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门及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2990发布日期:2018-06-22 21:1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屏蔽门及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成像领域,特别涉及屏蔽门及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射频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是在磁共振成像领域,外界干扰信号会给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屏蔽外界干扰信号,需要建立屏蔽系统。

在使用场景中,常规的屏蔽门900采用开合门91直接强力挤压弹性屏蔽件93的方式来实现屏蔽,如图1所示。

在屏蔽门900的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误差;同样地,在屏蔽门900的安装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如此,会导致弹性屏蔽件93与开合门91之间存在缝隙。

同时,弹性屏蔽件93容较易受外力的作用而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弹性屏蔽件93与开合门91接触面会随着日常的使用而逐渐损耗。此种方式使得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和挤压力而加剧了日常的损耗,亦会导致在某些位置的弹性屏蔽件93与开合门91出现缝隙,进一步地,会导致屏蔽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严密性受到到破坏。如图2所示为常规屏蔽门900失效示意图。

另外,常规的屏蔽门900采用开合门91直接强力挤压弹性屏蔽件93的方式来实现屏蔽。在开启和关闭开合门91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克服较大的摩擦力和挤压力,因此,给操作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需频繁更换屏蔽组件的屏蔽门及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屏蔽门,包括安装框、屏蔽组件、限位板、调节装置及门体,所述安装框安装于磁共振设备,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框,并能够盖合于所述安装框,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框,设于所述门体及所述安装框之间,所述屏蔽组件环绕所述限位板周向设置,设于所述门体及所述安装框之间,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屏蔽组件连接并可以控制所述屏蔽组件形状变化以实现射频屏蔽。

优选地,所述安装框面向所述门体一端设置有第一周圈凹槽,所述第一周圈凹槽环绕所述安装框的边缘设置,所述安装框还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周圈凹槽及所述第一通孔之间构成一个安装凸台,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凸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周圈凹槽内设置一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将所述第一周圈凹槽分隔成第一分槽和第二分槽。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安装框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限位板边缘且环绕所述限位板边缘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对应,当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凸台时,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在同一水平线相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分槽、第二分槽、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构成一个类“8”字形的具有开口的容置腔。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限位腔和第二限位腔,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分槽、所述限位板和安装凸台合围形成第一限位腔,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二分槽及所述限位板合围形成第二限位腔,所述第二限位腔具有开口,所述屏蔽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置于所述第一限位腔内,与第一限位腔内壁紧密连接且实现电气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置于所述第二限位腔内,并可在调节装置的作用下进出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门体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外周向所述安装框方向延伸形成一周圈凸缘,当所述门体盖合于所述安装框时,所述周圈凸缘封闭所述容置腔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周圈凸缘内侧设置有导电屏蔽层,所述第二部分在调节装置的作用下进出所述开口,从而实现第二部分与所述周圈凸缘内壁导电屏蔽层的接触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安装框之间设置有柔性屏蔽层。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门体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当门体盖合于所述安装框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共同构成波导通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包括磁体及屏蔽门,所述屏蔽门安装于所述磁体的一侧和/或两侧,所述安装框固定于所述磁体或与所述磁体一体成型,所述屏蔽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屏蔽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屏蔽门及所述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通过屏蔽组件、波导通道及柔性屏蔽层实现了严密的射频屏蔽,并且在屏蔽门上设置类“8”字形容置腔,以及配合屏蔽组件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使得在屏蔽门的门体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第二部分与门体周圈凸缘的导电屏蔽层完全分离,实现了无摩擦开启/关闭,同时通过调节装置,使得在门体关闭时,第一部分严密贴合第一限位腔内壁,第二部分严密接触导电屏蔽层,实现了容置腔的射频屏蔽,使得屏蔽门及具有该屏蔽门的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的屏蔽组件寿命大大延长,无需经常更换屏蔽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屏蔽门的屏蔽实现方式;

图2为常规屏蔽门失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屏蔽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屏蔽门的安装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屏蔽门的安装框与限位板配合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屏蔽门的门体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屏蔽门的屏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A剖面图;

图11为图10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屏蔽门的安装框、屏蔽组件及限位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屏蔽门的侧视局部剖面图;

图15为屏蔽气囊内部的气压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6为屏蔽气囊内部的气压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7为具有屏蔽门的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射频屏蔽用的屏蔽门100,所述屏蔽门100包括安装框10、屏蔽组件20、限位板30、调节装置40及门体50,所述安装框10安装于磁共振装置,所述门体50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框10,并可以盖合于所述安装框10,所述限位板30固定于所述安装框10,设于所述门体50及所述安装框10之间,所述屏蔽组件20环绕所述限位板30周向设置,设于所述门体50及所述安装框10之间,所述调节装置40与所述屏蔽组件20连接并可以控制所述屏蔽组件20形状变化以实现射频屏蔽。

所述安装框10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限位板30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门体50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构成一个通透的观察窗,可以透过所述屏蔽门100观察屏蔽门100内部的待成像目标的状况。

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安装框10面向所述门体50一端设置有第一周圈凹槽11,所述第一周圈凹槽11环绕所述安装框10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一周圈凹槽11及所述第一通孔之间构成一个安装凸台13,所述限位板30固定于所述安装凸台13。

所述第一周圈凹槽11内设置一第一凸起15,所述第一凸起15将所述第一周圈凹槽11分隔成第一分槽111和第二分槽113,所述第一分槽111和所述第二分槽113的宽度大体相等。所述第一凸起15的高度低于所述安装凸台13的高度。

所述安装框10还包括凹口17,所述凹口17将所述第一周圈凹槽11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凹口17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周圈凹槽11的深度,所述调节装置40通过所述凹口17连接于所述屏蔽组件20。

所述安装框10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两个转接柱19,所述转接柱19开设有转孔,所述转孔为盲孔,所述门体50通过所述转孔与所述安装框10转动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所述限位板30盖合与所述安装凸台13,其包括若干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凹槽31由所述限位板30远离所述安装框10一端朝向所述安装框10一端贯穿形成,但并未完全贯穿整个限位板30,所述第一凹槽31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及外界。

所述限位板30上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孔为设置于所述限位板30的一个锁腔,并具有大体呈狭长的十字形开口,所述锁孔与设置于所述门体50上的机械锁配合实现屏蔽门100的锁定。

所述限位板30靠近所述安装框10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33,所述第二凸起33靠近所述限位板30边缘且环绕所述限位板30边缘设置,所述第二凸起33与所述第一凸起15对应,当所述限位板30固定于所述安装凸台13时,所述第二凸起33与所述第一凸起15在同一水平线相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分槽111、第二分槽113、第一凸起15和第二凸起33构成一个类“8”字形的具有开口的容置腔35,所述容置腔35包括第一限位腔351和第二限位腔353,所述第一凸起15、第二凸起33、所述第一分槽111及所述限位板30和安装凸台13合围形成第一限位腔351,所述第一凸起15、第二凸起33、第二分槽113及所述限位板30合围形成第二限位腔353。所述第二限位腔353具有开口3531。

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所述门体50包括主体51、机械锁53以及枢接轴55,所述机械锁53与所述枢接轴55均依托于所述主体51设置,所述枢接轴55设置于所述主体51一侧,对应所述转接柱设置,两个所述转接柱之间的距离大体等于所述枢接轴55的长度,所述机械锁53设置于所述主体51与所述枢接轴55相对的一侧。

所述枢接轴55设置有转孔,一旋转组件伸入到所述枢接轴55的转孔及所述转接柱的转孔内,所述枢接轴55的转孔可以是贯穿所述枢接轴55长度方向的通孔,也可以是设置于所述枢接轴55两端的盲孔,可以理解,当所述枢接轴55的转孔为通孔时,所述转孔只设置一个,所述旋转组件为一转轴,所述转轴横穿所述枢接轴55的转孔并且两端伸入到所述转接柱的转孔内;为盲孔时,则所述枢接轴55两端各设置一个转孔,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两转轴,两端分别插入到所述枢接轴55的转孔及所述转接柱的转孔内。

所述主体51还包括一透明件511,所述透明件511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远离所述安装框10一端,并封闭所述第三通孔,为了实现射频屏蔽,所述透明件511具有射频屏蔽功能,具体地,所述透明件511包括一层、两层或多层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内嵌于所述透明件511。

所述主体51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凹槽513,所述第二凹槽513连通第三通孔及外界。所述第二凹槽513正对所述第一凹槽31设置,当门体50盖合于所述安装框10时,所述第一凹槽31和所述第二凹槽513共同构成波导通道,当射频信号穿过波导通道时,射频信号随着不断深入波导通道而不断衰减,最终衰减为对磁共振装置使用无妨碍的较弱信号,从而实现射频屏蔽。

所述机械锁53为旋转式开关,包括锁扣(图未标)及旋钮(图未标),所述锁扣与所述锁孔对应,呈狭长十字形,需要关闭时,按压旋钮,在旋转一定角度,使得锁扣进入到锁腔,并且被卡合,完成关闭过程,开启过程与之相反。机械锁53与主体51连接处填充有屏蔽层,以保证屏蔽的严密性。

所述主体51外周向所述安装框10方向延伸形成一周圈凸缘515,当所述门体50盖合于所述安装框10时,所述周圈凸缘515封闭所述容置腔35的开口。所述周圈凸缘515内侧设置有导电屏蔽层517,所述导电屏蔽层517为柔性或弹性导电屏蔽层。

进一步,所述限位板30与所述安装框10之间设置有柔性屏蔽层60,所述柔性屏蔽层60形状与所述安装凸台13的形状相适应,具体地,可以是在所述安装凸台13上涂覆一层柔性屏蔽材料以形成所述柔性屏蔽层60,也可以是直接制作好的柔性屏蔽层60贴附于所述安装凸台。

请继续参阅图9至图13,所述屏蔽组件20为一环形屏蔽气囊,容置于所述容置腔35内,所述屏蔽气囊外表层由具有一定厚度的柔性或弹性导电屏蔽材料制作而成,或者整个屏蔽气囊是由厚度合适的柔性或弹性导电屏蔽材料制成。所述屏蔽组件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3,所述第一部分21置于所述第一限位腔351内,与第一限位腔351内壁紧密连接且实现电气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3置于所述第二限位腔353内,并可在调节装置40的作用下进出所述开口3531,从而实现第二部分23于所述周圈凸缘515内壁导电屏蔽层517的接触或分离。

请继续参阅图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40为一智能气泵,所述智能气泵通过一气管连接于所述屏蔽气囊。所述智能气泵为一抽打两用的气泵,抽气与打气的功能通过一开关切换,其还能够监测屏蔽气囊内部气压的变化。如果需要从屏蔽气囊内部抽气,则通过开关启动智能气泵的抽气功能,当屏蔽气囊内部的气压处于第一状态时,智能气泵则会自动停止抽气并且处于稳定状态,例如所述第二部分23与所述导电屏蔽层517完全分离,不再接触时,则停止抽气;反之,如果需要往屏蔽气囊内部打气,则通过开关启动智能气泵的打气功能,当屏蔽气囊内部的气压处于第二状态时,智能气泵则会自动停止打气并且处于稳定状态,例如所述第二部分23与所述导电屏蔽层517严密接触,二者之间实现了连续严密的、稳定的屏蔽时即停止打气。

图15示例性示出了屏蔽气囊内部的气压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在门体50需要开启时,从屏蔽气囊内部抽出适量气体,屏蔽气囊随之收缩,第二部分23与所述导电屏蔽层517分离。

图16示例性示出了屏蔽气囊内部的气压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当门体50盖合于安装框10后,向屏蔽气囊内部打入适量气体,直至第二部分23与所述导电屏蔽层517紧密接触。

所述屏蔽门100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所述门体50与所述限位板30之间的柔性导电层70,以实现电气连接。

所述安装框10、限位板30、门体50由满足屏蔽需要的无磁或接近无磁的材料制作而成。

请参阅图17,一种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200,包括磁体201及屏蔽门100,所述屏蔽门100安装于所述磁体201的一侧和/或两侧,所述安装框10固定于所述磁体201或与所述磁体201一体成型。

以动物成像为例,所述调节装置为智能气泵时,所述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200工作原理如下:

进行扫描前,将动物稳固置于扫描床上且使之处于麻醉状态,可能需要佩戴有麻醉管、氧气管和生命体征的监护装置等。假设屏蔽气囊内部气压处于第二状态,屏蔽组件第二部分23与导电屏蔽层517严密接触,门体50处于闭合状态。操作人员将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步,将智能气泵切换到抽气功能,从屏蔽气囊内部抽出适量气体,使得其气压稳定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二部分23与导电屏蔽层517完全分离。

第二步,解开机械锁53,开启门体50,并且让门体50稳靠处于一个合适的位置。

第三步,将扫描床送入磁体201内部合适的位置,将麻醉管、氧气管等其他管状物置于波导通道内。

第四步,将门体50关闭,并锁紧机械锁53,在上述开启和关闭门体50的过程中,屏蔽组件的第二部分23与导电屏蔽层517已经完全分离,在开启门体50的过程中,二者无摩擦,减小了二者的磨损。

第五步,将智能气泵切换到打气功能,往屏蔽气囊内部打入适量气体,使得其气压处于第二状态。

此时,第二部分23与导电屏蔽层517严密接触,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513形成了波导通道,以及柔性屏蔽层517的设置使得磁体201处于严密的屏蔽状态。此时,可启动相关设备对待扫描的动物进行扫描。在整个扫描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门体50的透明件观察磁体201内部情况。待扫描以及其他工作完毕后,操作员将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步,将智能气泵切换到抽气功能,从屏蔽气囊内部抽出适量气体,使得其气压处于第一状态。使第二部分23与导电屏蔽层517完全分离。

第二步,解开机械锁53,使门体50处于开启状态,并且让门体50稳定处于一个合适的位置。

第三步,将扫描床从磁体201内部完全送出至扫描床底座上。

第四步,将门体50关闭,并锁紧机械锁53。上述开启和关闭门体50的过程,第二部分23与导电屏蔽层517完全分离,二者无摩擦,减小了二者的磨损。

至此,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扫描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屏蔽门100及所述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200通过屏蔽组件20、波导通道及柔性屏蔽层60实现了严密的射频屏蔽,并且在屏蔽门100上设置类“8”字形容置腔35,以及配合屏蔽组件20的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3,使得在屏蔽门100的门体50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第二部分23与门体50周圈凸缘515的导电屏蔽层517完全分离,实现了无摩擦开启/关闭,同时通过调节装置40,使得在门体50关闭时,第一部分21严密贴合第一限位腔351内壁,第二部分353严密接触导电屏蔽层517,实现了容置腔35的射频屏蔽,使得屏蔽门100及具有该屏蔽门100的自屏蔽式磁共振装置200的屏蔽组件20寿命大大延长,无需经常更换屏蔽组件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