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0716发布日期:2019-04-05 19:5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左心耳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左心耳封堵器。



背景技术:

房颤(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症状表现为不规律的心脏搏动,并可能导致血栓、卒中、心衰以及其它一些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并发症。非瓣膜性房颤是房颤中的一种高发类型,而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左心耳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呈狭长、弯曲的管状形态,有一狭窄的尖顶部,内有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房颤时,左心耳入口明显增宽,失去有效的规律收缩,心耳壁的内向运动难以引起足够的左心耳排空,导致血液在左心耳淤积,进而形成血栓的病理基础。左心耳自身的形态特点易使血流产生漩涡和流速减慢,也是促使血栓形成的条件。目前,医学上通过左心耳封堵器封堵左心耳,预防房颤时在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左心耳封堵器都是由两部分构成:埋入左心耳内的填塞柱、以及覆盖在左心耳开口处的盖片,填塞柱和盖片上都固定连接有血流阻隔膜,并且,填塞柱的外周侧还设有数个倒刺,用于将填塞柱锚定在左心耳的内壁上。进一步地,左心耳封堵器中,填塞柱一般呈圆柱状,盖片一般呈圆片状、非常薄,且盖片的外径大于填塞柱的外径。因此,上述结构的左心耳封堵器会存在以下缺陷:1、在使用推送装置将左心耳封堵器植入人体的左心耳中时,当左心耳封堵器从推送装置中释放后,由于左心耳封堵器由两部分构成,故左心耳封堵器在左心耳中的定位难度大;2、盖片的外径尺寸为固定值,故同一种规格的左心耳封堵器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左心耳开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被定位在左心耳中的左心耳封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左心耳封堵器,包括整体结构的填塞柱,所述填塞柱具有埋入左心耳内的柱本体部、以及覆盖左心耳开口的柱封堵部,所述柱本体部的外周设有多个倒刺,所述倒刺用于锚定在左心耳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填塞柱还包括设在柱本体部和柱封堵部之间的柱连接部,所述柱本体部和柱封堵部通过柱连接部过渡连接;沿填塞柱的轴向,所述柱连接部的外径向远离柱本体部、靠近柱封堵部的方向逐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柱连接部呈圆弧曲面状。

进一步地,所述填塞柱内固定连接有用于阻隔血流的血流阻隔膜,所述血流阻隔膜覆盖柱本体部、柱封堵部和柱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填塞柱由多根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多根弹性金属丝中,部分弹性金属丝上设有压扁的扁平部,所述倒刺形成在扁平部上。

优选地,所述填塞柱在柱本体部侧的一端处、以及在柱封堵部侧的另一端处,多根弹性金属丝分别由远端固定套和近端固定套约束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填塞柱在柱本体部侧的一端处和在柱封堵部侧的另一端处分别设有远端凹腔和近端凹腔,所述远端固定套位于远端凹腔中,所述近端固定套位于近端凹腔中。

优选地,所述弹性金属丝为镍钛合金金属丝。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左心耳封堵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左心耳封堵器有且仅有填塞柱,填塞柱间具有锚定和封堵的作用,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盖片,故在植入过程中从推送装置中释放后,能够比较容易地被定位在左心耳内,进而提高植入的操作便利度和左心耳封堵术的成功率;并且,左心耳封堵器的结构得到了较大的简化,其为一体化结构,使得左心耳封堵器的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左心耳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填塞柱

11 柱本体部

12 柱封堵部

13 倒刺

14 柱连接部

15 远端凹腔

16 近端凹腔

2 远端固定套

3 近端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下实施例中,将左心耳封堵器在植入过程中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定义为远端,将左心耳封堵器在植入过程中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定义为近端,远端和近端沿左心耳封堵器的轴向(或者说是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左心耳封堵器,包括整体结构的填塞柱1,所述填塞柱1具有埋入左心耳内的柱本体部11、以及覆盖左心耳开口的柱封堵部12,所述柱封堵部12位于柱本体部11的近端侧,所述柱本体部11的外周设有多个倒刺13。使用推送装置将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左心耳中后,所述倒刺13用于锚定在左心耳的内壁上,进而将左心耳封堵器整体锚定在左心耳内;所述柱封堵部12覆盖左心耳开口,进而封堵左心耳。本申请中,左心耳封堵器有且仅有填塞柱1,填塞柱1间具有锚定和封堵的作用,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盖片,故在植入过程中从推送装置中释放后,能够更加容易地被定位在左心耳内,进而提高植入的操作便利度和左心耳封堵术的成功率;并且,左心耳封堵器的结构得到了较大的简化,其为一体化结构,使得左心耳封堵器的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填塞柱1还包括设在柱本体部11和柱封堵部12之间的柱连接部14,所述柱本体部11和柱封堵部12通过柱连接部14过渡连接;沿填塞柱1的轴向,所述柱连接部14的外径向远离柱本体部11、靠近柱封堵部12的方向逐渐增加,即柱连接部14的外径由远及近逐渐增加,使得左心耳封堵器整体上呈礼帽形;因此,通过柱连接部14能够封堵不同大小的左心耳开口,使得同一种规格的左心耳封堵器能够适用于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左心耳开口,进而提高左心耳封堵器的适用灵活性。优选地,所述柱连接部14呈圆弧曲面状,且构成柱连接部14的圆弧曲面向靠近左心耳封堵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内凹,故在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时、以及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后,左心耳封堵器不会对肺静脉边缘及左心耳周边组织造成切割磨损。特别地,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内后,填塞柱1基本上能够完全埋入左心耳开口,故稳定性和贴合性都非常好,提高对左心耳的封堵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填塞柱1内固定连接有用于阻隔血流的血流阻隔膜,所述血流阻隔膜覆盖柱本体部11、柱封堵部12和柱连接部14。

进一步地,所述填塞柱1由多根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多根弹性金属丝中,部分弹性金属丝上设有压扁的扁平部,所述倒刺13形成在扁平部上;该结构在保证填塞柱1结构强度的同时,能够有效增加倒刺13的数量,进而使左心耳封堵器兼具有较好的支撑力和锚定效果,并能够减少倒刺13顶端的压强,进而减少对左心耳的损伤。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金属丝为镍钛合金金属丝。

如图1所示,所述填塞柱1在柱本体部11侧的远端处的多根弹性金属丝由远端固定套2约束固定,所述填塞柱1在柱封堵部12侧的近端侧处的多根弹性金属丝由近端固定套3约束固定,所述远端固定套2和近端固定套3都为钢套。同时,所述填塞柱1在柱本体部11侧的远端处设有远端凹腔15,所述填塞柱1在柱封堵部12侧的近端处设有近端凹腔16,远端凹腔15和近端凹腔16的设计能够提高填塞柱1的支撑强度,使得填塞柱1在植入过程中变形时不会伸张,进而不会对左心耳前端造成损伤;并且,远端凹腔15和近端凹腔16还有利于收集血栓。进一步地,所述远端固定套2整体位于远端凹腔15中,所述近端固定套3整体位于近端凹腔16中,不容易形成血栓,容易内皮化。

另外,血流组隔膜的固定方式、倒刺13的形成方式、倒刺13的形状、远端固定套2与多根弹性金属丝的固定方式、近端固定套3与多根弹性金属丝的固定方式、推送装置的结构、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左心耳的操作都属于现有技术,比如可参考申请号为201620756092.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左心耳封堵器,故此次不再详细叙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