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300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手术后,一般要进行外科引流,外科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同时有利于术后观察手术区内有无活动性出血或缝合处漏出,检查检测各种引流液的性状、数量和成分的变化。很多情况下都需要放置引流管,一般留置二到十天,有时长达一至数月,在引流管留置期间,保证引流管顺畅和妥善固定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关键。为保证引流管的通常且防止管路滑脱,术后需要固定引流管。

现有技术中引流管固定方式为丝线缝合固定,引流管通过使用胶布实现与人体固定,引流袋通过别针固定于床单或者患者衣服上,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且安全性较差,易出现刺破皮肤及引流管导致感染的现象,同时固定强度差有引流管脱出及折叠的危险,并且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心理影响。

因此,提供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以期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有效提高引流管及引流袋的固定强度,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以期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有效提高引流管及引流袋的固定强度,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固定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敷料,所述基座远离所述固定敷料的端面上开设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的两平行侧壁贯通,所述容纳槽为蛇形,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层,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沿所述容纳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件,各所述限位件使得引流管保持在所述容纳槽内,引流袋连接所述引流管且与所述基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片分别设置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两侧,所述第一弹性片与所述第二弹性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宽度。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沿其长度方向的垂直截面为U型,引流管的外壁贴合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防滑层为硅胶层。

优选地,所述固定敷料垂直投影在所述固定敷料上的面积小于所述固定敷料的面积。

优选地,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盖板的自由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基座固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卡勾和卡槽,所述卡勾设置在所述盖板的自由端,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卡勾对应的位置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弹性片。

优选地,所述盖板远离所述基座的端面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挂件,引流袋挂接在所述挂件上。

优选地,所述挂件的开口处转动设置有止退件,所述止退件与所述挂件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使得所述止退件的自由端抵靠于所述挂件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固定装置,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固定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敷料,所述基座远离所述固定敷料的端面上开设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的两平行侧壁贯通,所述容纳槽为蛇形,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层,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沿所述容纳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件,各所述限位件使得引流管保持在所述容纳槽内,引流袋连接所述引流管且与所述基座连接。上述固定装置中包括有固定敷料,固定敷料与人体固定的端面设置胶层,基座与固定敷料远离胶层的端面固接,固定的方式一般通过铆钉进行固定,在基座远离固定敷料的端面上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为蛇形设置,容纳槽的转角处均为圆角,避免设置在其中的引流管出现折叠导致引流管阻塞现象,同时容纳槽的两端分别与基座的侧壁贯通,容纳槽与基座贯通的两端分置在基座的两个平行侧壁上,在容纳槽内设置有防滑层,引流管设置在容纳槽内与防滑层贴合,容纳槽的槽口沿所述容纳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件,各限位件使得引流管保持在所述容纳槽内。

使用时,将引流管分别与人体和引流管袋连接,将固定装置通过固定敷料与人体实现固定,将引流管设置在容纳槽内,将引流袋与基座固定,从而完成引流管及引流袋的固定。

上述装置中,部件少,结构简单,使用过程简单易行,通过使用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将引流管与引流袋实现与人体的固定,避免出现管路分散等现象,从而使得固定的强度增加,将引流管设置在容纳槽内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受到冲击或触碰,避免出现破损等危险隐患,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固定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挂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其中,1基座;

2为固定敷料;

3为盖板;

4为容纳槽;

5为固定件;

6为挂件;

7为卡勾;

8为卡槽;

9为限位件;

10为连接件;

11为弹簧;

12为止退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固定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挂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固定装置,包括有基座1,所述基座1的固定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敷料2,所述基座1远离所述固定敷料2的端面上开设容纳槽4,所述容纳槽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1的两平行侧壁贯通,所述容纳槽4为蛇形,所述容纳槽4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层,所述容纳槽4的槽口沿所述容纳槽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件9,各所述限位件9使得引流管保持在所述容纳槽4内,引流袋连接所述引流管且与所述基座1连接。上述固定装置中包括有固定敷料2,固定敷料2与人体固定的端面设置胶层,基座1与固定敷料2远离胶层的端面固接,固定的方式一般通过铆钉进行固定,在基座1远离固定敷料2的端面上开设有容纳槽4,容纳槽4为蛇形设置,容纳槽4的转角处均为圆角,避免设置在其中的引流管出现折叠导致引流管阻塞现象,同时容纳槽4的两端分别与基座1的侧壁贯通,容纳槽4与基座1贯通的两端分置在基座1的两个平行侧壁上,在容纳槽4内设置有防滑层,引流管设置在容纳槽4内与防滑层贴合,容纳槽4的槽口沿所述容纳槽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件9,各限位件9使得引流管保持在所述容纳槽4内。

使用时,将引流管分别与人体和引流管袋连接,将固定装置通过固定敷料2与人体实现固定,将引流管设置在容纳槽4内,将引流袋与基座1固定,从而完成引流管及引流袋的固定。

上述装置中,部件少,结构简单,使用过程简单易行,通过使用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将引流管与引流袋实现与人体的固定,避免出现管路分散等现象,从而使得固定的强度增加,将引流管设置在容纳槽4内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受到冲击或触碰,避免出现破损等危险隐患,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固定敷料2上朝向人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胶层,固定敷料2上均布有若干通气孔,通过设置胶层,能够有效实现固定装置与患者皮肤的固定,从而有效保证固定装置固定引流管的稳定性,进而有效避免了导管松动导致的并发症,进一步保证了患者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固定敷料2上开设通气孔,其设置方式为密布在固定敷料2的幅面上,同时通气孔处无胶层可以使得皮肤直接与空气接触,从而有效保证了固定装置安装位置皮肤的舒适性,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出现皮肤过敏溃烂等症状,固定敷料2一般的选用材质为无纺布,无纺布上的胶层为点状设置,能够有效降低皮肤过敏溃烂的发生率;

同时上述基座1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材质也可以为金属材质,当基座1的材质为塑料时,需选用医用级材质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加工,当基座1为金属材质时,可以为不锈钢、铜等材质,通过冲压进行生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容纳槽4的长度略小于引流管的长度,也就是说引流管设置在容纳槽4后两端剩余的长度仅满足连接体内引流管和连接引流袋使用,避免出现引流管过长而导致的误触、刮碰等情况导致的引流管脱落等现象,进一步保证患者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件9包括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片分别设置与所述容纳槽4的槽口两侧,所述第一弹性片与所述第二弹性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容纳槽4的槽口宽度。上述限位件9包括两个部分,即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分置在在容纳槽4的槽口两侧,此时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之间的距离小于容纳槽4的槽口宽度,当需要将引流管设置在容纳槽4内部时,需要先将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相对距离增大,此时引流管能够通过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形成的间隙,引流管进入容纳槽4后,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恢复原来状态,使得引流管能够被牢固限位在容纳槽4内部,从而使得引流管的固定强度有效增加,使用便捷,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限位件9的材料可以为塑料也可以为金属,优选材料是与基座1保持一致,从而便于进行统一加工生产,进而降低生产的成本。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4沿其长度方向的垂直截面为U型,引流管的外壁贴合于所述容纳槽4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层为硅胶层。上述防滑层为硅胶层,引流管被设置在容纳槽4内部后,引流管的外壁与硅胶层贴合,硅胶层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通过将引流管与硅胶层贴合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在容纳槽4内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保证引流管的固定效果和稳定性,避免出现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患者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地,所述固定敷料2垂直投影在所述固定敷料2上的面积小于所述固定敷料2的面积。也就是说固定敷料2的幅面面积大于基座1与固定敷料2连接处的面积,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将基座1与人体进行固定,同时能够保证固定强度有效增大,避免出现基座1脱落等情况,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盖板3,所述盖板3的一端通过连接件10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1的一端,所述盖板3的自由端通过固定件5与所述基座1固定。上述盖板3的设置有效实现将引流管进行封闭在内部,避免引流管与外界接触保证引流管的使用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盖板3的尺寸、形状与基座1保持一致,通过连接件10实现可开合连接,通过固定件5实现盖板3与基座1的固定于打开。

具体理解的是,所述固定件5包括卡勾7和卡槽8,所述卡勾7设置在所述盖板3的自由端,所述卡槽8开设在所述基座1与所述卡勾7对应的位置上。上述结构中在基座1上开设有卡槽8,开设端面为朝向盖板3的端面,同时在盖板3朝向基座1的端面上设置有卡勾7,卡勾7的位置与卡槽8的位置相对应,即当盖板3朝向基座1转动至极限位置时,卡勾7能够完全卡入卡槽8,从而实现盖板3与基座1的进一步固定,使得引流管的固定强度进一步加强,有效避免了引流管的脱落或因为引流管的晃动和位移引起的相关并发症,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使用安全,减轻了患者的使用痛苦。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卡勾7为弹性结构,在卡勾7的末端设置有限位阶梯,当卡勾7卡入卡槽8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限位阶梯进入卡槽8内与卡槽8内的限位块进行配合实现固定,当需要打开时,限位阶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脱离卡槽8,从而实现了盖板3的打开,打开盖5后卡勾7恢复原位。

具体地,连接件10为弹性片。连接件10为弹性结构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盖板3与基座1之间的连接,同时能够便于盖板3相对基座1的开或者关闭,调高连接处的稳定性,避免发生盖板3相对基座1脱落造成的不安全因素,进而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

具体地,所述盖板3远离所述基座1的端面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挂件6,引流袋挂接在所述挂件6上。上述挂件6设置在盖板3远离基座1的端面上,挂件6上具有开口端,使用时直接将引流袋的挂接孔通过开口设置在挂件6上,从而实现引流袋的固定,进一步提高引流袋固定的强度,保证患者使用的安全。

具体地,所述挂件6的开口处转动设置有止退件,所述止退件与所述挂件6之间设置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使得所述止退件的自由端抵靠于所述挂件6的内侧。上述弹簧11能够有效避免引流袋相对挂件6脱落从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