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抓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1399阅读:9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抓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到一种用于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抓捕器。



背景技术:

在肺动脉血栓性栓塞临床治疗中,现有资料表明,90%以上的肺动脉血栓性栓塞来自于下肢静脉血栓,50%以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栓塞。对于DVT的患者,首要为抗凝及溶栓治疗,预防致命性肺栓塞,而腔静脉滤器的使用则可最大限度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目前观点一致认为对于2周内的急性血栓期,如必须进行骨科手术治疗,放置腔静脉滤器是必要的;对于腔静脉滤器的选择,高危、高龄、内科合并症多、血栓不稳定的患者可考虑置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而对于年龄较轻、血栓已稳定的患者最佳选择为取出性滤器,目前已得到大多数专家及学者共识。现有腔静脉滤器的取出多采用网篮导丝圈对腔静脉滤器上的回收钩进行圈套后取出,对于位置居中的滤器可较顺利取出,但由于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往往因为滤器倾斜、贴壁或滤器回收钩为血栓包裹,造成腔静脉滤器取出困难,甚至无法取出,需永久置入体内,大大增加了腔静脉滤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迫切需要可以从腔静脉中顺利取出植入的腔静脉滤器,提高腔静脉滤器取出率的腔静脉滤器取出抓捕器,也是本技术领域临床工作中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取出腔静脉滤器安全顺利的用于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抓捕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原理,一种用于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抓捕器:由抓捕钩、弹性钢丝绳、引导管、夹紧柱及锁紧环组成,其特点是:不锈钢针的抓捕钩一端为平直段,另一端折制成弯钩端,多个不锈钢抓捕钩的平直端固定在圆形连接柱的底端,弯钩端散射向下呈伞状悬空,弯钩钩尖指向连接柱的圆心中心线并相互对应,多个抓捕钩之间具有纵向间隙空间,多个不锈钢抓捕钩弯钩端散射形成的圆形空间外径小于圆形连接柱外径;圆形连接柱的顶端中心上固定弹性钢丝绳的一端,弹性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引导管、夹紧柱及锁紧环后为自由端;医用塑料圆管引导管的顶端同心压塑连接圆管夹紧柱为整体,圆管夹紧柱的顶端管壁上有多个纵向缝隙,管壁圆周上环绕外螺纹,圆柱锁紧环的内螺纹端螺纹连接在夹紧柱上,锁紧环另一端的内径渐细配合压紧在圆管夹紧柱的顶端管壁上,构成用于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抓捕器。

所述多个抓捕钩数量为3—6个。

所述引导管穿入钢丝绳端端口内径为喇叭形端口。

所述圆管夹紧柱上有多个纵向缝隙的顶端管壁圆口圆滑倒角。

所述锁紧环圆周外表刻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夹紧柱上锁紧环旋松,然后将钢丝绳的自由端从引导管喇叭口端穿入,穿出引导管及夹紧柱,视抓捕钩距离引导管口所需的长度后,螺纹旋紧锁紧环,固定钢丝绳不滑动,然后将抓捕钩及引导管端插入腔静脉内,转动松开锁紧环,手动拉拽并旋转钢丝绳对腔静脉内的腔静脉滤器进行抓捕,在监视器监控下,当任何一个抓捕钩的钩尖勾住滤器上的回收钩后,即可拉拽钢丝绳将腔静脉滤器从腔静脉内取出。

本实用新型多个视抓捕钩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可纵向容纳腔静脉滤器上的直立形态的回收钩,利用弹性钢丝绳的转动,可顺利的抓捕到倾斜、贴壁或被血栓包裹的腔静脉滤器,缩短了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时间,提高了腔静脉滤器取出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达到了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沿B—B线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从图1至图3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一种用于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抓捕器:由抓捕钩1、弹性钢丝绳3、引导管4、夹紧柱 5及锁紧环6组成,不锈钢针的抓捕钩1一端为平直段,另一端折制成弯钩端,三个不锈钢抓捕钩1的平直端固定在圆形连接柱2的底端,弯钩端散射向下呈伞状悬空,弯钩钩尖指向连接柱2的圆心中心线并相互对应,多个抓捕钩1之间具有纵向间隙空间,三个不锈钢抓捕1钩弯钩端散射形成的圆形空间外径小于圆形连接柱2 外径;圆形连接柱2的顶端中心上固定弹性钢丝绳3的一端,弹性钢丝绳3的另一端从引导管4的喇叭口内径端穿入,依次穿过引导管4、夹紧柱5及锁紧环6后为自由端;医用塑料圆管引导管4的顶端同心压塑连接圆管夹紧柱5为整体,圆管夹紧柱5的顶端管壁上有多个纵向缝隙7,管壁圆周上环绕外螺纹,圆柱锁紧环6的内螺纹端螺纹连接在夹紧柱5上,锁紧环6另一端的内径渐细配合压紧在圆管夹紧柱5的顶端管壁上,构成用于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抓捕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三个抓捕钩1的结构为例示意说明,而抓捕钩1的数量多少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