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2423发布日期:2019-03-22 19:56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器具,具体涉及一种助行器。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用于患者行走康复训练和老人辅助行走的框架式助行器主要分为三类:四脚无轮型、四脚有轮型和两脚有轮型。这三类助行器的优缺点如下:

四脚无轮型的助行器由于支脚与地面的阻力较大,不容易打滑,患者在扶着行走时不容易滑倒,稳定性好,但是这种助行器在使用时需要患者将其提起来才能将其往前移动,考虑到助行器的使用者绝大部分是下肢无力的病人或老人,所以这样的移动方式太过费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脚有轮型的助行器虽然使患者使用起来更加省力,但是由于助行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导致患者扶住助行器向前移步特别是上坡或者下坡时,一旦身体向前或向后倾斜,则会打滑摔跤;

两脚有轮型助行器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面两种助行器的缺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削弱了前面两种助行器的优点,也就是说,两脚有轮型的助行器的稳定性不如四脚无轮型助行器,灵活性不如四脚有轮型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行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行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支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呈倒U型,形成四个支撑脚;左横梁和右横梁,分别设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靠背,设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减重训练架,包括左训练架、右训练架和锁紧装置,左训练架和右训练架通过锁紧装置分别固定在左横梁和右横梁上;以及坐垫,包括旋转连接的左坐垫和右坐垫,右坐垫的右端与右横梁之间同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行器中,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全方位脚轮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撑架的底端的脚轮,该脚轮包括:套管,焊接于支撑架的外侧;弹簧,设于套管内部;支脚杆,设于弹簧的内孔中并且与弹簧固定连接;轮轴,设于支脚杆的另一端;以及辅助行走轮,设于轮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行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套管上半段为圆柱形,下半段为圆台形,底端设有橡胶防滑套。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行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脚底和支脚杆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行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锁紧装置包括:

旋转手柄,设于左训练架和右训练架的下端,设有内螺纹,与左训练架和右训练架下端的外螺纹配合连接;

上横梁夹,设置在旋转手柄的下端;以及

下横梁夹,与上横梁夹上下配对连接,将左训练架和右训练架分别锁紧在左横梁和右横梁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行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减重训练架上连接有两根软质吊绳。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行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左横梁的内侧设有一个挡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行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左训练架和右训练架的其中一个设有凹槽,另一个设有与凹槽对应的凸台,左训练架和右训练架通过凹槽和凸台相互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行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横梁夹和下横梁夹的内侧均设有一层记忆海绵防滑垫。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助行器,因为具有自动锁止功能的全方位脚轮机构,所以患者在进行行走康复训练往前推动助行器时,只需要轻推而不用将助行器抬起,且推动助行器时更加省力、更加灵活。因为设有可拆卸的减重训练架,所以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康复时期以及康复环境的不同来选择进行正常的步行康复训练还是减重悬挂的步行康复训练,也使得助行器更加方便运输和存放。因为设有可折叠的坐垫,所以患者可以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全方位脚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全方位脚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全方位脚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减重训练架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助行器100,包括:支架1、左横梁2、右横梁3、靠背4、全方位脚轮机构5和减重训练架6。

支架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呈倒U型,形成四个支撑脚。

左横梁2和右横梁3,分别设于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 上,左横梁2的内侧设有一个挡板10。

靠背4,设于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之间,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上。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全方位脚轮的结构示意图 (一),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全方位脚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全方位脚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如图3(a)、3(b)及3(c)所示,全方位脚轮机构5,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撑架的底端的脚轮,脚轮包括:套管501、弹簧502、支脚杆503、轮轴504和辅助行走轮505。

套管501,焊接于支撑架的外侧,套管501上半段为圆柱形,下半段为圆台形,底端设有橡胶防滑套。

弹簧502,设于套管501内部,弹簧50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的脚底和支脚杆503的上端。

支脚杆503,设于弹簧502的内孔中并且与弹簧固定连接。

轮轴504,设于支脚杆503的另一端。

辅助行走轮505,设于轮轴504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减重训练架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减重训练架6,连接有两根软质吊绳 7,包括左训练架601、右训练架602和锁紧装置8,左训练架601 和右训练架602通过锁紧装置8分别固定在左横梁2和右横梁3上,锁紧装置8包括:旋转手柄801、上横梁夹802和下横梁夹803。

左训练架601和右训练架602的其中一个设有凹槽,另一个设有与凹槽对应的凸台,左训练架601和右训练架602通过凹槽和凸台相互配合连接。

旋转手柄801,设于左训练架601和右训练架602的下端,设有内螺纹,与左训练架601和右训练架602下端的外螺纹配合连接。

上横梁夹802,设置在旋转手柄801的下端。

下横梁夹803,与上横梁夹802上下配对连接,将左训练架601 和右训练架602分别锁紧在左横梁2和右横梁3上。

上横梁夹802和下横梁夹803的内侧均设有一层记忆海绵防滑垫。

如图1和图2所示,坐垫9,包括旋转连接的左坐垫901和右坐垫902,右坐垫902的右端与右横梁3之间同轴连接。

本实施例助行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施例的助行器100中,患者双手扶住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102向下按压移步时,辅助行走轮505缩回套管501内,使套管501着地,形成一个四角无轮型的助行器。当患者保持站立姿势而向前推动助行器时,施加在助行器上的纵向力减小,辅助行走轮505 伸出套管501,形成一个四脚有轮型的助行器。坐垫9平放时助行器可作为椅子使用,在用于行走时,可将其折叠放置。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施例的助行器,因为具有自动锁止功能的全方位脚轮机构,所以患者在进行行走康复训练往前推动助行器时,只需要轻推而不用将助行器抬起,且推动助行器时更加省力、更加灵活。因为设有可拆卸的减重训练架,所以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康复时期以及康复环境的不同来选择进行正常的步行康复训练还是减重悬挂的步行康复训练,也使得助行器更加方便运输和存放。因为设有可折叠的坐垫,所以患者可以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

本实施例的助行器,因为套管下方的橡胶防滑套,使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所以防滑性好,患者行走时比较安全。

本实施例的助行器,因为减重训练架是可拆卸的,所以患者在使用时更为灵活方便。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