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695发布日期:2019-04-20 03:08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康复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



背景技术:

手指和前臂的肌腱修复术后需要采用限制性体位进行制动,否则容易受到主、被动的牵拉力量而发生再次断裂。主要原因是夜间患者在熟睡状态下的不自主屈指动作,因为主动屈曲的力量大于被动屈指和屈腕的力量,且在夜间,患者熟睡时,不自主的屈指和屈腕力量更大,很容易把肌腱缝合处拉断,肌腱发生断裂,导致手术失败。传统的石膏板或支具固定时与皮肤的接触面广,在伤口换药时需要将其拆下才能完全显露伤口。因此换药时就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让患者或其陪同人员临时、辅助性的将患指保持在特殊体位,防止再断裂的发生。而在缺乏专业医生的基层医院,遇到此类患者换药时,往往对“保持特殊体位”这一点认识不足,这样,在缺乏石膏板或支具的保护情况下,由于局部的疼痛,或为了方便伤口换药,可能会出现腕、手指关节的不恰当活动,此时极易造成术后早期缝合肌腱的再断裂。此外,传统的石膏托或支具透气性差,被其覆盖的伤口会受到渗出液的浸渍,不利于其保持清洁和干燥,影响愈合。现有预防肌腱修复术后断裂的固定支具存在以下缺点:(1)固定支具较宽,与手臂和手的接触面积较大,伤口常被覆盖,换药时需要拆下,换药过程需多人配合完成;被覆盖的伤口容易被渗出液浸渍,不利于伤口愈合。(2)固定强度不够,肌腱修复术后易发生再次断裂;(3)角度调节不灵活,对活动范围没有起到有效限制及保护,容易造成手部和腕部的僵硬,影响功能恢复;(4)结构复杂,固定过程较繁琐。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固定方便,固定强度高,可灵活调节固定角度,固定后不遮挡创口、换药时无需拆卸的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以期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固定方便、固定强度高、可根据肌腱损伤程度和恢复程度灵活调节固定角度、固定后不遮挡创口、换药时无需拆卸的的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肌腱修复术后固定时操作过程繁琐、固定强度不够、固定角度调节不可灵活、固定时不能完全暴露创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

一种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包括固定板及将固定板固定于手臂和手掌处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低温热塑板制成的固定板,固定板包括手臂部分与手掌部分;手臂部分与手掌部分为一个整体,角度可调;手臂部分的顶端设置手臂放置板,在手掌部分设置手指放置板。固定板为低温热塑板制成的固定板,可根据肌腱损伤程度和恢复程度,加热固定板,进而灵活调节固定手臂部分与手掌部分之间的角度,手臂放置板与手指放置板可以有效将手臂及手掌进行舒适放置。

进一步,所述手臂放置板与手臂部分一体连接。一体连接有利于整体操作,减少过程中的晃动。

进一步,所述手指放置板与手掌部分一体连接;或者,进一步,所述手掌部分设置供手指放置板移动的限位轨道,手掌部分还包括将手指放置板锁定于手掌部分的锁定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根据患者手部的长短或术后需限制活动的关节部位灵活调节手指放置板在手掌(或手指)部分的位置,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进一步,所述锁定结构为螺丝锁定结构,所述螺丝锁定结构包括螺丝杆和螺丝帽,螺丝杆设置于手指放置板并与手指放置板一体连接,螺丝杆穿过限位轨道,螺丝帽设置于螺丝杆上,螺丝帽位于手掌部分的外侧。此种结构的设置,既方便手指放置板在限位轨道中的移动,调节手指放置板在手掌部分的位置,又方便将手指放置板固定在手掌部分的特定位置。

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手臂部分和/或手掌部分背面的背胶魔术贴和魔术贴。此种结构的设置,方便将固定结构固定于手臂部分或者手掌部分。

进一步,在手臂部分和/或手掌部分背面设置数处背胶魔术贴和魔术贴,其中优选为3-4处。此种设置可以更好的根据情况固定好固定板。

进一步,所述手臂放置板的形状为与手臂形状吻合的弧形形状。此种结构的设置,既可以更好的达到固定效果,又可增加固定过程中的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手臂部分与手掌部分为一整体结构,宽度范围为1-5cm。手臂部分与手掌部分为一较窄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既可以达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又可以减小与手臂和手的接触面积,最大限度的暴露伤口,可实时观察伤口的恢复情况,方便换药。

进一步,所述手臂放置板的宽度范围为5-8cm。手臂放置板为一较宽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尽可能的增加手臂与手臂放置板的接触面积,限制手臂与手臂放置板的相对活动,增加固定效果,提高固定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手指放置板的宽度范围为1-2cm,长度范围为5-8cm。手指置板为一宽度较窄的结构,长度较大的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将手指放置于手指放置板上,限制手指与手指放置板的相对活动,增加固定效果,同时方便手指创面的显露和换药的操作。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手臂放置板、手指放置板为手镂空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即可保证其强度,又可以增加其透气性,增加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为低密度孔镂空结构,手臂放置板和手指放置板为高密度孔镂空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结构简单、固定方便、固定强度高、可根据肌腱损伤程度和恢复程度灵活调节固定角度、固定后不遮挡创口,方便换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手臂部分背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螺丝锁定结构处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魔术贴处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11、手臂部分;111、手臂放置板;12、手掌部分;121、手指放置板;1211、限位轨道;2、固定结构;21、背胶魔术贴;22、魔术贴;3、螺丝锁定结构;31、螺丝杆;32、螺丝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

一种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包括固定板1及将固定板1固定于手臂处的固定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为低温热塑板制成的固定板1,固定板1包括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为一个整体,角度可调;手臂部分11的顶端设置手臂放置板111,在手掌部分12设置手指放置板121。固定板1为低温热塑板制成的固定板1,可根据肌腱损伤程度和恢复程度,加热固定板1,进而灵活调节固定角度臂部分与手掌部分12之间的角度。

手臂放置板111与手臂部分11一体连接。所述手指放置板121与手掌部分 12一体连接

固定结构2包括设置于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的3处背胶魔术贴21和魔术贴22。此种结构的设置,方便将固定结构2固定于手臂部分11或者手掌部分12。

手臂放置板111的形状为与手臂形状吻合的弧形形状。此种结构的设置,既可以更好的达到固定效果,又可增加固定过程中的舒适度。

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为一整体结构,宽度范围为1cm。手臂部分11 与手掌部分12为一较窄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既可以达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又可以减小与手臂和手的接触面积,最大限度的暴露伤口,可实时观察伤口的恢复情况,方便换药。

手臂放置板111的宽度范围为5cm。手臂放置板111为一较宽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尽可能的增加手臂与手臂放置板111的接触面积,限制手臂与手臂放置板111的相对活动,增加固定效果,提高固定时的舒适度。手指放置板121 的宽度范围为1cm,长度为6cm。手臂放置板111为一较窄结构,手指置板为一宽度较窄的结构,长度较大的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将手指放置于手指放置板121上,限制手指与手指放置板121的相对活动,增加固定效果,同时方便手指创面的显露和换药的操作。

固定板1、手臂放置板111、手指放置板121为手指放置板121镂空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增加其透气性,增加舒适度。

使用时,首先根据手腕部或手背部肌腱损伤程度和手术修复程度,加热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然后调整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的角度,使其与手腕处需要弯曲的角度相吻合,然后通过通过设置在手臂部分11背面的背胶魔术贴21和魔术贴22将固定支具固定于手臂上,达到固定修复的效果。然后根据手腕部或手背部肌腱恢复程度,灵活调整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的角度,避免造成手部和腕部的僵硬,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实施例2一种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

一种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包括固定板1及将固定板1固定于手掌处的固定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为低温热塑板制成的固定板1,固定板1包括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为一个整体,角度可调;手臂部分11的顶端设置手臂放置板111,在手掌部分12设置手指放置板121。固定板1为低温热塑板制成的固定板1,可根据肌腱损伤程度和恢复程度,加热固定板1,进而灵活调节固定角度臂部分与手掌部分12之间的角度。手臂放置板111与手臂部分11一体连接。

手掌部分12设置供手指放置板121移动的限位轨道1211,手掌部分12还包括将手指放置板121锁定于手掌部分12的锁定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根据患者手部的长短,灵活调节手指放置板121在手掌部分12的位置,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锁定结构为螺丝锁定结构3,螺丝锁定结构3包括螺丝杆31和螺丝帽32,螺丝杆31设置于手指放置板121并与手指放置板121一体连接,螺丝杆31穿过限位轨道1211,螺丝帽32设置于螺丝杆31上,螺丝帽32位于手掌部分12的外侧。此种结构的设置,既方便手指放置板121在限位轨道1211中的移动,调节手指放置板121在手掌部分12的位置,又方便将手指放置板121固定在手掌部分12的特定位置。

固定结构2包括设置于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的4处背胶魔术贴21和魔术贴22。此种结构的设置,方便将固定结构2固定于手掌部分12。

手臂放置板111的形状为与手臂形状吻合的弧形形状。此种结构的设置,既可以更好的达到固定效果,又可增加固定过程中的舒适度。

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为一整体结构,宽度范围为2cm。臂部分与手掌部分12为一较窄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既可以达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又可以减小与手臂和手的接触面积,最大限度的暴露伤口,可实时观察伤口的恢复情况,方便换药。

手臂放置板111的宽度范围为6cm。手臂放置板111为一较宽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尽可能的增加手臂与手臂放置板111的接触面积,限制手臂与手臂放置板111的相对活动,增加固定效果,提高固定时的舒适度。手指放置板121 的宽度范围为1cm,长度为6cm。手臂放置板111为一较窄结构,手指置板为一宽度较窄的结构,长度较大的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将手指放置于手指放置板121上,限制手指与手指放置板121的相对活动,增加固定效果,同时方便手指创面的显露和换药的操作。

固定板1为低密度孔镂空结构,手臂放置板111和手指放置板121为高密度孔镂空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增加其透气性,增加舒适度。

使用时,首先根据患者手的大小,调整手指放置板121在手掌部分12的位置,然后根据手腕部或手背部肌腱损伤程度和手术修复程度,加热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然后调整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的角度,使其与手腕处需要弯曲的角度相吻合,然后通过通过设置在手掌部分12背面的背胶魔术贴21 和魔术贴22将固定支具固定于手掌上,达到固定修复的效果。然后根据手腕部或手背部肌腱恢复程度,灵活调整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手臂部分11 与手掌部分12的角度,避免造成手部和腕部的僵硬,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实施例3一种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

一种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包括固定板1及将固定板1固定于手臂和手掌处的固定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为低温热塑板制成的固定板1,固定板1包括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为一个整体,角度可调;手臂部分11的顶端设置手臂放置板111,在手掌部分12 设置手指放置板121。固定板1为低温热塑板制成的固定板1,可根据肌腱损伤程度和恢复程度,加热固定板1,进而灵活调节固定角度臂部分与手掌部分12 之间的角度。手臂放置板111与手臂部分11一体连接。

手掌部分12设置供手指放置板121移动的限位轨道1211,手掌部分12还包括将手指放置板121锁定于手掌部分12的锁定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根据患者手部的长短,灵活调节手指放置板121在手掌部分12的位置,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锁定结构为螺丝锁定结构3,螺丝锁定结构3包括螺丝杆31和螺丝帽32,螺丝杆31设置于手指放置板121并与手指放置板121一体连接,螺丝杆31穿过限位轨道1211,螺丝帽32设置于螺丝杆31上,螺丝帽32位于手掌部分12的外侧。此种结构的设置,既方便手指放置板121在限位轨道1211中的移动,调节手指放置板121在手掌部分12的位置,又方便将手指放置板121固定在手掌部分12的特定位置。

固定结构2包括设置于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的3处背胶魔术贴21和魔术贴22。此种结构的设置,方便将固定结构2固定于手臂部分11和手掌部分 12。

手臂放置板111的形状为与手臂形状吻合的弧形形状。此种结构的设置,既可以更好的达到固定效果,又可增加固定过程中的舒适度。

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为一整体结构,宽度范围为5cm。臂部分与手掌部分12为一较窄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既可以达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又可以减小与手臂和手的接触面积,最大限度的暴露伤口,可实时观察伤口的恢复情况,方便换药。

手臂放置板111的宽度范围为8cm。手臂放置板111为一较宽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尽可能的增加手臂与手臂放置板111的接触面积,限制手臂与手臂放置板111的相对活动,增加固定效果,提高固定时的舒适度。手指放置板121 的宽度范围为1.5cm,长度为8cm。手臂放置板111为一较窄结构,手指置板为一宽度较窄的结构,长度较大的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将手指放置于手指放置板121上,限制手指与手指放置板121的相对活动,增加固定效果,同时方便手指创面的显露和换药的操作。

固定板1为低密度孔镂空结构,手臂放置板111和手指放置板121为高密度孔镂空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增加其透气性,增加舒适度。

使用时,首先根据手腕部或手背部肌腱损伤程度和手术修复程度,加热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然后调整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的角度,使其与手腕处需要弯曲的角度相吻合,然后通过设置在手臂部分11、手掌部分12背面的背胶魔术贴21和魔术贴22将固定支具固定于手臂和手掌上,达到固定修复的效果。然后根据手腕部或手背部肌腱恢复程度,灵活调整肌腱修复术后防断裂的固定支具手臂部分11与手掌部分12的角度,避免造成手部和腕部的僵硬,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