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3077发布日期:2018-06-22 21:2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口腔正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口腔正畸装置。



背景技术:

前牙反牙颌,俗称地包天,是口腔临床的一种常见口腔畸形,而骨性反颌是地包天的其中一种。现有的矫正装置通常采用牵引器,此装置一部分需带在头部,将下颌骨往回,力的作用方向为斜向上,在水平方向的力度小,只对下颌骨矫正,矫正效果缓慢,而且部件体积大,整个戴在头部,很影响美观,患者不能自行佩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腔正畸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腔正畸装置,用于矫正前牙反牙合,包括用于佩戴上牙的上牙套、用于佩戴下牙的下牙套,上牙套的两侧设有咬合板,下牙套的两侧设有与咬合板对应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咬合板的一侧相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腔正畸装置,通过上牙套和下牙套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从而将作用力反馈到牙齿上,实现矫正前牙反牙合的目的,效果快速明显、佩戴美观,舒适度好,患者可自行取戴,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包括螺帽、螺纹杆、推头;

螺纹杆的一端与螺帽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推头螺纹连接,螺纹杆的中间设有调节孔,螺纹杆位于调节孔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

推头与咬合板相抵。

如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推头与咬合板的相抵力度,从而调整口腔正畸装置的矫正力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还包括平衡导杆,平衡导杆的一端与螺帽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推头滑动连接,平衡导杆和螺纹杆平行设置。

如此,可以使得在调节推头移动的过程中,使推头平稳移动,同时可以避免推头与咬合板错位导致两者无法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咬合板与推头相抵的接合面为倾斜面。

如此,患者佩戴时咬合上下牙,可以感知到咬合板与推头是否完全接触,还可以感知接合面接触力量以判断是否符合矫正调节力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牙套还包括第一基托、上颚托垫,第一基托将上牙套佩戴于上,上颚托垫与第一基托一体连接并与上颚匹配,咬合板固定于第一基托;

下牙套还包括将下牙套固定于下牙的第二基托,螺帽被包裹于第二基托内,调节机构通过螺帽固定于第二基托。

如此,当推头与咬合板相抵时,推头通过咬合板使上牙套对上颌骨产生一个向外的力,在上牙套设置上颚托垫,上颚托垫与上颚贴合可以增大上牙套对上颌骨的受力面积,提高患者在佩戴时舒适度;旋转螺纹杆时,螺帽的固定可以使调节机构中推头远离或者靠近咬合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托设有第一钢丝,第一钢丝固定于第一基托并且套设于上牙;

第二基托设有第二钢丝、第三钢丝,第二钢丝固定于第二基托上并且套设于下牙,第三钢丝被包裹于固定调节机构的第二基托内部。

如此,上牙套更加稳固的佩戴于上牙,第二钢丝可以使下牙套更加稳固的佩戴于下牙,第三钢丝可以增强固定调节机构位置的第二基托强度,防止第二基托崩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腔正畸装置,用于矫正牙齿偏颌,包括用于佩戴上牙的上牙套、用于佩戴下牙的下牙套,上牙套的一侧设有咬合板,另一侧设有调节机构,下牙套的一侧设有与咬合板相对应的调节机构,另一侧设有与调节机构相对应的咬合板,调节机构与咬合板的一侧相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腔正畸装置,通过对上颌和下颌分别施加水平反向推力形成扭转力,实现对偏颌畸形的矫正,效果快速明显、佩戴美观,舒适度好,患者可自行取戴,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包括螺帽、螺纹杆、推头;

螺纹杆的一端与螺帽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推头螺纹连接,螺纹杆的中间设有调节孔,螺纹杆位于调节孔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

推头与咬合板相抵。

如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推头与咬合板的相抵力度,从而调整口腔正畸装置的矫正力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还包括平衡导杆,平衡导杆的一端与螺帽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推头滑动连接,平衡导杆和螺纹杆平行设置。

如此,可以使得在调节推头移动的过程中,使推头平稳移动,同时可以避免推头与咬合板错位导致两者无法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咬合板与推头相抵的接合面为倾斜面。

如此,患者佩戴时咬合上下牙,可以感知到咬合板与推头是否完全接触,还可以感知接合面接触力量以判断是否符合矫正调节力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牙套还包括用于将上牙套佩戴上牙的第一基托,咬合板固定于第一基托,螺帽被包裹于第一基托,调节机构通过螺帽固定于第一基托;

下牙套还包括用于将下牙套佩戴下牙的第二基托,咬合板固定于第二基托,螺帽被包裹于第二基托内,调节机构通过螺帽固定于第二基托。

这样,当调节机构与咬合板相抵时,第一基托和第二基托可以分别带动上颌和下颌往施力方向趋向扭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用于矫正前牙反牙合的口腔正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用于矫正前牙反牙合的口腔正畸装置的下牙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用于矫正前牙反牙合的口腔正畸装置的上牙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用于矫正前牙反牙合的口腔正畸装置的上牙套和下牙套分别佩戴于牙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用于矫正前牙反牙合的口腔正畸装置佩戴后的牙齿咬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口腔正畸装置的调节钥匙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用于矫正偏颌畸形的口腔正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佩戴于牙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佩戴于牙齿并咬合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腔正畸装置,用于矫正前牙反牙合,俗称“地包天”。该装置包括用于佩戴上牙的上牙套1、用于佩戴下牙的下牙套2。其中,上牙套1的两侧设有咬合板11,下牙套2的两侧设有与咬合板11对应的调节机构21,调节机构21与咬合板11一侧相抵。

如此,调节机构21和咬合板11的相抵,通过上牙套1和下牙套2分别对上颌骨和下颌骨产生相互的作用力,即上颌骨有一个向外的趋向力,下颌骨有一个向内的趋向力,从而实现矫正地包天。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儿童使用时,由于骨骼还在生长,可以对上颌骨和下颌骨同时作用,促进上颌骨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达到很好的矫正效果;成人使用时,由于骨骼已经发育完成,所以可以对下颌骨整体施加一个回收的力,从而达到矫正“地包天”的目的。

具体的,调节机构21包括螺帽211、螺纹杆212、推头213。其中,螺纹杆212的一端与螺帽21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推头213螺纹连接,螺纹杆212的中间设有调节孔2121,螺纹杆212位于调节孔2121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推头213与咬合板11相抵。通过调节孔2121使螺纹杆212转动,由于螺帽211和推头213在螺纹杆212上的螺纹相反,所以螺帽211和推头213会相对靠拢或远离,这样可以调节推头213和咬合板11的接触力。佩戴时患者可根据需求调节推头213和咬合板11之间合适的接触力。

为了能够轻松省力的转动螺纹杆212,该口腔正畸装置还包括调节钥匙3。调节钥匙3可以与螺纹杆212上的调节孔2121配合,从而带动螺纹杆212绕轴心方向转动。

调节机构21还包括平衡导杆214,平衡导杆214的一端与螺帽211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推头213滑动连接。其中,平衡导杆214和螺纹杆212平行设置。这样,当推头213和螺帽211移动时,可以平稳移动,并且可以保证推头213和咬合板11准确接触。

作为较佳的一种实施方式,咬合板11与推头213相抵的接合面为倾斜面。这样患者佩戴后通过咬合,可以感知到咬合板11和推头213是否已相抵,通过这辨别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调节机构21的推头213位置,还可以通过咬合板11和推头213之间的受力感知来判断是否需要调节两者之间的力度,以便既能达到矫正目的又感觉较为适宜的力度。

具体的,上牙套1还包括第一基托12、上颚托垫13,第一基托12将上牙套1佩戴于上,上颚托垫13与第一基托12一体连接并与上颚匹配,咬合板11固定于第一基托12。这样,第一基托12可以将上牙套1直接佩戴于上牙,即可完成佩戴。当推头213与咬合板11相抵时,推头213通过咬合板11使上牙套1对上颌骨产生一个向外的力,在上牙套1设置上颚托垫13,上颚托垫13与上颚贴合可以增大上牙套1对上颌骨的受力面积,提高患者在佩戴时舒适度。

进一步的,第一基托12设有第一钢丝14,第一钢丝14固定于第一基托12并且套设于上牙。这样使得上牙套1更加稳固的佩戴于上牙。

具体的,下牙套2还包括将下牙套2固定于下牙的第二基托22,螺帽211固定于第二基托22,调节机构21通过螺帽211固定于第二基托22。第二基托22可以直接将下牙套2直接佩戴于下牙上。而螺帽211固定于第二基托22,在旋转螺纹杆212使可以使螺帽211固定不动而推头213远离或者靠近螺帽211。

进一步的,第二基托22设有第二钢丝23、第三钢丝24,第二钢丝23、固定于第二基托22并且套设于下牙,第三钢丝24被包裹于固定调节机构21的第二基托22内部。如此,第二钢丝23可以使下牙套2更加稳固的佩戴于下牙,第三钢丝24可以增强固定调节机构21位置的第二基托22强度,防止第二基托22崩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腔正畸装置,佩戴极为简单,患者可以随时自行取戴,无需找医生协助,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根据上述的原理,通过调整咬合板11和调节机构21的位置,还可以用以矫正偏颌畸形。

如图7-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腔正畸装置,用于矫正偏颌畸形,包括用于佩戴上牙的上牙套3、用于佩戴下牙的下牙套4,上牙套3的一侧设有咬合板11,另一侧设有调节机构21,下牙套4的一侧设有与咬合板11相对应的调节机构21,另一侧设有与调节机构21相对应的咬合板11,调节机构21与咬合板11的一侧相抵。

具体的,上牙套3还包括用于将上牙套3佩戴上牙的第一基托12,咬合板11固定于第一基托12,螺帽211被包裹于第一基托12,调节机构21通过螺帽211固定于第一基托12。下牙套4还包括用于将下牙套4佩戴下牙的第二基托22,咬合板11固定于第二基托22,螺帽211被包裹于第二基托22内,调节机构21通过螺帽211固定于第二基托22。

在口腔正畸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咬合板11和调节机构21,分别对上颌和下颌的一侧施加水平扭力,将上颌和下颌分别往矫正方向推或者拉,达到矫正的目的。

以图7-9为例,咬合板11分别设置于上牙套3和下牙套4的不同侧,调节机构21相对应咬合板11设于上牙套3和下牙套4上,通过旋转调节机构21上螺纹杆212进而调整推头213与咬合板11的抵接力,从而加大咬合板11对推头213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使推头213有一个往后的趋向力,进而带动上颌、下颌分别往调节机构21的螺帽211方向扭转,从而打破上颌和下颌的咬合关节,实现偏颌畸形的矫正。

需要说明的是,图7-9显示的仅仅是咬合板11和调节机构21施力的一种位置配合关系的一个实施示意,还可以通过变换咬合板11和调节机构21的方向或者位置实现对偏颌畸形的上颌和下颌施加拉力或者推力以达到矫正的目的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