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滤网的固体输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0007发布日期:2018-11-13 20:3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带过滤网的固体输液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带过滤网的固体输液瓶。



背景技术:

我国是输液大国,临床上,静脉输液治疗的频率较高。今年来,业余人士也越来越关注输液安全。输液治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其中,输液中的异物、微粒污染逐渐受到医学研究的重视。

临床上,在配药过程中,通过注射器针头可能混入瓶塞、棉签丝等异物,漂浮在液体中,导致药品污染,引发医患纠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过滤网的固体输液瓶。它解决了现有的输液瓶被针头穿刺后,针头可能将一部分橡胶碎屑及棉丝带入药水中,造成药水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带过滤网的固体输液瓶,包括瓶塞;其还包括瓶体、密封垫圈、滤层A、滤层B;

瓶体包括下段和上段;下段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其上端开口处设有法兰盘A,其内壁上设有滤层定位台A;上段上下两端均开口,其下端开口处设有与法兰盘A相配合的法兰盘B,其内壁上设有滤层定位台B;上段连接在下段上端,上段的法兰盘B与下段的法兰盘A相对,再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紧固,上段的下端开口与下段的上端开口相对;

密封垫圈设在下段的法兰盘A与上段的法兰盘B之间;

滤层A粘接固定在下段的滤层定位台A上;

滤层B粘接固定在上段的滤层定位台B上;

瓶塞连接在上段的上端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瓶体内腔被滤层A和滤层B分隔为上腔、中腔和下腔;上腔和中腔仅通过滤层B连通,中腔和下腔仅通过滤层A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滤层定位台A呈环形并与下段一体成型;滤层定位台B呈环形并与上段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加药时针头先后穿刺瓶塞和滤层B进入中腔,在中腔进行推药,针头带入的橡胶碎屑及棉丝等杂物都进入中腔内,上下分别被滤层B和滤层A隔离,无法进入上腔和下腔,而药水可透过滤层A、B,在瓶体内腔中无阻碍流动。输液时输液管插入瓶塞中,直接与上腔连通,上腔的药液是不含杂质的,有效防止异物通过输液管进入人体,保证了输液安全。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带过滤网的固体输液瓶,包括瓶体、密封垫圈2、滤层A3、滤层B4及瓶塞5。

瓶体包括下段11和上段12;下段11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其上端开口处设有法兰盘A111,其内壁上设有滤层定位台A112;上段12上下两端均开口,其下端开口处设有与法兰盘A111相配合的法兰盘B121,其内壁上设有滤层定位台B122;上段12连接在下段11上端,上段12的法兰盘B121与下段11的法兰盘A111相对,再通过螺栓(图中省略)和螺母(图中省略)连接紧固,上段12的下端开口与下段11的上端开口相对。

密封垫圈2设在下段11的法兰盘A111与上段12的法兰盘B121之间。

滤层A3粘接固定在下段11的滤层定位台A112上。滤层B4粘接固定在上段12的滤层定位台B122上。瓶体内腔被滤层A3和滤层B4分隔为上腔13、中腔14和下腔15;上腔13和中腔14仅通过滤层B4连通,中腔14和下腔15仅通过滤层A3连通。

瓶塞5连接在上段12的上端开口处。

优选,滤层定位台A112呈环形并与下段11一体成型。滤层定位台B122呈环形并与上段12一体成型。

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加药时针头依次穿刺瓶塞5和滤层B4进入中腔14,在中腔14进行推药,针头带入的橡胶碎屑及棉丝等杂物都进入中腔14内,上下分别被滤层B4和滤层A3隔离,无法进入上腔13和下腔15,而药水可透过滤层A、B在瓶体内腔中无阻碍流动。输液时输液管插入瓶塞5中,直接与上腔13连通,上腔13的药液是不含杂质的,有效防止异物通过输液管进入人体,保证了输液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