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腹内疝网膜剥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1967发布日期:2019-01-18 19:2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腹内疝网膜剥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领域,尤其属于网膜疝治疗的器械。



背景技术:

肠管通过网膜孔进入网膜腔内称为网膜孔疝,疝入的肠管易产生绞窄,引起肠梗阻,如果肠管血管受压、狭窄,还会造成疝入肠管坏死、穿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一旦怀疑本病,应行手术治疗,将嵌入肠袢复位,手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以往手术需要在腹壁上开刀,留下很大的疤痕,不够美观,同时住院时间长,患者花费高,造成医疗浪费。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来缓解网膜疝,减少患者手术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既能将肠子推入,又能拉出肠子,运用微创手术治疗,用于腹内疝网膜剥离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腹内疝网膜剥离器,包括剥离器壳体和可拆卸的顶件,剥离器壳体和顶件相互旋紧,剥离器壳体的前端设用钳子,剥离器壳体的后端设有转动圈,所述剥离器壳体的后端还设有手柄,剥离器壳体的两侧分别开有滑槽,滑槽上设分别设有滑动件,滑动件的上侧与下侧分别连接设有翻转杆;所述钳子的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轮,翻转杆与转动轮相互连接,所述转动轮包括连接杆、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为齿轮结构,所述翻转杆连接在主动轮上,连接处的翻转杆上端设有一卡块,翻转杆向上运动时,卡块向上接触齿轮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连接杆带动从动轮,所述钳子的钳杆与从动轮相连接,两边所述滑槽一侧的所述剥离器壳体外侧壁上均设有轨道,轨道上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滚轮,滚轮的另一侧连接在所述的滑动件的下端面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件的前端为一顶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边侧调节钳子的开闭,夹住肠子并拉出,实现钳子的张合,操作更方便;通过固定安装的顶件,推挤疝入的肠子,解决网膜疝的问题;采用微创的方式,在患者最少创伤之下完成治疗,明显减少创口大小,有利于恢复,并能够缩短住院日,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支出,较少医疗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杆8连接转动轮9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动轮9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腹内疝网膜剥离器,包括剥离器壳体1和可拆卸的顶件2,剥离器壳体1和顶件2相互旋紧,剥离器壳体1的前端设用钳子3,剥离器壳体1的后端设有转动圈4,所述剥离器壳体1的后端还设有手柄5,剥离器壳体1的两侧分别开有滑槽6,滑槽6上设分别设有滑动件7,滑动件7的上侧与下侧分别连接设有翻转杆8;所述钳子3的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轮9,翻转杆8与转动轮9相互连接,所述转动轮9包括连接杆10、主动轮11和从动轮12,所述主动轮11为齿轮结构,所述翻转杆8连接在主动轮11上,连接处的翻转杆8上端设有一卡块13,翻转杆8向上运动时,卡块13向上接触齿轮带动主动轮11转动,主动轮11通过连接杆10带动从动轮12,所述钳子3的钳杆与从动轮12相连接,两边所述滑槽6一侧的所述剥离器壳体1外侧壁上均设有轨道14,轨道14上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滚轮15,滚轮15的另一侧连接在所述的滑动件7的下端面上,所述顶件的前端为一顶片16。

当穿刺针位于网膜疝上方的时候,放入装有顶件2的剥离器,顶片16推挤疝入的肠子,解决网膜疝的问题。

实施例2

当穿刺针位于网膜疝内侧的时候,放入钳子3张开的大网膜疝回复器,从边侧调节控制钳子3的张闭,当钳头抓住肠子,将肠子拉出,成功缓解网膜疝。

在这操作过程中,手推动滑动件7,下方的滚轮15沿轨道14向前运动,带动滑动件7向前,翻转件8上的卡块13向上或向下运动,接触到主动轮11的齿轮,上方的主动轮11顺时针转动,下方的主动轮11逆时针转动,带动相连接的连接杆10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12转动,上方的钳子3顺时针运动,下方的钳子3逆时针运动,直到相互形成闭合,这样前后移动滑动件7,就可以控制钳子3的张闭,钳住肠子并向外拉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