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140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腔内技术的开展,血管支架的应用越来越多。以前主动脉弓部位的夹层和动脉瘤只能通过传统外科技术或者杂交技术进行治疗,现已可通过释放主动脉覆膜支架的方法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治疗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

目前,为了在隔绝破口的同时不影响重要分支血管的血液供应,通常在主动脉覆膜支架和主动脉内壁之间释放一个或多个“烟囱”支架,用来形成重要分支血管的血流通道,这样就能保证主动脉覆膜支架覆盖动脉夹层破口或者隔绝主动脉瘤腔的同时又能不遮盖重要分支血管。但是目前“烟囱”支架的技术存在两个缺点:1)烟囱支架位于主动脉覆膜支架和主动脉内壁之间,导致主动脉覆膜支架、烟囱支架和主动脉管壁之间存在缝隙,造成内漏发生;2)由于主动脉覆膜支架径向支撑力较烟囱支架强,长时间压迫烟囱支架导致烟囱支架压缩、变形甚至断裂,进而导致分支血流通道截面变小或血流通道闭塞,从而影响重要分支血管的血液流通,导致机体相关部位缺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小烟囱支架、主动脉覆膜支架和主动脉内壁之间的缝隙,降低内漏的发生以及降低主动脉覆膜支架对烟囱支架的压迫,保证烟囱支架血流通道持续通畅的主动脉覆膜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支撑环和覆膜,由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头端的第一个支撑环起,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支撑环连续断开形成断口,所述断口处覆设覆膜。断口处的主动脉支架只有覆膜,没有支撑环的作用力,即支撑环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连续的断开的支撑环以及若干个完整的支撑环组成的,且这些断开的支撑环使支架形成一个断口,在断口及支撑环出均包覆有覆膜。首先在主动脉弓处释放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断口的存在使该主动脉覆膜支架与主动脉管壁之间预留了用于进入分支血管中的烟囱支架的空间,保证了烟囱支架不被阻断,从而保证了重要的分支血管的血流供应。因为释放在分支血管中的烟囱支架的一部分必须释放在主动脉内,由于断口的存在,使所述烟囱支架正好卡接在主动脉覆膜支架的断口出,烟囱支架和主动脉覆膜支架之间贴合紧密,同时也使得主动脉覆膜支架与主动脉内壁贴服更紧密,从而能有效避免内漏的发生。此外,通过主动脉覆膜支架断口处的覆膜与烟囱支架表面接触,作用于烟囱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较小,尽量减少了主动脉支架对烟囱支架的压迫,从而最大限度规避了远期烟囱支架压缩、变形、断裂导致分支血流受到影响的风险,便于烟囱支架通过,减小烟囱支架、主动脉覆膜支架和主动脉内壁之间的缝隙,降低内漏的发生以及降低主动脉覆膜支架对烟囱支架的压迫,保证烟囱支架血流通道持续通畅的主动脉覆膜支架。

优选地,所述的具有断口的支撑环的个数≥2个,这些支撑环在所述覆膜支架上连续排列;

覆盖在这些支撑环的断口处的覆膜呈现向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中心处凹陷的凹槽。

从第一个具有断口的支撑环起至最后一个具有断口的支撑环止在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上连续排列。这些具有断口的支撑环排列在一起,使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在整体上具有了一个条状的缺口,通过覆设在支撑环上的覆膜,使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表面形成了至少一个条状的凹槽。待该主动脉覆膜支架在主动脉弓处释放后,凹槽的存在使该主动脉覆膜支架与主动脉管壁之间预留了用于进入分支血管中的烟囱支架的空间,从而保证了重要的分支血管的血流供应。因为释放在分支血管中的烟囱支架的一部分必须释放在主动脉内,由于凹槽的存在,使所述烟囱支架正好处于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凹槽与主动脉之间,烟囱支架和主动脉覆膜支架之间贴合紧密,同时也使得主动脉覆膜支架与主动脉内壁贴服更紧密,从而能有效避免内漏的发生。此外,通过主动脉覆膜支架表面的凹槽与烟囱支架表面接触,去除了此处的支撑环,作用于烟囱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较小,尽量减少了主动脉支架对烟囱支架的压迫,从而最大限度规避了远期烟囱支架压缩、变形、断裂导致分支血流受到影响的风险。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由支架头端的第一个支撑环处起至最后一个具有断口的支撑环处止逐渐变浅。渐变的凹槽深度的设计使得在主动脉支架端部处的凹槽的深度最深,靠近分支动脉处的主动脉支架的深度变浅,使烟囱支架更好的顺势通过且固定在主动脉支架凹槽出与主动脉弓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凹槽沿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轴心线进行扭转。根据不同病人的血管特征,可选择凹槽随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轴心线进行扭转的主动脉覆膜支架,产生更好的手术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凹槽的个数为1-3个。可根据实际植入的分支血管的个数,来选择具有1-3个凹槽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可通过对覆膜进行热压、3D打印等制作方法来实现凹槽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相邻的具有断口的支撑环之间通过连桥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具有断口的支撑环均具有一个左端点和一个右端点,在这些支撑环中:

奇数层支撑环的左端点分别与其下一层支撑环的左端点通过连桥连接;

偶数层支撑环的右端点分别与其下一层支撑环的右端点通过连桥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相邻的具有断口的支撑环与完整封闭的支撑环之间通过连桥连接。所述连桥为细金属丝,通过连桥的连接,既保证了支撑环与支撑环之间的连接强度,又能不影响相对的弹性活动。其余完整封闭的支撑环之间依靠覆膜,保证了主动脉覆膜支架另一端(即凹槽相对端)的自由弯曲度。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环在其断口的端部处设有显影标识。显影标识更好的辨识观察手术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具有断口的支撑环的弧度r为4/5-15/16;

所述的凹槽的长度占整个覆膜支架的长度的1/3-2/3。具有断口的支撑环的弧度及凹槽的长度占整个覆膜支架的长度均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本主动脉覆膜支架适用于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腔内微创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减小烟囱支架、主动脉覆膜支架和主动脉内壁之间的缝隙,降低内漏的发生;2、降低主动脉覆膜支架对烟囱支架的压迫,保证烟囱支架血流通道持续通畅;3、使得主动脉覆膜支架与主动脉内壁贴服更紧密,从而能有效避免内漏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支撑环 11-断口 2-覆膜

21-凹槽 3-连桥 4-显影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支撑环1和覆膜2,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头端的第一个支撑环101断开并形成断口11。

断口处的主动脉支架只有覆膜,没有支撑环的作用力。首先在主动脉弓处释放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断口的存在使该主动脉覆膜支架与主动脉管壁之间预留了用于进入分支血管中的烟囱支架的空间,保证了烟囱支架不被阻断,从而保证了重要的分支血管的血流供应。因为释放在分支血管中的烟囱支架的一部分必须释放在主动脉内,由于断口的存在,使所述烟囱支架正好卡接在主动脉覆膜支架的断口出,烟囱支架和主动脉覆膜支架之间贴合紧密,同时也使得主动脉覆膜支架与主动脉内壁贴服更紧密,从而能有效避免内漏的发生。此外,通过主动脉覆膜支架断口处的覆膜与烟囱支架表面接触,作用于烟囱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较小,尽量减少了主动脉支架对烟囱支架的压迫,从而最大限度规避了远期烟囱支架压缩、变形、断裂导致分支血流受到影响的风险,便于烟囱支架通过,减小烟囱支架、主动脉覆膜支架和主动脉内壁之间的缝隙,降低内漏的发生以及降低主动脉覆膜支架对烟囱支架的压迫,保证烟囱支架血流通道持续通畅的主动脉覆膜支架。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支撑环1和覆膜2,由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头端的第一个支撑环101起,有六个支撑环1上形成断口11,这些支撑环1在所述覆膜支架上连续排列;

覆盖在这些支撑环1的断口11处的覆膜2呈现向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中心处凹陷的凹槽21。

从第一个具有断口11的支撑环101起至第六个具有断口11的支撑环109止,这六个支撑环1在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上连续排列。这些具有断口11的支撑环1排列在一起,使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在整体上具有了一个条状的缺口,通过覆设在支撑环1上的覆膜2,使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表面形成了至少一个条状的凹槽。待该主动脉覆膜支架在主动脉弓处释放后,凹槽的存在使该主动脉覆膜支架与主动脉管壁之间预留了用于进入分支血管中的烟囱支架的空间,从而保证了重要的分支血管的血流供应。因为释放在分支血管中的烟囱支架的一部分必须释放在主动脉内,由于凹槽的存在,使所述烟囱支架正好处于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凹槽与主动脉之间,烟囱支架和主动脉覆膜支架之间贴合紧密,同时也使得主动脉覆膜支架与主动脉内壁贴服更紧密,从而能有效避免内漏的发生。此外,通过主动脉覆膜支架表面的凹槽与烟囱支架表面接触,去除了此处的支撑环,作用于烟囱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较小,尽量减少了主动脉支架对烟囱支架的压迫,从而最大限度规避了远期烟囱支架压缩、变形、断裂导致分支血流受到影响的风险。

本主动脉覆膜支架适用于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腔内微创治疗。

所述凹槽21的深度由支架头端的第一个支撑环101处起至第六个具有断口11的支撑环109处止逐渐变浅。

所述的凹槽21的个数为1个。该结构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可应用于①降主动脉夹层(夹层破口在降主动脉),夹层病变向近心端延伸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cm区域以内;②夹层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附近。主体支架近端锚定于左颈总动脉开口平面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之间,凹槽可放置烟囱支架(烟囱支架另一端放入左锁骨下动脉内),二者组合后紧密结合,既可以实现封堵夹层破口(降主动脉段和主动脉弓的破口),恢复血流通道,又保障动脉弓上分支血管的血流供应,而且最大限度避免近端内漏的发生。

当烟囱支架放置于主体支架和主动脉后壁之间时,可用如图3所示的凹槽21沿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轴心线进行顺时针扭转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当烟囱支架放置于主体支架和主动脉前壁之间时,可用如图1所示的凹槽21沿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轴心线进行逆时针扭转的主动脉覆膜支架。

所述的具有断口11的支撑环1均具有一个左端点和一个右端点,在这些支撑环1中:

第一层的支撑环101的左端点与第二层的支撑环1的左端点通过连桥3连接;

第三层的支撑环1的左端点与第四层的支撑环1的左端点通过连桥3连接;

第五层的支撑环1的左端点与第六层的支撑环109的左端点通过连桥3连接;

第二层的支撑环1的右端点与第三层的支撑环1的右端点通过连桥3连接;

第四层的支撑环1的右端点与第五层的支撑环1的右端点通过连桥3连接;

第四层的支撑环1的右端点与第四层的完整封闭的支撑环1之间通过连桥3连接。

所述的支撑环1在其断口11的端部处设有显影标识4。

所述的具有断口11的支撑环1的弧度r为4/5;

所述的凹槽21的长度占整个覆膜支架的长度的1/3。

在释放主动脉支架后,释放分支支架,释放后烟囱支架横截面如图,主动脉内的血流从主动脉支架内通过,分支血流从烟囱支架通过,维持血液供应。同时主动脉直接同过凹槽与两个烟囱支架紧密镶嵌环抱,主动脉管壁、主动脉支架和烟囱支架没有缝隙,不会发生内漏;同时主动脉支架对烟囱支架的挤压效应降低,避免烟囱支架远期发生压缩、变形和断裂。

实施例3:

其余同实施例2,所述的凹槽21的个数为2个。该结构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可应用于①降主动脉夹层(夹层破口在降主动脉),夹层病变向近心端延伸至左颈总动脉开口1.5cm区域以内;②夹层破口位于左颈总动脉开口平面附近。主体支架近端锚定于头臂干开口平面之间与左颈总动脉开口平面之间,凹槽可放置烟囱支架(烟囱支架另一端放入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内),二者组合后紧密结合,既可以实现封堵夹层破口(降主动脉段和主动脉弓的破口),恢复血流通道,又保障动脉弓上分支血管的血流供应,而且最大限度避免近端内漏的发生。

当烟囱支架放置于主体支架和主动脉后壁之间时,可用如图4所示的凹槽21沿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轴心线进行顺时针扭转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当烟囱支架放置于主体支架和主动脉前壁之间时,可用如图2所示的凹槽21沿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轴心线进行逆时针扭转的主动脉覆膜支架。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