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利浸药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2233发布日期:2018-12-28 19:2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利浸药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药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利浸药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一些药材经特制工艺炮制后成为人们日常食用的保健品,在药材炮制为保健品的过程中,主要经过清洗、筛选、浸泡、烘干、切断、挑选和包装等过程,其中浸泡过程很重要,因为有些药材内部质地坚硬,需经过浸泡后才能引发其药性且利于后面药材的切断工序。浸泡通常在浸药池中完成,浸药池为四周围覆、上端开口的池体,里面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使用过程中,通常由操作人员将待浸泡药材直接放入池体内,然后使用辅助工具将药材在池体内铺匀,防水浸泡,但是由于池体有一定的高度,操作人员将药材提至池体上方将药材放入池体内,对操作人员的体力要求严格,且药材直接倒入池体内药材落下易损伤,而且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利浸药池。

一种便利浸药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装设有出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池体上开设有池门,所述池体与池门接触处向池体内部方向凸设有第一凸条,所述池门与池体接触处向池体内部方向凸设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上可拆卸的纵向套设有柔性的密封条,所述池体上位于所述池门底端处开设有与所述池门底端相对应的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上远离池门方向纵向开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凸条上朝向池门方向纵向开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定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条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相对应的凸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接触面上纵向凸设有第二凸卡,所述第二凸条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卡相对应的第三定位槽。

综上所述,一种便利浸药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装设有出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池体上开设有池门,所述池体与池门接触处向池体内部方向凸设有第一凸条,所述池门与池体接触处向池体内部方向凸设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上可拆卸的纵向套设有柔性的密封条,所述池体上位于所述池门底端处开设有与所述池门底端相对应的凹槽,池门和池体为分体设计,池体上设置第一凸条,池门上设置第二凸条,通过密封条将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密封连接,则池门和池体间连接稳定且防水,同时池门底端插入池体的凹槽中同样起到防水的目的,如此浸药池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池门取下,全部放入药材后,通过凹槽和密封条将池门密封固定在池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利浸药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装设有出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池体1上开设有池门2,所述池体1与池门2接触处向池体1内部方向凸设有第一凸条3,所述池门2与池体1接触处向池体1内部方向凸设有第二凸条4,所述第一凸条3和所述第二凸条4上可拆卸的纵向套设有柔性的密封条5,所述池体1上位于所述池门2底端处开设有与所述池门2底端相对应的凹槽6。池门2和池体1为分体设计,池体1上设置第一凸条3,池门2上设置第二凸条4,通过密封条5将第一凸条3和第二凸条4密封连接,则池门2和池体1间连接稳定且防水,同时池门2底端插入池体1的凹槽6中同样起到防水的目的,如此浸药池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池门2取下,全部放入药材后,通过凹槽6和密封条5将池门2密封固定在池体1上,如此操作人员不需将药材提起越过池体1倒入,也避免了药材掉落入池体1内受损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3上远离池门2方向纵向开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定位槽7,所述第二凸条4上朝向池门2方向纵向开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定位槽8。第一凸条3远离池门2方向即为池体1与密封条5的接触面,第二凸条4朝向池门2方向为池门2与密封条5的接触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条5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7和第二定位槽8相对应的凸卡9。密封条5上凸设的凸卡9与第一定位槽7和第二定位槽8相对应,则加强了密封条5和池体1和池门2间的密封作用和固定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3与所述第二凸条4接触面上纵向凸设有第二凸卡10,所述第二凸条4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卡10相对应的第三定位槽11。池体1和池门2间的接触面为第一凸条3和第二凸条4的接触面,池体1和池门2间的连接稳定性主要依靠密封条5和底部的凹槽6,为了加强池门2和池体1间的连接及防水性,第一凸条3上纵向设置第二凸卡10,与第二凸条4上的第三定位槽11相对应,使池体1和池门2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多,进一步加强了池体1和池门2间的连接稳定性和防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