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肛肠的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3711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肛肠的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肛肠的给药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利用膏剂治疗痔疮时,通常是用给药管连在药管上通过肛门给药,施药位置不能精确定位,施药量也不能精确控制,既造成了药物的浪费,又不利于患者的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间断添加药物的利于清洁的用于肛肠的给药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肛肠的给药器,包括透明注射筒以及安装在透明注射筒内的推杆和活塞,推杆与活塞固定连接且活塞位于透明注射筒的注射端,所述透明注射筒的注射端为尖端平滑的锥形壳,透明注射筒的桶壁内活塞运动方向上设有流道,流道的末端连接有小孔,小孔位于锥形壳的内侧,流道的始端连接有药品添加剂装置,所述药品添加剂装置包括加压装置以及和加压装置连接的软管,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中空腔体以及与中空腔体连接的加压装置,加压装置与中空腔体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小孔位于锥形壳的尖端,并与流道一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注射筒上设有刻度尺。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注射筒远离注射端的一端设有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顶部设有硅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腔体为椭球型。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的始端还设有密封塞。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改进现有注射器的注射端形状以及透明注射筒的结构,实现了肛肠内上药,并且注射器易于清洗,同时上药量可控;

(2)通过在设置药品添加剂装置,可实现不同药品不同时间添加,可提高治疗效果;

(3)通过设置限位板,可防止透明注射筒过量进入患者体内,并且还可作为对活塞推进的参照物,有利于医务人员的操作;

(4)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透明注射筒;11、限位板;2、推杆;21、硅胶垫;3、活塞;4、锥形壳;5、流道;51、密封塞;6、软管;7、中空腔体;8、加压装置;81、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肛肠的给药器包括透明注射筒1以及安装在透明注射筒1内的推杆2和活塞3,推杆2与活塞3固定连接且活塞3位于透明注射筒1的注射端,所述透明注射筒1的注射端为尖端平滑的锥形壳4,透明注射筒1的桶壁内活塞3运动方向上设有流道5,流道5的末端连接有小孔,小孔位于锥形壳4的内侧,流道5的始端连接有药品添加剂装置或密封塞51,当不需要再次添加其他药物时,在流道5始端设有密封塞51,不影响给药器的使用,当需要添加其他药物,且药物不可混合或者添加时间有要求时,则流道5始端连接药品添加剂装置,在药品添加剂装置中加入适量的药品,所述药品添加剂装置包括加压装置8以及和加压装置8连接的软管6,软管6与流道5相连通,所述加压装置8包括中空腔体7以及与中空腔体7连接的加压装置8,加压装置8与中空腔体7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有控制阀81,中空腔体7内添加药品,加压装置8为微型加压泵,并可通过控制阀81控制加压大小,即可使中空腔体7内压力增大,使药品顺着软管6进入流道5,最后从小孔进入患者体内。

所述透明注射筒1上设有刻度尺,通过刻度尺医护人员可快速判定添加药品的计量,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透明注射筒1远离注射端的一端设有限位板11,可防止透明注射筒1过量进入患者体内,并且还可作为对活塞3推进的参照物,有利于医务人员的操作。

所述推杆2的顶部设有硅胶垫21,硅胶垫21上设有一个或数个凸起部,增大摩擦力,有利于医护人员着力,更好的推进药品。

所述中空腔体7为椭球型,椭球型的形状使腔内的药瓶不便于残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仅将修改小孔的位置,即所述小孔位于锥形壳4的尖端,并与流道5一体连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肛肠的给药器,包括透明注射筒以及安装在透明注射筒内的推杆和活塞,推杆与活塞固定连接且活塞位于透明注射筒的注射端,所述透明注射筒的注射端为尖端平滑的锥形壳,透明注射筒的桶壁内活塞运动方向上设有流道,流道的末端连接有小孔,小孔位于锥形壳的内侧,流道的始端连接有药品添加剂装置,所述药品添加剂装置包括加压装置以及和加压装置连接的软管,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中空腔体以及与中空腔体连接的加压装置,加压装置与中空腔体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有控制阀。本发明通过改进现有注射器的注射端形状以及透明注射筒的结构,实现了肛肠内上药,并且注射器易于清洗,同时上药量可控。

技术研发人员:陈薛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三木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9
技术公布日:2018.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