,集中了药物之精华,量少而质纯,易于消化吸收,再者使用简单、方便,不须每天煎药,且甘甜悦口,便于长期应用。故对于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治疗及病后、产后、机体的恢复尤为适宜。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医治便秘的膏滋及制作工艺,所述的膏滋疗法以滋补、保健、强身、抗衰、延年益寿为特点,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膏滋疗法以滋补、保健、强身、抗衰、延年益寿为特点,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剂型角度而论,膏滋取汁浓缩,集中了药物之精华,量少而质纯,易于消化吸收;再者使用简单、方便,不须每天煎药,且甘甜悦口,便于长期应用。故对于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治疗及病后机体的恢复尤为适宜,年高体弱者服之则可抵抗早衰,健体强身,延年益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医治便秘的膏滋,其中,所述的膏滋是用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生姜、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松子仁、柏子仁、肉桂及炙甘草按重量份计:用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各300~400份,生姜100~200份,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各200~300份,松子仁、柏子仁各50~150份,肉桂及炙甘草各30~50份配制而成。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医治便秘的膏滋,其中,所述的膏滋是用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生姜、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松子仁、柏子仁、肉桂及炙甘草按重量份计:用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各350份,生姜150份,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各250份,松子仁、柏子仁各100份,肉桂及炙甘草各40份配制而成。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医治便秘的膏滋,其中,所述的膏滋是用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生姜、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松子仁、柏子仁、肉桂及炙甘草按重量份计:用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各400份,生姜200份,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各300份,松子仁、柏子仁各150份,肉桂及炙甘草各50份配制而成。

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医治便秘的膏滋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肉桂研成细粉备用;

步骤2)再将核桃仁、生姜、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松子仁、柏子仁及炙甘草按照药量掺混,拌匀,用冷水浸泡2小时备用;

步骤3)再将步骤2)中药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渣取汁,合并滤汁,去除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

步骤4)将鹿角胶捣碎,用黄酒浸泡,隔水烊化后冲入步骤3)的清膏中搅拌均匀;

步骤5)在步骤4)的料中加饴糖,待饴糖溶化后,调入步骤1)的肉桂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

步骤6)毎天早、晚各1次,每次30-40g,温开水送下。

本发明的药理依据是:

一种医治便秘的膏滋是用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生姜、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松子仁、柏子仁、肉桂及炙甘草14味中药配制而成;以上诸药,相互配合,各显其功:

饴糖: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功效;主要用于脾胃气虚,中焦虚寒,纳少乏力,脘腹冷痛,肺虚久咳,气短气喘,干咳少痰。

黄酒: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功效。

鹿角胶: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并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生姜:味辛,性热,归肺、脾、胃、心经;具有温中回阳,温肺化痰,温经止血功效。

核桃仁:味甘,性平,归肺,肾,大肠经;温肺定喘、润肠通便,具有补肾,温肺,润肠功能。

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功效。

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

锁阳:味甘,性温,归肝、肾、大肠经;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主治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腰膝痿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

莬丝子:味甘,性温,归肝、肾、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功能,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

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的功效。

松子仁:性温、味甘,入肝、肺、大肠经;具有滋阴润肺,美容抗衰,延年益寿等功能,用于肺燥咳嗽,慢性便秘等功效。

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止汗,润肠功能,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

肉桂:味辛、甘,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之功能。

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了;具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祛痰、止痛、解痉、抗癌及调和诸药的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医治便秘的膏滋是用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生姜、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松子仁、柏子仁、肉桂及炙甘草配制而成;饴糖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功效;主要用于脾胃气虚,中焦虚寒,纳少乏力,脘腹冷痛,肺虚久咳,气短气喘,干咳少痰;黄酒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功效;鹿角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并有良好的止血功效;生姜具有温中回阳,温肺化痰,温经止血功效:核桃仁具有补肾,温肺,润肠功能,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嗽,大便秘结;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功效;熟地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锁阳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主治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腰膝痿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莬丝子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功能,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火麻仁润肠通便肠燥便秘;松子仁具有滋阴润肺,美容抗衰,延年益寿等功能,用于肺燥咳嗽,慢性便秘等功效;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止汗,润肠功能,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肉桂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的功能;炙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祛痰、止痛、解痉、抗癌及调和百药的功效。

2.本发明每年用于调理便秘的病人有30多名,用该方医治,效果好,患者经服用后排便轻松,面色红润,无不舒服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医治便秘的膏滋及制作工艺,所述的膏滋是用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生姜、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松子仁、柏子仁、肉桂及炙甘草按重量计:由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各350g,生姜150g,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各250g,松子仁、柏子仁各100g,肉桂及炙甘草各40g配制而成;

所述的膏滋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肉桂研成细粉备用;

步骤2)再将核桃仁、生姜、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松子仁、柏子仁及炙甘草按照药量掺混,拌匀,用冷水浸泡2小时备用;

步骤3)再将步骤2)中药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渣取汁,合并滤汁,去除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

步骤4)将鹿角胶350g捣碎,用黄酒350g浸泡,隔水烊化后冲入步骤3)的清膏中搅拌均匀;

步骤5)在步骤4)的料中加饴糖350g,待饴糖溶化后,调入步骤1)的肉桂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

步骤6)毎天早、晚各1次,每次30-40g,温开水送下。

实施例2:

一种医治便秘的膏滋及制作工艺,所述的膏滋是用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生姜、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松子仁、柏子仁、肉桂及炙甘草按重量计:由饴糖、黄酒、鹿角胶、核桃仁各400g,生姜200g,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各300g,松子仁、柏子仁各150g,肉桂及炙甘草各50g配制而成;

所述的膏滋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肉桂研成细粉备用;

步骤2)再将核桃仁、生姜、肉苁蓉、熟地、锁阳、莬丝子、火麻仁、松子仁、柏子仁及炙甘草按照药量掺混,拌匀,用冷水浸泡2小时备用;

步骤3)再将步骤2)中药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渣取汁,合并滤汁,去除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

步骤4)将鹿角胶400g捣碎,用黄酒400g浸泡,隔水烊化后冲入步骤3)的清膏中搅拌均匀;

步骤5)在步骤4)的料中加饴糖400g,待饴糖溶化后,调入步骤1)的肉桂粉,搅匀,再煮片刻即成;

步骤6)毎天早、晚各1次,每次30-40g,温开水送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