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开器保持件及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555发布日期:2019-02-12 21:3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牵开器保持件及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牵开器保持件及牵开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外科手术中,需要对患者的创口部位进行牵拉,以充分暴露出适合进行手术的视野,便于医生进行手术。

传统的创口牵拉方式是通过人工牵拉,人工牵拉需要多人同时进行,不但耗费人力,而且在手术过程中牵拉不稳定,容易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牵开器是现代医学外科手术中经常使用的医疗器械,用以牵开组织,显露需手术范围,便于探查和操作。牵拉器中,为了将创口充分展现,用于固定牵拉件的牵开器保持件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现有的牵开器保持件稳固性不够,较长时间的使用会产生变形,不够牢固的缺点容易对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需要一种能够满足长时间使用、结构更牢固的牵开器保持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开器保持件及牵开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牵开器保持件结构不够稳固不能长时间使用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开器保持件,包括保持件本体,所述保持件本体形成用于手术操作的环形通道;所述保持件本体具有上表面,所述上表面沿着所述保持件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条形第一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台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所述第一凸台平行于所述上表面的截面的两端为圆弧形,使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凸台之间形成喇叭状,且其口径大的一端靠近所述环形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件本体具有用于与患者身体接触的下表面,所述下表面沿着所述保持件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用于与操作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台用于与所述操作面接触的一面开设若干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件本体的外边缘设置有若干叶片,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之间形成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上开设有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件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弯曲成马蹄型,所述第二本体弯曲成“V”型;所述第一凸台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的中部内侧设置有径向突出的挡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铰接,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相对转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开器,包括拉钩、弹性件和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牵开器保持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拉钩,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保持件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牵开器保持件及牵开器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牵开器保持件,包括保持件本体,保持件本体形成用于手术操作的环形通道;保持件本体具有上表面,上表面沿着保持件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有用于加强结构的第一凸台,且第一凸台的为条形,其长度方向垂直于环形通道的径向。使用中,牵开器保持件放置在患者身体创口处,保持件本体形成的环形通道,创口恰好位于环形通道区域内,通过拉钩等牵拉件将患者的创口边缘皮肤拉开,保持件本体对牵拉件起到固定作用,医生对患者进行的手术操作均在保持件本体形成的环形通道区域内进行。保持件本体的下表面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其上表面形成第一凸台沿着保持件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保持件本体为环形,则若干个第一凸台也形成环形。当保持件本体与牵拉件配合使用时,牵拉件穿过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台之间的空隙,有效地固定了牵拉件在使用中的位置。牵拉件作用在保持件本体的某几个点,保持件本体受到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第一凸台的存在,增强了整个保持件本体的稳固性。在使用包含有该牵开器保持件的牵开器时,能够为手术提供更加稳固的辅助,有益于手术的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牵开器保持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牵开器保持件的保持件本体中第一本体的后视图;

图5为图4中B的放大图。

图标:1-保持件本体;1a-第一本体;1b-第二本体;11-第一凸台;12-第二凸台;121-凹槽;13-叶片;131-固定孔;14-卡槽;15-挡片;2-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牵开器保持件是牵开器的一个重要单元,一方面与牵开器的其他组件一起使用将患者的创口拉开完全暴露,另一方面将创口固定,便于医生实施手术作业。在外科手术中,有时候手术时间较长,牵开器保持件长时间被牵拉件牵拉,容易出现变形不稳定等情况,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产生了极大隐患。

参照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牵开器保持件,包括保持件本体1,保持件本体1弯曲形成用于手术操作的环形通道;保持件本体1具有上表面,上表面沿着保持件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加强结构的若干个第一凸台11,第一凸台11为条形,若干个第一凸台11间隔设置。

其中,保持件本体1还具有下表面,指的与上表面相对的一面。在使用中,下表面与患者身体接触,医生面对的是保持件的上表面。

在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牵开器保持件需要与拉钩等牵拉件使用,牵拉件一端固定在保持件本体1上,另一端钩在患者的创口边缘,通过牵拉件的牵拉,将患者的创口完全暴露在医生的视野之内,便于医生中进行手术。

使用中,牵开器保持件放置在患者身体创口处,保持件本体1形成的环形,创口恰好位于环形区域内,通过拉钩等牵拉件将患者的创口边缘皮肤拉开,保持件本体1对牵拉件起到固定作用,医生对患者进行的手术操作均在保持件本体1形成的环形区域内进行。保持件本体1的下表面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其上表面形成的若干个第一凸台11沿着保持件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保持件本体1为环形,则若干个第一凸台11也形成环形。当保持件本体1与牵拉件配合使用时,牵拉件穿过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台11之间的空隙,有效地固定了牵拉件在使用中的位置。并且,牵拉件作用在保持件本体1的某几个点,牵拉件对保持件本体1施加径向的力,保持件本体1受到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第一凸台11的存在,由于第一凸台11垂直于牵拉件施力的方向,大大削弱了牵拉件对保持件本体1径向的力,使得保持件本体1不容易产生变形,增强了整个保持件本体1的稳固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台11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且第一凸台11平行于上表面的截面两端为圆弧形。

其中,对于第一凸台11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直线贴合在保持件本体1的上表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弧线凸出保持件本体1的上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半圆形与半椭圆形只是本实施例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二凸台12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满足第二凸台12凸出于保持件本体1上表面的面为弧面即可。

第二凸台12凸出于保持件本体1上表面的面为弧面,当牵拉件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牵开器保持件配合使用时,牵拉件与第二凸台12凸出于保持件本体1上表面的面贴合,提供了一个较为顺滑的过渡支撑,便于牵拉件的使用。

对于第一凸台11平行于上表面的截面,其两端为圆弧形,使得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凸台11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形状为喇叭状,其口径大的一端靠近环形通道,口径小的一端为两个第一凸台11之间距离最近点。这样的喇叭状形状,有利于对牵拉件的位置固定。

另外,第一凸台11形成于保持件本体1的上表面,是指第一凸台11可以为设置于保持件本体1的上表面,也可以是与保持件本体1一体成型凸出与其上表面形成。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地体凸台的加强稳固作用,第一凸台11与保持件本体1为一体成型。

下表面沿着保持件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凸台12,第二凸台12用于与操作面接触。

保持件本体1的下表面在保持件本体1放置在患者创口处时与患者的身体接触,此处所说的操作面即指手术操作面——患者的身体表面。

由于保持件本体1形成的环形沿其轴向厚度较小,在实际使用中,片状的保持件本体1由于其面积较大与患者皮肤不能完全接触达到很好的接触效果,这也会造成牵开器在使用中不稳定,进而影响手术的实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施例中,在保持件本体1的下表面还设置于第二凸台12,第二凸台12在使用中与患者的身体接触。第二凸台12的设置,减小了保持件本体1与患者身体接触的面积,使得第二凸台12能够与患者的身体达到更紧密的接触。

第二凸台12也是沿着保持件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且与保持件本体1一体成型。第二凸台12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保持件本体1的稳固性。

与第一凸台11不同的是,第二凸台12的截面优选为四边形,具体可以为矩形或者梯形。并且,第二凸台12沿保持件本体连贯延伸。第二凸台12形成的棱边都进行了倒角处理,以防尖锐的棱角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进一步地,第二凸台12用于与操作面接触的一面开设若干有凹槽121。

第二凸台12在工作中与患者的身体接触,这里所说的操作面指的就是患者的身体,具体为皮肤。为了进一步方便第二凸台12与患者的身体接触,提高整个保持件本体1的稳固性,在第二凸台12面向患者身体的一面开设有凹槽121。凹槽121的开设,进一步减小了保持件本体1与患者身体接触的面积,提高了保持件本体1与患者身体接触的紧密性、贴合度。

由于第二凸台12的延伸方向沿着保持件本体1的延伸方向,具体有一定到的弧度,所以,凹槽121的延伸也是顺着第二凸台12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定的弧度。

若是凹槽121为一个,贯穿整个第二凸台12的长度方向,则由于第二凸台12的长宽比较大,在第二凸台12上开设贯穿其长度的凹槽121后,凹槽121两侧形成的侧壁较为单薄,可能出现影响第二凸台12结构稳定的风险。为了既提高整个保持件本体1与患者身体的接触稳定性,又不影响第二凸台12自身的结构稳定性,凹槽121的数量为若干个。

具体地,若干个凹槽121沿着第二凸台1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凹槽121之间形成隔档,这些隔档使第二凸台12的结构变成框架结构,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另外,凹槽121的开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环保节能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牵开器保持件在使用中,需要与牵拉件一起配合作用。具体地,牵拉件一端施力在患者创口边缘的皮肤上,另一端固定于保持件本体1。牵拉件能将患者创口拉开,患者的创口得以完整地暴露出来,便于医生观察操作手术。所以,在保持件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牵拉件的固定结构。

这里的固定结构可以根据具体使用中牵拉件的形状结构进行匹配设置。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牵开器保持件在使用中是与拉钩和弹性件一起配合操作,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拉钩,另一端固定于保持件本体1上的固定结构。拉钩作用在患者的创口处,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将患者的创口拉开,是需要手术作业的身体组织完全暴露,便于医生观察开展手术。

为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牵开器保持件的保持件本体1外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叶片13,任意相邻的两个叶片13之间形成卡槽14。两个叶片13之间的卡槽14用于弹性件的一端进入并卡紧。

需要说明的是,叶片13的边缘做了钝化处理,不锋利,不容易割伤手。

这里所说的保持件本体1的外边缘是相对保持件本体1形成的手术操作通道而言,即保持件本体1的内侧形成环形的手术操作通道。

在实际工作中,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手术需要,可能需要对患者的创口进行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拉开,所以,拉钩和弹性件等牵拉件的使用会作用在保持件本体1的不同位置,为此,保持件本体1的外边缘设置有连续的叶片13。

需要说明的是,卡槽14远离保持件本体1一端的宽度大于卡槽14靠近保持件本体1一端的宽度,即,从卡槽14的开口进入卡槽14内的空隙越来越小,这样的结构使得弹性件容易进入两个叶片13之间的卡槽14,进入卡槽14后,越来越狭窄的空隙能够逐渐将弹性件夹紧固定。

进一步地,叶片13上还可以开设有固定孔131。

在实际工作中,牵开器保持件除了与牵拉件配合使用,还有可能可其他辅助机构一起配合使用。例如,在某些大型手术中,可能还会使用到支撑架等辅助件,这时候,需要将牵开器保持件与支撑架等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提供的牵开器保持件的保持件本体1的叶片13上的固定孔131就是用于与支撑架等可能会使用到的手术辅助件连接安装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牵开器保持件的保持件本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本体1a和第二本体1b,第一本体1a弯曲成马蹄型,第二本体1b弯曲成“V”型;若干个第一凸台11形成于第一本体1a的上表面。

其中,请参照图1,马蹄型指的是第一本体1a弯曲形成近似“C”型,第二本体1b弯曲形成近似“V”型,“C”的两个自由端与“V”的两个自由端连接,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形成环形通道。

第一本体1a和第二本体1b首尾相连形成用于手术操作的环形通道,且二者之间铰接固定。

具体地,在第一本体1a的两个端部开设有铰接孔,在第二本体1b的两个端部对应也开设有铰接孔,铰接件2依次穿过第一本体1a上的铰接孔和第二本体1b上的铰接孔将第一本体1a和第二本体1b连接在一起。

或者,在第一本体1a的两个端部开设有铰接孔,在第二本体1b的两个端部对应也开设有铰接孔。在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为长条状,其两端分别设置与第一本体1a和第二本体1b铰接的铰接孔,铰接件2穿过第一本体1a上的铰接孔、第二本体1b上的铰接孔将第一本体1a和第二本体1b铰接在一起。

将第一本体1a和第二本体1b铰接在一起后,能够根据使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以使牵开器保持件发挥应尽的作用。

另外,在使用中,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铰接呈一定角度时,可能需要对该保持件本体1的整体形态进行保持,此时,需要在第一本体1a与第二本体1b铰接处设置锁定结构。

另外,为了增强保持件本体1的结构稳定性,在第一本体1a的中部内侧设置有径向突出的挡片15。挡片15的设置,有效均衡了第一本体1a在此处的受力,防止在使用中由于牵拉件的施力使第一本体1a该处的径向方向的力过大产生变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牵开器,包括拉钩、弹性件和如实施例一提供的任一种牵开器保持件,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拉钩,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保持件本体1。

其中,牵开器保持件的具体结构已在上文中做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使用中,牵开器保持件放置在患者身体创口处,保持件本体1形成的环形,创口恰好位于环形区域内,通过拉钩和弹性件的创口边缘皮肤拉开,保持件本体1对弹性件起到固定作用,医生对患者进行的手术操作均在保持件本体1形成的环形区域内进行。当保持件本体1与牵拉件配合使用时,弹性件会作用在保持件本体1的某几个点,对保持件本体1施加径向的力,保持件本体1受到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第一凸台11的存在,由于条形的第一凸台11垂直于弹性件施力的方向,大大削弱了弹性件对保持件本体1径向的力,使得保持件本体1不容易产生变形,增强了整个保持件本体1的稳固性。

具体地,弹性件可以为橡皮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