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吻合器控制电路及电动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618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吻合器控制电路及电动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吻合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吻合器控制电路及电动吻合器。
背景技术
:医用吻合器已成为辅助于刀口缝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医疗器械,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吻合器产品已应用于临床。目前在微创手术领域中使用的腔镜吻合器,在击发缝钉的同时刀片从中间切断组织,同时两边各三排缝钉完成对组织的缝合、止血等功能。手术的操作过程是:将吻合器的钉仓组件组装到器械上,将闭合状态下的钉仓组件穿过与吻合器配套使用的穿刺器进入人体组织,再手动调整钉仓组件的位置,待到合适位置后,打开钉仓组件的钉仓与抵钉座将组织夹持到其中,然后击发器械手柄对组织进行切割及钉合,切割、钉合完成后,打开钉仓组件以松开组织,将钉仓组件再次闭合后通过穿刺器取出。上述腔镜吻合器没有外加动力源,仅靠医生手动击发,导致击发力不平稳,切割不均匀,使组织出现毛边,使被实施的组织受力不均匀,组织本身的弹性变得不一样,影响了手术效果。为了解决该问题,出现了具有动力源的电动吻合器,现有的电动腔镜吻合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半电动腔镜吻合器,是通过手动控制将钉仓组件闭合或打开,当钉仓组件进入组织后,操作者需要用另一只手拨动旋钮控制钉仓组件的左右摆动,或手动调节钉仓组件的位置,再手动击发扳机以控制吻合器的切割和缝合,即通过手动控制,来控制吻合器推动齿条与击发推进实现切割刀缝合的,这种半电动腔镜吻合器,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除了能实现切割平稳的击发、回位动作是电动操作外,其他运动操作都是手动完成,医生无法用单手实现,工作效率不高。另一种是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常见的是由蓄电池、MCU控制电路系统、电机、传动结构系统等组成。通过MCU智能控制芯片强大的运算控制功能与电机相结合,能够用单手实现操作腔镜吻合器的闭合和打开动作,实现了电动控制钉仓左右旋转、击发、切割、回位等动作;虽然操作上相较于半电动腔镜吻合器简单、便捷,但是制造成本很高,很多手术都是一次性使用,或者是较少次数重复使用,增加了患者负担,影响产品的广泛应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吻合器的控制电路,此控制电路替代了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中的MCU控制电路系统,解决了器械成本过高,患者负担过重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半电动腔镜吻合器的操作需依靠手动控制多个步骤,工作效率不高,操作者无法单手实施操作的问题。通过电路完全控制,操作者可以单手操作器械,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同时成本相对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的成本要低的多,适于推广。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吻合器,操作简单,成本相对不高,同时给出的击发力平稳,使得被切割组织受力均匀,组织得到相对保护,稳定性强,同时适于推广。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吻合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直流电机、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吻合器通过第一直流电机的转动施加驱动力;所述第一直流电机一端的电刷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COM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COM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电路输入端口,所述电路输入端口为吻合器控制电路提供电源的输入接口;所述电源包括可拆卸电池组,所述可拆卸电池组的正负极可拆卸的与所述电路输入端口连接。优选的,还包括导通控制电路,所述导通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触发开关SW1;所述触发开关SW1包括SW1-2动触点、SW1-1触点和SW1-3触点,所述SW1-2动触点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SW1-3触点与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串联后与所述第五电阻并联形成的电路一端与所述SW1-1触点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优选的,还包括闭合或打开电路,所述闭合或打开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3、触发开关SW5、触发开关SW6和触发开关SW7;所述触发开关SW3包括SW3-1触点、SW3-2动触点和SW3-3触点,所述触发开关SW5包括SW5-1触点、SW5-2动触点和SW5-3触点,所述触发开关SW6包括SW6-1触点、SW6-2动触点和SW6-3触点,所述触发开关SW7包括SW7-1触点、SW7-2动触点和SW7-3触点;所述闭合或打开电路形成有闭合支路和打开支路;所述闭合支路通过所述触发开关SW3与电源正极连接,SW3-3触点依次与触发开关SW5、第二继电器串联后连接在电源负极上;所述打开支路通过所述触发开关SW3与电源正极连接,SW3-1触点串联SW6-1触点,SW6-2动触点串联SW7-2动触点后通过SW7-3触点串联第一继电器连接到电源的负极上。优选的,包括击发电路;所述击发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2、触发开关SW4、触发开关SW6和触发开关SW7;所述触发开关SW2包括SW2-1触点、SW2-2动触点和SW2-3触点,所述触发开关SW4包括SW4-1触点、SW4-2动触点和SW4-3触点;所述击发电路通过所述SW2-2动触点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触发开关SW2与所述触发开关SW4串联,SW4-2动触点与SW6-1触点连接,所述SW6-2动触点与所述SW7-2动触点连接,SW7-3触点与所述第一继电器串联后连接到所述电源负极。优选的,还包括有击发回位指示电路,所述击发回位指示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所述SW4-2动触点串联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后接在电源的负极上。优选的,还包括有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10、第三电阻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所述触发开关SW10与电源正极连接,且所述触发开关SW10与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优选的,包括有左旋转电路和右旋转电路;所述右旋转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8,所述触发开关SW8包括SW8-1触点、SW8-2动触点和SW8-3触点,所述SW8-2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SW8-1触点与所述第一继电器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所述左旋转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9,所述触发开关SW9包括SW9-1触点、SW9-2动触点和SW9-3触点,所述SW9-2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SW9-1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五继电器,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检测电路并联;所述第五继电器通过其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一COM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W8及所述第一继电器串联;且所述第五继电器通过其第二常闭触点和第二COM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W9及所述第二继电器串联。优选的,还包括触发开关SW11和SW12;触发开关SW11连接在所述触发开关SW8和第五继电器之间,所述触发开关SW12连接在所述触发开关SW9和第五继电器之间。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直流电机、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所述吻合器通过第一直流电机和第二直流电机的转动分别施加驱动力;所述第二直流电机一端的电刷与第三继电器的COM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COM端连接;形成有左旋转电路和右旋转电路;所述右旋转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8,所述SW8包括SW8-1触点、SW8-2动触点和SW8-3触点,所述SW8-2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SW8-1触点与所述第三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左旋转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9,所述SW9包括SW9-1触点、SW9-2动触点和SW9-3触点,所述SW9-2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SW9-1触点与所述第四继电器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第六继电器,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检测电路并联;所述第六继电器通过其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一COM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W8及所述第三继电器串联;且所述第六继电器通过其第二常闭触点和第二COM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W9及所述第四继电器串联。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钉仓组件和击发控制系统,所述击发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钉仓组件进行对组织的切割和缝合,所述击发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吻合器控制电路和击发部件,所述的吻合器的击发部件通过控制电路的控制对钉仓组件进行控制,以此实现对组织的切割及钉合。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一个有益效果:设计了一种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直流电机的正转和反转,来控制吻合器的缝合与击发,给操作者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操作方式,操作简单的同时稳定性强,相对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具有另一个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电动吻合器,操作简单,实现全自动操作,给出的击发力平稳,使得被切割组织受力均匀,组织得到相对保护,稳定性强,成本低,适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未设有第五继电器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设有第五继电器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中未设有第六继电器的电路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中设有第六继电器的电路示意图。RELAY继电器NC继电器的常闭触点COM继电器的COM端NO继电器的常开触点MOTOR_DC直流电机MT1第一直流电机MT2第二直流电机TERM1电源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吻合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直流电机、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吻合器通过第一直流电机的转动施加驱动力;所述第一直流电机一端的电刷与第一继电器的COM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机的另一端的电刷与第二继电器的COM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当电源给第一继电器通电时,第一继电器导通,它的常开触点闭合,因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机一端的电刷与第一继电器的COM端连接,所以此时第一继电器通过常开触点的闭合给到电机一端的直流电刷上连接的是正极;又因为此时,第二继电器并没有通电导通,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直流电机另一端电刷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COM端连接,所以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给到电机另一端电刷上的是负极;此时,控制电机正转。当电源给第二继电器通电时,第二继电器导通,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直流电机的另一端电刷通过第二继电器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此时,第一继电器没有通电导通,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以第一直流电机的一端电刷通过第一继电器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此时,控制电机反转。由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吻合器击发装置的前进与后退。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电机的正转和反转是相对而言,没有固定的方向性,只要按照上述电路设置的结构连接关系实现即可。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电路输入端口,所述电路输入端口为吻合器控制电路提供电源的输入接口;所述电源包括可拆卸电池组,所述可拆卸电池组的正负极可拆卸的与所述电路输入端口连接。这样设置可以有选择的将可拆卸电池组与控制电路相连接,有选择的给电路供电。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导通控制电路,所述导通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触发开关SW1;所述触发开关SW1包括SW1-2动触点、SW1-1触点和SW1-3触点,所述SW1-2动触点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SW1-3触点与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串联后与所述第五电阻并联形成的电路一端与所述SW1-1触点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在常态下,SW1-2动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当可拆卸电池与所述的电路输入端口连接后,因为所述SW1-3触点与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此时电池开始放电形成完整回路。此时将吻合器的钉仓组件安装到吻合器上时,由机械机构完成对触发开关SW3的触发,SW1-3触点与SW1-2动触点断开,SW1-2动触点与SW1-1触点闭合;此时由于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串联后与所述第五电阻并联形成的电路一端与所述SW1-1触点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亮,指示此电路导通,钉仓组件安装到位,电池通过此时的电路放电及对整个电路放电。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电池对电路供电的同时,也控制电池在规定的时间将电量耗尽。原有的吻合器在供电部分可以多次使用时,对此部分的消毒是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即使将供电部分不多次使用,只是一次性使用时,供电部分的电量并没有在一次性的使用中耗尽,这样被丢弃的供电部分成为了最大的环境污染源。本申请这个设置即避免了供电部分在多次使用时消毒的问题,也解决了一次性使用时,供电部分的电量并没有在一次性的使用中耗尽而造成污染的问题。可拆卸电池组只要一开始与电路输入端口连接,由于第四电阻的作用开始形成电路,电池开始放电;当将吻合器的钉仓组件安装到吻合器上时,触发开关SW3触发,SW1-3触点与SW1-2动触点断开,SW1-2动触点与SW1-1触点闭合,利用第一电阻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串联后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并联开始放电并给整个电路放电,当手术操作完毕,吻合器不再使用时,将钉仓组件拆下后,触发开关SW3自动回位,SW1-3触点与SW1-2动触点闭合,第四电阻继续对电池放电,由此电池组会持续不断的被放电,直到电池电量耗尽。本实施例优选的,包括闭合或打开电路和击发电路。还包括闭合或打开电路,所述闭合或打开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3、触发开关SW5、触发开关SW6和触发开关SW7;所述触发开关SW3包括SW3-1触点、SW3-2动触点和SW3-3触点,所述触发开关SW5包括SW5-1触点、SW5-2动触点和SW5-3触点,所述触发开关SW6包括SW6-1触点、SW6-2动触点和SW6-3触点,所述触发开关SW7包括SW7-1触点、SW7-2动触点和SW7-3触点。所述闭合或打开电路形成有闭合支路和打开支路;所述闭合支路通过所述触发开关SW3与电源正极连接,SW3-3触点依次与触发开关SW5、第二继电器串联后连接在电源负极上;所述打开支路通过所述触发开关SW3与电源正极连接,SW3-1触点串联SW6-1触点,SW6-2动触点串联SW7-2动触点后通过SW7-3触点串联第一继电器连接到电源的负极上。所述击发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2、触发开关SW4、触发开关SW6和触发开关SW7;所述触发开关SW2包括SW2-1触点、SW2-2动触点和SW2-3触点,所述触发开关SW4包括SW4-1触点、SW4-2动触点和SW4-3触点。所述击发电路通过所述SW2-2动触点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触发开关SW2与所述触发开关SW4串联,SW4-2动触点与所述SW6-1触点连接,所述SW6-2动触点与所述SW7-2动触点连接,SW7-3触点与所述第一继电器串联后连接到所述电源负极。所述SW2-3触点与所述SW4-1触点连接,所述SW2-1触点与所述SW4-3触点连接,所述SW4-2动触点与所述SW6-1触点连接。现定义SW3为闭合或打开开关,SW5为打开限位开关,SW6为闭合到位开关,SW7为击发反向开关,SW2为击发开关,SW4为回位限位开关。需要说明的是,在常态下SW3-2与SW3-3闭合连接,SW6-3与SW6-2连接,SW7-2与SW7-3连接;在常态下SW2-2与SW2-3连接,SW4-3与SW4-2连接。当使吻合器的钉仓组件靠近组织时,此时常态下,SW5-1触点和SW5-2触点断开,当需要钉仓组件闭合来对组织进行夹持时,按下闭合或打开开关SW3,使得SW3-2与SW3-1闭合连接,SW3-2与SW3-3断开,经过常态下的SW6-3与SW6-2闭合连接的闭合到位开关SW6,经过常态下的SW7-2与SW7-3闭合连接的击发反向开关后,连接到第一继电器上,则第一继电器导通,从而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导通,电源的正极加载到直流电机一端电刷上,此时,第二继电器并不导电,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以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加载到电源的负极上,形成整个回路,控制电机正转。在整个回路导通时,打开限位开关SW5的SW5-1触点和SW5-2触点闭合,电机正转过程中,直到运动到闭合到位开关SW6触动,将SW6-3与SW6-2断开,SW6-2与SW6-1闭合,此时,电路断电,电机的运转停止,在电机的带动下对组织的夹持停止,同时因为闭合到位开关SW6触发开关触动,SW6-2与SW6-1闭合,此时电路处于准备击发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闭合或打开过程中,当在对组织进行夹持时(即由直流电机控制的钉仓组件闭合时)若需要停止或停止后打开已经闭合的钉仓组件重新操作时,因为设置有闭合或打开开关SW3,可以直接触动闭合或打开开关SW3,使得SW3-2与SW3-3触点闭合,SW3-2触点和SW3-1触点断开,这样使得电源正极通过限位开关SW5-1与SW5-2闭合直接与第二继电器连接,此时,第二继电器通电导通,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导电,闭合连通,通过第二继电器加载到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上;此时,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形成整个回路,所以形成直流电机相对反转,在直流电机的反转的情况下,控制钉仓组件对组织夹持停止,在电机反转的带动下停止后可打开已经闭合的钉仓组件部分,使得操作者在夹持的组织不理想时,可以方便地随时停止对组织夹持,以便寻找更合适的组织夹持位置,由此使得吻合器的操作更加灵活与方便。在对需要夹持的组织进行夹持后,可击发钉仓组件以便切割、缝合组织,触发击发开关SW2,SW2-2与SW2-3断开,SW2-2与SW2-1闭合连接,电源的正极经击发开关SW2,SW4-3与SW4-2闭合的SW4,经SW6-2与SW6-1闭合的SW6,经SW7-2与SW7-3闭合的SW7加载到第一继电器上,第一继电器通电导通,从而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导通,电源的正极加载到直流电机一端电刷上,此时,第二继电器并不导电,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以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加载到电源的负极上,形成整个回路,控制电机正转,由电机控制的机械传动结构控制钉仓组件的闭合及切割刀与缝钉的击发以对组织进行切割和缝合。一直运动到机械传动结构触发回位限位开关SW4和击发反向开关SW7的触发开关同时被按下,即SW4-3与SW4-2断开,SW4-1与SW4-2闭合;SW7-2与SW7-3断开,SW7-2与SW7-1闭合。使得第一继电器线圈在支路断电,第一继电器失常,其常开触点断开,第一继电器断电的同时,电机两端的电刷分别通过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短接,形成对电机原有正转运动的反向电势,从而形成对电机的“刹车”作用,及时阻断了因电机在正转时,即使断电也会因正转方向的惯性产生的正转,从而达到了立即停止缝钉击发及切割刀切割的运动。此时触发击发开关SW2,SW2-2与SW2-3闭合,SW2-2与SW2-1断开,由此电源正极经触发击发开关SW2,经SW4-2与SW4-4闭合的回位限位开关SW4,经SW6-2与SW6-1闭合的闭合到位开关SW6,经SW7-2与SW7-1闭合的击发反向开关SW7加载到第二继电器上,第二继电器通电导通,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导电,闭合连通,通过第二继电器加载到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上;此时,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形成整个回路,使得电机反转,带动机械结构反向运动,吻合器击发回位。一直运动到回位限位开关SW4和击发反向开关SW7被触发,SW4-1触点和SW4-2触点断开,SW4-3触点和SW4-2触点闭合,SW7-1触点和SW7-2触点断开,SW4-3触点和SW4-2触点闭合;使得第二继电器此时所在的支路断电,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断开,电机断电停止反方向运动,电机断电的同时,电机两端的电刷分别通过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短接,形成阻碍运动的反势,从而形成“刹车”作用,阻碍停止时电机的惯性运动,从而及时停止击发回位运动。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有击发回位指示电路,所述击发回位指示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所述SW4-2动触点串联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后接在电源的负极上。当在电机控制下,电机正转控制钉仓组件切割和缝合时,此时击发回位指示电路也导通,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亮灯,指示切割过程开始。当电机运转正转完毕时,回位限位开关SW4的SW4-2和SW4-3断开,SW4-2和SW4-1闭合,回路不导通,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灭灯,指示切割过程结束。当触发击发开关SW2使得电机反转时,击发回位指示电路再次导通,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亮灯,指示击发回位过程开始;当击发回位运动结束时,击发回位指示电路也断开,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不亮,指示击发回位过程结束,击发切割刀片运动回到初始位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SW6-2动触点串联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后接在电源的负极上也可实现上述连接结构功能,在此不再复述,下述的连接关系以所述SW4-2动触点串联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后接在电源的负极上为基准。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电路额定电压为12V,所述的第二电阻的阻值为2kΩ;这样设置保证了击发回位指示电路的稳定性,及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亮灯时的亮度。本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有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10、触发开关SW10的动触点SW10-2与电源正极连接,且所述触发开关SW10与第三电阻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所述触发开关SW10包括SW10-1触点、SW10-2动触点和SW10-3触点,所述SW10-1触点串联第三电阻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后接在电源负极上。当触发开关SW10被触发,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亮,指示整个回路导通。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1,还包括有左旋转电路和右旋转电路。所述右旋转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8,所述SW8包括SW8-1触点、SW8-2动触点和SW8-3触点,所述SW8-2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SW8-1触点与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所述左旋转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9,所述SW9包括SW9-1触点、SW9-2动触点和SW9-3触点,所述SW9-2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SW9-1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串联后连接到电源负极上。左旋转电路和右旋转电路是在钉仓组件通过穿刺器进入人体靠近需要操作的组织后进行的动作。常态下,SW8-2动触点与所述的SW8-3触点闭合,当需要右转时,触发SW8触发开关,触点SW8-2与触点SW8-1闭合,从而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导通,电源的正极加载到直流电机一端电刷上,此时,第二继电器并不导电,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以第一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加载到电源的负极上,形成整个回路,控制电机正转,由电机的正转控制钉仓组件的右旋转。常态下,SW9-2动触点与所述的SW9-3触点闭合,当需要左转时,触发SW9触发开关,触点SW9-2与触点SW9-1闭合,电源给第二继电器通电,第二继电器导通,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机的另一端电刷通过第二继电器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此时,第一继电器没有通电导通,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以直流电机的一端电刷通过第一继电器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此时,控制电机反转,以此来控制钉仓组件左转。需要说明的是,触发开关SW8与触发开关SW9不能同时被触发。这样设置,改变了原来需手动调节拨动钉仓组件的左右旋转的状况,完全实现了电动控制。在吻合器机械结构上,设置有转换装置,可以将第一直流电机的转动连接由对吻合器击发杆的连接转化为与钉仓组件整体运动时的驱动杆的连接,此部分可通过机械结构完成,例如第一直流电机转动的输出端由齿轮连接,转化过程为第一直流电机转动通过吻合器击发杆的齿轮连接转化为与钉仓组件整体运动时的驱动杆的齿轮连接,在此不多赘述。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2,还包括第五继电器,所述第五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检测电路并联;所述第五继电器通过其的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一COM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W8及所述第一继电器串联;且所述第五继电器通过其第二常闭触点和第二COM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W9及所述第二继电器串联。当检测电路未导通时,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不亮,第五继电器的线圈没有导通,即第五继电器没有得电,若此时按下触发开关SW8,因为所述第五继电器通过其的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一COM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W8及所述第一继电器串联;第五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使得第一继电器导通得电,从而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导通,电源的正极加载到直流电机一端电刷上,此时,第二继电器并不导电,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以第一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加载到电源的负极上,形成整个回路,控制电机正转,由电机的正转控制钉仓组件的右旋转。当检测电路导通时,触发开关SW10触发,检测电路导通,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亮,此时第五继电器得电,即第五继电器导通,第五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均会断开,若此时按下触发开关SW8,第一继电器不会得电,从而控制直流电机停止正转。同样的,当检测电路未导通,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不亮,第五继电器的线圈没有导通,即第五继电器没有得电,若此时按下触发开关SW9,触点SW9-2与触点SW9-1闭合,电源给第二继电器通电,第二继电器导通,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机的另一端电刷通过第二继电器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此时,第一继电器没有通电导通,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以直流电机的一端电刷通过第一继电器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此时,控制电机反转,以此来控制钉仓组件反转。当检测电路导通时,触发开关SW10触发,检测电路导通,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亮,此时第五继电器得电,即第五继电器导通,第五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均会断开,若此时按下触发开关SW8,第二继电器不会得电,从而控制直流电机停止反转。这样设置,使得在控制钉仓组件左转或右转过程中,利用检测电路控制左转和右转的转动进程,在相应的位置可以控制钉仓组件转动的停止。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触发开关SW11和SW12;触发开关SW11连接在所述触发开关SW8和第五继电器之间,所述触发开关SW12连接在所述触发开关SW9和第五继电器之间。这样设置可以由SW11和SW12控制,操作者可以选择性的是否使第五继电器发挥作用,增加了更多操作者的选择性。这样设置,当触发开关SW8串联的第一继电器控制电机正转到极限的时候,可以通过机械结构将触发开关SW11触发,触发开关SW11通过第五继电器切断第一继电器的通电状态,使得第一继电器变为不通电状态,从而控制电机停止正转。同样,设置触发开关SW12,当触发开关SW9串联的第二继电器控制电机反转到极限的时候,可以通过机械机构将触发开关SW12触发,触发开关SW12通过第五继电器切断第二继电器的通电状态,使得第二继电器变为不通电状态,从而控制电机停止反转。这样可以在控制上更加智能化。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电路额定电压为12V,所述的第一电阻的阻值为2kΩ;这样设置保证了击发回位指示电路的稳定性,及第一发光二极管LED2亮灯时的亮度。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电路额定电压为12V,所述的第三电阻的阻值为2kΩ;这样设置保证了击发回位指示电路的稳定性,及第三发光二极管LED2亮灯时的亮度。在钉仓组件安装到吻合器上之后,若安装的位置准确(即,使得钉仓组件的轴线与所述吻合器击发杆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会按下触发开关SW10,SW10-2触点与SW10-1触点闭合,与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形成检测电路,使得第三发光三极管LED3作为指示灯亮,来指示钉仓组件运动到中间位置,反之,如果钉仓组件不在中间位置,则触发开关SW10处于SW10-2触点与SW10-1触点闭合断开状态,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指示灯支路断开,从而导致指示灯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不亮,表示安装位置不准确。这样设置起到了正式操作前的自动检测作用,保证了吻合器的安全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吻合器控制电路,与上述实施例1是在左旋转电路和右旋转电路的设置上是不同的,如图3,吻合器控制电路包括括第一直流电机、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二直流电机、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所述吻合器通过第一直流电机和第二直流电机的转动分别施加驱动力;所述第一直流电机一端的电刷与第一继电器的COM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COM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机一端的电刷与第三继电器的COM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COM端连接。形成的左旋转电路和右旋转电路:所述右旋转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8,所述SW8包括SW8-1触点、SW8-2动触点和SW8-3触点,所述SW8-2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SW8-1触点与所述第三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左旋转电路包括触发开关SW9,所述SW9包括SW9-1触点、SW9-2动触点和SW9-3触点,所述SW9-2动触点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SW9-1触点与所述第四继电器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常态下,SW8-2动触点与所述的SW8-3触点闭合,当需要右转时,触发SW8触发开关,触点SW8-2与触点SW8-1闭合,从而第三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导通,电源的正极加载到第二直流电机一端电刷上,此时,第四继电器并不导电,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以第二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加载到电源的负极上,形成整个回路,控制电机正转,由电机的正转控制钉仓组件的右旋转。常态下,SW9-2动触点与所述的SW9-3触点闭合,当需要左转时,触发SW9触发开关,触点SW9-2与触点SW9-1闭合,电源给第四继电器通电,第四继电器导通,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直流电机的另一端电刷通过第四继电器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此时,第三继电器没有通电导通,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以直流电机的一端电刷通过第三继电器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此时,控制电机反转,以此来控制钉仓组件左转。这种设计改变了实施例1中需要设置转换装置的结构设置,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因为设置有第一直流电机和第二直流电机,分别控制吻合器击发杆的连接和钉仓组件整体运动时的驱动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本实施例优选不同实施例1的还有,如图4,还包括第六继电器,所述第六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检测电路并联;所述第六继电器通过其的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一COM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W8及所述第三继电器串联;且所述第六继电器通过其第二常闭触点和第二COM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W9及所述第四继电器串联。当检测电路未导通,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不亮,第六继电器的线圈没有导通,即第六继电器没有得电,若此时按下触发开关SW8,因为所述第六继电器通过其的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一COM端与所述触发开关SW8及所述第三继电器串联;第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使得第三继电器导通得电,从而第三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导通,电源的正极加载到直流电机一端电刷上,此时,第三继电器并不导电,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以第二直流电机另一端的电刷加载到电源的负极上,形成整个回路,控制电机正转,由电机的正转控制钉仓组件的右旋转。当检测电路导通时,触发开关SW10触发,检测电路导通,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亮,此时第六继电器得电,即第六继电器导通,第六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均会断开,若此时按下触发开关SW8,第三继电器不会得电,从而控制直流电机停止正转。同样的,当检测电路未导通,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不亮,第六继电器的线圈没有导通,即第六继电器没有得电,若此时按下触发开关SW9,触点SW9-2与触点SW9-1闭合,电源给第四继电器通电,第四继电器导通,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直流电机的另一端电刷通过第四继电器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此时,第二继电器没有通电导通,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以直流电机的一端电刷通过第三继电器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此时,控制电机反转,以此来控制钉仓组件反转。当检测电路导通时,触发开关SW10触发,检测电路导通,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亮,此时第六继电器得电,即第六继电器导通,第六继电器的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均会断开,若此时按下触发开关SW8,第六继电器不会得电,从而控制直流电机停止反转。这样设置,使得在控制钉仓组件左转或右转过程中,利用检测电路控制左转和右转的转动进程,在相应的位置可以控制钉仓组件转动的停止。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触发开关SW11和SW12;触发开关SW11连接在所述触发开关SW8和第六继电器之间,所述触发开关SW12连接在所述触发开关SW9和第六继电器之间。这样设置可以由SW11和SW12控制,操作者可以选择性的是否使第六继电器发挥作用,增加了更多操作者的选择性。这样设置,当触发开关SW8串联的第三继电器控制电机正转到极限的时候,可以通过机械结构将触发开关SW11触发,触发开关SW11通过第六继电器切断第三继电器的通电状态,使得第三继电器变为不通电状态,从而控制电机停止正转。同样,设置触发开关SW12,当触发开关SW9串联的第四继电器控制电机反转到极限的时候,可以通过机械机构将触发开关SW12触发,触发开关SW12通过第六继电器切断第四继电器的通电状态,使得第四继电器变为不通电状态,从而控制电机停止反转。这样可以在控制上更加智能化。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吻合器,包括钉仓组件和击发控制系统,所述击发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钉仓组件进行对组织的切割和缝合,所述击发控制系统包括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吻合器控制电路和击发部件,所述的吻合器的击发部件通过控制电路的控制对钉仓组件进行控制。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击发部件,击发部件对钉仓组件进行控制对组织进行切割和钉合及控制钉仓组件的位置角度的调整。实现了全自动操作,相对手动吻合器,给出的击发力平稳,使得组织能够被均匀连续的切割,组织得到相应的保护;此外,相对设有MCU控制电路系统的全电动智能腔镜吻合器成本低,适于推广。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