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泵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7153发布日期:2018-09-14 21:0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泵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注射泵在病房和救护车上都是非常常用的,但如果固定不妥易砸伤病人或导致病人的静脉注射通道脱开,污染整个通道,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如在救护车上就更为危险,由于车在运行中的不稳定性,会使注射的稳定受到更大的威胁,因此,如何将注射泵固定在病床旁,或者固定在救护车内壁上,是十分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射泵的固定装置,已解决注射泵在病房中或者救护车上的固定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注射泵的固定装置,它由一个吸盘组件和一个注射泵托体组成;吸盘组件设有一个吸盘固定在墙上或者救护车内壁上;注射泵托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吸盘组件上;注射泵托体设有另外一个吸盘将注射泵吸附于其上。

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吸盘二,该吸盘二的前方设有吸盘二橡胶带,该吸盘二的后方固定设有由挂板和挡板构成的U型槽结构,在挡板上设有卡槽。

在所述吸盘二上设有吸盘二按钮。

所述注射泵托体包括一块截面为L型的注射泵托板,该注射泵托板的上方设有吸盘一,吸盘一的前方设有吸盘一橡胶带,吸盘一的后方设有设有一个卡扣。

在所述吸盘一上设有吸盘一按钮。

所述卡扣由一根短圆杆和该短圆杆端头的一个圆球组成,所述圆球的球径小于挂板和挡板的间距,所述圆球的球径大于所述卡槽的宽度,所述短圆杆的杆径小于所述卡槽的宽度。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很方便地将注射泵固定在医院病房的墙壁上,或者救护车内壁上,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吸盘构成的结构,足以将注射泵牢固地吸附在任何光滑部位,同时拆卸也十分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盘组件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泵托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吸盘一橡胶带,2-注射泵托板,3-吸盘一,4-吸盘一按钮, 5-卡扣,6-吸盘二橡胶带,7-吸盘二,8-吸盘二按钮,9-挂板,10-卡槽,11-挡板, 12-圆球,13-短圆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注射泵的固定装置,它由一个吸盘组件和一个注射泵托体组成;吸盘组件设有一个吸盘即吸盘二7固定在墙上或者救护车内壁上;注射泵托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吸盘组件上;注射泵托体设有另外一个吸盘即吸盘一3 将注射泵吸附于其上。从图1可以看出,注射泵托体通过卡扣5挂扣在吸盘组件上,注射泵托体的吸盘与吸盘组件的吸盘方向相反,注射泵托体的吸盘一3用于在注射泵托板2的上方将注射泵从后侧吸附住。

从图2可以看出,吸盘组件包括吸盘二7,该吸盘二7的前方(为便于叙述,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吸盘的喇叭口朝向的方向作为该吸盘的前方)设有吸盘二橡胶带6,该吸盘二7的后方固定设有由挂板9和挡板11构成的U型槽结构,其中挂板9的上端固定在吸盘二7的后方中部附件,挂板9的下方向后弯曲连接挡板 11的下方,挡板11的上下向上延伸与挂板9平行,从而在挂板9和挡板11之间形成U型槽,挡板11的上端略低于挂板9的上端。

在挡板11上设有卡槽10。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卡槽10的结构,该卡槽10 是在挡板11上的一个长条形缺口。

在吸盘二7上设有吸盘二按钮8,通过按压该吸盘二按钮8可以将吸盘二7 吸附在光滑的墙面。

如图4和图5所示,注射泵托体包括一块截面为L型的注射泵托板2,该注射泵托板2的上方设有吸盘一3,吸盘一3的前方设有吸盘一橡胶带1,吸盘一 3的后方设有设有一个卡扣5。在吸盘一3上设有吸盘一按钮4,通过按压该吸盘一按钮4可以将注射泵吸附在注射泵托板2上固定住。

如图4所示,从侧面可以看出,卡扣5由一根短圆杆13和该短圆杆13端头的一个圆球12组成,圆球12的球径小于挂板9和挡板11的间距,圆球12的球径大于卡槽10的宽度,短圆杆13的杆径小于卡槽10的宽度。这样通过将段圆杆13卡入卡槽10中,圆球12在挂板9和挡板11之间卡住,从而使注射泵托体安装在吸盘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

如图1所示,使用的时候,先将吸盘组件用吸盘二7固定在病床旁的墙壁上或者救护车的内壁上,然后将注射泵通过吸盘一3吸附住,通过后侧的吸附及底部的托起,使注射泵在注射泵托板2上牢固固定。然后将注射泵托体的卡扣5 从吸盘组件上挂板9和挡板11形成的U型槽上方向下扣入挡板11上的卡槽10 中,从而将注射泵托体安装在吸盘组件上。拆卸的时候,首先向上托起注射泵托体,使卡扣5沿卡槽10向上移动超出挡板11的顶部,从而脱离吸盘组件,然后将注射泵从吸盘一3上取下,将吸盘组件从墙壁上或者救护车内壁上取下即可。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