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血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5398发布日期:2018-08-17 18:2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特别涉及储血袋。



背景技术:

外科负压球具有引流术口积血、估计出血量、预防感染、促进等作用,广泛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等术后病人。在对放置负压球的病人进行护理时,要定时倾倒引流液,记录引流液性质、引流量,保持引流通畅。因此,负压球的设计要求易于携带、方便倾倒。负压球多为类椭圆形,其具有出液管,用于排放存储在负压球内的血液。

然而负压球处于便携考虑,其容易往往非常有限,无法存储大量的血液,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血袋,能够存储负压球内过多的血液。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储血袋,包括存储袋,所述存储袋的外侧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处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端部套接于负压球的出液管并与该出液管过盈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当负压球内存储的血液过多时,能够通过连接引流管将血液排放至存储袋内进行存储,从而避免频繁更换负压球。

作为优选,所述存储袋的外侧并于进液口的位置固定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内开设有与进液口相连通的空腔,所述引流管靠近存储袋的一端插接于导向管的上端面并与空腔相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引流管能够通过导向管与存储袋相连接,从而使引流管能够直接顺着其长度方向与存储袋相连,而无需进行弯折,使得血液在通过引流管进入至存储袋的过程中更加顺畅,不易受到阻塞,进而提升了血液传输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上靠近导向管的一端连接有透明的观察管,该观察管沿着引流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观察管内设置有观察室;所述观察管远离引流管的一端向外延伸有插接于导向管上端面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空腔相连通,另一端与观察室相连通;所述观察管靠近引流管的一端盖合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端盖的外侧并于贯穿孔的边缘位置垂直延伸有衔接管,所述引流管插接于衔接管内并与观察室相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从引流管出去的血液能够先滴入至观察室的底部,再通过导向管进入至存储袋内;因此可直接通过查看观察管内血液滴入至观察室内的速度来判断血液的流速,以便通过负压球来控制血液的流速。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的内侧并于贯穿孔的边缘位置垂直延伸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端口呈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血液能够沿着引导管内壁的一侧方向滴入至观察室内,而不易粘附在引导管内,使得出液更加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管的端口贴合有止逆弹片,所述止逆弹片靠近端盖的一端与引导管的端口相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止逆弹片能够在血液的推力作用下自动打开,以使血液能够顺利滴入观察室内;而当止逆弹片在不受外力或者受到反向吸力的作用时,其能牢牢封住引导管的端口,从而起到单向导通的作用,避免进入到存储袋内的血液逆流。

作为优选,所述存储袋的上端固定有挂架,所述挂架的中部向上延伸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与连杆相枢接且转动平面垂直于连杆的长度方向。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挂架能够有效将连杆与存储袋连接在一起,通过连杆两侧的挂钩能够有效将存储袋挂起来,使得将负压球内的血液传输至存储袋的过程中,无需始终用手提着存储袋,使得操作更加便利;挂钩的枢接设置,使得挂钩能够进行角度变换,以使两个挂钩能够同时弯折至连杆的同侧位置,从而能够稳定地挂设于单根横向的连杆上,增加了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挂钩远离存储袋的边沿向外隆起以形成弹性扣环,所述弹性扣环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两侧相互抵接。

采用上述方案,弹性扣环既能增加挂钩的扩张范围,又能通过缺口将供存储袋挂设的连杆卡接至弹性扣环内,同时弹性扣环又能夹紧连杆,使得连杆无法通过缺口离开弹性扣环,从而提升了存储袋被挂起来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的外侧并于引流管同侧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靠近存储袋的侧面贯穿有供引流管穿过的限位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限位块上的限位孔能够有效将引流管上靠近存储袋的部分沿着连杆的长度方向限定在连杆上,使得引流管靠近存储袋的部分不会因受到拉力而发生弯折,避免引流管的传输流量受到影响,同时还能增强引流管的抗拉扯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止流夹。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止流夹能够有效快速地夹断引流管,从而截断引流管中的血液流量。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远离存储袋的一端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套接于负压球的出液管,另一端与引流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管靠近引流管的一端插接有第一插管,所述第一插管超出套管的端部;所述引流管的端部插接有第二插管,所述第二插管超出引流管的端部;所述第一插管超出套管的部分插接于第二插管超出引流管的部分,所述第一插管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插管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插管内对应于引流管端口的位置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心贯穿有引流孔,所述隔板的端面并于引流孔的位置垂直延伸有插接于第一插管内的第三插管,所述第三插管的外径与第一插管的内径相匹配。

采用上述方案,若直接将引流管套接于负压球的出液管上,由于引流管和出液管呈过盈配合状态,频繁插拔较为不便,同时容易引起引流管端口的扩张,使得连接时容易松动;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之间的配合,便于第一插管与第二插管的连接与分离,从而实现套管与引流管的快速拆装,既提升了套管与引流管之间的拆装效率,又能避免引流管与负压球的出液管之间频繁插拔而导致引流管松动;插接于第一插管内的第三插管能够有效使套管与引流管之间保持连通状态,同时第一插管与第三插管之间的紧密配合能够有效避免血液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渗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负压球内存储的血液过多时,能够通过连接引流管将血液排放至存储袋内进行存储,从而避免频繁更换负压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存储袋;2、进液口;3、引流管;4、负压球;5、出液管;6、导向管;7、空腔;8、观察管;9、观察室;10、连接管;11、端盖;12、贯穿孔;13、衔接管;14、引导管;15、止逆弹片;16、挂架;17、连杆;18、挂钩;19、弹性扣环;20、缺口;21、限位块;22、限位孔;23、止流夹;24、套管;25、第一插管;26、第二插管;27、第一螺纹;28、第二螺纹;29、隔板;30、引流孔;31、第三插管;32、柔性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储血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存储袋1,该存储袋1的底部呈尖角设置。存储袋1的外侧开设有进液口2,该进液口2优选设置于存储袋1的中线位置。进液口2处连接有引流管3,引流管3的端部套接于负压球4的出液管5并与该出液管5过盈配合。引流管3上设置有止流夹23,该止流夹23优选为罗伯特夹。

如图3所示,存储袋1的外侧并于进液口2的位置固定有导向管6,导向管6内开设有与进液口2相连通的空腔7,并且导向管6的四周与存储袋1的外侧呈密封设置。引流管3靠近存储袋1的一端插接于导向管6的上端面并与空腔7相连通,使得引流管3插入至导向管6的角度能够正好与进液口2呈直角设置,从而避免引流管3靠近存储袋1的部分发生弯折。

引流管3上靠近导向管6的一端连接有透明的观察管8,该观察管8呈圆筒状,并沿着引流管3的长度方向设置,同时观察管8的底部呈向下凸起的弧面设置。观察管8内设置有观察室9,该观察室9的形状适应于观察管8的外侧形状。

观察管8远离引流管3的一端向外延伸有插接于导向管6上端面的连接管10,该连接管10优选设置于观察管8的底面中心,并沿着观察管8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接管10的一端与空腔7相连通,另一端与观察室9相连通;同时该连接管10与导向管6的上端面之间呈密封设置。观察管8靠近引流管3的一端盖11合有端盖11,通过端盖11便能封住观察管8上端面的端口。端盖11上开设有贯穿孔12,该贯穿孔12优选设置于端盖11的中心位置。端盖11的外侧并于贯穿孔12的边缘位置垂直延伸有衔接管13,引流管3插接于衔接管13内并与观察室9相连通;同时引流管3的外径与衔接管13的内径相匹配,同时引流管3通过粘合剂与衔接管13相固定,以使两者能够紧密配合,而不会脱离。端盖11的内侧并于贯穿孔12的边缘位置垂直延伸有引导管14,引导管14的端口呈倾斜设置。引导管14的端口贴合有止逆弹片15,该止逆弹片15的形状及大小适应于引导管14的端口形状及大小,并沿该端口的斜面方向设置。同时,止逆弹片15靠近端盖11的一端与引导管14的端口相固定。

如图1所示,存储袋1的上端固定有挂架16,挂架16的中部向上延伸有连杆17,连杆17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挂钩18。挂钩18与连杆17相枢接且转动平面垂直于连杆17的长度方向。更具体地,挂钩18与连杆17之间通过柔性薄片32相连接,并且三者呈一体设置,同时三者的材料均优选为塑料,由于柔性薄片32具有较强的形变能力,因此能够使两个挂钩18分别在连杆17的两侧进行角度变换,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挂钩18远离存储袋1的边沿向外隆起以形成弹性扣环19,该弹性扣环19形成有缺口20,缺口20的两侧相互抵接。

连杆17的外侧并于引流管3同侧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上靠近存储袋1的侧面贯穿有供引流管3穿过的限位孔22。

如图4所示,引流管3远离存储袋1的一端设置有套管24,该套管24的材料与引流管3一致。套管24的一端套接于负压球4的出液管5并与该出液管5过盈配合,另一端与引流管3可拆卸连接。

更具体地,套管24靠近引流管3的一端插接有第一插管25,第一插管25与套管24的端口过盈配合,以使两者能够紧密连接,并且呈密封设置,同时第一插管25超出套管24的端部。引流管3的端部插接有第二插管26,该第二插管26与引流管3的端口过盈配合,同时第二插管26超出引流管3的端部。

第一插管25超出套管24的部分插接于第二插管26超出引流管3的部分,第一插管25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27,第二插管26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28,第一螺纹27与第二螺纹28相互配合。第二插管26内对应于引流管3端口的位置设置有隔板29,该隔板29适应于第二插管26的内径,并且板面垂直于第二插管26的长度方向。隔板29的中心贯穿有引流孔30,隔板29的端面并于引流孔30的位置垂直延伸有插接于第一插管25内的第三插管31,第三插管31的外径与第一插管25的内径相匹配。

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当负压球4内存储的血液过多时,先将套管24上远离第一插管25的一端套接于负压球4的出液管5上,然后将第一插管25插入至第二插管26内,并且通过第一螺纹27以及第二螺纹28将第一插管25在第二插管26上拧紧,同时第三插管31插入至第一插管25内,并与第一插管25的内壁紧密配合,以使引流管3能够与套管24对接。

然后松开止流夹23并挤压负压球4,以将负压球4内的血液通过出液管5依次排放至套管24以及引流管3内,当血液顺着引流管3到达引导管14的端部时,其能冲开止逆弹片15,以使血液滴入至观察管8的观察室9内,使得观察室9底部的血液能够逐渐累积起来;当血液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其能通过连接管10流入至导向管6的空腔7内,最后通过导向管6的导向作用流入至存储袋1内。以此便完成了血液的存储。

当血液存储完成后,由于引流管3内的血液停止了流动,因此止逆弹片15不再受到冲击,从而进行复位,以封住引导管14的端口,防止血液逆流。

在拆卸负压球4时,将第一插管25从第二插管26内拧出,以使第三插管31与第一插管25分离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