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囊取石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1958发布日期:2019-01-18 19:28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囊取石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球囊取石导管。



背景技术:

胆管结石在我国属于多发病和常见病,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目前开腹肝内外结石取出主要通过金属取石钳,但金属取石钳质地硬,容易损伤胆道,而且角度固定,使用灵活性差,夹取结石时,容易夹碎结石,造成结石残留,也有通过取石网篮进行结石夹取,但取石网篮与胆道镜适配性低,手术过程中容易漏气,同时对于多发结石、较大结石以及嵌顿结石的取出具有限制性,导致便捷性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性强、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的球囊取石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球囊取石导管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球囊取石导管,包括导管体,所述导管体前部为盲端,所述盲端内侧1cm处设有与导管体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表面罩设有球囊,所述球囊环设于导管体外周,所述球囊远离盲端的半球面表面均布有多个凹孔,所述导管体内部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插设有用于支撑导管体的导丝,所述导丝末端伸出所述导管体后部,且其端部设有限位帽,所述导管体后部设有用于连接小容量注射器的外接口,所述外接口表面环设有便于抓握的耳翼。

优选的,所述盲端端部设有圆弧形管帽。利用圆弧形管帽,降低胆管受损的危险。

优选的,所述导管体表面均布有多个5cm间隔标记。通过设置间隔标记,从而便于确定导管体进入胆管的深度以及确定球囊在胆管内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导管体直径为3F、4F、5F、6F。设置不同直径的导管体,令导管体适应于不同手术的患者,提升适用性。

优选的,所述球囊材质为天然橡胶或聚氨酯。通过对球囊材质的限定,不仅令球囊体积便于控制,同时对患者胆管形成保护。

优选的,所述导丝为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的不锈钢导丝。利用导丝,便于导管体准确进入目标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导管定位结石位置,令定位精准化,通过球囊进行取石,提升取石的便捷性,大幅提升了取石的成功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将球囊半球面设置为凹陷孔,半球面设置为光滑面,利用球囊使较大结石、不规则结石、嵌顿结石便于取出,同时利用凹陷孔取出小结石,避免小结石遗漏,令取石彻底化,提升治疗效果;

3、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不仅适用于腹腔镜下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取石,而且可用于开腹的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取石以及经T管窦道取石,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管体;2.盲端;3.通孔;4.球囊;5.凹孔;6.腔体;7.导丝;8.限位帽;9.外接口;10.耳翼;11.管帽;12.间隔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球囊取石导管,包括导管体1,所述导管体1前部为盲端2,所述盲端端部设有圆弧形管帽11,所述盲端2内侧1cm处设有与导管体1相连通的通孔3,所述通孔3表面罩设有材质为天然橡胶或聚氨酯的球囊4,所述球囊4环设于导管体1外周,所述球囊4远离盲端2的半球面表面均布有多个凹孔5,所述导管体1内部设有腔体6,所述腔体6内插设有用于支撑导管体1的导丝7,所述导丝7为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的不锈钢导丝,所述导丝7末端伸出所述导管体1后部,且其端部设有限位帽8,所述导管体1后部设有用于连接小容量注射器的外接口9,所述外接口9表面环设有便于抓握的耳翼10。其中,所述导管体1表面均布有多个5cm间隔标记12,所述导管体1直径为3F、4F、5F、6F。

手术时,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采用四孔法穿刺戳卡,腹腔镜下游离胆囊,仅切断胆囊动脉,胆囊用作牵引,分离出胆总管前壁,于前壁纵型切开胆总管壁约0.8~1.2cm,经剑突下套管针置入纤维胆道镜,进入胆管,并按胆总管、肝总管、肝内胆管的顺序依次探查,如见结石,从右上腹部5mm的套管针置入球囊取石导管进行取石,在胆道镜直视下,导丝7支撑导管体1行进,直至球囊4越过结石,再注入液体,使球囊4扩张,回拉导管体1,结石取出,其中细碎小结石则被嵌于凹孔5内带出,令结石清除彻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