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581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动床。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针对医疗护理的床和椅子很多,但是多数医疗床不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倾斜角度和高度,患者在医疗床上只能长时间固定侧躺或仰卧,对患者的舒适体验和病情的恢复具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卧床不起、半身不遂、高位截瘫等重病号不能翻身自理的情况,需要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辅助料理,增加了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的工作强度和负担。

因此,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电动床针对卧床不起、半身不遂、高位截瘫等重病号不能翻身自理的情况,其目的在于解决病人在翻身、坐起、侧卧、大小便时的困难,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负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床,其基本医疗体位有靠背的起降功能,曲腿的起降功能,整体床架的起降功能,前后倾斜功能及左右倾斜功能,另外还可以搭配一些辅助功能,如称重功能、离床报警功能、一键复位功能、电动/手动CPR功能、背部X光透视功能、助站扶手功能、床尾加长功能、床面板加长功能等附加功能,且本产品的所有尺寸都严格按照欧标要求设计,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发生意外的伤害。床面板采用可拆卸结构设计,床头、护栏及床面板都采用PP材质吹塑工艺制作,外形大气、美观,线条流畅,整体感及立体感强烈。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医疗床的提出具有一定必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卧床不起、半身不遂、高位截瘫等重病号不能翻身自理的情况,需要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辅助料理,增加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的工作强度和负担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电动床,解决病人在翻身、坐起、侧卧、大小便时的困难,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负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电动床,包括相互匹配的床头、护栏、角度可调的床面板以及底架,所述护栏包括尾部护栏、中部护栏以及头部护栏;所述底架包括底罩和钢制底架,所述底架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升降立柱,所述升降立柱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上床架倾斜角度的第一倾斜组件以及第二倾斜组件,所述第一倾斜组件和第二倾斜组件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钢制底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立柱底托、脚轮以及刹车踏板;所述立柱底托的安装位置与所述升降立柱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所述立柱底托与所述钢制底架、升降立柱之间通过固定组件进行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由相互匹配的螺栓、弹簧垫以及平垫圈组合而成;所述床面板设置在所述上床架上。

优选的,所述尾部护栏、中部护栏以及头部护栏分别对应人体的腿部、腰部以及头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组件的左侧设置有卡销,左下角设置有第一电机支架连接孔,所述第一电机支架连接孔内设置有销轴,所述轴销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其相互匹配的平垫圈,所述第一倾斜组件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支架连接孔,所述第二电机支架连接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端设置有与其相互匹配的平垫圈和六角螺母;所述第一倾斜组件的内侧还设置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两端通过锁紧螺母、平垫圈以及气弹簧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倾斜组件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传感器以及滑道连接轴套,所述滑道连接轴套与所述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传感器之间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倾斜组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之间通过所述尼龙轴套、端盖以及端盖垫圈固定连接,所述尼龙轴套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内外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撑,所述连接撑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传感器、连接套管、连接轴套以及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一连接件组件之间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端盖、端盖垫圈以及尼龙轴套进行连接,所述尼龙轴套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上床架的内侧设置有轴架以及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轴承固定轴上,所述轴承的外端设置有轴用弹性挡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组件、所述第二倾斜组件与所述上床架之间通过相互匹配的轴架、连接轴套、平垫圈、锁紧螺母以及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道连接轴套的外端设置有与所述上床架相匹配的倾斜滑道,所述倾斜滑道与所述上床架内侧的轴承组件相互配合移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本实用新型通过相互匹配的床头、护栏、床面板、底架以及上床架组成电动床的整体结构,通过护栏能够有效避免病人由于翻身不慎摔下床的问题,其安全性更高,通过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的设置,能够辅助电动床旋转,床位角度调整更加方便,角度可调的床面板则利于患者在床上靠背坐立;其次,所述升降立柱能够实现所述电动床的升降移动,为患者调整床位高度提供了方便,所述第一倾斜组件以及第二倾斜组件,则能够辅助电动床实现前后角度的倾斜调整,患者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自我感觉舒适的倾斜角度;再次,所述立柱底托,能够有效支撑所述升降立柱,脚轮以及刹车踏板,则能够实现电动床的移动和制动;所述固定组件则能够实现各零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增加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最后,本实用新型针对卧床不起、半身不遂、高位截瘫等重病号不能翻身自理的情况,解决了病人在翻身、坐起、侧卧、大小便时的困难,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床面板翻转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焊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拆分结构示意图1;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拆分结构示意图2;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动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动组件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一连接件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倾斜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1;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倾斜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2;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倾斜组件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倾斜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床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床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倾斜组件与上床架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倾斜组件与上床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床头;2、尾部护栏;3、中部护栏;4、头部护栏;5、床面板;6、底架;7、第一倾斜组件;8、上床架;9、升降立柱;10、第二倾斜组件;11、脚轮;12、刹车踏板;13、立柱底托;14、钢制底架;15、底罩;16、平垫圈;17、弹簧垫;18、螺栓;19、连接轴套;20、连接套管;21、传感器;22、连接撑;23、固定组件;24、内六角沉头螺钉;25、端盖;26、端盖垫圈;27、尼龙轴套;28、第一转动组件;29、第一连接件组件;30、卡销;31、销轴;32、第一电机支架连接孔;33、第二电机支架连接孔;34:六角螺母;35、锁紧螺母;36、气弹簧固定件;37、滑道连接轴套;38、第二连接件组件;39、第二转动组件;40、轴架;41、轴承;42、轴承固定轴;43、轴用弹性挡圈;44、倾斜滑道;45、轴承组件;46、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19所示:

一种多功能电动床,包括相互匹配的床头1、护栏、角度可调的床面板5以及底架6,所述护栏包括尾部护栏2、中部护栏3以及头部护栏4;所述底架6包括底罩15和钢制底架14,所述底架6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升降立柱9,所述升降立柱9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上床架8倾斜角度的第一倾斜组件7以及第二倾斜组件10,所述第一倾斜组件7和第二倾斜组件10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转动组件28和第二转动组件39;所述钢制底架14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立柱底托13、脚轮11以及刹车踏板12;所述立柱底托13的安装位置与所述升降立柱9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所述立柱底托13与所述钢制底架14、升降立柱9之间通过固定组件23进行连接,所述固定组件23由相互匹配的螺栓18、弹簧垫17以及平垫圈16组合而成;所述床面板5设置在所述上床架8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相互匹配的床头1、护栏、床面板5、底架6以及上床架8组成电动床的整体结构,通过护栏能够有效避免病人由于翻身不慎摔下床的问题,其安全性更高,通过第一转动组件28、第二转动组件39的设置,能够辅助电动床旋转,床位角度调整更加方便,角度可调的床面板5则利于患者在床上靠背坐立;其次,所述升降立柱9能够实现所述电动床的升降移动,为患者调整床位高度提供了方便,所述第一倾斜组件7以及第二倾斜组件10,则能够辅助电动床实现前后角度的倾斜调整,患者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自我感觉舒适的倾斜角度;再次,所述立柱底托13,能够有效支撑所述升降立柱9,脚轮11以及刹车踏板12,则能够实现电动床的移动和制动;所述固定组件23则能够实现各零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增加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最后,本实用新型针对卧床不起、半身不遂、高位截瘫等重病号不能翻身自理的情况,解决了病人在翻身、坐起、侧卧、大小便时的困难,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负担。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28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撑22。所述连接撑2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传感器21、连接套管20、连接轴套19以及固定组件23。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28与第一连接件组件29之间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24、端盖25、端盖垫圈26以及尼龙轴套27进行连接,所述尼龙轴套27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28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组件7的左侧设置有卡销30,其左下角设置有第一电机支架连接孔32,所述第一电机支架连接孔32内设置有销轴31,所述轴销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其相互匹配的平垫圈16,所述第一倾斜组件7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支架连接孔33,所述第二电机支架连接孔33内设置有螺栓18,所述螺栓18的外端设置有与其相互匹配的平垫圈16和六角螺母34。

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组件7的内侧还设置有气弹46,所述气弹簧46的两端通过锁紧螺母35、平垫圈16以及气弹簧固定件3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28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倾斜组件10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动组件39,所述第二转动组件39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传感器21以及滑道连接轴套37,所述滑道连接轴套37与所述传感器21之间、所述第二转动组件39与所述传感器21之间通过所述固定组件23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倾斜组件1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组件38,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8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39之间通过所述尼龙轴套27、端盖25以及端盖垫圈26固定连接,所述尼龙轴套27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39的内外两侧。

优选的,所述上床架8的内侧设置有轴架40以及轴承41,所述轴承41固定在轴承固定轴42上,所述轴承41的外端设置有轴用弹性挡圈43。

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组件7、所述第二倾斜组件10与所述上床架8之间通过相互匹配的轴架40、连接轴套19、平垫圈16、锁紧螺母35以及螺栓18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道连接轴套37的外端设置有与所述上床架8相匹配的倾斜滑道44,与所述上床架8内侧的轴承组件45相互配合移动。

实施例2,如图4~13所示:

底架5组装步骤为:首先将底架6的骨架和脚轮11组装,然后组装升降立柱9和底罩15,并用相应紧固件固定升降立柱9。

第一倾斜组件7的组装步骤为:第一倾斜组件7由第一转动组件28和第一连接件组件29组装而成,然后用倾斜电机将第一转动组件28和第一连接件组件29组装连接,电机的尾部用可调节的螺栓18连接,并用锁紧螺母35固定,可适当调节电机的前后位置,本特殊结构可以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倾斜功能在安装时的调平目的,用以抵消电气调平时由于焊接误差所带来的床体左右不水平的现象,本结构可用其他相似结构代替,且任何基于本结构做的任何改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在倾斜电机的另一侧安装一定牛数的气弹簧46,可抵消因安装的间隙带来的左右摆动量,至此完成第一倾斜组件28的组装,在倾斜电机的推动下,第一转动组件28可以围绕第一连接件组件29的中轴旋转,从而带动上床架8的旋转。第一倾斜组件28的两端安装有连接轴套19,用于与上床架8的连接。

实施例3,如图14~18所示:

第二倾斜组件10的组装步骤为:将第二转动组件39与第二连接组件38组装,第二转动组件39可以围绕第二连接组件38的中轴旋转,配合第一倾斜组件7的旋转,完成上床架8的左右倾斜功能的完成。第二倾斜组件10的两端安装有倾斜滑道44,用于与上床架8的安装连接。

将第一倾斜组件7及第二倾斜组件10分别连接在两个升降立柱9上,仔细观察上床架8的骨架的结构设计,上床架8骨架的一端安装有轴承41,该处轴承41与第二倾斜组件10的倾斜滑道44配合连接,其倾斜滑道44开口处用螺栓18固定。上床架8骨架的另一端焊接有轴架40,第一倾斜组件7的连接轴套19与该轴架40连接,轴架40开口处用螺栓18封闭连接。

到此完成上床架8与底架6的安装,并且在第一倾斜组件7及第二倾斜组件10的作用下,由于倾斜电机的推动完成倾斜功能,并且由于倾斜电机的尾部用可调节的螺栓8连接,并用两个相配套的平垫圈16及锁紧螺母35固定,可前后调节倾斜电机的位置,用以抵消电气调平时由于焊接误差所带来的床体左右不水平的现象,本倾斜结构及可前后调节倾斜电机位置的结构是本专利保护的核心,任何基于本结构做的任何改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