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婴儿尿路健康的纸尿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9136发布日期:2018-06-22 10:0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纸尿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检测婴儿尿路健康的纸尿裤。



背景技术:

根据《生活科学》的刊登记录,每秒钟大概有4.4个婴儿出生,随着婴儿的出生,除了婴儿的营养问题,婴儿的排泄问题令每一个婴儿爸爸妈妈头疼的问题。从之前的尿布到现在流行的纸尿裤,对婴儿的排泄问题处理的越来越好。然后对于婴儿的排泄物人们常常只是观察颜色,凭感觉认为婴儿是在拉肚子或者婴儿是健康的。

纸尿裤由外至内通常依次包括表层、吸收芯层以及亲肤层,有的纸尿裤在吸收芯层以及亲肤层之间还设置有导流层,通过导流层的导流作用,来提高尿液流入至吸收芯层的精度,防止尿液无序流动。亲肤层常采用热风或热轧非织造材料,要求柔软、透气,还要使尿液快速渗透,保持贴肤面的干爽性。导流层常采用由热塑性纤维或双组分纤维制成的热风非织造材料,要使尿液快速转移到吸收芯层的整个表面。吸收芯层常由绒毛浆加高吸水树脂SAP 组成,用于吸收大量液体。表层主要是聚丙烯透气微孔薄膜或者热轧非织造材料聚乙烯复合底膜,用于防止尿液的渗出,起到隔离的作用。

如专利申请2016202706199公开的一种带尿酸碱度指示的健康监控纸尿裤,利用婴儿的排泄物的酸碱度作为监测婴儿健康的一个指数,其技术方案本质是在婴儿的排泄口放置一个感应器,通过感应器收集数据并传送给单片机,同时技术方案中还包含电源、储存器、显示器、报警器、转换芯片、三极管等一些电子元件。其技术方案的众多电子原件是否是会带来辐射并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电子原件自身的重量对婴儿娇嫩的身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又如专利申请201610528043.6公开的一种“具有尿液检测功能的儿童纸尿裤及微量元素检测方法”,其技术方案从内到外包括隔尿层、吸收芯层及外层裤体;所述隔尿层和吸收芯层之间设有尿液检测装置;隔尿层具有揭口端嵌入在设置于吸收芯层的卡套内,但是该专利存在检测装置需要重复利用的情况,检测装置极易对纸尿裤本身造成污染,实施例中多处使用强酸、强碱和有刺激性化学品作为测试试剂,对于婴儿父母和婴儿本身都是一个危险因素,对于婴儿父母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具有有较高要求,适用面不广,左右操作失误,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传统的纸尿裤其通常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表层、吸收芯层、亲肤层,由于亲肤层直接作用在人体表面,故需要进行抗菌处理。现有技术的抗菌面料如专利申请201410296484.9公开的一种吸湿排汗抗菌棉涤针织面料,该发明通过对传统的棉涤针织面料进行功能性整理,赋予其抗菌效果,该面料的抗菌能力具体是通过纳米银抗菌剂体现。由于银离子本身售价比较昂贵,导致该面料成本高;采用合成树脂作为粘合剂、乳化剂,直接作用人体的私处,尤其是作用于婴儿的肌肤,会导致皮肤过敏、损伤皮肤等问题。

又如专利申请201410130699.3公开的一种抗菌面料,该抗菌面料包括竹纤维、圣麻纤维、莫代尔纤维、亚麻纤维四种混纺而成。由于不同纤维之间的取向度、弯曲数不同,导致不同纤维之间的抱合作用不如单一纤维之间的抱合作用好,因此,在梳理、成条阶段,其工艺不容易控制,容易导致条干均匀度差、取向度低的不足;该发明通过利用竹纤维天然的抗菌性能来实现抗菌效果,而众所周知,竹纤维其强度较差,由其纺织而成的面料势必影响面料的整体强度。

再如专利申请201510054438.2公开的一种吸湿速干壳聚糖棉针织面料,利用壳聚糖天然的抗菌、生物可降解性作为抗菌材料,与其他纤维混纺,实现面料的抗菌性。但是,壳聚糖溶解性较差,非改性的壳聚糖一般只能溶解于乙酸等少数溶剂,导致其工业化生产受阻,通常采用静电纺丝进行小样的制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抗菌效果好的检测婴儿尿路健康的纸尿裤。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检测婴儿尿路健康的纸尿裤,包括纸尿裤本体,所述纸尿裤本体内向外依次为亲肤层、吸收芯体层、表层;所述吸收芯体层内嵌有检测反应层;所述检测反应层包括水包、红色石蕊试纸、PH试纸、毛细管、氨气管和拉耳;其中,所述水包上粘附有所述红色石蕊试纸以及所述拉耳;所述红色石蕊试纸连接所述氨气管的一端以及PH试纸,而所述氨气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吸收芯体层内;所述PH试纸的端部粘有所述毛细管、所述拉耳部分暴露在所述纸尿裤本体外;

所述亲肤层包括以下原料制备而成:选取竹纤维,将其研碎成长度为2~5mm的纤维碎片,将纤维碎片在碱性蒸煮液中,于 110~130℃下进行蒸煮1~2h后,进行过滤,得到竹纤维浆;将二羟丙基壳聚糖加入至竹纤维浆中,在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中,于40~60℃下进行混合1~ 2h后,得到二羟丙基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其中,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质量比为0.5~2:10~20;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植物提取液加入至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中,混合30~60min,得到抗菌整理浆液;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植物提取液与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的质量比均为0.5~2:20~40;将纯棉织物浸没至抗菌整理浆液中,进行浸轧处理,浴比为1:10~15,轧余率为90~95%;对步骤浸轧后的织物进行烘干处理后,喂入等离子体反应仓中,在功率80~95 W、真空度15~18 Pa条件下,进行等离子处理3~8min;烘干。

优选地,在所述氨气管管体上具有通气孔,所述氨气管材料包括有机硅胶。

优选地,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的粒径均为100~300nm。

优选地,所述抗菌整理浆液中加入有芦荟提取液、常春藤提取液、艾草提取液、柠檬草提取液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芦荟提取液、常春藤提取液、艾草提取液、柠檬草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将芦荟、常春藤、艾草、柠檬草与水按照质量体积比1:6~7分别加入水中烧煮,待煮沸后,继续煮2~3h,过滤,收集提取液。

优选地,所述浸轧工序按照工艺流程右前至后依次包括喂入装置、超喂装置、浸轧装置;

所述喂入装置包括喂入辊、第一机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喂入锥形齿轮、第二喂入锥形齿轮、喂入丝杆、喂入螺套、第一轴承;所述喂入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机架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喂入辊的端部套接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一连轴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通过第一轴与所述第一喂入锥形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喂入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喂入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喂入锥形齿轮套接在喂入丝杆上,喂入丝杆的端部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机架转动连接,喂入丝杆上还配合有所述喂入螺套,所述配重块外套在所述喂入螺套中;

所述超喂装置包括工作平台、第一右丝杆、右导杆、第一右锥形齿轮、第二右锥形齿轮、第一右齿轮、第一右齿轮组、第二右齿轮、左升降杆、右升降杆、第一左丝杆、左导杆、第一左锥形齿轮、第二左锥形齿轮、第一左齿轮、第一左齿轮组、第二左齿轮、连接杆、限位轮;

所述工作平台其台面的右端由前至后依次间隔设置有所述第一右丝杆、若干根所述右导杆,所述第一右丝杆、右导杆均竖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右丝杆的底部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工作平台其台面的右端连接;所述右升降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右丝杆、若干根所述右导杆一一对应的第一导向孔,位于最前端的第一导向孔中套设有右螺套,所述右螺套与所述第一右丝杆配合,剩余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导向孔分别套在对应的右导杆的外侧;所述第一右丝杆上还套接有所述第一右锥形齿轮,所述第一右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右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右锥形齿轮通过第二连轴与所述第一右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右齿轮与所述第一右齿轮组啮合,所述第一右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右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右齿轮通过第三连轴与所述第二左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左齿轮与所述所述第一左齿轮组啮合,所述第一左齿轮组与所述第一左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左齿轮通过第五连轴与所述第一左动轮连接,所述第一左动轮通过所述第一皮带与所述第二左动轮连接,所述第二左动轮通过第六连轴与所述第二左锥形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左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左锥形齿轮,所述第一左锥形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左丝杆上,所述第一左丝杆、若干根所述右导杆由前至后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其台面的左端,所述第一左丝杆、左导杆均竖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左丝杆的底部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工作平台其台面的左端连接;所述左升降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左丝杆、若干根所述左导杆一一对应的第二导向孔,位于最后端的第二导向孔中套设有左螺套,所述左螺套与所述第一左丝杆配合,剩余的若干个所述第二导向孔分别套在对应的左导杆的外侧;

在所述右导杆、左导杆上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限位轮,位于同导杆中的若干个所述限位轮由前至后间隔设置;所述右导杆、左导杆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

所述浸轧装置包括槽体、对辊;所述对辊位于所述槽体的后端;所述对辊包括上辊、下辊;所述下辊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槽体的左右两个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上辊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活动台、右活动台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右活动台上开设有自上而下导通的右通孔,所述右通孔中套接有右二螺套,所述右二螺套与第二右丝杆配合,所述第二右丝杆竖直设置,其底部通过第四轴承与所述槽体的内右底壁连接,所述第二右丝杆上套接有第三右锥形齿轮,所述第三右锥形齿轮与所述第四右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四右锥形齿轮的右端通过第七连轴与所述右主动轮连接;在所述第七连轴上还套接有第一右过渡齿轮,所述第一右过渡齿轮与第一右过渡齿轮组啮合,所述第一右过渡齿轮组与第二右过渡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右过渡齿轮通过渡轴与第二左过渡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左过渡齿轮与第一左过渡齿轮组啮合,所述第一左过渡齿轮组与第一左过渡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左过渡齿轮与第三左锥形齿轮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三左锥形齿轮与第四左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四左锥形齿轮套接在第二左丝杆上,所述第二左丝杆竖直设置,其底部通过第五轴承与所述槽体的内左底壁连接,所述左活动台上开设有自上而下导通的左通孔,所述左通孔中套接有左二螺套,所述左二螺套与第二左丝杆配合;

所述右主动轮通过第二皮带与右从动轮连接,所述右从动轮通过第九连轴与所述第二右齿轮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婴儿穿上纸尿裤后,拉开本发明的拉耳,水包破裂使水浸润红色石蕊试纸,当婴儿有尿液尿到吸收芯体层时,毛细管会发生毛细现象,将尿液吸收一部分到PH试纸上,PH试纸会变色,根据颜色变化与PH试纸标准比色卡来检测尿液的PH值,简单的说PH试纸颜色过于艳丽或者PH试纸颜色过于暗沉都是不健康的标志。当婴儿排尿,如果立即处分解氨气,氨气会顺着氨气管到浸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上,浸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婴儿尿路不健康,需要就诊。本发明摒弃了复杂的检测电路通过直观的试纸颜色变化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试纸的颜色变化,以便于婴儿家长及时送婴儿就诊,并且所用的材料友好对婴儿无伤害。

本发明通过将竹纤维蒸煮呈浆料的形式,一方面保留了竹纤维固有的抗菌属性,另一方面避免采用强力低、脆性大的竹纤维直接参与混纺,导致面料制品脆性大、强力低的不足。本发明在竹纤维浆料中加入具有抗菌、抑菌、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进一步提高整理液的抗菌性。另外本发明还在整理液中引入了纳米氧化钼、纳米氧化钛,将其分散在整理液中,由于纳米氧化钼、纳米氧化钛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菌功效,一方面能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抗菌性,另一方面能填充整理液干燥后薄膜中的微孔和沟槽,提高整体强度。本发明的天然植物提取液具有吸附异味的功效,其与上述各原料配合,对抗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检测反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抗菌除臭面料加工装置的结构流程框图。

图5为本发明中抗菌除臭面料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中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中喂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现有技术的喂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检测婴儿尿路健康的纸尿裤,主要包括纸尿裤本体101和检测反应层,纸尿裤本体101由内向外依次复合有亲肤层1011、吸收芯体层1012、表层1013。本发明的吸收芯体层1012、表层1013均为现有技术。吸收芯体层1012内嵌有检测反应层,检测反应层包括水包1021、红色石蕊试纸1022、PH试纸1023、毛细管1024、氨气管1025和拉耳1026。

其中,水包1021分别与吸收芯体层1012、红色石蕊试纸1022、拉耳1026相粘合,红色石蕊试纸1022连接氨气管1025的一端和PH试纸1023,氨气管1025的另一端置于吸收芯体层1012内, PH试纸1023粘有毛细管1024。

本发明的纸尿裤本体101从外侧可观察到检测反应层内的水包1021、红色石蕊试纸1022、PH试纸1023,拉耳1026的一端暴露在纸尿裤本体101外。

本发明的检测原理:尿液的酸碱度变化主要来源于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的成分。如果常食用荤素杂食,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后可产生硫酸盐或磷酸盐等酸性物质,经由肾脏排出后可使得尿液呈酸性;尿路结石时,以尿酸盐和胱氨酸所形成结石多见于酸性尿中,酸中毒及服用氯化氨等酸性药物时,尿液多呈酸性。如果以素食为主者,植物中的有机酸在体内氧化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就较少,所以尿中排出的酸性物质就少,碱基增加而使尿液呈碱性。而以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所形成的结石多出现于碱性尿中;膀胱炎、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泌尿道感染时尿液也多呈碱性;而放置时间过久的尿、浓血尿等均可使尿液呈碱性。婴儿的膳食较为平衡,平常pH值为4.6~8.0,平均6.0.正常情况:婴儿的尿液pH值(酸碱度)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正常的新鲜尿液无气味,放置时间长了,尿中的尿素就会分解出氨,发出氨气。但如果刚排出的尿就有异味,则是疾病的表现。

本发明在婴儿穿上纸尿裤后,拉开拉耳1026,水包1021破裂使水浸润红色石蕊试纸1022,当婴儿有尿液尿到吸收芯体层1012时,毛细管1024会发生毛线现象,将尿液吸收一部分到PH试纸1023上,PH试纸1023会变色,根据颜色变化与PH试纸1023标准比色卡来检测尿液的PH值,简单的说PH试纸1023颜色过于艳丽或者PH试纸1023颜色过于暗沉都是不健康的标志。当婴儿排尿,如果立即处分解氨气,氨气会顺着氨气管1025到浸润的红色石蕊试纸1022上,浸润的红色石蕊试纸1022变蓝,则说明婴儿尿路不健康,需要就诊。在有的纸尿裤中,吸收芯层以及亲肤层之间还复合有导流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氨气管1025管体上具有通气孔,通气孔可以使氨气扩散到红色石蕊试纸1022速度加快。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氨气管1025的材料为有机硅胶,有机硅胶的柔软性适中并且弹性和皮肤相近,不会使婴儿感到不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毛细管1024可为植物纤维管,毛细管1024半径小于0.1 mm,如此可以使毛细现象更加明显,PH试纸1023变色更加明显。毛细管1024也可以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公开实施例1-4中的亲肤层的制备方法,即抗菌除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竹纤维,将其研碎成长度为2mm的纤维碎片,将纤维碎片在碱性蒸煮液中,于 110℃下进行蒸煮2h后,进行过滤,得到竹纤维浆。

(2)将二羟丙基壳聚糖加入至步骤(1)的竹纤维浆中,在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中,于40℃下进行混合2h后,得到二羟丙基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其中,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质量比为1:40。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总量与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的质量比为1:5。

(3)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芦荟提取液加入至步骤(2)的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中,混合30min,得到抗菌整理浆液。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芦荟提取液分别与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的质量比为1:80、1:80、1:80。其中,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的粒径均为100nm。

(4)将纯棉织物浸没至步骤(3)中的抗菌整理浆液中,进行浸轧处理,浴比为1:10,轧余率为90%。

(5)对步骤(4)浸轧后的织物进行50℃烘干处理后,喂入等离子体反应仓中,在功率80 W、真空度15 Pa的条件下,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3min。

(6)80℃烘干后,得到抗菌除臭面料。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抗菌除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竹纤维,将其研碎成长度为5mm的纤维碎片,将纤维碎片在碱性蒸煮液中,于130℃下进行蒸煮1h后,进行过滤,得到竹纤维浆。

(2)将二羟丙基壳聚糖加入至步骤(1)的竹纤维浆中,在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中,于60℃下进行混合1h后,得到二羟丙基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其中,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质量比为1:10。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总量与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的质量比为1:8。

(3)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芦荟提取液、柠檬草提取液加入至步骤(2)的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中,混合60min,得到抗菌整理浆液。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芦荟提取液、柠檬草提取液分别与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的质量比均为1:10、1:10、1:20、1:20。其中,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的粒径均为220nm。

(4)将纯棉织物浸没至步骤(3)中的抗菌整理浆液中,进行浸轧处理,浴比为1: 15,轧余率为95%。

(5)对步骤(4)浸轧后的织物进行50℃烘干处理后,喂入等离子体反应仓中,在功率95 W、真空度18 Pa条件下,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58min。

(6)60℃烘干后,得到抗菌除臭面料。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抗菌除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竹纤维,将其研碎成长度为3mm的纤维碎片,将纤维碎片在碱性蒸煮液中,于 120℃下进行蒸煮1h后,进行过滤,得到竹纤维浆。

(2)将二羟丙基壳聚糖加入至步骤(1)的竹纤维浆中,在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中,于50℃下进行混合1h后,得到二羟丙基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其中,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质量比为1:5。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总量与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的质量比为1:6。

(3)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艾草提取液加入至步骤(2)的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中,混合50min,得到抗菌整理浆液。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艾草提取液与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的质量比分别为1:10、1:10、1:10。其中,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的粒径均为300nm。

(4)将纯棉织物浸没至步骤(3)中的抗菌整理浆液中,进行浸轧处理,浴比为1:10,轧余率为92%。

(5)对步骤(4)浸轧后的织物进行50℃烘干处理后,喂入等离子体反应仓中,在功率85 W、真空度16 Pa的条件下,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6min。

(6)60℃烘干后,得到抗菌除臭面料。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抗菌除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竹纤维,将其研碎成长度为3mm的纤维碎片,将纤维碎片在碱性蒸煮液中,于 125℃下进行蒸煮1.5h后,进行过滤,得到竹纤维浆。

(2)将二羟丙基壳聚糖加入至步骤(1)的竹纤维浆中,在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中,于55℃下进行混合1.5h,得到二羟丙基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其中,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质量比为1:12。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总量与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的质量比为1:7。

(3)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芦荟提取液、常春藤提取液加入至步骤(2)的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中,混合45min,得到抗菌整理浆液。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芦荟提取液、常春藤提取液与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的质量比分别为1:15、1:15、1:15、1:15。其中,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的粒径均为300nm。

(4)将纯棉织物浸没至步骤(3)中的抗菌整理浆液中,进行浸轧处理,浴比为1:13,轧余率为90%。

(5)对步骤(4)浸轧后的织物进行50℃烘干处理后,喂入等离子体反应仓中,在功率85 W、真空度15Pa的条件下,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3~8min。

(6)75℃烘干后,得到抗菌除臭面料。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抗菌除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竹纤维,将其研碎成长度为4mm的纤维碎片,将纤维碎片在碱性蒸煮液中,于 120℃下进行蒸煮1h后,进行过滤,得到竹纤维浆。

(2)将二羟丙基壳聚糖加入至步骤(1)的竹纤维浆中,在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中,于50℃下进行混合1.5h后,得到二羟丙基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其中,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质量比为1:15。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总量与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的质量比为1:8。

(3)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艾草提取液加入至步骤(2)的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中,混合55min,得到抗菌整理浆液。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艾草提取液与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的质量比均为1:45、1:45、1:45、1:45。其中,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的粒径均为200nm。

(4)将纯棉织物浸没至步骤(3)中的抗菌整理浆液中,进行浸轧处理,浴比为1:12,轧余率为93%。

(5)对步骤(4)浸轧后的织物进行50℃烘干处理后,喂入等离子体反应仓中,在功率84 W、真空度16 Pa的条件下,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3~8min。

(6)55℃烘干后,得到抗菌除臭面料。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抗菌除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竹纤维,将其研碎成长度为3mm的纤维碎片,将纤维碎片在碱性蒸煮液中,于 120℃下进行蒸煮1h后,进行过滤,得到竹纤维浆。

(2)将二羟丙基壳聚糖加入至步骤(1)的竹纤维浆中,在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中,于50℃下进行混合1h后,得到二羟丙基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其中,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质量比为1:5。二羟丙基壳聚糖与竹纤维浆的总量与NaOH、硫脲、尿素、水溶剂体系的质量比为1:6。

(3)将艾草提取液加入至步骤(2)的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中,混合50min,得到抗菌整理浆液。其中艾草提取液与壳聚糖/竹纤维浆混合体系的质量比分别为1:10。

(4)将纯棉织物浸没至步骤(3)中的抗菌整理浆液中,进行浸轧处理,浴比为1:10,轧余率为92%。

(5)对步骤(4)浸轧后的织物进行50℃烘干处理后,喂入等离子体反应仓中,在功率85 W、真空度16 Pa的条件下,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6min。

(6)60℃烘干后,得到抗菌除臭面料。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抗菌除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壳聚糖溶于2wt%的乙酸水溶液中,配置壳聚糖溶液,其中,壳聚糖与乙酸的质量比为1:1。

(4)将纯棉织物浸没至步骤(3)中的壳聚糖溶液中,进行浸轧处理,浴比为1:10,轧余率为92%。

(5)对步骤(4)浸轧后的织物进行50℃烘干处理后,喂入等离子体反应仓中,在功率85 W、真空度16 Pa的条件下,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6min。

(6)60℃烘干后,得到抗菌除臭面料。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抗菌除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壳聚糖溶于2wt%的乙酸水溶液中,配置壳聚糖溶液,其中,壳聚糖与乙酸的质量比为1:1。

(2)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艾草提取液加入至步骤(2)的壳聚糖溶液中,混合50min,得到抗菌整理浆液。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与壳聚糖溶液的质量比分别为1:10、1:10、1:10。其中,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钼的粒径均为300nm。

(4)将纯棉织物浸没至步骤(3)中的抗菌整理浆液中,进行浸轧处理,浴比为1:10,轧余率为92%。

(5)对步骤(4)浸轧后的织物进行50℃烘干处理后,喂入等离子体反应仓中,在功率85 W、真空度16 Pa的条件下,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6min。

(6)60℃烘干后,得到抗菌除臭面料。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竹纤维原料优选为慈竹,也可以使用毛竹、黄竹、慈竹、水竹、白夹竹、西风竹中的一种。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碱性蒸煮液为10wt%KOH水溶液。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植物提取物,即芦荟提取液、常春藤提取液、艾草提取液、柠檬草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将芦荟、常春藤、艾草、柠檬草与水按照质量体积比1:6分别加入水中烧煮,待煮沸后,继续煮2h,过滤,收集提取液。

实施例13

本发明按照 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测定上述实施例5-12的面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链球菌的抑菌率,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除臭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80%以上,对金黄色链球菌抑菌率高达78%以上,其中,实施例7中的抗菌除臭面料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能高达90%以上,对金黄色链球菌抑菌率高达85%以上。而未添加抗菌纳米氧化物的实施例10其抗菌性能相比实施例3有所下降。采用单一的壳聚糖作为抗菌整理剂对纯棉面料整理后的实施例11,其抑菌性仅有60%左右。采用传统壳聚糖复配抗菌纳米氧化物对纯棉面料整理后的实施例12,其抑菌性相比实施例11有所增加,但是整体抑菌性水平仍然偏低。

本发明通过将竹纤维蒸煮呈浆料的形式,一方面保留了竹纤维固有的抗菌属性,另一方面避免采用强力低、脆性大的竹纤维直接参与混纺,导致面料制品脆性大、强力低的不足。本发明在竹纤维浆料中加入具有抗菌、抑菌、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进一步提高整理液的抗菌性。另外,本发明还在整理液中引入了纳米氧化钼、纳米氧化钛,将其分散在整理液中,由于纳米氧化钼、纳米氧化钛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菌功效,一方面能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抗菌性,另一方面能填充整理液干燥后薄膜中的微孔和沟槽,提高整体强度。本发明的天然植物提取液具有吸附异味的功效,其与上述各原料配合,对抗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实施例1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实现上述抗菌除臭面料的抗菌除臭面料加工装置,按照工艺流程右前至后依次包括喂入装置、超喂装置、浸轧装置、第一干燥箱、等离子处理机、第二干燥箱、卷绕装置。本发明还在加工装置多处设置控制张力的张力辊5、以及导向辊、牵引辊等。

如图5-7所示,喂入装置包括喂入辊11、第一机架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第三齿轮15、第四齿轮(图中未标出)、第一喂入锥形齿轮17、第二喂入锥形齿轮18、喂入丝杆19、喂入螺套(图中未画出)、第一轴承(图中未画出)。

喂入辊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机架12的两端转动连接,喂入辊11的端部套接有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啮合,第二齿轮14通过第一连轴与第三齿轮15连接,第三齿轮15与第四齿轮啮合,第四齿轮通过第一轴与第一喂入锥形齿轮17连接,所述第一喂入锥形齿轮17与所述第二喂入锥形齿轮18啮合,所述第二喂入锥形齿轮18套接在喂入丝杆19上,喂入丝杆19的端部通过第一轴承(图中未画出)与第一机架12转动连接,喂入丝杆19上还配合有喂入螺套(图中未画出),配重块120外套在所述喂入螺套(图中未画出)中。

如图8-9所示,超喂装置包括工作平台201、第一右丝杆202、右导杆203、第一右锥形齿轮204、第二右锥形齿轮205、第一右齿轮206、第一右齿轮组207、第二右齿轮208、左升降杆209、第一左丝杆210、左导杆211、右升降杆212、第一左锥形齿轮213、第二左锥形齿轮214、第一左齿轮215、第一左齿轮组216、第二左齿轮217、连接杆218、限位轮219。

工作平台201其台面的右端由前至后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右丝杆202、若干根右导杆203,第一右丝杆202、右导杆203均竖直设置,其中,第一右丝杆202的底部通过第二轴承与工作平台201其台面的右端连接。右升降杆212上开设有与第一右丝杆202、若干根右导杆203一一对应的第一导向孔,位于最前端的第一导向孔中套设有右螺套(图中未画出),右螺套(图中未画出)与第一右丝杆202配合,剩余的若干个第一导向孔分别套在对应的右导杆203的外侧。第一右丝杆202上还套接有第一右锥形齿轮204,第一右锥形齿轮204与第二右锥形齿轮205啮合,第二右锥形齿轮205通过第二连轴与第一右齿轮206连接,第一右齿轮206与第一右齿轮组207啮合,第一右齿轮组207与第二右齿轮208啮合,第二右齿轮208通过第三连轴与第二左齿轮217连接,第二左齿轮217与第一左齿轮组216啮合,第一左齿轮组216与第一左齿轮215啮合,第一左齿轮215通过第五连轴与第一左动轮221连接,第一左动轮221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二左动轮222连接,第二左动轮222通过第六连轴与第二左锥形齿轮214连接,第二左锥形齿轮214与第一左锥形齿轮213啮合,第一左锥形齿轮213套接在第一左丝杆210上,第一左丝杆210、若干根左导杆211由后至前依次间隔设置在工作平台201其台面的左端,第一左丝杆210、左导杆211均竖直设置,其中,第一左丝杆210的底部通过第三轴承与工作平台201其台面的左端连接。左升降杆209上开设有与第一左丝杆210、若干根左导杆211一一对应的第二导向孔,位于最后端的第二导向孔中套设有左螺套(图中未画出),左螺套(图中未画出)与第一左丝杆210配合,剩余的若干个第二导向孔分别套在对应的左导杆211的外侧。

在右导杆203、左导杆211上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限位轮219,位于同一导杆中的若干个限位轮219由前至后间隔设置。右导杆203、左导杆211之间通过连接杆218连接。

浸轧装置包括槽体301、对辊302。对辊302位于槽体301的后端。对辊302包括上辊3021、下辊3022。下辊302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槽体301的左右两个内侧壁转动连接,下辊3022的顶部露出槽体301;上辊30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活动台3031、右活动台3032转动连接,其中,右活动台3032上开设有自上而下导通的右通孔(图中未画出),右通孔中套接有右二螺套(图中未画出),右二螺套与第二右丝杆304配合,第二右丝杆304竖直设置,其底部通过第四轴承(图中未画出)与槽体301的内右底壁连接,第二右丝杆304上套接有第三右锥形齿轮305,第三右锥形齿轮305与第四右锥形齿轮306啮合,第四右锥形齿轮306的右端通过第七连轴与右主动轮307连接。

在第七连轴上还套接有第一右过渡齿轮308,第一右过渡齿轮308与第一右过渡齿轮组309啮合,第一右过渡齿轮组309与第二右过渡齿轮310啮合,第二右过渡齿轮310通过渡轴与第二左过渡齿轮311连接,第二左过渡齿轮311与第一左过渡齿轮组312啮合,第一左过渡齿轮组312与第一左过渡齿轮313啮合,第一左过渡齿轮313通过轴与第三左锥形齿轮314连接,第三左锥形齿轮314与第四左锥形齿轮317啮合,第四左锥形齿轮317套接在第二左丝杆315上,第二左丝杆315竖直设置,其底部通过第五轴承与槽体301的内左底壁连接,左活动台3031上开设有自上而下导通的左通孔(图中未画出),左通孔中套接有左二螺套(图中未画出),左二螺套与第二左丝杆315配合。

右主动轮307通过第二皮带与右从动轮316连接,右从动轮316通过第九连轴与第二右齿轮208连接。

本发明的各个齿轮组均包括多个收尾依次啮合的齿轮。

现有技术的喂入装置,其喂入辊11在退绕时,收到外力的作用,会导致喂入辊11的转动速度的浮动,造成喂入辊11中的面料不能平稳地退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0所示,有的厂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在喂入辊11上方设置一个枢转的挡板8,该挡板8与喂入辊11中的面料相接触。由于面料不断退绕是的面料卷的厚度(直径)逐渐减小,挡板不断地转动,始终作用在面料卷的表面,给以面料卷一定的阻力,从而缓解面料退绕速率的波动。但是,挡板在转动过程中,其与面料之间的倾斜角度一直处于连续变化中,导致挡板给于面料的压力始终处在变化过程中,从而会影响面料退绕速率。

本发明通过将纯棉织物卷绕在喂入辊11中,将配重块120与纯棉织物卷的外表面竖直相抵;将纯棉织物的接头(起始端)依次穿过超喂装置、浸轧装置、第一干燥箱、等离子处理机、第二干燥箱后,卷绕在卷绕装置中。本发明的驱动机构设置在卷绕装置上,具体的驱动机构可以是电机,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卷绕装置转动,卷绕装置转动带动喂入辊11退绕。喂入辊11退绕带动第一齿轮13转动,第一齿轮1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4转动,第二齿轮14转动转动带动第三齿轮15转动,第三齿轮15转动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依次带动第一喂入锥形齿轮17、第二喂入锥形齿轮18同步转动,第二喂入锥形齿轮18转动带动喂入丝杆19转动,喂入丝杆19转动带动喂入螺套(图中未画出)向前运动,进而带动配重块向前运动,使得配重块始终与棉织物卷的外表面竖直相抵,使得本发明的配重块给予棉织物卷的外表面的压力始终一致,并不收到棉织物卷外径变化的影响。为了满足配重块配合棉织物卷直径逐渐缓慢变小而缓慢向前的需要,本发明的第二齿轮14的外径远大于第一齿轮13、第三齿轮15、第四轮齿的外径。另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对本发明各个齿轮的大小、齿轮齿数、丝杆的螺杆走向、齿轮组的数量等规格的具体设计,也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面料在浸轧之前,需要通过超喂装置来限位面料的幅宽,而现有技术的超喂装置其限位装置多为固定结构,不能根据面料的实际厚度做相应的调节,当其滚压较厚的面料时,在面料的边缘容易产生压痕,当其滚压较薄的面料时,又难以实现良好的限位作用。同理,现有技术浸轧对辊302同样存在间隙调节困难、轧余率难以控制的不足。

本发明通过转动右主动轮307,带动第四右锥形齿轮306转动,第四右锥形齿轮306转动带动第三右锥形齿轮305转动,第三右锥形齿轮305转动带动第二右丝杆304转动,第二右丝杆304转动转动带动右二螺套(图中未画出)上下运动,实现右活动台3032的上下运动;同理,第四右锥形齿轮306转动依次同步带动第一右过渡齿轮308、第一右过渡齿轮组309、第二右过渡齿轮310、第二左过渡齿轮311、第一左过渡齿轮组312、第一左过渡齿轮313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左锥形齿轮314转动,第三左锥形齿轮314转动带动第四左锥形齿轮317转动,第四左锥形齿轮317转动带动第二左丝杆315转动,第二左丝杆315转动带动左二螺套上下运动,左二螺套上下运动带动左活动台3031上下运动,实现左活动台3031、右活动台3032的同步上升运动或者下降运动,进而带动上辊3021上升或者下降运动,实现上辊3021、下辊3022之间的间距可调。

本发明的右主动轮307转动的同时带动右从动轮316转动,右从动轮316转动带动第二右齿轮208转动,第二右齿轮208转动带动第一右齿轮组207转动,第一右齿轮组207转动带动第一右齿轮206转动,第一右齿轮206转动带动第二右锥形齿轮205转动,第二右锥形齿轮205转动带动第一右锥形齿轮204转动,第一右锥形齿轮204转动带动第一右丝杆202转动,第一右丝杆202转动带动右螺套(图中未画出)上下运动;同步,第二右齿轮208转动带动第二左齿轮217转动,第二左齿轮217转动带动第一左齿轮组216转动,第一左齿轮组216转动带动第一左齿轮215转动,第一左齿轮215转动带动第一左动轮221转动,第一左动轮221转动带动第二左动轮22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左锥形齿轮214、第一左锥形齿轮21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左丝杆210转动,第一左丝杆210转动带动左螺套(图中未画出)上下运动。

左螺套、右螺套同步上升或者下降运动,带动左升降杆209、右升降杆212、连接杆218合围而成的升降杆组件上升或者下降运动,从而实现限位轮219与工作平台201之间的间隙可调。本发明升降杆组件、上辊3021的运动方向为同步上升或者下降运动。

本发明通过转动右主动轮307即可同步实现对辊302间距、限位轮219与工作平台201之间间距可调的目的,具有操控方便、适用于不同规格面料浸轧的技术效果;本发明升降杆组件的上下运动是采用对角运动实现的,即右升降杆212的前端与左升降杆209的后端同步运动,可实现升降杆组件整体运动,这种方式采用的升降点位少且能实现稳定升降的技术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