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禁大便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7873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失禁大便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失禁大便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大便失禁是指肛管括约肌失去对粪便及气体排出的控制能力,属于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常用的措施有:(1)使用一次性尿垫:可以缩小潮湿污染的范围,减轻皮肤的损害程度,但不能避免皮炎的发生;(2)使用卫生棉条:采用美国强生0.b.内置卫生棉条植入患者肛门4~6cm,根据排便多少随时更换卫生棉条,吸收力强,能防止渗漏;放置在肛门内起到堵塞、吸收大便作用,减少大便次数,但部分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卫生棉条容易随肠蠕动排出,而且棉条吸收量有限,需要频繁更换;(3)引流管引流:将大便通过引流管引流至体外的引流袋内,但大便会沿着引流管壁流出,容易引起肛门周围的皮肤发红、水肿或破溃,肛门括约肌不可以长期被管道支撑,容易产生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并发症,而且病人肛门处长期带管道舒适度极低,肛管不易固定,容易脱出或者被粪渣堵塞,造成无效引流,还会弄脏衣服、床单等,给护理带来困难;(4)带有气囊内固定的引流方式:气囊易对肠内壁造成压迫,会导致肠道产生缺血或坏死的症状。

大便失禁是造成肛周失禁性皮炎的重要原因,也是临床及家庭护理的难题,经查阅国内外多篇文献显示,失禁大便收集仍是护理中的重中之重,现有的多种方法均不能做到同时兼顾引流大便和保护肠道粘膜不受压。

现有申请号为201610142980.8,专利名称为《一种大便失禁收集装置》中气囊内固定易对肠内壁造成压迫、肛门括约肌不可以长期被管道支撑,容易产生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并发症,而且病人肛门处长期带管道舒适度极低;

现有申请号为201610746952.7,专利名称为《防失禁引流器》中气囊内固定易对肠内壁造成压迫、肛门括约肌不可以长期被管道支撑,容易产生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并发症,而且病人肛门处长期带管道舒适度极低;

现有申请号为201620243393.3,专利名称为《一种大便失禁引流冲洗器》固定环不易固定,容易脱落,易造成无效引流,且由于是粘贴式,不适用于肛周产生皮炎的患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失禁大便引流装置,可以用于所有大便失禁的患者,收集失禁大便,防止产生失禁相关并发症;解决了临床及家庭护理的难题,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失禁大便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薄膜;所述引流袋包括第一引流袋端、第二引流袋端,所述第一引流袋端、所述第二引流袋端均为开口型,有封口夹设置于所述第二引流袋端上,所述引流袋无缝连接于导便塞上,所述引流袋与所述导便塞相连通;所述导便塞包括第一导便塞端、第二导便塞端,所述包裹薄膜包裹于所述导便塞外侧;被包裹的所述导便塞呈栓剂型,所述引流袋呈折叠条状;去包裹的所述导便塞呈漏斗型,所述引流袋呈袋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流袋材质为柔软的塑料引流袋;有刻度表设置于所述引流袋上;所述第一引流袋端无缝连接于所述第二导便塞端或所述导便塞内壁或所述导便塞外壁。引流袋质地柔软,可任意形变,使用时不会扩张肛门,不会引起病人不适;刻度表设置于引流袋上便于采集排泄物的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裹薄膜为可溶性包裹薄膜。包裹薄膜包裹于导便塞外侧,将导便塞压缩到很小尺寸,可溶性包裹薄膜接触到温暖和湿润的直肠环境时开始融化,导便塞随后扩大,与直肠内腔的形状相一致,且不会造成粘膜的压迫,失禁大便通过导便塞引流入袋内,从而达到收集失禁大便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便塞为海绵导便塞。海绵导便塞可以任意压缩或膨胀,可以压缩到很小尺寸也可以扩大呈漏斗型;海绵膨胀内固定,可以与直肠肛管的内腔随形改变,无压迫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便塞呈漏斗型时,第一导便塞端直径为3-4cm,第二导便塞端直径为2-3cm,所述第一导便塞端、所述第二导便塞端厚度均为0.4-0.6cm,所述所述第一导便塞端与所述第二导便塞端相距1.5-2.5cm;引流袋长为20-30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失禁大便引流装置使用时导便塞塞在直肠内腔中,肛门呈关闭状态,第二导便塞端的直径大于肛门口,起到内固定的作用不容易脱落;膨胀后的海绵导便塞外壁贴合直肠肛管的内腔且随形改变,可以防止大便漏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导流不需要使用管道,且与机体组织器官以及括约肌的收缩或舒张功能相配合的更符合生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封口夹设置于第二引流袋端上,既能夹闭引流袋出口端,又方便倾倒清理引流出的大便;塑料引流袋质地柔软,可任意形变,使用时不会扩张肛门,不会引起病人不适;可溶性包裹薄膜接触温暖和湿润的直肠时开始融化,导便塞随后扩大,与直肠腔的形状相一致,且不会造成粘膜的压迫,失禁大便通过导便塞引流入袋内,从而达到了收集失禁大便的目的;海绵导便塞可以任意压缩或膨胀,海绵导便塞膨胀内固定,可以与直肠肛管随形改变,无压迫感;克服了气囊内固定易对肠内壁造成压迫、肛门括约肌长期被管道支撑,容易产生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并发症,而且病人肛门处长期带管道舒适度极低的缺点;

(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导便塞塞在直肠内腔中,肛门呈关闭状态,第二导便塞端的直径大于肛门口,起到内固定的作用不容易脱落;膨胀后的海绵导便塞外壁贴合直肠肛管的内腔且随形改变,可以防止大便漏出;

(3)可以用于所有大便失禁的患者,收集失禁大便,防止产生失禁相关并发症;解决了临床及家庭护理的难题;

(4)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便塞膨胀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便塞膨胀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便塞膨胀后、引流袋呈袋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便塞,1.1-第一导便塞端,1.2-第二导便塞端,2-引流袋,2.1-第一引流袋端,2.2-第二引流袋端,3-封口夹,4-包裹薄膜,5-刻度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失禁大便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薄膜4;所述引流袋2包括第一引流袋端2.1、第二引流袋端2.2,所述第一引流袋端2.1、所述第二引流袋端2.2均为开口型,有封口夹3设置于所述第二引流袋端2.2上(如图2所示),所述引流袋2无缝连接于导便塞1上,所述引流袋2与所述导便塞1相连通;所述导便塞1包括第一导便塞端1.1、第二导便塞端1.2,所述包裹薄膜4包裹于所述导便塞1外侧;被包裹的所述导便塞1呈栓剂型,所述引流袋2呈折叠条状(如图1所示);去包裹的所述导便塞1呈漏斗型,所述引流袋2呈袋状(如图3所示)。所述引流袋2为柔软的塑料引流袋;有刻度表5设置于所述引流袋2上;所述第一引流袋端2.1无缝连接于所述第二导便塞端1.2或所述导便塞1内壁或所述导便塞1外壁。包裹薄膜4为可溶性包裹薄膜。导便塞1为海绵导便塞。导便塞1呈漏斗型时,第一导便塞端1.1直径为3-4cm,第二导便塞端1.2直径为2-3cm,所述第一导便塞端1.1、所述第二导便塞端1.2厚度均为0.4-0.6cm,所述所述第一导便塞端1.1与所述第二导便塞端相距1.5-2.5cm;引流袋2长为20-30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失禁大便引流装置工作过程如下:将封口夹3夹闭第二引流袋端2.2;将被包裹的导便塞1插入肛门内,当可溶性包裹薄膜4接触温暖和湿润的直肠时开始融化,导便塞1随后扩大,与直肠腔的形状相一致,失禁大便通过导便塞1引流入引流袋2内。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