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6676发布日期:2019-06-25 23:27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为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高温可以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在烈日下曝盼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尚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独活1-10份、麻黄1-10份、桂枝1-10份、木香1-10份、金银花1-10份和大黄1-10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所述独活8份、麻黄8份、桂枝7份、木香5份、金银花5份和大黄3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制成片剂、丸剂、颗粒剂、硬颗粒剂、软胶囊剂、散剂、洗剂、搽剂、软膏剂、合剂。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刀豆,温中,下气,止呃,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九香虫,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

羌活,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拳参,清热镇惊,理湿消肿,治热病惊搐,破伤风,赤痢,痈肿,瘰疬,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散结,主肺热咳嗽;热病惊痫;赤痢;热泻;吐血;衄血;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常用于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独活1g、麻黄1g、桂枝1g、木香1g、金银花1g和大黄1g。

实施例2:

独活10g、麻黄10g、桂枝10g、木香10g、金银花10g和大黄10g。

实施例3:

独活8g、麻黄8g、桂枝7g、木香5g、金银花5g和大黄3g。

实施例4、临床试验:

1、病例采集: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暑之“阳暑”、“暑厥”、“暑风”的诊断标准拟定:多发于夏暑季节,症见发热面红,头晕头痛,心烦胸闷,全身疲软,懒言思睡,舌红脉数,初汗多口渴、继高热汗闭,肌肤灼热,甚至嗜睡谵语、神昏痉厥等。

西医诊断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中暑临床表现“热射病”的有关标准拟定:多发生在高温环境下,起病急,表现为高热,体温达40℃以上,伴不同程度神志障碍。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纳入观察范围。

观察病例共24例,均为本诊所门诊住院患者,分为2组。

治疗组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14-59(28.34±22.23)岁;病程0.5小时-2.5天(18.23±16.45)小时;体温(肛温或腋温加0.5℃)39.1-41.6(40.23±0.54)℃。

对照组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3-59(27.78±21.76)岁;病程1小时-2.5天(18.45±16.76)小时;体温39.3-41.5(40.43±0.58)℃。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中暑后,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重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并给予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每次10ml,4次/天。连续3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即降温治疗(采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肌注,配合物理降温如冷敷或酒精擦浴)、支持疗法(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注意防治感染,同时服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3次/天,连续3天为1个疗程。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热情况判断:发热减轻为体温下降到肛温40℃以下,但未恢复正常体温。体温变化判断:体温下降≥0.5℃表示开始降温。使用物理、药物降温治疗后,第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60分钟、80分钟测量1次体温,直到开始降温为止。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暑的有关标准拟定。治愈: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无反复,症状、体征消失。好转:发热减轻,症状、体征减轻。未愈:发热未减轻或有反复,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疗效比较如下表所示:

两组治疗后体温变化比较:凡有效病例,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后开始降温时间(16.24±5.26)分钟,停止治疗后,发热无反复。对照组初次降温治疗后,开始降温时间(32.67±8.65)分钟,但停止治疗数小时后,发热均有不同程度反复,需重复治疗。两组开始降温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退热迅速,退热疗效稳定,优于对照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独、麻黄、桂枝、木香、金银花和大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退热迅速,疗效稳定,无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李赵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赵鉷
技术研发日:2017.12.15
技术公布日:2019.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