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器械交换通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3289发布日期:2018-08-28 22:41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器械交换通过装置。



背景技术:

关节盂骨性缺损骨遮挡修复术(Latarjet修复术)是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最常用手术方式,但对于存在肩盂前缘严重骨质缺损的患者复发脱位的风险较高;喙突移位Latarjet手术为这类患者提供了解决方案,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年轻患者,然而在此类手术中,经常需要分离肩胛下肌,但是由于肩胛下肌的表面以及周围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及血管,在分离时对于手术医师的经验及操作要求;但是即使是高年资主任医师,对于分离肩胛下肌,也需要极为小心,稍有不慎,即会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

在进行关节盂骨性缺损骨遮挡修复术(Latarjet修复术)的过程中,截取下的喙突需要固定在肩关节盂骨性缺损区,然后骨块是通过前方穿过肩胛下肌放在关节盂的正确位置,但是这一定位过程依照现有技术十分苦难复杂,需要从后方先使用交换棒定位前方的肩胛下肌,然后抽回交换棒,再凭经验放入扩张器械,而这便使得两次的入路通道不一致,从而过程缓慢且易损伤神经血管,而影响最终的手术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器械交换通过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操作过程繁琐缓慢、易损伤神经血管、手术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器械交换通过装置,其包括套筒、定位棒、滑动机构,所述定位棒内置于套筒内,所述滑轨机构至少为1个,每个所述滑轨机构沿套筒的轴线方向设置在套筒的外壁上;所述定位棒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好肩胛下肌后,向下推动设置在定位棒外的套筒至手术切口内,通过将载有手术器械的滑动机构向切口内滑动以完成将手术器械送至肩关节骨质缺损区处。

优选地,所述滑轨机构包括固定板、滑块、载物板,所述固定板上沿套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载物板固设在滑块的上方,所述滑块设置于滑槽内,所述载物板的下底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定位棒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线,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槽,所述观察槽内设置有透明保护罩,所述透明保护罩上设置有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一刻度线与第二刻度线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刻度线的“0”刻度线处至定位棒顶端的距离大于第二刻度线的“0”刻度线处至套筒顶端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所在面与水平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靠近套筒顶端的一端设置有斜度。

优选地,所述滑槽呈U型且开口朝套筒的尾端。

优选地,所述套筒的顶端设置有锥度。

优选地,所述套筒与固定板为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定位棒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好肩胛下肌后,向下推动设置在定位棒外的套筒至手术切口内,通过将载有手术器械的滑动机构向切口内滑动以完成将手术器械送至肩关节骨质缺损区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无需抽回定位棒(交换棒),再凭经验放入其他手术器械,手术效率高、手术创伤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器械交换通过装置中滑轨机构为 1个且设置于套筒水平轴截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器械交换通过装置中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器械交换通过装置中滑动机构颠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器械交换通过装置中滑轨机构为 1个且设置于套筒水平轴截面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器械交换通过装置中滑轨机构为 1个且设置于套筒水平轴截面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器械交换通过装置中滑轨机构为 2个且设置于套筒轴水平截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器械交换通过装置,如图1-10所述,其包括套筒1、定位棒2、滑动机构3,定位棒2内置于套筒1内,滑轨机构3至少为1个,每个所述滑轨机构3沿套筒1的轴线方向设置在套筒1的外壁上;使用时,定位棒2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好肩胛下肌后,向下推动设置在定位棒2外的套筒1至手术切口内,通过将载有手术器械的滑动机构3向切口内滑动以完成将手术器械送至肩关节骨质缺损区处;该器械结构简单,易操作,无需抽回定位棒2(交换棒),再凭经验放入其他手术器械,手术效率高、手术创伤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进一步地,滑轨机构3包括固定板31、滑块32、载物板33,固定板31上沿套筒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滑槽311;载物板33固设在滑块32的上方,滑块 32设置于滑槽311内,所述载物板33的下底面与固定板31的上表面相配合;作为优选,滑块32呈半圆形;这样设置减少手术创伤。

进一步地,如图1、图5、图7和图9所示,定位棒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线(图中未画出),套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槽11,观察槽内设置有透明保护罩12,透明保护罩上设置有第二刻度线13,第一刻度与第二刻度线13 相匹配;这样设置使得医术人员及时了解套筒已深入到手术切口内的肩关节骨质缺损区域,以便提醒医术人员此时需要放慢速度作出调整,同时也防止医术人员过度深入套筒1,避免发生二次创伤或者损伤其他的神经血管组织。

进一步地,第一刻度线的“0”刻度线处至定位棒2顶端的距离大于第二刻度线13的“0”刻度线处至套筒1顶端的距离;这样设置避免套筒1对肩胛下肌产生二次创伤或者损伤其他的神经血管组织;其中第一刻度线的“0”刻度线处至定位棒2顶端的距离和第二刻度线13的“0”刻度线处至套筒1顶端的距离可根据手术需要插入的深度作成不同的数值。

进一步地,固定板31的所在面与水平面平行;这样设计便于其他手术器械的运送。

进一步地,固定板31靠近套筒1顶端的一端设置有斜度;通过在固定板 31的端部设置坡度,当插入带有固定板31的套筒1至手术切口内时便于固定板31的插入。

进一步地,滑槽311呈U型且开口朝套筒1的尾端;通过将滑槽311设置为U型,便于滑块32滑入滑槽311内。

进一步地,套筒1的顶端设置有锥度;这样设置设计便于套筒1插入手术切口内。

进一步地,套筒1与固定板31为一体成型;这样设计使得整体结构比较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1)将定位棒2(交换棒)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好肩胛下肌;2)推动设置在定位棒2外的套筒1至手术切口内;3)将载有手术器械(如扩张器)的滑块32沿滑槽311向切口内滑动,使得手术器械(如扩张器)被送至肩关节骨质缺损区处。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定位棒2插入手术切口内并定位好肩胛下肌后,向下推动设置在定位棒2外的套筒1至手术切口内,通过将载有手术器械的滑动机构3向切口内滑动以完成将手术器械送至肩关节骨质缺损区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无需抽回定位棒1(交换棒),再凭经验放入其他手术器械,手术效率高、手术创伤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