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恒温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5376发布日期:2018-09-25 20:2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恒温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以静脉注射方式治疗患者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模式。无论是伤风感冒这种小病症,还是心肺功能损伤、外伤等大的病症,均会用到静脉注射治疗;只是存在着输液药剂不同和输液计量不同的差异。

当在秋冬、初春季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时,药水的温度远低于人体温度(随着药水长期储存地的温度而定)。而病房或者注射室往往有空调或暖气,在注射时,一方面会因为药水和室内存在温差,导致在输液管内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且一部分微小气泡会随着药液进入人的静脉,可能造成患者不适,存在引发患护冲突的隐患;另一方面,因低温药水持续进入静脉,导致人体局部冰凉、发麻、疼痛、周身寒冷等不良反应。这是因为,短时间内低温药水持续进入机体,增加了患者内热能的消耗,进而应激能力降低,机体不能适应这种突然的冷刺激,继而出现血管收缩、肢体畏寒等临床症状。以上的问题均是因为药水的温度过低造成,即若能解决药液温度低的问题,就能够规避药水汇聚气泡和患者不适的问题。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给静脉注射液进行加温的专利,比如:专利号为CN201620241916.0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控式恒温输液加热装置”。这种加热装置是固定在输液支架上,对输液瓶或输液袋中的药水进行加热的装置。但是这种装置首先需要在更换药水瓶或药水袋时频繁重新安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其次,短时间内很难用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会影响药性)将大量的药液加热均匀,在实际操作中会使得患者时冷时热,更加不适;再者,药水容器的不同特性也会影响加热速度和加热效果。

另外,专利号为CN201520260346.5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用恒温输液器,该实用新型恒温输液器采用圆柱形加热筒,加热筒外壁上设置有竖直进液管槽、与进液管槽连通的螺旋槽、与螺旋槽连通的竖直出液管槽,所述出液管槽的入口和进液管槽的出口在加热筒的同一端面边沿处,该端面上还设置了一个旋转盖,该旋转盖上有与所述入口和出口形状、大小对应的开口。由竖直进液管槽、螺旋槽、出液管槽构成输液管的绕管加热路径;且加热筒外壁上套设一透明保温筒,其与所述旋转盖螺纹连接;所述加热筒内部设置有发热材料。

这种恒温输液器解决了对比文件1中对药水瓶或袋加热导致加热时间长、效果差的缺陷,但是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竖直进液管槽、出液管槽、螺旋槽作为加热路径,使得绕输液管程序繁琐;

2.对输液管螺旋槽底部的部分没有固定,导致输液管在该位置易松脱,达不到有效的加热效果;

3.以螺纹方式固定保温筒也会浪费医护人员时间。

综合以上,虽然该实用新型能够的给药水快速加热,但是实际应用中加热效果不稳定,且使用工序繁琐,不适合大医院普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恒温输液装置存在输液管缠绕程序复杂、繁琐,输液管易脱离加热装置,以及保温装置安装耗时长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式恒温输液装置,这种可调式恒温温输液装置能够快速稳定的给药水加热,且便于安装,方便使用,能够很好的应用于患者流量大的医疗机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调式恒温输液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控制装置、挂钩和保温套,其中所述挂钩固定在加热装置的上端面,所述控制装置固定在所述加热装置的下端,且与所述加热装置同轴,所述保温套套设于所述加热装置外圆周面上。

所述加热装置为空心圆柱,包括螺旋凹槽、固定卡扣以及加热线圈;其中,所述螺旋凹槽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壁上,且在该螺旋凹槽的上端口和下端口位置分别设置一个固定卡扣。

所述加热线圈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内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线圈相接触。

所述弹性保温套为有一竖直缝隙的圆柱形套体,其长度刚好完全覆盖所述加热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显示屏、电源开关、升温调节按钮、降温调节按钮;其中,所述微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相互电连接,且均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的内部;所述显示屏、电源开关、升温调节按钮、降温调节按钮嵌设于所述控制装置外部,且分别于所述微控制器电连接。这样使得输液加热温度可见可调,患者使用放心,医护也便于查看。

将加热腔设置成半封闭式的螺旋状凹槽,且在凹槽的出入口均设置一固定卡扣。这样的结构在使用时既方便缠绕输液管,又能够对输液管进行很好的固定,达到稳定而有效的的加热效果。另外,采用带竖直缝隙的弹性保护套,一是可以对加热装置进行保温,防止其与环境进行充分热交换,保证了加热效果;二是此种结构的保温套使用时安装十分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式,使所述加热线圈安装路径与所述螺旋凹槽相对应。当采用过这样的结构时,因为加热线圈近距离直接对相应凹槽进行加热,一是节省了不必要的热量消耗,同时,通过凹槽对输液管中的药液进行加热时,热量来源得到保证,进而使药液的化热效果得到保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步改进方式,在所述恒温输液装置的挂钩上增加一可调节高度的挂绳,使得该恒温输液装置的应用更加灵活、方便。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槽只采用螺旋凹槽,优点是绕管时容易操作,节约医护人员的时间,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2、在螺旋凹槽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设置固定卡扣,其目的是固定输液管,防止因患者移动或是其他震动而使输液管脱离螺旋凹槽,保证加热稳定有效的进行。

3.保温套采用侧开口的弹性材料,一方面能够起到保温作用,另一方面其安装手法简单,方便操作,进一步节约医护人员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可调式恒温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调式恒温输液装置的充电接口示意图。

图3是可调式恒温输液装置的弹性保护套示意图。

图中:1-加热装置;2-控制装置;3-螺旋凹槽;4-显示屏;5-电源开关;6-降温调节按钮;7-升温调节按钮;8-挂钩;9-保温套;10-挂绳;11-固定卡扣;12-充电接口;31-上端口;32-下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且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为了使现有的恒温输液装置稳定有效的工作,简化其使用安装程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图1-图3所示的可调式恒温输液装置,包括加热装置1、控制装置2、挂钩8和保温套9,其中,挂钩8固定在加热装置1的上端面。控制装置2设置在加热装置1的下端,且与加热装置1同轴;加热装置1和控制装置2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固定,比如插入式连接,或者是螺纹连接。另外,保温套9套设于加热装置1的外周面上。

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1为空心圆柱,包括一个螺旋凹槽3、加热线圈以及多个固定卡扣11;而且,该加热装置的腔体为导热材质。

其中,螺旋凹槽3设置在加热装置1的外壁上,且从加热装置1的上部开始沿着其外周面以螺旋的方式向其下部延伸,并结束在控制装置2的上部。靠近加热装置1上部的螺旋凹槽3为上端口31,靠近加热装置1下部的螺旋凹槽3为下端口32。固定卡扣11设置在加热装置1的外壁上,具体设置在靠近螺旋凹槽3上、下端口处,设置在上端口的固定卡扣11为第一固定卡扣,设置在下端口的固定卡扣11为第二固定卡扣。

使用时,先用第一固定卡扣固定住输液管的一端,然后再将输液管继续沿着螺旋凹槽3向下缠绕,到下端口处时,用第二固定卡扣将其固定住。为了固定更牢固,可以沿着螺旋凹槽3的旋转路径设置多个固定卡扣11。

在加热装置1内壁上分布着加热线圈,该加热线圈的外径与加热装置1的内径相配合。通过对加热线圈供电,对加热装置1的壳体进行加热,进而通过热传递原理实现对输液管的加温效果。所以该加热线圈在加热装置1内部应均匀分布,以实现优良的加热效果。具体为,其可以为螺旋状或是网状的镂空柱体。

如图3所示,保温套9是弹性材料制成,比如绝缘橡胶和热塑弹性体。保温套9为圆柱形套筒,且该套筒周面上有一自上而下的缝隙,长度刚好完全覆盖加热装置1。保温套9上端面具有一个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环体,该环体与保温套9一体成型,用于进一步限定保温套9在该可调式恒温输液装置上的位置。

保温套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使用时只需要用手稍撑开该保温套9周面上的缝隙,通过该缝隙将保温套9套设在加热装置的外壁上即可。其结构简单,安装手法简便,能够适应大流量患者医疗机构的使用。

控制装置2内部设置有微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探测端与加热线圈接触,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器连接。选用常用的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使其具有优良的控制效果和小的空间占用和较轻的质量;温度传感器可以选用贴片式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贴片式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而且易于固定,与加热线圈的贴合度好。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2外壁上设置有显示屏4,显示屏4左下方设置有电源开关5,电源开关5右侧设置有降温调节按钮6,降温调节按钮6右侧设置有升温调节按钮7。在控制装置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充电接口12,充电接口12和设置在控制装置内部的蓄电池电连接。

控制装置2内部设置有一微控制器,其中显示屏4、电源开关5、降温调节按钮6、升温调节按钮7均与该微控制器电连接。

这样的结构使得输液装置的温度可见可调,患者使用放心,医护也便于查看。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线圈的分布密度和范围。将加热线圈只沿着螺旋凹槽3的旋转路径设置,使其直接给螺旋凹槽3处的壳体进行加热。当采用过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加热线圈直接对螺旋凹槽3进行加热,不仅提高了热能利用率,节省了不必要的热量消耗,而且能够对螺旋凹槽3进行充分加热,进而确保药液的加热效果。

实施例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步改进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或3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恒温输液装置的挂钩上增加一弹性挂绳。使得该恒温输液装置的应用更加灵活,能够适应在低温环境中较近距离患者对药水进行加热,防止加热后的药水因与环境热传递而失去加热效果。

以下是实施例1-4的(或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恒温输液装置的设计原理及工作过程:

1、设计原理:

本实用新型根据热量传递的物理原理进行设计,先通过加热线圈将热量传递给螺旋凹槽3,接着螺旋凹槽3对缠绕在其上的输液管进行热传递,然后输液管再对其内部的药液进行热传递。这种加热方式比较温和,不会对药液的药性产生影响。同样根据热交换原理,对加热装置2设置了一个保温套9,使其套设于加热装置1外壁上,起到防止该加热装置1的热量充分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作用。

2、工作过程:使用本可调式恒温输液装对静脉注射液进行加热时,首先用第一固定卡扣将输液管与螺旋凹槽3的上端口31固定在一起,然后将输液管沿着螺旋凹槽3的旋转延伸方向缠绕至螺旋凹槽3的下端口32,并用第二固定卡扣将其与螺旋凹槽3的下端口32固定在一起。接下来用手将保温套9周面上的缝隙稍稍撑开,从该缝隙处将保温套9套设在加热装置1的外壁上。随着使用者的熟练程度,本操作的耗时会进一步缩短。

安装好输液管后,打开控制装置2上的电源开关,有必要时同步进行充电器的安装连接。对装置上电后,根据需要用降温调节按钮6和升温调节按钮7设定好加热温度。微控制器会通过设定值和温度传感器传递的温度检测值对加热线圈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且将温度传感器探测的温度值显示在显示屏上。

为了达到更加的使用效果,可以在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再对患者进行注射扎针,或是再打开输液管上的流速调节器。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药液初步进入患者体内时已经是加热过的药液了,患者的体验感会上升,舒适度也会增加。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