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0719发布日期:2019-04-05 19:59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背景技术: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iosus,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对于这种动脉导管未闭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而外科手术需要开胸,对病人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并在体表留下手术切口的伤痕;手术费用昂贵;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手术在成人和管径较大时危险性增加。

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导管介入诊断及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我国逐步引入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迅速发展,现已非常成熟。目前,对于动脉导管的介入治疗的在国内外已被广泛接受,基本上可取代外科手术治疗,其关键技术为用于闭合动脉导管的封堵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封堵器由超弹性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在蘑菇伞型的支架内缝有3或4层高密度聚酯纤维膜,自膨胀性强,耐压不变形。可再通过F6或F7鞘管,经静脉系统送入封堵器,如封堵器大小选择不合适,可再通过输送鞘管退出,重新选择大小合适的封堵器。

现有申请号为CN01274499.9,申请日为20011227,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其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其特征在于该封堵器由一根具有记忆性金属合金丝编织而成,其主要包括:超弹性镍钛合金丝的支架(3)、衬入上述封堵器的支架(3)中间的聚酯纤维膜阻隔层(4)和一个固定在上述封堵器支架(3)一端的传输连接控制部(1)。该对比文件中,封堵器主动脉端尺寸大于肺动脉端的尺寸,封堵器安装不稳固,易发生位移。

申请号为CN200420022069.6,申请日为20040421,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其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由具有记忆性金属合金丝编织而成,其主要包括:超弹性镍钛合金丝的支架(1)、衬入上述封堵器的支架(1)中间的聚酯纤维膜阻隔层(2)和一个固定在上述封堵器支架(1)一端的传输连接控制部(3);所述的封堵器支架(1)外形呈蘑菇伞形,主动脉(5)侧的盘片通过特殊的编织技术,形成平整的平面,所述封堵器支架的肺动脉(4)侧的不锈钢圈为传输连接控制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脉侧(5)的盘面有一镍钛合金丝中心交汇点(6)。

上述对比文件中的封堵器以及现有的蘑菇伞型的封堵器截面呈梯形,梯形的长边位于封堵器主动脉端,梯形的短边位于封堵器肺动脉端,这种形状的封堵器在多年临床应用实践中,多有封堵器发生移位和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封堵器发生移位和脱落的问题,提供一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包括封堵器支架、与推送杆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器、位于封堵器支架主动脉端的挡块和位于封堵器支架内的血流阻挡膜,所述封堵器支架主动脉端尺寸小于封堵器支架肺动脉端的尺寸,挡块与封堵器支架连接处设有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器支架主动脉端尺寸为A,A的尺寸为4-20mm,封堵器支架1肺动脉端尺寸为B,B的尺寸为A+2mm。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器支架长度为D,D的尺寸为5-10mm,挡块的直径大小为A+2C,C的尺寸为2mm。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器支架大端处设有凹槽,连接器位于凹槽中,连接器与封堵器支架采用捏合技术制成。

进一步地,封堵器支架由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器支架肺动脉端设有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器支架外圆柱面为波浪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封堵器发生移位和脱落的问题,所述封堵器支架主动脉端尺寸小于封堵器支架肺动脉端的尺寸,将封堵器输送到靶位置后,封堵器自膨胀到原先形状,此时主动脉端与挡块接触,封堵器位于肺动脉端为大端,封堵器更加牢靠,有效的降低了术后封堵器发生移位和脱落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挡块与封堵器支架连接处设有圆角,圆角能够使得封堵器更好的封闭主动脉端,当主动脉端部参差不齐时,圆角能够增加主动脉端部与挡块的接触面积,充分封堵主动脉端,防止出现射流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左视图;

图中:1、封堵器支架,2、连接器,3、挡块,4、血流阻挡膜,5、圆角,6凹槽,7、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封堵器连接器一端为肺动脉端,封堵器挡板一端为主动脉端。

实施例一:

根据图1至图3所示,一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包括封堵器支架1、与推送杆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器2、位于封堵器支架1主动脉端的挡块3和位于封堵器支架1内的血流阻挡膜4,血流阻挡膜4可以防血液通过,封堵器支架1内设有填充材料,填充材料成分为遇血液后易膨胀材料,封堵器进入靶位置后,在少量血液的浸润下就会慢慢的膨胀而封闭所有的分流通道。血流阻挡膜4柔软,易于折叠,封堵器内的填充材料也是柔软,可收缩的,遇水或血液后还有缓慢膨胀的特点,从而不会影响封堵器的可折叠性及其在输送导管中的通过性能,填充材料能够有效的防止高速血流经过封堵器时对血小板的损坏。本实施例中,血流阻挡膜4的数量为一个,也可根据封堵器的大小选用多个。所述封堵器支架1主动脉端尺寸小于封堵器支架1肺动脉端的尺寸,将封堵器输送到靶位置后,封堵器自膨胀到原先形状,此时主动脉端与挡块3接触,封堵器位于肺动脉端为大端,封堵器更加牢靠,有效的降低了术后封堵器发生移位和脱落的风险,挡块3与封堵器支架1连接处设有圆角5。圆角5能够使得封堵器更好的封闭主动脉端,当主动脉端部参差不齐时,圆角5能够增加主动脉端部与挡块3的接触面积,充分封堵主动脉端,防止出现射流现象。

所述封堵器支架1主动脉端尺寸为A,A的尺寸为4-20mm,封堵器支架1肺动脉端尺寸为B,B的尺寸为A+2mm。所述封堵器支架1长度为D,D的尺寸为5-10mm,挡块3的直径大小为A+2C,C的尺寸为2mm。

所述封堵器支架1大端处设有凹槽6,连接器2位于凹槽6中,连接器2与封堵器支架1采用捏合技术制成。连接器2选用医用不锈钢螺母。不锈钢螺母用于固定编织封堵器的镍钛合金丝和连接推送杆。使用时,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其与推送杆相连接,逆时针方向旋转则与推送杆相分离。

封堵器支架1由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该金属具有记忆功能,可以预先确定需要扩展支架的形状,然后将支架缩小用输送器送入人体内部,到达预定位置后可恢复到原先的形状。

实施例二:

所述封堵器支架1肺动脉端设有凸台7。凸台7能够降低封堵器在靶位置处脱落的风险。

实施例三:

所述封堵器支架1外圆柱面为波浪形。封堵器支架1外圆柱面为波浪形可有效避免封堵器支架1进入靶位置后不能完全打开的可能,封堵器支架1的可靠性。

手术时,先将封堵器的连接器2与推送杆相连接,拉入短鞘内,经短鞘送入长鞘管内,通过推送杆经输送鞘管将封堵器推送至动脉导管的主动脉侧,封堵器的前部出鞘后靠自身的超弹性张开,回拉至动脉导管的主动脉端,如有阻力,则固定推送杆,回撤鞘管,释放出封堵器的后部,封堵器通过自身的超弹性复形作用堵塞在动脉导管内,如推送和回拉时封堵器位置固定,则可释放出封堵器,结束手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