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调节器及负压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7788发布日期:2018-06-05 17:4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调节器及负压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负压吸引器。



背景技术:

在医用临床治疗领域,目前常用的排污或排除体液方法是采用负压吸引的方法。

参见图1,其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见负压吸引器组成。现有负压吸引器主要包括负压调节器(1)、负压源接头(2)、导气管(3)、废液收集瓶(4)及吸引软管(5),细菌过滤器(6)。其中负压源由负压源接头(2)引入,经过负压调节器(1)设定工作负压值,通过导气管(3)连接到废液收集瓶(4)的导气口,吸引软管(5)从废液收集瓶(4)吸引口接入负压,废液、污液从吸引软管(5)另一端吸引口吸入,收集在废液收集瓶(4)。废气(空气)通过导气管(3)、细菌过滤器(6)、负压调节器(1)从负压源排放出。

据此构成的现有负压吸引器在使用时,为确保患者安全,不伤及患者,在使用前,需要捏住导气管(3),堵住吸气口,进行负压调节器检查,以及调整适当的输出负压强度(如图2所示)。

这种通过人工捏住导气管(3),堵住吸气口的操作方式,除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工外,还难保证是否完全堵住,存在负压值过大的风险。尤其在急救场合极为不便,延误抢救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负压吸引器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操作便捷且可靠性高的负压吸引方案。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调节器及负压吸引器,本方案能够替代人工捏住导气操作,堵住吸气口的操作方式,便于负压调节器检查及调节设置,提高负压吸引器操作效率和使用方便性,为医疗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负压调节器,其包括负压调节器本体,还包括一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设置在负压调节器的吸引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阀只在开通和关断两个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内含有气道及与气道连通的内形腔;

阀杆组件,所述阀杆组件安置在内形腔内,并可沿内形腔移动以密封隔断气道;

操作柄,所述操作柄驱动阀杆组件沿内形腔移动,控制阀杆组件与气道的配合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内的气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段、转接段以及出口段,所述转接段与内形腔相对于内形腔设置,可与阀杆组件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进口段与出口段错位设置,两者之间的转接段为“L”形。

进一步的,所述阀杆组件包括:阀杆、复位弹簧、阀杆密封圈以及阀座密封圈,所述阀杆呈T式圆柱形,其小端上设置有阀杆密封圈和阀座密封圈,所述阀杆通过复位弹簧可移动的安置在阀体的内形腔内,并在操作柄的驱动下能压缩复位弹簧沿内形腔移动,以使其上阀座密封圈与阀体配合,密封隔断气道形成阀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柄包括前端的两位凸轮驱动部,以及与两位凸轮驱动部连接的手柄部,所述两位凸轮驱动部相对于阀杆可转动的安置在阀体中,通过转动使得其上的两位驱动面分别与阀杆大端配合,控制阀杆开通或关断阀体内的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柄中的两位凸轮驱动部由球形体以相对于球心不同距离切除两面后形成,且以球形体的球心位置作为两位凸轮驱动部的安装位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负压吸引器,所述负压吸引器中包括上述的负压调节器。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通过在负压调节器的吸引口处增加一个只有开通和关端两个稳定工作状态的开关阀,用于关闭和开启吸气管路;该开关阀只有通或断两种状态,无第三种中间状态,且通断指示清晰,不产生误操作问题,也不会出现开关开启不完全等新的问题。

使用本方案能够有效替代人工捏住导气操作,堵住吸气口的操作方式,便于负压调节器的检查及调节设置,提高负压吸引器操作效率和使用方便性,为医疗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现有负压吸引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现有负压吸引系统使用前的操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例中处于开通状态的开关阀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例中处于关断状态的开关阀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例中开关阀开启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例中负压吸引器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实例针对负压吸引器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在负压调节器的吸引口增加了开关阀,开关阀只有通或断两种稳定状态,且通断指示清晰,由此可有效防止操作不到位及误操作,用于检查负压调节器和设置输出负压值。

这里的负压调节器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加以赘述。

参见图3和图4,其示出了本实例中的开关阀的组成结构。由图可知,本开关阀100主要包括:阀体110,阀杆120,操作柄130,复位弹簧140,销轴150,阀杆密封圈160,阀座密封圈170。

其中,阀体110构成整个开关阀的主体结构。其内部中空设置有气道以及与其连通的内形腔114。

本实例中气道主要由进口段111、转接段112以及出口段113依次连通构成,其中,进口段111与出口段113沿同一方向平行错位设置,两者之间通过转接段112连通;与之配合的转接段112为由第一段112a和第二段112b构成的“L”形,其中转接段112的第一段112a与进口段111直接连通,而转接段112的第二段112b与出口段113垂直并连通。

由此构成的气道其进、出口相互平行错开设置,并弯折的转接段进行连通缓冲,避免气流在进、出口之间直接冲撞,保证气流流通的平稳性;同时便于与开关阀中开关部件(如阀杆)的配合,提高密封结构的可靠性,继而提高开关阀整体运行的可靠性。

阀体110中的内形腔114主要用于安置由阀杆120,操作柄130,复位弹簧140配合组成的开关部件,其水平相对于转接段112的第二段112b设置,并与出口段113连通。由此设置的内形腔114能够便于阀杆120与转接段112配合,实现对气道的密封隔断。

本开关阀中的阀杆120、复位弹簧140,阀杆密封圈160以及阀座密封圈170配合构成相应的阀杆组件,用于整体安置在内形腔内,并通过沿内形腔移动实现密封隔断气道。

其中,阀杆120整体呈T式圆柱形,小端设置安装密封圈安装槽,包括顶端的阀座密封圈安装槽以及中部的阀杆密封圈安装槽;阀杆120的大端为与操作柄130中凸轮驱动部件相啮合的滑动面。

阀杆密封圈160安置在阀杆120小端中部的阀杆密封圈安装槽中,用于在阀杆120安置在阀座内形腔114中时,到阀杆120和内形腔114之间形成动密封,防止阀杆处外部泄漏。

而阀座密封圈170安置在阀杆120小端顶端的阀杆密封圈安装槽中,用于在阀杆120安置在阀座内形腔114中,并沿内形腔114移动进入到转接段112的第二段112b中时,在阀杆120与转接段的第二段112b之间形成密封,形成阀的开关以隔断气道。

复位弹簧140,其套设在阀杆120的小端上,用于在阀杆120安置在阀座内形腔114中时,作用于阀杆上,推动阀杆复位。

该复位弹簧140在随阀杆120安置在阀座内形腔114中时,处于压缩状态,保持对阀杆形成一定的弹力,由此使得阀杆120在与操作柄130配合时,始终以一定的压力压住操作柄130,保证两者配合的稳定性。

据此设置的阀杆120通过复位弹簧140整体可移动的安置在阀体的内形腔内114,并在操作柄的驱动下能压缩复位弹簧140沿内形腔面向气道移动,使得阀杆120的顶端穿过气道进入到转接段的第二段112b中,此时阀杆120顶端的阀座密封圈与阀体配合(即在阀杆120与转接段的第二段112b之间形成密封),密封隔断气道形成阀的开关。

本开关阀中的操作柄130作为驱动部件,直接驱动阀杆120沿内形腔移动,以控制阀杆组件与气道的配合状态,同时能够有效限定保持阀杆120移动后的状态,保证开关阀开关的稳定和可靠性,。

如图所示,该操作柄130主要包括前端两位凸轮驱动部件131以及后端的手柄部132。

本操作柄130的前端两位凸轮驱动部件131上开设有相应的销孔131c,其上还具有第一驱动面131a和第二驱动面131b,第一驱动面131a和第二驱动面131b相对于销孔131c直线距离不同,两者之间的距离差即为驱动阀杆在内形腔114内移动的行程。

如此结构的操作柄130由其上的销孔131c通过销轴150相对于阀杆120的大端可转动的安置在阀体的内形腔114内。由此设置的操作柄130在绕销轴150进行转动时,其前端两位凸轮上的第一驱动面131a和第二驱动面131b可分别与阀杆120大端接触配合,由于第一驱动面131a和第二驱动面131b相对于销轴150的直线距离(即中心距离)不同,通过两者的之间的距离差来控制阀杆相对于气道的移动方向及行程,继而实现控制阀杆开通或关断阀体内的气道。

如此设置的操作柄130,其上的两位凸轮在与阀杆120大端接触配合时,为面接触,有效保证可靠性;同时两个驱动面之间呈一定角度分布,再配合复位弹簧140弹力,使得两者之间始终为有一定压力的面接触,从而使得操作柄130不管哪个驱动面与阀杆120配合,都处于稳定可靠位置,不会出现跳位,使得开关阀只在开通和关断两个工作状态之间稳定切换,不出现其它状态。

对于该前端两位凸轮驱动部件131,本实例中优选基于球形体,并以相对于球心不同距离切除两面后形成,由此形成的两个面作为两位驱动面,且两者相互垂直,根据需要两者之间可采用圆弧过度,这样便于两个面之间的切换;其圆弧面用于连接手柄部。

在此基础上,以球形体的球心位置形成销孔,作为两位凸轮驱动部的安装位置。

由此构成的前端两位凸轮驱动部件131可靠性高,且操作便捷。

由此构成的开关阀在具体工作时,能够只在开通和关断两工作状态之间稳定切换。作为举例,以图示实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所示,第一驱动面131a相对于销轴150(或销孔131c)的中心距离小于第二驱动面131b相对于销轴150(或销孔131c)的中心距离;而两者之间的距离差即为驱动阀杆在内形腔114内移动的行程。

如此,操作柄130在绕销轴150进行转动时,当第二驱动面131b与与阀杆大端接触配合时,由第二驱动面131b相对于销轴150(或销孔131c)的中心距离较大,其将驱动阀杆120压缩复位弹簧140沿内形腔面向气道移动,使得阀杆120的顶端穿过气道进入到转接段的第二段112b中,此时阀杆120顶端的阀座密封圈170与阀体配合(即在阀杆120与转接段的第二段112b之间形成密封),密封隔断气道形成阀的开关(如图3所示)。

当第一驱动面131a与阀杆大端接触配合时,由于第一驱动面131a相对于销轴150(或销孔131c)的中心距离较小,阀杆120在复位弹簧140的作用下面向凸轮移动(背向气道移动),使得阀杆120顶端及其上的阀座密封圈170脱离转接段的第二段112b,使得气道连通,实现开通气道(如图4所示)。

参见图6,其所示为基于上述带有开关阀的负压调节器所形成的负压吸引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本负压吸引器主要由负压调节器10、开关阀20、细菌过滤器30、导气管40、废液收集瓶50以及吸引软管60立连接构成。

由此构成的负压吸引器,通过吸引口处的开关阀20实现对整个吸气管路进行关闭和开启,可提高负压吸引器操作效率和使用方便性,为医疗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

参见图5,本负压吸引器工作时,通过拨动开关阀的操作柄即可进行检查或调节,而开关阀工作的工作过程,可参见图3-图5,操作柄上凸轮只有两个稳定位置,即"开"(或通)和"关"(或断)位置。图3为"开"(或通)状态,图4为"关"(或断)。操作过程中,只要拨动操作柄,如图5所示,凸轮越过临界点(凸轮最高顶点)后,以销轴为力矩中心点,弹簧力作用在操作柄上的力矩方向发生反转,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操作柄自动转到下一个稳定位置。且"关"(或断)操作需要更大的行程和做功,而"开"(或通)进入吸引工作时的操作行程小,容易操作,符合人机工程学。

由此可见,开关阀只有通或断两种状态,无第三种中间状态,且通断指示清晰,不产生误操作问题,也不会出现开关开启不完全等新的问题。

最后需要指出的,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如所附权利要求或者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如开关方向颠倒,本发明的范围旨在覆盖这样的修改和变化。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