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椎矫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650发布日期:2019-01-08 21:2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椎矫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椎矫正机。



背景技术:

脊柱病就是脊柱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刺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常见的脊椎病病种为颈椎病、腰椎病。脊椎病的主要症状为不能直立、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颈肩酸痛、食欲不振、反胃、呕吐、下肢无力,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

最易患脊柱病的职业有:企业家、计算机工程师、设计师、会计、教师、医生、办公室职员,长期进行同一种姿势劳动的工作人员得脊柱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其它职业。

如今,越来越多人的身体受到脊椎病的影响,甚至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市面上现有的脊椎机器的功能简单,达不到较好的解决脊椎问题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由于脊椎长期受到压迫,导致脊柱变形和脊柱间的空隙减少,现有的治疗仪器只能达到拉伸病人脊椎的效果,并不能使其向左右和上下矫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供更好的脊椎拉伸效果的背椎矫正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背椎矫正机,包括水平固定设置的床身固定部和安装在床身固定部尾端的床身活动部,床身固定部上设有两腋下固定柄,两腋下固定柄突出于床身固定部的上表面设置,各腋下固定柄可沿床身固定部的长度方向横向移动,床身活动部可绕床身固定部的尾端旋转,床身活动部上设有盆骨固定带。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床身固定部上还设有两手部固定柄,各手部固定柄通过皮带绑扎或者柔性机械手固定患者的手部或者腕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床身固定部上还设有位于腋下固定柄和手部固定柄间的背部固定带,背部固定带包括两分别在床身固定部的两侧固定安装的弹性带,两弹性带的另一端通过挂钩相互扣接相连。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床身固定部上还设有一贯穿设置的头部透气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床身固定部上位于各腋下固定柄的下方均开设有条状槽,各条状槽的底部均设有横向设置与腋下固定柄固定连接的传动齿条,床身固定部的下方设有分别与两传动齿条啮合的两传动齿轮,位于床身固定部的两侧还设有可分别调节两传动齿轮转动的手动调节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床身固定部的尾端铰接有一角度调节板,床身活动部上设有伸缩调节槽,角度调节板伸入伸缩调节槽内与床身活动部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角度调节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伸缩调节齿,床身活动部上位于伸缩调节槽的下方设有可与伸缩调节齿相啮合的伸缩调节齿轮,床身活动部的侧面还设有带动伸缩调节齿轮旋转手动调节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盆骨固定带的两端可对接紧扣,与盆骨固定带的两侧相连还设有一端固定在床身活动部远端的胯下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背椎矫正机将肩颈和腰椎部分固定在床身固定部,患者的盆骨及盆骨以下的下肢置于床身活动部,通过分别调整两腋下固定柄的位置可适应不同体格的患者使用,并能使得脊椎向左或者向右弯曲或者拉伸,使肌肉放松或者脊柱椎体间的间隙增宽,同时盆骨固定带可固定盆骨位置,操作床身活动部绕床身固定部的尾端旋转,可对下半部的脊椎向下或者向上弯曲,使得脊柱椎体间的间隙增宽,通过上述综合调整,结合操作者手法调整,能最大限度的使得脊柱椎体恢复至原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床身固定部和床身活动部上结构排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背椎矫正机,包括水平固定设置的床身固定部1和安装在床身固定部1尾端的床身活动部2,床身固定部1上设有两腋下固定柄3,两腋下固定柄3突出于床身固定部1的上表面设置,各腋下固定柄3可沿床身固定部1的长度方向横向移动,床身活动部2可绕床身固定部1的尾端旋转,床身活动部2上设有盆骨固定带4。

此背椎矫正机将肩颈和腰椎部分固定在床身固定部1,患者的盆骨及盆骨以下的下肢置于床身活动部2,通过分别调整两腋下固定柄3的位置可适应不同体格的患者使用,并能使得脊椎向左或者向右弯曲或者拉伸,使肌肉放松或者脊柱椎体间的间隙增宽,同时盆骨固定带4可固定盆骨位置,操作床身活动部2绕床身固定部1的尾端旋转,可对下半部的脊椎向下或者向上弯曲,使得脊柱椎体间的间隙增宽,通过上述综合调整,结合操作者手法调整,能最大限度的使得脊柱椎体恢复至原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床身固定部1上还设有两手部固定柄5,各手部固定柄5通过皮带绑扎或者柔性机械手固定患者的手部或者腕部,或者将患者手部或者腕部置放在手部固定柄5的内侧,放置患者的双手从两侧掉落。

患者躺在背椎矫正机后,可同时将患者的双手通过皮带绑扎或者柔性机械手进行固定,局部的固定能使得患者在治疗和脊柱椎体的调整过程中更好的受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床身固定部1上还设有位于腋下固定柄3和手部固定柄5间的背部固定带7,背部固定带7包括两分别在床身固定部的两侧固定安装的弹性带,两弹性带的另一端通过挂钩71相互扣接相连。

组成背部固定带7的两弹性带分别放置在床身固定部1的两侧,悬置放置,在患者躺在背椎矫正机上后,臀部通过盆骨固定带4进行固定,身体的背部通过两侧的弹性带对接扣接后绑定,可防止进行脊椎侧弯调整时患者身体的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床身固定部1上还设有一贯穿设置的头部透气孔1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床身固定部1上位于各腋下固定柄3的下方均开设有条状槽31,各条状槽31的底部均设有横向设置与腋下固定柄3固定连接的传动齿条,床身固定部1的下方设有分别与两传动齿条啮合的两传动齿轮,位于床身固定部1的两侧还设有可分别调节两传动齿轮转动的手动调节轮8。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床身固定部1的尾端铰接有一角度调节板6,床身活动部2上设有伸缩调节槽,角度调节板6伸入伸缩调节槽内与床身活动部2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角度调节板6的底部设有若干伸缩调节齿61,床身活动部2上位于伸缩调节槽的下方设有可与伸缩调节齿61相啮合的伸缩调节齿61轮,床身活动部2的侧面还设有带动伸缩调节齿61轮旋转手动调节轮8。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盆骨固定带4的两端可对接紧扣,与盆骨固定带4的两侧相连还设有一端固定在床身活动部2的远端的胯下固定带41。

在使用此脊椎矫正机进行患者的脊椎调整时,患者正面朝下趴在脊椎矫正机的床身上,面部朝向头部透气孔11,将两侧的腋下固定柄3通过患者两侧的腋窝下方伸出,患者两手通过皮带绑扎或者通过柔性机械手将手部固定。患者的盆骨及盆骨以下的下肢放置在床身活动部2,盆骨通过盆骨固定带4在两侧固定,对称设置的盆骨固定带4间通过锁紧调节件相连,通过调整锁紧调节件,可使得盆骨固定带4向患者的盆骨侧弯曲,与患者的盆骨外廓贴合,并通过与盆骨固定带4相连的胯下固定带延伸至患者的胯下部位固定在床身活动部2上,实现更好的固定,方便患者的受力。

通过操作与两传动齿轮同轴设置的手动调节轮8,可带动传动齿轮旋转,传动齿轮与各腋下固定柄3下方的传动齿条啮合,通过旋转手动调节轮8,可带动各腋下固定柄3沿条状槽31上下横向移动,从而带动患者的肩颈左向或者右向弯曲,使得患者的脊椎左侧或者右侧弯曲进行调整。

同时,通过操作床身活动部2下方的手动调节轮8,可带动伸缩调节齿61旋转,由于伸缩调节齿61伸入伸缩调节槽内,并与床身活动部2固定连接,故伸缩调节齿61的旋转,可带动床身活动部2旋转,从而带动患者的下肢部分上下摆动。

通过调节床身活动部2下方的手动调节轮8,可使得床身活动部2沿伸缩调节齿61横向移动,以适应不同身长的患者使用。同时,伸缩调节齿61的长度也能影响床身活动部2上下旋转的角度,通过设置,可使得床身活动部2带动患者的下肢向上旋转的角度不小于30度,同时,床身活动部2带动患者的下肢向下旋转的角度不小于90度。

通过旋转床身活动部2,可使得患者的下半部脊椎向上或者向下弯曲,使得原本压迫的脊柱椎体之间的间隙增宽。

通过腋下固定柄3的调整使得脊椎左右弯曲,结合床身活动部2的调整使得脊椎上下弯曲,可使得脊椎得到全方位的调节,同时结合医务人员手法操作或者机器的按压操作,可通过多次治疗,使患者的脊椎恢复至原有的位置。

通过此脊椎矫正器灵活调整脊椎位置,更容易达到对脊椎侧弯病人的协助治疗效果,使原本变形、受压迫的脊椎得到压力释放和矫正,矫正器的操作灵活,能适应不同患病程度的病人。

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