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6971发布日期:2018-06-08 18:04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伸缩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在胸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时,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是将左、右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根据病情需要对两侧肺进行不同方式通气,在提供有效通气的同时防止病侧肺的血、痰液流入健侧。术侧肺萎缩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暴露,应用于某些胸部疾病如支气管胸膜漏、气管支气管破裂、大咯血、肺挫伤、肺大疱气胸、单侧肺感染、支气管手术等的治疗,现代微创胸部外科、肺移植术均要求能有效地实施单肺通气。目前胸科麻醉行肺隔离多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实施肺隔离,双腔支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对双侧气道的可控性强。气管双腔插管是为了满足左、右肺通气完全隔离,进行左右肺单独通气,以保障病人安全及为手术成功建立适当条件。

目前应用的气管插管由塑料或橡胶制作,当气管上长有肿瘤等情况造成气管的直径降低,而普通的导管直径偏大,插管时容易造成气管、支气管的损伤,如何在气管或支气管上通气口较小的前提下进行单侧肺通气,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伸缩气管插管,该气管插管采用记忆金属弹簧与导丝相配合,即实现了该气管插管可自动伸缩的功能,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其还可以穿过直径较小的气管或支气管,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伸缩气管插管,包括一根软性圆柱形可伸缩导管,该可伸缩导管主要用于对病变后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直径变小的部位的输气作业;可伸缩导管底端连接有导气接头,通过导气接头将气体输入可伸缩导管内部;可伸缩导管顶端连接记忆金属弹簧底端,可伸缩导管内部贯穿设置有导丝,导丝穿过可伸缩导管到达可伸缩导管顶端并穿过记忆金属弹簧内部连接至记忆金属弹簧顶端,记忆金属弹簧外表面套装有可伸缩防粘结生物膜;该记忆金属弹簧采用TiNi记忆合金丝绕制而成,利用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单程记忆效应,在拉长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可自行恢复原长的感温驱动元件,恢复原长的温度为32-45℃,该温度在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内;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记忆金属弹簧拉长,在导丝和可伸缩导管共同作用下将记忆金属弹簧伸展开,此时可伸缩导管顶端部位的记忆金属弹簧部位直径较小,将其穿过气管或支气管的病变部位,由于记忆金属弹簧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同时医护人员手动抽回导丝,记忆金属弹簧逐渐恢复原来的形状,此时记忆金属弹簧与其外表面的可伸缩防粘结生物膜组成一个连通可伸缩导管的气道,使得气体通过可伸缩导管进入到记忆金属弹簧内部气道从而输入到气管中,实现病变的气管或支气管的正常通气;利用记忆金属弹簧,动作不受温度以外的环境或气氛影响,它耐磨、耐蚀性能好,温度滞后小、控温精确可靠,寿命长,经抗疲劳度大于数十万次;采用可伸缩防粘结生物膜套装于记忆金属弹簧外表面,在记忆金属弹簧的伸缩阶段,可伸缩防粘结生物膜可实现较好的伸缩,并且防粘结,与人体的气管或者的支气管内壁的生物相容性较好。

所述的可伸缩导管外表面套装有导管套囊,导管套囊通过微细管道连接设置于可伸缩导管下端的套囊充气管,套囊充气管头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通过第一单向阀连接充气装置,对导管套囊进行充气,导管套囊充气膨胀并顶住气管的内侧面,防止输入进去气管的气体从可伸缩导管外表面与气管内表面之间的间隙逃逸。

优选的,在胸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时,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是将左、右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根据病情需要对两侧肺进行不同方式通气,在提供有效通气的同时防止病侧肺的血、痰液流入健侧,为了使得上述装置具备该项功能,所述的可伸缩导管侧面紧密连接有侧导管,所述的可伸缩防粘结生物膜外表面套装有生物膜套囊;侧导管与可伸缩导管相互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圆管,圆管上部分外表面套装有圆管套囊;圆管套囊和生物膜套囊分别通过微细管道连接设置于可伸缩导管下端的套囊充气管和生物膜充气管,生物膜充气管头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侧导管底端连接有导气接头。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可伸缩导管顶端的记忆金属弹簧拉伸至合适的直径,通过记忆金属弹簧穿过气管的病变区域,记忆金属弹簧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医护人员向外抽出部分导丝,记忆金属弹簧逐渐向原来的形状恢复,将气管的病变区域逐渐撑开,记忆金属弹簧与可伸缩防粘结生物膜组成的通气管进入到单侧肺通气管一侧,通过第二单向阀对生物膜套囊进行充气,生物膜套囊充气膨胀并顶住气管的内侧面,防止输送进去气管的气体从生物膜套囊外表面与气管内表面之间的间隙逃逸,实现两侧肺的通气隔离;同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带有记忆金属弹簧一侧对肺进行输气,同时由于记忆金属弹簧已经将病变区域撑开,所以又可以通过侧导管对另外一侧的肺进行输气,实现双肺通气隔离;在回抽导丝的过程中,可伸缩导管由于受到记忆金属弹簧的拉力会自动向气管内部前进一段距离,实现自动向内插进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的导丝上设置有多个与可伸缩导管底端配套的挂钩,每个挂钩对应的导丝上设置有一个刻度标记,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抽回的导丝的长度,从而控制记忆金属弹簧恢复的程度,实现对记忆金属弹簧恢复程度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结构一致,均包括螺纹连接的进气阀体和阀盖,进气阀体顶端设置有进气口,阀盖下部设置有出气口;进气阀体底端设置有阀座,阀座上设置有连通进气口与出气口的通孔,阀座中心位置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沿阀体竖直中轴线方向设置,导向柱上套装有压缩的弹簧,导向柱顶端套装有与进气口相配套的阀芯组件;所述的阀芯组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阀芯、密封圈和整流套;当进气口输出的气体的压力大于弹簧的恢复力时,阀芯组件沿导向柱向下运动,气体顶开阀芯组件,气体由进气阀体的进气口进入并顶开阀芯组件,气体经过阀芯组件外围流入,之后经过阀座上的通孔和阀盖上的出气口进入到可伸缩导管内部;当不充入气体时,弹簧由于弹力的作用带动阀芯组件将进气口堵死,防止气体倒流。该单向阀中弹簧的恢复力不大,充入的气体只需要持续充入即可推开弹簧,所以充入的气体的压力不需要过大即可实现,可以避免气体压力过大充入过多的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记忆金属弹簧和导丝的相互配合使用,即可以实现对病变的气管或支气管在手术过程中实现输气的目的,又可以实现双肺分开输气,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导丝上的刻度控制抽回的导丝长度,从而控制记忆金属弹簧的伸展量,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简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将记忆金属弹簧拉伸时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简图;

图4为实施例2进行双肺分开输气时记忆金属弹簧拉伸时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伸缩气管插管,该装置用于对病变后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穿过直径较小的部位的输气作业,该装置包括一根软性圆柱形可伸缩导管10,可伸缩导管底端10连接有导气接头,可伸缩导管10顶端连接记忆金属弹簧12底端,可伸缩导管10内部贯穿设置有导丝13,导丝13穿过可伸缩导管10到达可伸缩导管10顶端并穿过记忆金属弹簧12内部连接至记忆金属弹簧12顶端,记忆金属弹簧12外表面套装有可伸缩防粘结生物膜14;如图2所示,为该装置将记忆金属弹簧12拉伸时的结构简图,在导丝13和可伸缩导管10共同作用下将记忆金属弹簧12伸展开,记忆金属弹簧12的直径变小,能够穿过病变区域;由于记忆金属弹簧12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同时医护人员手动抽回导丝13,记忆金属弹簧12在恢复力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原来的形状,同时记忆金属弹簧12的拉力拉动可伸缩导管10向内部前进,此时记忆金属弹簧12与其外表面的可伸缩防粘结生物膜14组成一个连通可伸缩导管10的气道,使得气体从可伸缩导管10进入到记忆金属弹簧12内部,从而实现病变的气管或支气管的正常输气。

为了防止输送进去气管的气体从可伸缩导管10外表面与气管内表面之间的间隙逃逸,所述的可伸缩导管10外表面套装有导管套囊15,导管套囊15通过微细管道连接设置于可伸缩导管下端的套囊充气管16,套囊充气管16头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7。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为了在胸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时,将左、右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根据病情需要对两侧肺进行不同方式输气,在提供有效输气的同时防止病侧肺的血、痰液流入健侧,如图3所示,所述的可伸缩导管10侧面紧密连接有侧导管30,所述的可伸缩防粘结生物膜14外表面套装有生物膜套囊31;侧导管30与可伸缩导管10相互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圆管,圆管上部分外表面套装有圆管套囊32;圆管套囊32和生物膜套囊31分别通过微细管道连接设置于可伸缩导管10下端的套囊充气管16和生物膜充气管33,生物膜充气管33头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4;侧导管30底端连接有导气接头。如图4所示,为该装置进行双肺分开通气时记忆金属弹簧拉伸时的结构简图,在导丝13和可伸缩导管10共同作用下将记忆金属弹簧12伸展开,记忆金属弹簧12的直径变小,以此较好的穿过病变区域,由于记忆金属弹簧12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同时医护人员手动抽回导丝13,记忆金属弹簧12逐渐向原来的形状恢复,此时记忆金属弹簧12与其外表面的可伸缩防粘结生物膜14组成一个连通导管的气道,使得气体从可伸缩导管10进入到记忆金属弹簧12内部,从而实现对健侧的肺侧正常通气。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为了能够实现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抽回的导丝13的长度,从而控制记忆金属弹簧12恢复的程度,实现对记忆金属弹簧12恢复程度的控制,所述的导丝13上设置有多个与可伸缩导管10底端配套的挂钩40,每个挂钩40对应的导丝13上设置有一个刻度标记。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为了防止气体倒流,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结构一致,如图5所示,均包括螺纹连接的进气阀体50和阀盖51,进气阀体50顶端设置有进气口52,阀盖51下部设置有出气口53;进气阀体50底端设置有阀座54,阀座54上设置有连通进气口52与出气口53的通孔55,阀座54中心位置设置有导向柱56,导向柱56沿阀体50竖直中轴线方向设置,导向柱56上套装有压缩的弹簧57,导向柱56顶端套装有与进气口52相配套的阀芯组件;所述的阀芯组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阀芯58、密封圈59和整流套60。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