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3151发布日期:2019-06-14 23:1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病人治疗过程中常用的医疗器械。现有输液器一般包括针、滴斗、连接针和滴斗的输液软管、连接滴斗和药瓶的瓶塞穿刺器。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如果药液滴完未能及时更换,或者药液更换过程中,或者输液器未完全插入输液瓶中,都有可能导致空气进入输液器,使得空气进入人体循环系统中,当达到一定量时可能诱发严重的气体栓塞等现象致人死亡。所以,输液的安全早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的输液器一般不包括排气装置,使得进入输液器管路的空气无法排出,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对人体安全造成较大隐患;或者将输液器的排气装置设于输液器滴斗的下方,这样的设置容易使排气装置在输液过程中被药液盖遮盖,不能起到排气作用。

因此,在输液器中合理设置排气装置,使得输液过程中空气能方便有效地从输液器中排出,不通过输液软管进入人体循环系统,是目前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临床输液过程中,输液器排气设置不合理,使得空气不能方便有效地从输液器中排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包括:自排气件、滴斗盖、滴斗和瓶塞穿刺器;自排气件嵌入式设在滴斗盖上;滴斗盖设于滴斗上方并与滴斗连接;滴斗内部通过自排气件与滴斗外部连通;瓶塞穿刺器数量为多个,多个瓶塞穿刺器与同一个滴斗连接。所述多个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优选地,滴斗盖与滴斗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旋钮、焊接或一体化。

优选地,自排气件包括:外壳、内壳和膜片;外壳设于滴斗盖上端面上方,内壳设于滴斗盖下端面下方,内壳设于外壳下方并与外壳嵌入式连接;膜片卡在外壳下端面与内壳上端面之间,并分别与外壳下端面和内壳上端面贴合。

优选地,外壳与内壳为镂空状立体;外壳上端面的十字状图形与内壳下端面的十字状图形相对应;内壳的上端面通过嵌入外壳的下端面下方并与外壳的下端面贴合,使内壳与外壳嵌入式连接。

优选地,自排气件的端面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方形或三角形;自排气件的端面面积小于滴斗盖的端面面积。

优选地,本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还包括:多通阀,多个瓶塞穿刺器通过多通阀与同一个滴斗连接。

优选地,本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还包括:穿刺器流量调节器,穿刺器流量调节器设于瓶塞穿刺器与多通阀之间的管路上;穿刺器流量调节器的种类包括:止水夹、流量控制阀或流量控制器。

优选地,每个瓶塞穿刺器与多通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一个穿刺器流量调节器,穿刺器流量调节器数量与瓶塞穿刺器数量一致。

优选地,本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还包括:瓶塞穿刺器保护套,瓶塞穿刺器保护套套在瓶塞穿刺器外部并与瓶塞穿刺器底部贴合,瓶塞穿刺器保护套将瓶塞穿刺器与瓶塞穿刺器保护套外界隔离;瓶塞穿刺器保护套与瓶塞穿刺器数量一致。

优选地,本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还包括:管路流量调节器,管路流量调节器设于滴斗与药液过滤器之间的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液器中合理设置了自排气件,使得输液过程中,输液器滴斗内药液中的空气能方便有效地通过自排气件排出,避免空气通过输液器进入人体循环系统,确保了输液过程的安全,节省了手动排气的操作步骤。同时,通过设置多瓶塞穿刺器,使得输液过程中,多药瓶切换过程简便,减少了换药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提高了输液效率,并减小了换药过程中带入空气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多瓶塞穿刺器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排气件示意图。

其中:

1.瓶塞穿刺器保护套 2.瓶塞穿刺器 3.进气器件

4.塑料止水夹 5.多通 6.注射器

7.滴管 8.滴斗盖 9.自排气件

10.滴斗 11.管路 12.管路流量调节器

13.药液过滤器 14.外圆锥接头 15.连接座

16.针柄 17.针管 18.针管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以下具体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中”、“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造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输液器是病人治疗过程中常用的医疗器械。现有输液器一般包括针、滴斗、连接针和滴斗的输液软管、连接滴斗和药瓶的瓶塞穿刺器。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如果药液滴完未能及时更换,或者药液更换过程中,或者输液器未完全插入输液瓶中,都有可能导致空气进入输液器,使得空气进入人体循环系统中,当达到一定量时可能诱发严重的气体栓塞等现象致人死亡。所以,输液的安全早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的输液器一般不包括排气装置,使得进入输液器管路的空气无法排出,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对人体安全造成较大隐患;或者将输液器的排气装置设于输液器滴斗的下方,这样的设置容易使排气装置在输液过程中被药液盖遮盖,不能起到排气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包括:自排气件9、滴斗盖8、滴斗10和瓶塞穿刺器2。自排气件9嵌入式设于滴斗盖8上;滴斗盖8设于滴斗10上方并与滴斗10连接;滴斗10内部通过自排气件9与滴斗10外部连通;瓶塞穿刺器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瓶塞穿刺器2与同一个滴斗10连接。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多瓶塞穿刺器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中包含两个瓶塞穿刺器2的具体实施例,两个瓶塞穿刺器2分别为瓶塞穿刺器201和瓶塞穿刺器202。

具体地,滴斗盖8设于滴斗10上方并与滴斗10连接,用于遮挡滴斗10外界的杂质,防止滴斗10外界的杂质进入滴斗10内部污染药液;自排气件9嵌入式设在滴斗盖8上;在滴斗10内,由于药液的集聚使药液上部空间越来越小,当药液中的液体压力大于药液上方的空气压力时,药液中的空气被挤到滴斗10上方,通过自排气件9排出滴斗10,防止药液中多余的空气通过输液器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对人体造成不可估计的伤害,节省了一瓶药液输完之后更换另一瓶药液时,需要手动排气的操作步骤。

进一步地,瓶塞穿刺器201和瓶塞穿刺器202与同一个滴斗10连接。例如:当瓶塞穿刺器201中的药液快输完时,病人或家属在医护人员繁忙时可自行从瓶塞穿刺器201切换到瓶塞穿刺器202,继续进行输液。多瓶塞穿刺器的设计减小了多瓶药液输液过程中更换药瓶带入空气的可能性,同时自排气件9能有效排出滴斗10内药液中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液器中合理设置了自排气件,使得输液过程中,输液器滴斗内药液中的空气能方便有效地通过自排气件排出,避免空气通过输液器进入人体循环系统,确保了输液过程的安全,节省了手动排气的操作步骤。同时,通过设置多瓶塞穿刺器,使得输液过程中,多药瓶切换过程简便,减少了换药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提高了输液效率,并减小了换药过程中带入空气的可能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滴斗盖8与滴斗10的连接方式包括:旋钮、焊接或一体化。

具体地,滴斗盖8与滴斗10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滴斗盖8和滴斗10之间可通过旋钮等活动性连接方式连接,也可通过焊接等固定性连接方式连接,或通过一体化成型将两者制造成一个整体性方式连接,可根据需要自行选取连接方式。

基于上述实施例,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排气件示意图,如图3所示,自排气件9包括:内壳301、外壳302和膜片303;外壳302设于滴斗盖8上端面上方,内壳301设于滴斗盖8下端面下方,内壳301设于外壳302下方并与外壳302嵌入式连接;膜片303卡在外壳302下端面与内壳301上端面之间,并分别与外壳302下端面和内壳301上端面贴合。

具体地,自排气件9嵌入式设在滴斗盖8上的一侧,自排气件9由内壳301、外壳302和膜片303组成;其中,外壳302设于滴斗盖8的上端面之上,从而位于滴斗10外部;而内壳301设于滴斗盖8的下端面之下,从而位于滴斗10内部;从而内壳301位于外壳302下方。内壳301与外壳302之间嵌入式连接;膜片303卡在外壳302的下端面与内壳301的上端面之间,并与外壳302的下端面和内壳301的上端面紧密贴合,从而将膜片303紧密卡在外壳302和内壳301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外壳302的上端面与内壳301的下端面的端面形状与面积一致。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3所示,外壳302与内壳301为镂空状立体;外壳302上端面的十字状图形与内壳301下端面的十字状图形相对应;内壳301的上端面通过嵌入外壳302的下端面下方并与外壳302的下端面贴合,使内壳301与外壳302嵌入式连接。

具体地,为便于排气,外壳302与内壳301为镂空状立体,以用于将滴斗10内的空气按照通过内壳301、膜片303以及外壳302的顺序依次排至滴斗10的外部。外壳302上端面的十字状图形与内壳301下端面的十字状图形相对应,外壳302与内壳301通过十字状图形将膜片303卡住,以使得膜片303固定在外壳302与内壳301之间。内壳301的下端面上方为凸起状立体,外壳302的上端面下方为凹陷状立体,内壳301的凸起状立体与外壳302的凹陷状立体相匹配,内壳301的上端面通过嵌入外壳302的下端面下方并与外壳302的下端面贴合,使内壳301与外壳302嵌入式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自排气件9的端面形状并不局限,包括:圆形、椭圆形、方形或三角形;自排气件9的端面面积小于滴斗盖8端面面积。

具体地,自排气件9的端面形状,即外壳302的上端面和内壳301的下端面的形状并不局限,可选择圆形、椭圆形、方形或三角形;自排气件9的端面面积小于滴斗盖8的端面面积,不影响滴管7与滴斗10的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还包括:多通阀5,多个瓶塞穿刺器2通过多通阀5与同一个滴斗10连接。

多通阀是一种连接控制多路管道的手柄旋转阀,它由阀体上端装阀盖,阀体内安装与手柄联接的阀芯。阀体上端为敞口圆筒,下端有多个并列的管接头分别与圆筒底面的两孔及一条幅向槽连通。多通阀可由一个阀替代多个阀,控制多个水路的接通或关闭。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两个瓶塞穿刺器2,即瓶塞穿刺器201与瓶塞穿刺器202,通过多通阀5与滴斗10连接,结合图1和图2所示,输液过程中,例如:先注射与瓶塞穿刺器201连通的药瓶中的药液,后注射与瓶塞穿刺器201连通的要瓶中的药液。则先打开瓶塞穿刺器201与滴斗10的阀门,关闭瓶塞穿刺器202与滴斗10的阀门,将与瓶塞穿刺器201连通的药瓶中的药液注射完毕之后,关闭瓶塞穿刺器201与滴斗10的阀门,打开瓶塞穿刺器202与滴斗10的阀门,进行与瓶塞穿刺器202连通的药瓶中的药液。

本实施例通过多通阀5进行瓶塞穿刺器201和瓶塞穿刺器202的切换,实现了多个瓶塞穿刺器之间的切换,使得输液过程中,多药瓶切换过程简便,方便了换药的操作步骤,提高了输液效率,并减小了换药过程中带入空气的可能性。

其中,瓶塞穿刺器2的个数并不局限,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还包括:穿刺器流量调节器,穿刺器流量调节器位于瓶塞穿刺器2与多通阀5之间的管路上;穿刺器流量调节器的种类包括:止水夹、流量控制阀或流量控制器。

具体地,瓶塞穿刺器2与多通阀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穿刺器流量调节器,本实施例中穿刺器流量调节器使用塑料止水夹4,即带卡扣的塑料夹,塑料止水夹4的两个凸起通过夹紧或放松瓶塞穿刺器2与多通阀5之间的管路,对该管路中的药液流量进行控制。当塑料止水夹4的两个凸起夹紧时,瓶塞穿刺器2与多通阀5之间的管路中的药液停止流动;当塑料止水夹4两个凸起放松时,瓶塞穿刺器2与多通阀5之间的管路中的药液因重力原因向下流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每个瓶塞穿刺器2与多通阀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一个塑料止水夹4,穿刺器流量调节器数量与瓶塞穿刺器2数量一致。

具体地,每个瓶塞穿刺器2与多通阀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一个塑料止水夹4,每个塑料止水夹4用于控制相应的瓶塞穿刺器2与多通阀5之间的管路通断。当每个塑料止水夹4的两个凸起夹紧时,相应的瓶塞穿刺器2与多通阀5之间的管路中的药液停止流动;当每个塑料止水夹4的两个凸起放松时,相应的瓶塞穿刺器2与多通阀5之间的管路中的药液因重力原因向下流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还包括: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套在瓶塞穿刺器2上并与瓶塞穿刺器2底部贴合,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将瓶塞穿刺器2与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外界隔离;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与瓶塞穿刺器2数量一致。

具体地,每个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套在相对应的一个瓶塞穿刺器2外部并与瓶塞穿刺器2底部贴合,以使得每个瓶塞穿刺器2与相应的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外界隔离,保证瓶塞穿刺器2干净卫生,避免外界杂质污染,瓶塞穿刺器保护套1与瓶塞穿刺器2数量一致。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自排气式多瓶塞穿刺器输液器还包括:管路流量调节器12,管路流量调节器12设于滴斗10与药液过滤器13之间的管路上。

具体地,管路流量调节器12设于滴斗10与药液过滤器13之间的管路上,根据输液进程,通过其中的旋钮开关,控制滴斗10下方管路至药液过滤器13之间的药液流量,一定程度防止空气通过滴斗10下方管路至药液过滤器13,再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不可估计的危害。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液器中合理设置了自排气件,使得输液过程中,输液器滴斗内药液中的空气能方便有效地通过自排气件排出,避免空气通过输液器进入人体循环系统,确保了输液过程的安全,节省了手动排气的操作步骤。同时,通过设置多瓶塞穿刺器,使得输液过程中,多药瓶切换过程简便,减少了换药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提高了输液效率,并减小了换药过程中带入空气的可能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