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防及治疗烧伤患者腋下瘢痕挛缩的组合式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665发布日期:2019-04-20 03:08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用于预防及治疗烧伤患者腋下瘢痕挛缩的组合式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预防及治疗烧伤患者腋下瘢痕挛缩的组合式矫形器。



背景技术:

据调查研究,烧伤导致各关节功能障碍中,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肩关节烧伤后,常因肩部瘢痕挛缩导致功能障碍,其中又以肩外展活动受限居多。肩关节外展活动障碍受限通过佩戴肩外展矫形器来牵伸可以很好改善外展的功能。但市面上肩外展矫形器主要用于上臂骨折术后固定于功能位,以将支架固定于人体一侧,以三角架形式支撑上肢,肩外展角度可调0—90度。能满足日常常用的功能位固定。但肩关节外展角度需大于90度时,现有产品就不能满足了。而且很多患者大面积烧伤后,多为双肩烧伤后瘢痕挛缩致外展受限,单一侧进行佩戴牵伸耗费时间,且患者觉得佩戴过久后,肩部一侧因长时间压迫,出现肩部沉重感,导致肩部不适。另一方面,烧伤皮肤愈合后比较薄嫩,容易出现水泡,需经常更换敷料包扎,且腰腹部烧伤需根据创面情况,进行包厚或包薄处理,围径会发生一定变化,所以腰腹部要松紧可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及治疗烧伤患者腋下瘢痕挛缩的组合式矫形器,能够能够根据腋部挛缩情况,进行渐进牵伸挛缩瘢痕,以改善患者腋下瘢痕挛缩的问题,逐渐扩大肩外展活动度,不至于像常规肩外展矫形器只能扩展至90°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矫形器主体、前调节件、后调节件、背带、手臂支架,所述矫形器主体包括两个腰部夹持单体,所述腰部夹持单体为硬质板件弯曲形成U形结构,开口相对设置,能够与人体腰部配合,两腰部夹持单体前部通过前调节件连接,后部通过后调节件连接,每个腰部夹持单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连接有一根背带,每个腰部夹持单体外侧面中央铰接有一手臂支架,所述手臂支架前端设有能够将手臂固定的手臂固定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手臂支架为可调节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端铰接手臂固定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手臂固定组件包括连杆和固定板托,所述连杆一端连接固定板托外底部,另一端通过一紧固螺栓与伸缩杆上端连接,通过调节紧固螺栓,可以调节连杆与伸缩杆的角度,所述固定板托为一U形凹槽托,所述固定板托上装有固定带,用以将手臂固定在凹槽托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伸缩杆上端连接有第一调节盘,手臂固定组件上的连杆下端设有第二调节盘,所述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一端面均设有齿,两盘面的齿能够相互卡合,所述第一调节盘和第二调节盘中央设有一通孔,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前调节件为至少两组插扣件,插扣件的公扣和母扣分别连接在两腰部夹持件单体前部的外侧面,使两腰部夹持件单体能够通过插扣件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后调节件为板件,板件上端和下端均向同侧翻折180°形成U形卡合部,两腰部夹持单体后部均为平板结构,两平板部分别从后调节件的左右两侧插入U形卡合部内,所述U形卡合部两侧面设有两组正相对的通孔组,每组通孔组有多个通孔,所述腰部夹持单体后部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能够与对应U形卡合部上通孔相对应的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腰部夹持单体和后调节件上均设有多个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组合式矫形器能根据烧伤患者烧伤后肩部外展挛缩情况,通过活动绞链及调节伸缩杆长度来逐渐扩大肩外展角度,调节范围可达到180°左右,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该组合式矫形器的矫形器主体能够进行大小的调节,可以根据烧伤患者换药包扎情况(包薄或包厚),在腰部围径发生变化情况下进行调节,适合不同腰围情况下使用。手臂固定组件与手臂支架之间能够进行角度调节,可以让患者外展角度发生变化情况下,固定组件能很好敷贴手臂,以保证使用者的舒适度。该组合式矫形器能同时对两侧肩部同时进行牵伸,相比传统的单侧牵伸,更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后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矫形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臂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包括矫形器主体1、前调节件17、后调节件6、背带5、手臂支架2,所述矫形器主体1包括两个腰部夹持单体101,所述腰部夹持单体101为硬质板件弯曲形成U形结构,开口相对设置,能够与人体腰部配合,两腰部夹持单体101前部通过前调节件17连接,后部通过后调节件6连接,每个腰部夹持单体10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连接有一根背带5,每个腰部夹持单体101外侧面中央铰接有一手臂支架2,所述手臂支架2前端设有能够将手臂固定的手臂固定组件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臂支架2为可调节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端铰接手臂固定组件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臂固定组件3包括连杆10和固定板托12,所述连杆10一端连接固定板托12外底部,另一端通过一紧固螺栓9与伸缩杆2上端连接,通过调节紧固螺栓9可以调节连杆10与伸缩杆2的角度,所述固定板托12为一U形凹槽托,所述固定板托12上装有固定带11,用以将手臂固定在凹槽托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2上端连接有第一调节盘7,手臂固定组件3上的连杆10下端设有第二调节盘8,所述第一调节盘7和第二调节盘8一端面均设有齿,两盘面的齿能够相互卡合,所述第一调节盘7和第二调节盘8中央设有一通孔,通过螺栓9紧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调节件17为至少两组插扣件,插扣件的公扣和母扣分别连接在两腰部夹持件单体前部的外侧面,使两腰部夹持件单体能够通过插扣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调节件6为板件,板件上端和下端均向同侧翻折180°形成U形卡合部14,两腰部夹持单体101后部均为平板结构,两平板部分别从后调节件6的左右两侧插入U形卡合部14内,所述U形卡合部14两侧面设有两组正相对的通孔组16,每组通孔组有多个通孔,所述腰部夹持单体101后部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能够与对应U形卡合部14上通孔相对应的通孔1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腰部夹持单体101和后调节件上均设有多个透气孔13。

上述组合式矫形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先将两腰部夹持单体101置于患者腰部,两腰部夹持单体101通过后部的后调节件6插接好,使用螺钉18穿过U形卡合部和腰部夹持单体101上的设置的对应通孔将两者固定,前部通过插扣件连接。通过调节手臂支架2的伸缩杆调节手臂固定组件3的高度,旋转第二调节盘8,以调节手臂固定组件3与手臂支架2的角度,使患者手臂能够与手臂固定组件3的固定板12配合,锁紧第一调节盘7和第二调节盘8上的螺栓,使手臂支架2和手臂固定组件3固定,然后通过紧固带将手臂固定在固定板12上,手臂、腰部夹持单体101以及手臂支架2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保证患者手臂始终处于外展状态,防止肩部瘢痕内收挛缩。

上述结构中,第一调节盘7和第二调节盘8通过圆周分布的齿和槽卡合,因此卡合后通过锁紧螺栓可以对两个调节盘进行相对固定,松开螺栓,可以对两个调节盘进行角度调整,使固定组件能更好敷贴手臂,让患者更舒适。通过调节伸缩杆的伸缩长度,可以适用不同程度肩外展受限的患者,适用范围更广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插扣件也可称为塑料钩扣,通常用于各种包上,为现有技术,固对其结构未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单个腰部夹持单体101的前后侧面设置魔术贴19,然后通过两侧魔术贴19连接一根腰部固定带20,对于只有一侧肩部挛缩致外展受限需要牵伸治疗的患者,可以仅使用单个腰部夹持单体101,而不需要将两个腰部夹持单体组合使用,如图6所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