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连续灭菌维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787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连续灭菌维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行业培养基灭菌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连续灭菌维持器。



背景技术: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物料进行灭菌操作;如果不进行灭菌操作,会产生较多危害,例如:会因杂菌而消耗生物反应的基质或产物而造成生产能力下降;部分杂菌会产生代谢产物,使得产物的提取更加困难,容易造成得率和产品质量的下降;有些杂菌会分解产物,从而导致生产失败;如杂菌大量繁殖后,会改变反应液的pH值,也会导致反应异常。因此,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灭菌操作。

目前,灭菌通常采用灭菌维持器进行,传统的灭菌维持器为圆柱体结构,并采用双通道侧进侧出的方式进行物料的输送,例如,中国专利CN202961267U公开了一种螺旋板式保温维持器,该保温维持器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有两块导流螺旋板,两块导流螺旋板的外缘出口各设置一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处设置有物料进口,另一个开口处设置为物料出口,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都设置在筒体的侧壁上,两块导流螺旋板的螺旋通道在螺旋中心处互通。此种结构的导流通道由于进料压力较高,而出料压力较小,且螺旋通道为并列设置的两个套装的通道,所以在进料过程中,物料首先要通过隔层设置的进料通道,而后再从隔层设置的出料通道流出,从而造成维持器内导流螺旋板的单侧受力增高,长期使用必然会造成维持器内部换热板变形、焊接处出现裂纹,设备阻力增大,流量减小,大大降低处理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连续灭菌维持器,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进出料口物料的压力差而产生形变,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连续灭菌维持器,包括通过支腿支撑在地面上的圆柱形筒体,圆柱形筒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筒体内设置有连通进料口和出料口的通道;所述通道为单一螺旋状通道,单一螺旋状通道的进料口设置在筒体轴向中心部底端,单一螺旋状通道的出料口设置在筒体顶部的侧壁上。

上述一种新型连续灭菌维持器,所述单一螺旋状通道采用整张钢板卷制而成。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道采用单一螺旋状结构,且进料口设置在圆柱形筒体的轴向中心部底端,出料口设置在筒体顶部的侧壁上,带有较大压力的物料自中部进料口进入筒体内后按照单一螺旋路线行至出料口,无需返程,从而使物料压力得到了分散,并且通道的换热板两侧受力均匀,避免了单侧受力大而造成换热板变形现象的发生,降低了设备阻力,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螺旋状通道采用一张钢板卷制而成,制作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主视图。

其中:1.筒体,2.进料口,3.出料口,4.单一螺旋状通道,5.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新型连续灭菌维持器,包括通过支腿5支撑在地面上的圆柱形筒体1,圆柱形筒体上设置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筒体内设置有连通进料口和出料口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中,通道为单一螺旋状通道4,单一螺旋状通道的进料口设置在筒体轴向中心部底端,单一螺旋状通道的出料口设置在筒体顶部的侧壁上,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单一螺旋状通道采用整张钢板卷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物料自进料口进入筒体内后,按照单一螺旋状通道自下而上流动,最后从顶部的出料口,在延长了灭菌时长的前提下,保证了设备单一螺旋状通道中换热板的受力均匀,提高了设备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为设备的高产能提供了基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