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脚掌可自动匹配路况的下肢义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1403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前脚掌可自动匹配路况的下肢义肢。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仿生下肢义肢多采用弹性钢条刚性支撑。结构简单、与路况匹配度差,无法自行匹配路况,走平地时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容易打滑,过门槛等障碍时容易磕绊。

申请号为“200910141984.4”、授权公告号为“CN 101569568 B”、名称为“脚假肢或脚矫正器形式的被动式矫形辅助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被动式矫形辅助装置,呈脚假肢或脚矫正器的形式,该被动式矫形辅助装置包括:一个第一件,该第一件可转动地通过转动铰链与一个第二件相连接;一个传感器装置,用于测量一些允许推断该辅助装置的瞬态使用要求的参数;一个与传感器装置相连接的处理器装置,用于确定使用要求和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一个可控制的液压的阻尼装置,通过该液压的阻尼装置可改变作用于该第一件与该第二件之间的转动运动的运动阻力;以及一个对处理器装置的控制信号进行转换的控制器,用于控制该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阻尼装置是一个双作用的液压缸,该液压缸具有两个通过活塞彼此分开的液压腔;这些液压腔通过两个允许液压液体仅在相反方向上流动的连接管路相连接,这些连接管路的流动阻力可通过所述控制器单独地分别借助于一个自己的调节装置来调节;该处理器装置被构造用于由该传感器装置的所测量的参数确定当前的零点位置;用于这两个连接管路中的流动阻力的控制信号的生成参照该零点位置进行。该被动式矫形辅助装置虽能实现自动匹配路况的功能,但是结构复杂,且通过转动铰链进行连接下压的结构稳定性不高,在进行不间断下压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现有下肢义肢基本结构上增加一个自动匹配路况的前脚掌钢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脚掌可自动匹配路况的下肢义肢,包括同于套接小腿的套筒、支撑条及足弓状条,所述支撑条包括与所述套筒相接的连接段、向脚后方向弯折的弯折段以及向脚尖方向延伸的下压段,所述下压段上开设第一孔槽,在该下压段的端部安装弹簧合页;

所述足弓状条设在所述支撑条的下方,所述足弓状条的前部与支撑条的下压段相对应、中部朝上隆起、后部伸至脚后跟处,在该足弓状条的前部开设第二孔槽,在所述足弓状条的中部隆起处的下表面设有顶棒;

所述下肢义肢还包括横杆,该横杆的前端连接在弹簧合页一侧的合页上,该横杆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孔槽及第二孔槽后连接在足弓状条后部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的顶棒呈锥形形状,其尖锥端对应所述横杆。锥形形状的顶棒不仅节省了空间位置,且受压更均匀稳定,尖锥端对应在横杆能保证横杆的弹性均匀受压。

所述顶棒、横杆及弹簧合页形成自动匹配下压系统。不负重情况下(如足部抬离地面时),位于前脚掌处的弹簧合页在坛里作用下自动上翘,此时义肢向前挥动过程前脚掌上翘,配合膝部抬高动作,前脚掌不易被地面凸起的障碍物磕绊;义肢负重时(如足部踏至地面),重力下,在支撑条的下压段的作用力下压迫足弓状条均匀受力弹性下压,顶棒也顺势下压横杆,进而将前脚掌处的弹簧合页下压,横杆与支撑条的第一槽孔及足弓状条的第二槽孔的下表面接触相抵,横杆与地面贴合,增加了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增加平稳性。

优选地,所述的套筒内覆设棉垫内衬。在所述套筒内设置棉垫内衬后,进一步对容纳的小腿残端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条、弹簧合页、横杆及足弓状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条的前端即为弹簧合页的一侧合页,横杆的前端焊接在弹簧合页的另一侧合页上,横杆的后端穿过焊接在足弓状条后部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腿以下截肢术后患者,该下肢义肢通过前足自动 上翘及被动下压的结构实现前脚掌可自动匹配路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义肢抬离地面时,前脚掌自动上翘,避免被楼梯、门槛等高起地面的障碍物磕绊的问题;

2.义肢接触地面时,前脚掌自动下压匹配路面,增加接触面积,防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套筒 2-支撑条 21-连接段

22-弯折段 23-下压段 24-第一孔槽

3-足弓状条 31-第二孔槽 4-横杆

5-弹簧合页 6-顶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1、一种前脚掌可自动匹配路况的下肢义肢,包括同于套接小腿的套筒1、支撑条2及足弓状条3,

所述支撑条2包括与所述套筒1相接的连接段21、向脚后方向弯折的弯折段22以及向脚尖方向延伸的下压段23,所述下压段23上开设第一孔槽24,在该下压段23的端部安装弹簧合页5;

所述足弓状条3设在所述支撑条2的下方,所述足弓状条3的前部与支撑条2的下压段23相对应、中部朝上隆起、后部伸至脚后跟处,在该足弓状条3的前部开设第二孔槽31,在所述足弓状条3的中部隆起处的下表面设有顶棒6;

所述下肢义肢还包括横杆4,该横杆4的前端连接在弹簧合页5一侧的合页上,该横杆4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孔槽24及第二孔槽31后连接在足弓状条3后部的下表面。

所述的顶棒6呈锥形形状,其尖锥端对应所述横杆4。

所述的套筒1内覆设棉垫内衬。

所述的支撑条2、弹簧合页5、横杆4及足弓状条3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顶棒6、横杆4及弹簧合页5形成自动匹配下压系统。不负重情况下(如足部抬离地面时),位于前脚掌处的弹簧合页在坛里作用下自动上翘,此时义肢向前挥动过程前脚掌上翘,配合膝部抬高动作,前脚掌不易被地面凸起的障碍物磕绊;义肢负重时(如足部踏至地面),重力下,在支撑条的下压段的作用力下压迫足弓状条均匀受力弹性下压,顶棒也顺势下压横杆,进而将前脚掌处的弹簧合页下压,与地面贴合,增加了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增加平稳性。

所述的套筒1内覆设棉垫内衬。在所述套筒内设置棉垫内衬后,进一步对容纳的小腿残端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的支撑条2、弹簧合页5、横杆4及足弓状条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条2的前端即为弹簧合页5的一侧合页,横杆4的前端焊接在弹簧合页的另一侧合页上,横杆4的后端穿过焊接在足弓状条后部的下表面。

工作过程:

1.不负重情况下(如足部抬离地面时),位于前脚掌处的弹簧合页在坛里作用下自动上翘,此时义肢向前挥动过程前脚掌上翘,配合膝部抬高动作,前脚掌不易被地面凸起的障碍物磕绊。

2.义肢负重时(如足部踏至地面),重力下,在支撑条的下压段的作用力下压迫足弓状条均匀受力弹性下压,顶棒也顺势下压横杆,进而将前脚掌处的弹簧合页下压,与地面贴合,增加了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增加平稳性。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