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集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9820发布日期:2018-08-07 11:29阅读:19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简易,使用方便,不仅可防止气管切开的病人在咳痰时,痰液从气管插管内向外喷出,污染病室内的环境,增加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便于收集痰液标本,方便计算痰量,且具有过滤功能的医用集痰器。



背景技术:

现如今在临床上,气管切开的患者在咳嗽时,气道内的痰液极易通过气管切口向外喷出,如此不仅会对病室内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会大大提升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现如今,市面上没有可供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集痰装置,所以无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每日的咳痰量进行精确测量,普通的气管插管均不具备空气过滤功能,由于气管切开患者自身呼吸系统的抵抗力较低,气道净化和杀菌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差时,会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进一步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易,使用方便,不仅可防止气管切开的病人在咳痰时,痰液从气管插管内向外喷出,污染病室内的环境,增加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便于收集痰液标本,方便计算痰量,且具有过滤功能的医用集痰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集痰器,包括集痰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痰瓶的外侧前壁上设置有刻度计,集痰瓶的左侧壁内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左端处设置有过滤头A,过滤头A内设置有滤棉A,过滤头A的左侧壁内设置有出气孔,所述的集痰瓶左侧外壁的中下段处设置有标签栏,所述的集痰瓶的右侧壁内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右端处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内的左端处设置有单向瓣膜A,进气管的右端处设置有连接头,进气管右二分之一段处的前壁内设置有侧管A,侧管A内设置有单向瓣膜B,侧管A的前端处设置有过滤头B,过滤头B内设置有滤棉B,过滤头B的前壁内设置有进气孔A,所述的进气管右二分之一段处的后壁内设置有侧管B,侧管B内设置有单向瓣膜C,侧管B的后端处设置有过滤头C,过滤头C内设置有滤棉C,过滤头C的后壁内设置有进气孔B,所述的侧管A的右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环B,固定环B上设置有固定带B,固定带B的顶面设置有一层魔术贴B面,所述的侧管B的右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环A,固定环A上设置有固定带A,固定带A的底面设置有一层魔术贴A面,所述的集痰瓶内侧顶面的中点位置处设置有屏挡,屏挡的右侧壁与集痰瓶的内侧顶面之间设置有导风块,所述的集痰瓶底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取痰孔,取痰孔内设置有橡胶塞。

所述的屏挡的高度为集痰瓶高度的三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使用方便,可有效防止气管切开的病人在咳痰时,痰液从气管插管内向外喷出,以此可大大降低室内空气被痰液污染的程度,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而且便于采集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标本,方便计算患者每日的痰量,有助于判断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且具有过滤空气的功能,可最大限度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系统被进一步损伤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与侧管A和侧管B的结构关系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头A的简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A与魔术贴A面的结构关系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B与魔术贴B面的结构关系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轴与进气管的结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集痰器,包括集痰瓶1,所述的集痰瓶1的外侧前壁上设置有刻度计2,集痰瓶1的左侧壁内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4,出气管4的左端处设置有过滤头A5,过滤头A5内设置有滤棉A7,过滤头A5的左侧壁内设置有出气孔6,所述的集痰瓶1左侧外壁的中下段处设置有标签栏3,所述的集痰瓶1的右侧壁内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轴31,连接轴31的右端处设置有进气管10,进气管10内的左端处设置有单向瓣膜A11,进气管10的右端处设置有连接头22,进气管10右二分之一段处的前壁内设置有侧管A12,侧管A12内设置有单向瓣膜B13,侧管A12的前端处设置有过滤头B14,过滤头B14内设置有滤棉B16,过滤头B14的前壁内设置有进气孔A15,所述的进气管10右二分之一段处的后壁内设置有侧管B17,侧管B17内设置有单向瓣膜C18,侧管B17的后端处设置有过滤头C19,过滤头C19内设置有滤棉C21,过滤头C19的后壁内设置有进气孔B20,所述的侧管A12的右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环B26,固定环B26上设置有固定带B27,固定带B27的顶面设置有一层魔术贴B面28,所述的侧管B17的右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环A23,固定环A23上设置有固定带A24,固定带A24的底面设置有一层魔术贴A面25,所述的集痰瓶1内侧顶面的中点位置处设置有屏挡8,屏挡8的右侧壁与集痰瓶1的内侧顶面之间设置有导风块9,所述的集痰瓶1底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取痰孔29,取痰孔29内设置有橡胶塞30。

所述的屏挡8的高度为集痰瓶1高度的三分之一。

使用前,可将连接头的右端与气管插管的尾端相连,之后将固定带B的底面紧贴患者颈部的皮肤并绕至患者颈部的后侧,同时,再将固定带A的顶面紧贴患者颈部的皮肤并绕至患者颈部的后侧,使魔术贴A面与魔术贴B面相贴合固定,固定带A和固定带B可承担医用集痰器下坠的重量,以防患者气道内的气管插管受到牵拉,当患者呼气或咳痰时,气管插管内的气体可通过连接头进入至进气管内,此时进气管内呈正压状态,进气管内的正压可将单向瓣膜A开启,同时将单向瓣膜B和单向瓣膜C关闭,使进气管内的气流可直接进入至集痰瓶内,在屏挡的阻挡下,导风块可将从进气管进入至集痰瓶内的气流导入至集痰瓶的底部,气流中夹杂的痰液也可沉积与集痰瓶的底部,之后集痰瓶内的气体可通过出气管进入至过滤头A内,进入至过滤头A内的气流在滤棉A的过滤后通过出气孔排出,滤棉A可过滤掉气流中直径较小的痰液飞沫,最大程度降低痰液飞沫流入周围空气的概率,当患者吸气时,进气管内呈负压状态,进气管内的负压可将单向瓣膜A关闭,同时将单向瓣膜B和单向瓣膜C开启,此时周围环境的空气可通过进气孔A进入至过滤头B内,进入至过滤头B内的气流通过滤棉B的过滤后,气流可经侧管A和进气管被吸入至气管插管内,同时,周围环境的空气还可通过进气孔B进入至过滤头C内,进入至过滤头C内的气流通过滤棉C的过滤后,气流可经侧管B和进气管被吸入至气管插管内,过滤棉B和过滤棉C可过滤掉空气中颗粒较小的污物,以免这些污物进入患者的呼吸道导致患者的呼吸系统受损,标签栏上用于填写医用集痰器的更换时间和患者的基本信息,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查对制度,当需要采集痰液时,医护人员可将空的注射器的针头刺穿橡胶塞并伸入至集痰瓶的内部,将痰液抽入至注射器内即可,无需另外再使用专用的痰液标本采集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住院成本,当患者的床单和被褥不再受到痰液污染时,可降低临床护士为患者更换床单和被褥的次数,以此可大大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当患者为侧卧位时,集痰瓶可通过连接轴转动,使集痰瓶的底部始终位于下方,避免集痰瓶内的痰液进入至出气管或进气管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使用方便,可有效防止气管切开的病人在咳痰时,痰液从气管插管内向外喷出,以此可大大降低室内空气被痰液污染的程度,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而且便于采集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标本,方便计算患者每日的痰量,有助于判断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且具有过滤空气的功能,可最大限度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系统被进一步损伤的可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