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改良型肠内营养输注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6844发布日期:2018-06-02 02:2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医用改良型肠内营养输注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改良型肠内营养输注管。



背景技术:

目前,肠内营养的应用与研究日趋加快,喂养途径不断改进。许多需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人可经鼻肠管输送营养物质,因此肠内营养输注管也在不断完善,结构更合理、安全卫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等是改进的考虑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改良型肠内营养输注管,使用安全、卫生、高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医用改良型肠内营养输注管,包括盛装营养液的袋体,所述袋体一端设有营养液灌注口,所述营养液灌注口具有内螺纹,在灌注口外设有配合的螺纹外盖,所述螺纹外盖直径两端对称的设有环柄接口,所在螺纹外盖两侧分别设有环柄;所述袋体另一端连接输注管,所述输注管末端为塞形的鼻肠管接头,所述输注管上设有流速调节器、滴壶,在流速调节器与鼻肠管接头之间设有一个四通,包括四通上出口、下出口、左出口和右出口,所述四通上出口、下出口分别连接输注管管路,所述四通右出口连接冲洗管路,所述冲洗管路上设有冲洗阀,所述四通左出口连接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外端设有螺纹外盖,所述螺纹外盖下端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固定在加药管的管体外侧;所述鼻肠管接头从底部至端处设有若干层环形结构,向端处方向的环形结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底部两层环形结构上设有伸缩调节机构。

进一步的,底部第一层环形结构上设有沿纵向的定位槽,底部第二层环形结构卡设在底部第一层环形结构内且可沿纵向滑动,所述底部第二层环形结构外壁上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弹性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第一层环形结构中部内壁设有限位挡圈,所述底部第二层环形结构下沿设有与限位挡圈配合的限位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冲洗管路外安装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设置定时提醒冲洗。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肠内营养输注管具有易于安装及悬挂的灌注口外盖,在流速调节器与鼻肠管接头之间设有一个四通,连接加药管,可在靠近输液端另外加药液,设有并在另一端设有冲洗管路。鼻肠管接头可通过伸缩调节机构调节大小,适合不同病患或输液位置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医用改良型肠内营养输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灌注口外盖结构示意图。

图3:鼻肠管接头结构示意图一。

图4:鼻肠管接头结构示意图二。

图5:底部第一层环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6:底部第二层环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7:加药管螺纹外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医用改良型肠内营养输注管,包括盛装营养液的袋体1,所述袋体1一端设有营养液灌注口2,所述营养液灌注口2具有内螺纹,在灌注口外设有配合的螺纹外盖3,所述螺纹外盖3直径两端对称的设有环柄接口4,所在螺纹外盖两侧分别设有环柄5。

所述袋体1另一端连接输注管6,所述输注管末端为塞形的鼻肠管接头7,所述输注管6上设有流速调节器8、滴壶9,在流速调节器8与鼻肠管接头7之间设有一个四通10,包括四通10上出口、下出口、左出口和右出口,所述四通10上出口、下出口分别连接输注管6管路,所述四通右出口连接冲洗管路11,所述冲洗管路11上设有冲洗阀12,所述四通左出口连接加药管13,所述加药管13外端设有螺纹外盖14,所述螺纹外盖下端设有连接环15,所述连接环15固定在加药管13的管体外侧。

所述鼻肠管接头7从底部至端处设有若干层环形结构,向端处方向的环形结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底部两层环形结构上设有伸缩调节机构16。

底部第一层环形结构19上设有沿纵向的定位槽17,底部第二层环形结构20卡设在底部第一层环形结构19内且可沿纵向滑动,所述底部第二层环形结构20外壁上设有与定位槽17配合的弹性凸起18。

所述底部第一层环形结构中部内壁设有限位挡圈21,所述底部第二层环形结构下沿设有与限位挡圈配合的限位凸台22。

所述冲洗管路11外安装有定时器23,所述定时器设置定时提醒冲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