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1939发布日期:2019-05-15 23:0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一种注射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注射器一般包括注射管、推拉杆及活塞,其中,注射管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且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开口,推拉杆和活塞固定连接,并自注射管的后端开口安装到注射管内。当在注射器内预装液体时,一般是将注射器的前端的开口置于被吸取的液体内,然后将注射器的注射管内的推拉杆往后拉,从而使注射器管里形成真空以将液体吸入到注射器的注射管内。但是,这种注射器在预装液体时,需要一个一个地手动吸取液体,其操作繁琐,效率较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器,旨在提高注射器预装液体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管,呈筒状设置,并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注射管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开口;活塞,自所述后端的开口安装到所述注射管内,所述活塞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推拉杆组件,所述推拉杆组件包括推拉杆和与所述推拉杆一端连接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对应所述通孔设置,以随所述推拉杆相对于所述活塞的移动,开启或封闭所述通孔。优选地,所述通孔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伸出部具有所述第一孔段对应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优选地,所述通孔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与所述第一孔段连通;所述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孔段对应的密封段,所述密封段随所述推拉杆相对所述活塞的移动以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二孔段。优选地,所述第一孔段位于所述第二孔段朝向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第二孔段供所述密封段插入,当所述密封段设置于所述第二孔段内时,所述密封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侧壁密封配合以封闭所述第二孔段。优选地,所述密封段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段的外侧壁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优选地,所述密封段的外侧壁设置有沿所述密封段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限位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所述伸出部自所述通孔朝向所述推拉杆的一端插入所述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所述伸出部自所述通孔背离所述推拉杆的一端插入所述通孔,并与所述推拉杆的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活塞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活塞的外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注射管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塞上设置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在推拉杆与活塞连接的一端设置伸出部,该伸出部对应活塞的通孔设置,从而使伸出部随着推拉杆相对活塞沿活塞的移动而开启或封闭活塞的通孔。由此,当注射器预装液体时,可以通过注液机同时从多个注射管后端的开口向注射管内注射液体,然后将活塞和推拉杆自注射管的后端开口安装到注射管内,并使活塞的通孔处于打开状态,以将活塞与注射管内的液体之间的气体排出;当活塞移动到液面处时,通过使推拉杆组件相对轴向移动,进而带动伸出部移动以封闭活塞的通孔,从而使注射器快速完成液体的预装,提高了注射器预装液体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其沿注射器的轴向进行了剖视;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注射器的活塞通孔处于封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注射管201b第二孔段20活塞202内螺纹20'活塞203第二密封圈30推拉杆204第二环形限位槽30'推拉杆301伸出部40密封帽301'伸出部50压杆301a连接段101前端301b密封段101a第一开口302外螺纹102后端303第一密封圈102a第二开口304第一环形限位槽201通孔305主体杆201'通孔306连接件201a第一孔段307底盖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射器。参照图1至图4,该注射器包括注射管10以及设置在注射管10内的活塞20和推拉杆组件,其中,注射管10具有相对的前端101和后端102,并且,注射管10的前端101设置有第一开口101a,注射管10的后端102设置有第二开口102a;活塞20自注射管10的后端102的第二开口102a安装到注射管10内,其具有沿活塞20的长度方向贯穿该活塞20的通孔201;推拉杆组件包括推拉杆30和与推拉杆30一端连接的伸出部301,并且,该伸出部301对应通孔201设置,以随推拉杆30相对活塞20的移动而开启或封闭活塞20的通孔20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活塞20上设置沿其长度方向贯穿活塞20的通孔201,在推拉杆30的一端设置与活塞20的通孔201对应的伸出部301,并使伸出部301随着推拉杆30相对活塞20的移动而开启或封闭活塞20的通孔201;由此,而在注射器预装液体时,可以通过注液机同时从多个注射管10后端102的第二开口102a向注射管10内注射液体,然后如图1、图2所示,将活塞20、推拉杆30以及伸出部301自注射管10的后端102的第二开口102a安装到注射管10内并使活塞20的通孔201处于打开状态,以将活塞20与注射管10内的液体之间的气体排出;在活塞20移动到注射管10内的液体的液面处时,如图3、图4所示,使推拉杆30相对活塞20沿活塞20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伸出部301移动以封闭活塞20的通孔201,由此,提高了注射器预装液体的效率,并降低了注射器预装液体的成本。本实施中,可以是推拉杆30连接有伸出部301的一端直接与活塞20连接,也可以是推拉杆30通过伸出部301与活塞20连接,具体可根据活塞20及伸出部301的结构而定。本实施例中,通孔20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活塞20的轴向同向,也可以相对活塞20的轴向倾斜,或者,通孔201在活塞2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过程中出现弯折结构。当然,当通孔201的延伸方向与活塞20的轴向同向时,通孔201的加工更加方便,此时,伸出部301随推拉杆30相对活塞20沿活塞20的轴向移动而开启或封闭活塞20的通孔201。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活塞20的通孔201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孔段201a,伸出部301具有和通孔201的第一孔段201a对应的连接段301a,其中,可以在第一孔段201a的内侧壁上设置内螺纹202,在连接段301a的外侧壁上设置与内螺纹202匹配的外螺纹302,当第一孔段201a的内螺纹202和连接段301a的外螺纹302旋合后,通过使推拉杆30相对活塞20旋转,则伸出部301的连接段301a也会相对活塞20旋转,由此,第一孔段201a的内螺纹202与连接段301a的外螺纹302之间存在沿活塞20的轴向的分力,使推拉杆30相对活塞20沿活塞20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伸出部301相对活塞20移动,以开启或封闭通孔201。并且,当伸出部301开启封闭通孔201后,活塞20和注射管10内的液体之间的气体从内螺纹202和外螺纹302之间的缝隙排出。其中,可以将连接部301a设置成非圆横截面,从而使连接部301a与第一孔段201a的内壁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进而使活塞20安装到注射筒10内的过程中,能够迅速的将活塞20与液面之间的空气排出。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使伸出部301相对活塞20移动以开启或封闭活塞20的通孔201,例如:可以在第一孔段201a的内侧壁上设置螺旋延伸的轨道,在连接段301a上设置与螺旋轨道对应的凸起,当将连接段301a插入到第一孔段201a内后,该凸起插入到螺旋延伸的轨道内,并且,随着推拉杆相对活塞20转动,该凸起在螺旋延伸的轨道内滑动以带动伸出部301相对活塞20移动以开启或封闭通孔201。或者,如图5所示,将伸出部301'与推拉杆30'可活动连接,并在伸出部301'朝向推拉杆30'的一侧设置压杆50,通过使压杆50带动伸出部301'相对活塞20'移动以开启或封闭活塞20'的通孔201',其中,当压杆50带动伸出部301'移动至封闭通孔201'的位置时,可以将压杆50与推拉杆30'通过卡扣、粘贴等方式固定连接,以便于注射器的使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活塞20的通孔201还可以包括第二孔段201b,该第二孔段201b和第一孔段201a相互连通,且沿通孔201的长度方向分布;伸出部301具有和第二孔段201b对应的密封段301b,该密封段301b用于随推拉杆30相对活塞20的移动以开启或封闭第二孔段201b,也即封闭通孔20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孔段201a的内径可以大于或等于和第二孔段201b的内径,也可以小于第二孔段201b的内径,当第一孔段201a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二孔段201b的内径时,伸出部301可以从通孔201朝向推拉杆30的一端插入到通孔201内;当第一孔段201a的内径小于第二孔段201b的直径时,可以将伸出部301从通孔201背离推拉杆30的一端插入到通孔201内,然后再将伸出部301与推拉杆30连接。当然,当第一孔段201a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孔段201b的直径时,推拉杆组件的结构更加简单,推拉杆30与活塞20的连接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可以使通孔201的第一孔段201a位于第二孔段201b朝向推拉杆30的一侧,也可以使通孔201的第二孔段201b位于第一孔段201a朝向推拉杆30的一侧。当然,当通孔201的第一孔段201a位于第二孔段201b朝向推拉杆30的一侧时,如图1、图2所示,能够避免注射管10内的液体渗漏到内螺纹202与外螺纹302之间的缝隙内而对内螺纹202与外螺纹302之间的缝隙造成堵塞,影响注射器第二次预装液体。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可以使伸出部301的密封段301b插入到通孔201的第二孔段201b内,并使密封段301b的外侧壁与第二孔段201b的内侧壁密封配合以封闭通孔201的第二孔段201b。可以理解的是,当密封段301b插入到通孔201的第二孔段201b内以对通孔201进行密封时,密封段301b会占用第二孔段301b内的空间,从而避免第二孔段201b内的残留过多的空气,或避免第二孔段201b内液体的残留量过多,以提高注射管10内的液体的利用率。当然,也可以增大密封段301b的尺寸,使密封段301b直接与第二孔段201b朝向推拉杆30的一侧抵接并封闭第二孔段201b朝向推拉杆30一侧的开口,或者,使密封段301b直接与第二孔段201b背离推拉杆30的一侧抵接并封闭第二孔段201b背离推拉杆30一侧的开口,具体可根据活塞20和推拉杆30的结构而定。如图3、图4所示,当密封段301b插入到通孔201的第二孔段201b内以封闭通孔201时,可以在密封段301b的外侧壁上套设第一密封圈303,当将密封段301b插入到第二孔段201b内后,第一密封圈303与第二孔段201b的内侧壁抵接,从而使密封段301b的外侧壁与第二孔段201b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密封。其中,为了使第一密封圈303相对密封段301b的位置固定,避免密封段301b在第二孔段201b内相对活塞20沿活塞20的轴向移动时,第一密封圈303受第二孔段201b的作用从密封段301b上脱离,如图2所示,可以在密封段301b的外侧壁上设置沿密封段301b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限位槽304,将第一密封圈303设置在第一环形限位槽304内,从而实现对第一密封圈303在密封段301b上沿密封段301b的轴向的移动进行限制,避免第一密封圈303受到活塞20的作用而从密封段301b上脱落。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3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然,当第一密封圈303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使多个第一密封圈303沿密封段301b的轴向分布在密封段301b上,以提高密封段301b对第二孔段201b的密封效果。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密封段301b和/或第二孔段201b用弹性材料制成,并使密封段301b与第二孔段301b之间过盈配合,从而使密封段301b的外侧壁与第二孔段201b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同样地,如图1、图2所示,为了更好的使活塞20的外侧壁与注射管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密封,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活塞20的外侧壁上套设第二密封圈203,将活塞20安装到注射管10内后,第二密封圈203与注射管10的内侧壁抵接,从而使活塞20的外侧壁与注射管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密封。其中,为了使第二密封圈203相对活塞20的位置固定,避免活塞20在第二孔段201b内相对注射管10沿注射管10的轴向移动时,第二密封圈203受注射管10内壁的作用从活塞20上脱离,如图2所示,可以在活塞20的外侧壁上设置沿活塞20的周向延伸的第二环形限位槽204,第二密封圈203设置在第第二环形限位槽204内,从而实现对第二密封圈203在活塞20上沿活塞20的轴向的移动进行限制。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2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然,当第二密封圈203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使多个第二密封圈203沿活塞20的轴向分布在活塞20上,以提高活塞20与注射管10之间的密封效果。或者,也可以直接将活塞20用弹性材料制成,并使活塞20与注射管10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从而使活塞20的外侧壁与注射管10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具体可根据活塞20和注射管10的结构而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303和第二密封圈203可以由硅胶、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该注射器还包括密封帽40,该密封帽40套接在注射管10的前端101,以对注射管10前端101的第一开口101a进行密封,避免注射器在预装液体时,注射管10内的液体从第一开口101a处流出。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推拉杆30包括呈桶装设置的主体杆305,以及设置在主体杆305朝向活塞20一端的连接件306和设置在主体杆305远离活塞20一端的底盖307,连接件306和底盖307分别插入到主体杆305端部的开口内并与主体杆305固定连接,伸出部301设于连接件306朝向活塞20的一侧,伸出部301可以与连接件306一体设置,也可以与连接件306通过焊接、粘贴等方式固定连接,具体可根据活塞20和推拉杆30的结构而定。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主体杆305设置成桶状结构,能够减少推拉杆30的材料,降低推拉杆30的成本。当然,也可以直接将推拉杆30一体设置,本实施例不作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将与推拉杆30连接的伸出部301与活塞20的通孔201对应设置,并随着推拉杆30相对活塞20移动而开启或封闭活塞20的通孔201,使注液机从多个注射管10的后端注射液体,注射管10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活塞20的通孔201排出,从而提高注射器预装液体的效率。在此基础上,伸出部301和活塞2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且,为了提高注射器预装液体时的排气效率,可以增加类似伸出部301的密封段301b和连接段301a的结构,或者,基于上述伸出部301和活塞20的结构稍作变形,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