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涡轮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7887发布日期:2018-12-07 22:2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增强涡轮机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涡轮手机机头,尤其是一种增强涡轮机头。



背景技术:

气动涡轮手机动力来源于综合治疗仪的气压泵,通过进气管道进气冲击涡轮,利用排气管道将气流排出,为提升涡轮运转效率,通常智能选择更高的气压泵或者将功率开大。目前市面上的气动涡轮机头由于体积限制,内部管路过小,其涡轮运转效率已经达到瓶颈,智能通过调节气压,选择更好的轴承、配件来实现更高效率的追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气动涡轮手机只能通过调节气压,选择更好的轴承、配件来实现更高效率的追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强涡轮机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增强涡轮机头,包括后端设有连接柄的机头外壳,所述连接柄上设有进气通道以及排气通道,所述机头外壳由上壳与下壳组成,所述上壳与下壳连接中部形成气动涡轮腔,所述气动涡轮腔靠近排气通道一侧设有排气孔。

所述上壳与下壳前端均设有凸部,所述上壳与下壳前端凸部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柱,所述上壳与下壳前端通过上述第一固定孔与第一固定柱固定。

进一步,为提高进气效率,所述进气通道与涡轮腔侧壁呈切线方向切入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与下壳后端分别设有第二固定孔与第二固定柱。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手柄部下端设有上进气槽与上排气槽,所述下壳手柄部上端设有下进气槽与下排气槽,所述上壳与下壳组合后上进气槽与下进气槽形成进气通道,所述上排气槽与下排气槽形成排气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铆压孔,所述第一固定柱为铆压柱。

作为优选,还包括阻回垫,所述阻回垫包括固定部以及阻回部,所述进气通道侧壁设有用于卡设阻回垫固定部的卡槽。所述阻回垫可通过抵触后端插入管顶面实现单向阻回功能,亦可通过在进气通道侧壁设置凸台实现单向阻回。

作为优选,所述下壳的手柄部设有水汽通道。

进一步,为提高进气效率,所述上进气槽靠近气动涡轮腔处设有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气动涡轮腔侧壁成近似切线方向。

进一步,为防止患者不适,所述排气孔开口向手柄处倾斜设置。

进一步,为提高排气效率,所述排气孔切线方向设置。

根据本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清晰知晓操作步骤,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外壳上下分离,生产方便,对进气通道以及出气通道可以设置更加复杂的结构提高气动涡轮机工作效率,节省生产成本;单向阻回,防止停止使用时内部产生负压将口腔内物质吸入综合治疗仪,避免医源性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阻回垫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增强涡轮机头,包括后端设有连接柄1的机头外壳2,所述连接柄1上设有进气通道3以及排气通道4,所述机头外壳2由上壳2-1与下壳2-2组成,所述上壳2-1与下壳2-2连接中部形成气动涡轮腔,所述气动涡轮腔靠近排气通道一侧设有排气孔2-3。

所述上壳2-1与下壳2-2前端均设有凸部2-4,所述上壳2-1与下壳2-2前端凸部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2-5、第一固定柱2-6,所述上壳2-1与下壳2-2前端通过上述第一固定孔与第一固定柱固定。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进气效率,所述进气通道3与涡轮腔侧壁呈切线方向切入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2-1与下壳2-2后端分别设有第二固定孔与第二固定柱2-8。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2-1手柄部下端设有上进气槽与上排气槽,所述下壳手柄部上端设有下进气槽与下排气槽,所述上壳2-1与下壳2-2组合后上进气槽与下进气槽形成进气通道,所述上排气槽与下排气槽形成排气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铆压孔,所述第一固定柱为铆压柱。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阻回垫5,所述阻回垫5包括固定部5-1以及阻回部5-2,所述进气通道侧壁设有用于卡设阻回垫固定部的卡槽。所述阻回垫5可通过抵触后端插入管6顶面实现单向阻回功能,亦可通过在进气通道侧壁设置凸台实现单向阻回。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的手柄部设有水汽通道。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进气效率,所述上进气槽靠近气动涡轮腔处设有倾斜段,所述倾斜段与气动涡轮腔侧壁成近似切线方向。

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患者不适,所述排气孔开口向手柄处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排气效率,所述排气孔切线方向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