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增加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8849发布日期:2018-08-31 19:5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专利申请对2016年1月13日在韩国专利厅提出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04383号主张优先权,上述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作为参照并入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提供用于预防或治疗根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表达减少的由线粒体功能下降引起的多种疾病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细胞的命运由用于维持细胞生存的因子和用于死亡的因子的均衡及组合来调节。若传递促进细胞死亡的因子的信号,则细胞死亡的过程通过各种指定的途径来开始,但是其典型的过程为细胞凋亡(apoptosis)。以染色质的凝缩与核分裂的明显的形态的变化过程为特征的细胞凋亡的凋亡过程是通过基于在线粒体内膜分泌的凋亡促进因子的分泌的半胱天冬酶(caspase)酶的活性来进行,此过程在线粒体外模开始渗透时发生(galluzzietal.,2007;kroemeretal.,2009)[1](chipuketal.,2010;youleandstrasser,2008)[2]。通过这种线粒体的细胞凋亡由多种刺激引起,如胚胎学计划、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缺乏生长因子和营养素、病毒感染、氧化应激(youleandstrasser,2008)[3]。但是,异常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是明确疾病的根源。例如,若异常诱导细胞凋亡,则会诱发神经退化、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自身免疫性疾病等(fadeelandorrenius,2005)[4]。为此,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的凋亡与生存中,确认可能导致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功能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调节状态的各种疾病。

1.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ad)、帕金森氏症(pd)、亨廷顿病(hd)、肌萎缩侧索硬化(amynotophiclateralsclerosis;al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由多个神经细胞的功能逐渐丧失和细胞凋亡引起的(jonesetal.,2012)[5]。这些疾病的总体征兆是基于特定部分的神经细胞的损失。可知,作为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基因敲除(knock-out)小鼠中可以看到的由神经退化引起的活动过度(hyperactivity)和与少出现在大脑皮质部位的损伤部位不同显著出现在脑纹状体的损伤部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与对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直接相关(linetal.,2004)[6]。并且,随着这些发现,可通过确认出现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基因敲除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液泡损伤(vacuolarlesion),来知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对维持神经细胞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leoneetal.,2005)[7]。

阿尔茨海默的病理生理学现象,如阿尔茨海默患者大脑的线粒体的氧化功能障碍、生成减少、脑功能下降基于线粒体功能损伤(chaturvedi&flint,2013)[8]。尤其,阿尔茨海默患者的大脑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表达量可能减少,这导致线粒体的生成和功能降低以及由于氧化应激而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的结果(katsourieyal.,2011;qinetal.,2009)[9,10]。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减少分解切割诱发阿尔茨海默的淀粉样蛋白的前蛋白,从而使生成β淀粉样蛋白的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的表达增加,进而通过增加β淀粉样蛋白的量来诱发线粒体的功能下降和细胞凋亡(wangetal.,2013)[1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基因(ppargc1a)的单碱突变与患帕金森氏症和亨廷顿病的危险因素的增加有显著相关性(clarketal.,2011;weydtetal.,2009)[12,13]。不仅在小鼠亨廷顿病模型中而且阿尔茨海默、帕金森氏症、亨廷顿病患者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基因表达减少(cuietal.,2006;qinetal.,2009;ranganathanetal.,2009;weydtetal.,2006;xiangetal.,2011;zhengetal.,2010)[14-19]。因此,在亨廷顿病模型细胞培养中,人为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显著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chaturvedietal.,2009)[20]。并且,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过表达提高通过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小鼠的运动神经元的运动功能(zhaoetal.,2011)[21]。由于与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功能,因此以药理学方式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机制被成为治愈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的方法。

2.基于活性氧组(ros)的老化现象

对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氧化应激情况下开始防御机制起到重要的作用(chaturvedi&flint,2013)[22]。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功能正好对上,线粒体的呼吸机制相关复合体和解偶联(uncoupling)蛋白质(ucp)的量根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过表达增加(st-pierreetal.,2003)[23]。这种增加与解毒线粒体和细胞质内的活性氧组的蛋白质组的表达的增加一同进行(cowelletal.,2009)[24]。首次表明活性氧组代谢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作用的研究是报告如下内容的论文,即,若在肌肉细胞中异位(ectopic)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则去除超氧化物(superoxide)的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dismutase2,sod2)与去除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lutathioneperoxidase1,gpx1)的表达增加(st-pierreetal.,2003)[23]。此后,通过进展的研究调查了存在于各种细胞内器官的所有种类的rox解毒酶,如线粒体、细胞质、过氧化物酶体是否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来进行调节(st-pierreetal.,2006;valleetal.,2005)[25,26]。这些研究还表明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调节的活性氧组代谢计划的生理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的情况下,由于抑制活性氧组解毒蛋白质组的增加,因此可知,在氧化应激情况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执行细胞保护功能(st-pierreetal.,2006)[25]。

并且,细胞的老化或生命体的老化现象导致多个老化相关慢性疾病,例如,退行性脑疾病、代谢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使由活性氧组引起的应激、无菌炎症(sterileinflammation)、线粒体功能障碍、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端粒(telomere)功能障碍及长度变短的现象增加。到目前为止,对这些现象的共同基质的理解不完整,但是,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其显示若去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则端粒的长度变短且引发脱氧核糖核酸的损伤,从而导致血管的老化及动脉粥样化性动脉硬化症(xiong,s2015)[27]。在此论文中,若去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则保持端粒的长度的端粒逆转录酶(telomerereversetranscriptase,tert)的活性及表达量减少,而p53的表达量及活性增加。此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对改善老化及基于其的慢性疾病起到重要的作用。

3.心血管疾病或心脏肌肉相关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抗氧化功能还与血管内皮的保护有关。如在神经模型中一样,当增加人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表达时,进行线粒体的生成和活性氧组解毒酶组增加(valleetal.,2005)[26]。当将活性氧组施加到牛的内皮细胞时,进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增加与细胞中抗氧化功能的增加(borniqueletal.,2006)[28]。在人血管内皮细胞中过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后,在施加人为的氧化应激的情况下,细胞中活性氧组的增加减少且抑制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valleetal.,2005)[26]。在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和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β双基因敲除(pgc-1βdoubleknock-out)模型中出生后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laietal.,2008)[29],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小鼠模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减少与应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细胞凋亡有关(garnieretal.,2003)[30]。像这样,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在心肌细胞的代谢和生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肌肉损失及相关疾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抗氧化功能还与肌肉的维持强度功能有关。若肌肉的量减少、功能下降(老年肌肉损失症、少肌症(sarcopenia)、或肌肉功能障碍),则从激素相关疾病到细胞内稳态维持在非常广泛的范围产生不利影响。已被多项研究揭示,如在神经模型中一样,若在肌肉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增加(运动或基因表达),则成为肌肉损失的原因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得到缓解,从而可维持肌肉[31-38]。

5.去除脂肪及保持体温

在缺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小鼠中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减少,但是,其中包含有起到电子传递体系(etc)的部件作用的多种基因,从而降的呼吸(linetal.,2004;leoneetal.,2005)[6,7]。此降低的线粒体功能损害了依赖于线粒体的代谢过程的多个生理学过程。实际上,当缺失这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小鼠暴露在寒冷中时,不可能增加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因此具有对寒冷敏感的反应(linetal.,2004;leoneetal.,2005)[6,7]。与正常的鼠相比,这些小鼠的运动能力下降(leoneetal.,2005)[7]。与缺失这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小鼠相反,在心脏和肌肉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的情况下,线粒体生成增加且线粒体基因的表达也增加(lehmanetal.,2000;linetal.,2002b;wendeetal.,2007)。这些研究表明,在活体中根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有无对线粒体的生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若在类似棕色脂肪前体细胞(米色或(beige)白棕色脂肪前体细胞(britepreadipocytes))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增加,则类似棕色脂肪细胞分化为棕色脂肪细胞,通过氧化脂肪酸来增加从身体散发出热量的功能,而不是生成腺苷三磷酸(atp)。并且,还具有去除脂肪的功能[39-42]。

众所周知,皮下脂肪由脂肪团(cellulite)包围的颗粒层构成。这种皮下脂肪的特性在于,不易通过运动来分解。这是因为体内的脂肪分解酶被脂肪团阻隔。因此,以往流行通过插入被称为针的导液管来物理洗去脂肪细胞的手术,但是,由于这种手术法会给被手术者带来痛苦,因此先进行全身麻醉。然而,不可能排除全身麻醉对被手术者起到危险因素的作用,当插入导液管时,不可避免内部出血及由此引起的组织的恢复时间变长。

利用注射的脂肪分解(injectionlipolysis)是通过在脂肪部位直接皮下注射可分解脂肪的药物来溶解脂肪并将其排出的方法,作为典型的产品包括被称为磷脂酰胆碱(ppc)注射的保脂妥溶脂针(lipodissolve)、脂溶消除(lipo-zap)、松弛戳刺(flab-jab)。这些磷脂酰胆碱注射剂由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和将其保持为液相的脱氧胆酸(deoxycholicacid)构成,是作为肝昏迷治疗佐剂首次批准的专门医药品,用于肝硬变引起的昏迷的患者。但是,随着磷脂酰胆碱被注射被公知为在肥胖区注射时通过分解脂肪细胞来得以减肥,被滥用为未经批准的去除脂肪剂。磷脂酰胆碱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具有使脂肪成分很好地溶解在血液中的效果,并且具有通过溶解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来将其中的脂肪释放在细胞外的效果来使用。理论上认为,磷脂酰胆碱注射可使用于局部有限的少量的皮下脂肪去除、脂肪团去除,但并不是磷脂酰胆碱注射本身去除脂肪。并且,没有揭示磷脂酰胆碱注射的作用机制。对于磷脂酰胆碱注射的研究结果依赖于大多数患者的主观评价,然而没有客观示出皮下脂肪量的变化的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由于对磷脂酰胆碱注射的功效和安全性的资料不足,而不批准在减少皮下脂肪中使用磷脂酰胆碱,由此警告盲目使用。并且,具有报告对脂肪肝炎、皮肤及呼吸体系有副作用的文献。

为此,本发明人为了克服这种医药品的副作用和慢性疾病的问题点,致力于开发可安全分解体脂肪的物质。

6.老化相关

老化是包括随时间引起的一些变化的复杂且由互不相同的种类(各种各样的(heterogeneous))形成的状态。实际上,在无法满足旺盛的需求(energeticdemands)的情况下,在一些生理过程中的功能障碍和增加的应激有助于老化状态。线粒体一直处于老化论的中心,因为线粒体的功能随着老化通常减少(quinlanetal.,2011)[43]。例如,线粒体功能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b(pgc1b)一同,在端粒的功能障碍期间减少,此情况与老化有关(sahinetal.,2011)[44]。

在老化研究中最显眼的假设为“老化的自由基假设”(‘freeradicaltheoryofageing’),是基于线粒体的活性氧组的生成增加和基于其的氧化损伤为决定老化的因子的论(quinlanetal.,2011)[43]。尤其,认为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的突变在与老化相关的线粒体功能的下降中起到中心作用。线粒体聚合酶c(polymerasec)(聚合酶γ(polg))小鼠模型(kujothetal.,2005;trifunovicetal.,2004)[45,46]有助于在老化中强调线粒体的重要性。聚合酶γ是位于线粒体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参与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replication)及脱氧核糖核酸恢复(repair)。在聚合酶γ中具有突变的小鼠在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中突变增加且具有脱毛现象(秃病(alopecia)(脱发(hairloss)))、引起骨质疏松及心肌病(cardiomyopathy),这些症状与老化有关(kujothetal.,2005;trifunovicetal.,2004)[45、46]。为了测试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表达的线粒体的增加是否可以改善聚合酶γ小鼠的表型(phenotype),将此小鼠与肌酸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基因改造的(mck-pgc-1αtg)小鼠进行交配(linetal.,2002b)[47]。同时表达突变聚合酶γ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小鼠在心脏和骨骼肌中线粒体活性增加,与仅表达突变聚合酶γ的鼠相比,这些作用改善了组织功能(dillonetal.,2012)[48]。这些数据强调上升的线粒体功能具有有益的影响,而与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的突变无关。重要的是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上升一辈子,则延缓与肌肉量减少(少肌症(lossofmusclemass))等老化有关的症状的开始(wenzetal.,2009)[49]。这些所改善的功能归因于由年龄引起的氧化损伤的堆积和线粒体功能下降(wenzetal.,2009)[49]。综上所述,这些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延缓与老化有关的症状的开始且减轻氧化损伤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人提供用于预防或治疗与包含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有效成分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减少有关的由线粒体功能下降引起的多种疾病的组合物。

通式i:s-(ms)p-(ms)q

在上述通式中,s为唾液酸,(ms)p及(ms)q相互独立地为单糖残基。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组合物,即,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等线粒体相关酶的活性及生成,结果,通过增加线粒体的活性及生成来治疗和/或管理得以预防或改善、治疗的病态、障碍,包括退行性神经疾病、代谢性疾病、局部脂肪去除及脂质代谢相关疾病、老化及由老化引起的疾病、肌肉减少(少肌症、萎靡不振(cachexia))及由肌肉减少引起的疾病。

在整个本说明书中参照了多个专利文献并标记了其引用。所引用的专利文献的公开内容通过参照整体并入本说明书中,以便更加明确地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水平及本发明的内容。

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用于预防或治疗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coactivator1-alpha:pgc1-α)的表达减少有关的疾病或症状的组合物,包含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其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作为有效成分:

通式i:s-(ms)p-(ms)q

在上述通式中,s为唾液酸,(ms)p及(ms)q相互独立地为单糖残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如下的组合物,根据与包含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表达减少有关的由线粒体功能下降,通过增加作为转录助活性因子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来预防或治疗病态、障碍和/或疾病,包括得以预防或改善、治疗的退行性神经疾病,代谢性疾病、局部脂肪去除及脂质代谢相关疾病、老化及由老化引起的疾病、肌肉减少(少肌症、萎靡不振)及由肌肉减少引起的疾病。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发明的用于预防或治疗由线粒体功能下降引起的多种疾病的组合物包含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

通式i:s-(ms)p-(ms)q

在上述通式中,s为唾液酸,(ms)p及(ms)q相互独立地为单糖残基。

本发明人致力于开发抑制成为多种疾病的根源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减少和基于其的线粒体的功能下降的物质。其结果确认,唾液低聚糖在退行性神经疾病模型小鼠中通过诱发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表达和线粒体生物功能来诱发根据退行性神经疾病的行为的改善,并且可以预防或治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表达减少和由线粒体功能下降引起的退行性神经疾病、肌肉损失及基于其的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化及由老化引起的疾病。

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有效成分为通式i的化合物、其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在通式i中,s表示唾液酸。唾液酸可由多种方式与(ms)p相结合,但是以α2,3键合或α2,6键合来与单糖类化合物(ms)p相结合。除了唾液酸之外,变形的(modified)唾液酸可位于s。例如,-oh基中h被另一取代基或oh被另一取代基所取代的可位于唾液酸的第4号碳。上述取代可以为,例如,h被c1-c4烷基取代。上述c1-c4烷基可以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最优选地,未变形的唾液酸位于s。

对应于(ms)p及(ms)q的单糖类化合物可以为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任何单糖类化合物,例如,包括四碳糖(如,赤藓糖及苏糖)、五碳糖(如,核糖,阿拉伯糖,木糖及来苏糖)及六碳糖(阿洛糖、阿卓糖、葡萄糖、甘露糖、古罗糖、艾杜糖、半乳糖及塔罗糖)。优选地,位于(ms)p及(ms)q的单糖类化合物为五碳糖或六碳糖,更优选为六碳唐,更加优选为葡萄糖、甘露糖或半乳糖,最优选为葡萄糖或半乳糖。对应于(ms)p及(ms)q的单糖类化合物可以为d-形态的立体异构体或l-形态的立体异构体最优选为d-形态的立体异构体。

(ms)p及(ms)q可与相同的或不同的单糖类化合物相结合,优选地与不同的单糖类化合物相结合。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例中,(ms)p为半乳糖或葡萄糖,(ms)q为葡萄糖或半乳糖,最优选地,(ms)p为半乳糖,(ms)q为葡萄糖。在(ms)p为半乳糖、(ms)q为葡萄糖的情况下,形成二糖类化合物乳糖。

位于(ms)p及(ms)q的单糖类化合物是变形的或未变形的。例如,在变形的单糖类化合物的情况下,-oh基中h可被乙酰基或-oh被n-乙酰基取代。优选地,位于(ms)p及(ms)q的单糖类化合物为未变形的单糖类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例中,用作有效成分的通式i的化合物为唾液乳糖。在本发明中用作有效成分的唾液乳糖是在唾液酸与半乳糖和葡萄糖依次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唾液酸可以由多种方式与半乳糖相结合,如以α2,3或α2,6键合来结合。可以对唾液酸作出变形,例如,位于唾液酸的第四号碳的-oh基中h被另一取代基或者oh被另一取代基取代的可位于s。上述取代可以为,例如,h被c1-c4烷基取代。上述c1-c4烷基可以为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位于唾液乳糖的乳糖和葡萄糖可具有d-形态的立体异构体或l-形态的立体异构体,最优选为d-形态的立体异构体。位于唾液乳糖的半乳糖和葡萄糖为变形的或未变形的。例如,在变形的单糖类化合物的情况下,-oh基中h可被乙酰基或者oh被n-乙酰基取代。优选地,位于唾液乳糖的半乳糖和葡萄糖为未变形的单糖类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例中,在本发明中用作有效成分的唾液乳糖为α-neunac-(2→3)-β-d-gal-(1→4)-dglc或α-neunac-(2→6)-β-d-gal-(1→4)-d-glc[neunac: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yl),gal:半乳糖(galactose),glc:葡萄糖(glucose)]。α-neunac-(2→3)-β-d-gal-(1→4)-dglc是在gm3神经节苷脂中发现的物质,α-neunac-(2→6)-β-d-gal-(1→4)-d-glc为上述物质的异构体。

更优选地,在本发明中用作有效成分的唾液乳糖为α-neunac-(2→6)-β-d-gal-(1→4)-d-glc。如下述实施例证实,α-neunac-(2→6)-β-d-gal-(1→4)-d-glc的功效优于α-neunac-(2→3)-β-d-gal-(1→4)-dglc。

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用作有效成分的不仅有上述化合物本身,而且还有其药剂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

术语,“药剂学上可接受的盐”是表示具有所需的药理学效果,即,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和线粒体的功能增加的上述化合物的盐。这种盐通过利用无机酸,如盐酸盐、氢溴酸盐及氢碘酸盐;有机酸,如醋酸盐、己二酸盐、海藻酸盐、天冬氨酸盐、苯甲酸盐、苯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硫酸氢盐、氨基磺酸盐、硫酸盐、萘酸盐、丁酸盐、柠檬酸盐、樟脑酸盐、樟脑磺酸盐、环戊烷丙酸盐、二葡糖酸盐、十二烷基硫酸盐、乙烷磺酸盐、富马酸盐、葡庚糖酸盐、甘油磷酸盐、半硫酸盐、庚酸盐、己酸盐、2-羟基乙烷硫酸盐、乳酸盐、马来酸盐、甲烷磺酸盐、2-萘磺酸盐、烟酸盐、草酸盐、甲苯磺酸盐及十一酸盐来形成。

术语,“药剂学上可接受的水合物”表示具有所需的药理学效果的上述化合物的水合物。术语,“药剂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表示具有所需的药理学效果的上述化合物的溶剂化物。上述水合物及溶剂化物和可以利用上述酸来制备。

包含上述的通式ⅰ的化合物、其药剂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作为有效成分的本发明的组合物通过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和线粒体的功能增加,来最终具有退行性神经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化预防或治疗活性。

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退行性神经疾病(neurodegenerativedisease)”是指大脑和脊髓特定脑细胞株逐渐失去其功能且脑细胞数减少的疾病。由于大脑和脊髓的多个神经细胞根据其位置具有非常多的功能,因此根据哪一个部位的神经细胞先得到损伤且失去功能,并根据这种功能障碍进行到某种形态,临床表现多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退行性神经疾病是选自由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disease(pd))、亨廷顿病(huntington′sdisease(hd))、皮克氏病(pick′sdisease)、库夫斯病(kuf′sdisease)、耳聋肌张力障碍综合征(mohr-tranebjaergsyndrome)、威尔逊氏病、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散发性帕金森氏症、自主功能改变、睡眠障碍、神经精神障碍、抑郁、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柯萨科夫精神病、躁症、焦虑症、恐惧症、学习或记忆障碍、失忆症或年龄相关的记忆丧失、注意力缺陷障碍、心境恶劣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恐慌症、双相情感障碍、偏头痛、多动症及运动障碍组成的组中的一种。

更具体地,例如,本发明的退行性神经疾病包括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神经变性疾病。

本发明的急性神经变性疾病包括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头部损伤或脊髓损伤,上述亚急性神经变性疾病包括脱髓鞘疾病、神经类副肿瘤性神经综合征、亚急性混合变性(subacutecombineddegeneration)、亚急性坏死性脑炎(subacutenecrotizingencephalitis)、或亚急性硬化性脑炎(subacutesclerosingencephalitis)。本发明的慢性神经变性疾病包括:失忆症,包括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弥漫性(diffuse)白质病(宾斯万格病)、内分泌或代谢起源痴呆、头部创伤和弥漫性脑损伤引起的痴呆、拳击手痴呆及额叶痴呆;运动神经细胞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皮克氏病、弥漫性莱维小体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斯梯尔理查德森综合征)、多系统变性病(multiplesystemdegeneration)、与神经变性相关的慢性癫痫状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运动不协调、皮质基底节变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痴呆综合征(alsparkinson′s-dementiacomplexofguam)、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亨廷顿病、帕金森氏症、共核蛋白病(synucleinopathies)、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primaryprogressiveaphasia)、纹状体黑质变性、马查多-约瑟夫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橄榄体脑桥变性;朊病毒病,包括抽动秽语综合征、延髓性及假性延髓性麻痹、脊髓及脊髓延髓肌萎缩(肯尼迪病)、多发性硬化症、原发性侧索硬化症、遗传性挛缩性对麻痹、沃德尼格-霍夫曼病、库格尔贝格-韦兰德病、泰-萨克斯病、山德霍夫病、遗传性痉挛性疾病、沃尔法特-库格尔贝格-韦兰德(wohlfart-kugelberg-welander)疾病、痉挛性截瘫、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病、遗传性自主神经异常(赖利-戴综合征)、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格斯特曼-斯特劳斯勒-谢因克病、库鲁病及致命性遗传性失眠症;或脑瘫。

本发明的代谢性疾病、脂质代谢相关疾病、老化及由老化引起的疾病、肌肉减少(少肌症,萎靡不振)及由肌肉减少引起的疾病选自由葡萄糖新生变化、软组织炎、女性乳房症、假性女性乳房症、脂肪营养不良、老化、光老化、皮肤外伤、伤害的再上皮化、皮肤脱水、干燥症、角质化障碍、硬茧(callous)、硬皮、扁平苔藓、与狼疮相关的皮肤病变、脂溢性皮炎、老年性皮炎、头皮、乳痂(cradlecap)、皮脂漏、痤疮的过多皮脂漏、日光性皮炎、皮脂漏性角化症、老人角化症、光线角化症、光诱导角化病、毛囊角化病、普通痤疮、痣、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变化、结节筋膜炎、硬皮病、杜普征氏掌挛缩(dupuytren′scontracture)、皮脂腺障碍、痤疮红斑痤疮、多形性痤疮、粉刺、多型症、红斑痤疮、结晶性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老年性痤疮、蛇皮癣、滤泡角化症(darier’sdisease)、表皮松解掌跖角质化、白板症、粘膜苔癣、皮肤苔癣、湿疹、寻常疣、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口腔乳头状瘤病、红斑性狼疮、疱疹病、大疱性类天疱疮、硬皮病、光线角化症、色素沉着症、白斑症、斑秃、路易体病(lewybodydisease)、神经纤维浓缩剂、罗森塔尔纤维(rosenthalfiber)、马洛里玻璃样变(mallory’shyaline)、重症肌无力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腋窝硬化症、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癫痫、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耳聋-肌肉紧张综合症、雷氏病(leigh’sdisease)、莱伯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肌肉紧张异常、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病综合征、运动失调症及网膜色素变性症、母性遗传雷氏病、弗里德里希运动失调症、遗传性痉挛性大麻痹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选自由溶液、悬浮液、糖浆剂、乳液、脂质体、浸膏剂、散剂、粉末剂、颗粒剂、片剂、缓释制剂及胶囊剂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为口服给药型组合物且为包含脂质体的药物载体或缓释制剂。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为非口服给药型组合物的情况下,可以为包含脂质体及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contastagent)的药物载体或缓释制剂的剂型。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制备成药剂学组合物、化妆品及功能性食品(nutraceutical)组合物或食品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是药剂学组合物,包含:(a)上述的本发明的通式i的化合物的药剂学有效量;及(b)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药剂学有效量”是指足以实现上述的通式i的化合物的功效或活性的量。

在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成药剂学组合物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药剂学组合物包含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含在本发明的药剂学组合物的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含制剂时通常使用的,例如,乳糖、葡萄糖、蔗糖、山梨糖醇、甘露醇、淀粉、阿拉伯胶、磷酸钙、海藻酸钠、明胶、硅酸钙、微晶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水、糖浆、甲基纤维素、羟基苯甲酸甲酯、羟基苯甲酸丙酯、滑石、硬脂酸镁及矿物油,但并不局限于此。除了上述成分之外,本发明的药剂学组合物还可包含润滑剂、湿润剂、甜味剂、调味剂、乳化剂、悬浮剂、保存剂等。适当的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及制剂详细记载于雷明顿药物科学(remington′spharmaceuticalsciences)(19thed.,1995)中。

本发明的药剂学组合物可以口服或非口服给药,在非口服给药的情况下,可以静脉内注入、皮下注入、肌肉注入、腹腔注入、经皮给药、粘膜给药及局部给药等方式给药。

本发明的药剂学组合物的适当的给药量可根据制剂化方法、给药方式、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病态、饮食、给药时间、给药途径、排泄速度及过敏反应等因素开各种各样的处方。优选地,本发明的药剂学组合物的给药量以成人为基准每日0.0001~1000mg/kg(体重),例如,0.001~800mg/kg(体重)或0.001~600mg/kg(体重)。并且,还可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判断每隔一定时间每日分一次或数次给药。

根据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施的方法,利用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来进行制剂化,从而制备成单位容量形态或者装入多容量容器来制备本发明的药剂学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剂型为溶液、悬浮液、糖浆剂、乳液、脂质体、浸膏剂、散剂、粉末剂、颗粒剂、片剂、缓释制剂及胶囊剂,还可包括分散剂或稳定化剂。

具体地,根据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用固体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及颗粒剂。在这些固体剂型中,活性化合物可与一种以上的惰性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如,柠檬酸钠或磷酸二钙)和/或a)填充剂或增量剂(如,淀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及硅酸)、b)结合剂(如,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蔗糖及阿拉伯胶)、c)保湿剂(如,甘油)、d)崩解剂(如,琼脂-琼脂、碳酸钙、马铃薯或木薯淀粉、海藻酸、特定硅酸盐及碳酸钠)、e)液相缓凝剂(如,石蜡)、f)吸收促进剂(如,季铵盐化合物)、g)湿润剂(如,十六醇及甘油单硬脂酸酯)、h)吸收剂(如,高岭土及膨润土黏土)及i)润滑剂(如,滑石、硬脂酸钙、硬脂酸镁、固体聚乙二醇、月桂基硫酸钠及它们的混合物)混合。在胶囊剂、片剂及丸剂的情况下,剂型也可包括缓冲剂。

并且,在使用乳糖或奶糖等赋形剂及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等的软质及硬质明胶胶囊中可用作填充剂。

片剂、糖衣片、胶囊剂、丸剂及颗粒剂的固体给药型可制备成肠溶衣及其他药剂领域中公知的包衣等包衣物及外壳。这些可任意含有混浊剂,并且,可将这些制备成以任何延缓的方式在肠管的特定部位仅释放活性成分或者优先释放活性成分。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活性化合物可由上述的赋形剂和微胶囊形态存在。

作为口服给药用液体剂型包括药剂学上可接受的乳液、溶剂、悬浮剂、糖浆剂及酏剂。除了活性化合物之外,可含有本领域中常用的惰性稀释剂,如液体剂型可包括水或其他溶剂、增溶剂及乳化剂(如,乙醇、异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苯甲醇、苯甲酸苄酯、丙二醇、1,3-丁二醇、二甲基甲酰胺、油(尤其,棉籽油、花生、玉米油、胚芽油、橄榄油、蓖麻油及芝麻油)、甘油、四氢糠醇、聚乙二醇及山梨糖醇的脂肪酸酯及它们的混合物。除了惰性稀释剂之外,口服组合物还可含有佐剂,如湿润剂、乳化剂、助悬剂、甜味剂、风味剂及芳香剂。

优选地,直肠或质内给药用剂型是栓剂,可通过混合本发明的化合物与适当的非刺激性佐剂或载体(如,可可脂、聚乙二醇或栓剂蜡)来制成,上述适当的非刺激性佐剂或载体在室温下为固体而在体温下是液体,因此溶解于直肠或质并释放活性化合物。

用于非口服给药的适当的剂型可包括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灭菌水性及非水性溶液、分散液、悬浮液或乳液、及重新构成灭菌注射溶液或分散液的灭菌粉末。作为适当的水性及非水性载体、稀释剂、溶剂或载体的例,包括水、乙醇、多元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等),植物油(橄榄油)、注射用有机酯(如,油酸乙酯)及它们的适当的混合物。

并且,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包括佐剂,如保存剂、湿润剂、乳化剂及分散剂。可通过各种抗菌剂及抗真菌剂(如,防腐剂,氯丁醇,苯酚,山梨酸等)来抑制微生物的作用。并且,优选地,可包括渗透压调节剂,如糖、氯化钠。可通过使用吸收缓凝剂(如,单硬脂酸铝及明胶)来延缓吸收注射用药剂的吸收。

除了活性化合物之外,悬浮剂还可含有助悬剂(如,乙氧基异硬脂醇、聚氧乙烯山梨糖醇及山梨糖醇酯、微晶纤维素、偏氢氧化铝、膨润土、琼脂-琼脂及黄蓍或它们的混合物等)。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持续药物的效果,优选地,可以从皮下或肌肉内注射使药物的吸收变得缓慢。这可通过使用水溶性低的结晶型或非结晶型物质的液体悬浮液来实现。此时,药物的吸收取决于溶解速度,溶解速度取决于结晶大小及结晶形态。另一方面,非口服给药的药物的形态的延缓的吸收通过在油载体中溶解或悬浮药物来实现。

通过以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如聚乳酸-聚乙醇酸交酯的方式形成将微胶囊基质来制备注射用库形态。可根据药物与聚合物之比及所使用的特定聚合物的性质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

作为其他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的例,包括聚(原酸酯)及聚(酸酐)。并且,通过在作为体组织适合性的脂质体或微乳液中捕获药物来制成库注射用剂型。

注射型剂型能够以例如通过保留细菌的过滤器来进行过滤,或者通过将灭菌剂掺入灭菌固体组合物的形态来进行灭菌,上述灭菌固体组合物使用前将灭菌剂溶解或分散于灭菌水或其他灭菌注射用介质中。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为口服给药型组合物且为脂质体或缓释制剂的剂型。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优选的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为非口服给药型组合物且为脂质体或缓释制剂的剂型。

在将本发明的药剂学组合物制成口服剂型及非口服剂型(优选为静脉给药)的情况下,其剂型为脂质体或缓释制剂。

可通过脂质体中封装(encapsulation)本发明的药剂学组合物来提供用于药物传递的剂型的稳定性。使用于本发明的脂质体可由包含多元醇、表面活性剂、磷脂、脂肪酸及水的混合物来制备(prescott,ed.,methodsincellbiology,(xiv),p.33etseq.(1976))。

对用于脂质体的多元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地包含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丁二醇、甘油、甲基丙二醇、异戊二醇、戊二醇、赤藓糖醇、木糖醇及山梨糖醇,最优选为丙二醇。

使用于脂质体的制备的表面活性剂可使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任一种,例如,可使用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优选地使用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作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包括烷基酰基谷氨酸盐、磷酸烷基酯、烷基乳酸盐、二磷酸烷基酯及三磷酸烷基酯。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包括烷氧基化烷基醚、烷氧基化烷基酯、烷基葡糖苷、聚甘油酯及糖酯。最优选地使用属于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聚山梨酯类。

使用于脂质体的制备的作为另一成分的磷脂被用作两亲和性脂质,包括天然磷脂(例如:蛋黄卵磷脂或大豆卵磷脂,鞘磷脂)及合成磷脂(例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或氢化卵磷脂),优选为卵磷脂。更优选地,上述卵磷脂是从大豆或蛋黄中提取的天然来源的不饱和卵磷脂或饱和卵磷脂。通常,天然来源的卵磷脂的磷脂酰胆碱的量为23~95%,而且磷脂酰乙醇胺的量为20%以下。

使用于脂质体制备的脂肪酸为高级脂肪酸,优选为c12-22烷基链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例如,包括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亚油酸。使用于脂质体的制备的水一般为脱离子化的蒸馏水。

脂质体的制备可通过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多种方法来进行,但是最优选地,将包含上述成分的混合物适用于高压均浆器来制备。

这样制备的脂质体系统具有溶解各种难溶性物质的同时通过稳定化不稳定的物质来使药物传递极大化的优点。

可将本发明的药剂学组合物制备成缓释制剂,以使可通过持续保持有效成分的有效血中浓度来减少药剂的服用次数来增加服药顺应度。

除了本发明的有效成分之外,缓释制剂包含释放化载体及其他佐剂来制剂化。使用于本发明的释放化载体可使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多种释放化载体,但优选为聚环氧乙烷。

并且,作为其他佐剂可包括在药剂学领域中通常使用的稀释载体。用于此目的的稀释载体的例有乳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磷酸一氢钙、碳酸钙、糖类及二氧化硅等,此外,为了增加流动性,可包含硬脂酸锌或镁等滑泽剂或者可适用于制药领域的其他佐剂。

可单独使用本发明的药剂学组合物,但是还可包含在本技术中提及的使用于神经病、心血管疾病、老化、肌肉损失的普通的有效成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协同效果可用作更有效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制备成化妆品学组合物的形态。本发明的化妆品学组合物可制备成本技术领域中通常制备的任何剂型,例如,可剂型化成溶液、悬浮液、乳浊液、糊剂、凝胶、乳霜、乳液、粉饼、香皂、含表面活性剂的清洁剂、油、粉状粉底、乳浊液粉底、蜡状粉底及喷雾剂,但并不局限于此。更详细地,可制成柔软化妆水、营养化妆水、乳液、营养乳霜、按摩霜、精华液、眼霜、洁面霜、洗面奶、卸妆水、面膜、喷雾剂或粉饼的剂型。

在本发明的剂型为糊剂,乳霜,乳液,或凝胶的情况下,作为载体成分可使用动物油、植物油、蜡、石蜡、淀粉、胺黄树胶、纤维素衍生物、聚乙二醇、硅、膨润土、二氧化硅、滑石或氧化锌等。

在本发明的剂型为粉饼或喷雾剂的情况下,作为载体成分可使用乳糖、滑石、二氧化硅、氢氧化铝、硅酸钙或聚酰胺粉饼,尤其,在喷雾剂的情况下,还可包含推进剂,如氯氟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或二甲醚。

在本发明的剂型为溶液或乳浊液的情况下,作为载体成分使用溶剂、增溶剂或助悬剂,例如有水、乙醇、异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苯甲醇、苯甲酸苄酯、丙二醇、1,3-丁基乙二醇油、甘油脂族酯、聚乙二醇或山梨糖醇的脂肪酸酯。

在本发明的剂型为悬浮液的情况下,作为载体成分可使用液相稀释剂,如水、乙醇或丙二醇;悬浮剂,如乙氧基异硬脂醇、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酯及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酯;微晶纤维素、偏氢氧化铝、膨润土、琼脂或胺黄树胶等。

在本发明的剂型为含表面活性剂的清洁剂的情况下,作为载体成分可使用脂肪族醇硫酸酯、脂肪族醇醚硫酸盐、磺基琥珀酸单酯、羟乙基磺酸钠、咪唑啉衍生物、牛磺酸甲酯、肌氨酸盐、脂肪酸酰胺醚硫酸盐、烷基酰胺甜菜碱、脂肪醇、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植物油、羊毛脂衍生物或乙氧基化甘油脂肪酸酯等。

除了有效成分和载体成分之外,包含在本发明的化妆品学组合物中的成分包含通常使用于化妆品学组合物的成分,例如,可包含普通的佐剂,如抗氧化剂、稳定化剂、增溶剂、维生素、颜料及香料。

在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成食品组合物(或功能性食品组合物)的情况下,作为有效成分不仅包含通式i的化合物,而且还包含制备食品时通常添加的成分,例如,蛋白质,碳水合物,脂肪,营养素,调味剂及调味剂。作为上述的碳水合物的例,具有普通的糖,例如,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如麦芽糖、蔗糖、寡糖等;及多糖,如糊精、环糊精等;以及糖醇,如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作为调味剂可使用天然调味剂[索马甜、甜菊提取物(例如,莱鲍迪苷a、甘草甜素等])及合成调味剂(糖精、阿斯巴甜等)。

例如,在将本发明的食品组合物制成口服液的情况下,除了本发明的通式i的化合物之外,还可包含柠檬酸、液体果糖、糖、葡萄糖、醋酸、苹果酸、果汁、桑树提取物、大枣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等。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被掺入选自由脂质体、混合脂质体、油质体、类脂质体、外来体、毫胶囊、微胶囊、纳米胶囊、纳米结构化的脂质载体、海绵、环糊精、小泡(vesicle)、胶束(micelle)、表面活性剂的混合胶束、表面活性剂磷脂混合胶束、毫球、微球、纳米球、脂质球、微乳液、纳米乳液、小粒子、毫粒子、微粒子、纳米粒子及固体脂质纳米粒子组成的组中的食品学、化妆品学或药剂学传递系统或持续释放系统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纳米胶囊含有微乳液。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局部、口服或非口服的适用。本发明的局部给药具体地例如包括经皮给药。

本发明的局部适用,具体地,例如经皮给药可根据离子电泳法、超声波电泳法、电穿孔法、机械压力、渗透压梯度、闭塞性管理(occlusivecure)、微注射法、借助压力的无针注射、使用微电子贴片、使用面膜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来进行,并不特别限制于此。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增加。为此,可用于预防、改善或治疗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减少相关的症状或疾病。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治疗和/或管理皮肤。更具体地,上述皮肤的治疗和/或管理用于减少、延缓和/或预防老化和/或光老化的迹象。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减少脂肪组织的体积。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减少脂肪组织的甘油三酯含量。

具更具体地,例如,本发明的脂肪组织为皮下脂肪组织。

本发明的一具体例中,本发明的皮下脂肪组织为大腿部、胸、脖子底部、脖领(neckline)、臀部、脸、嘴唇、脸颊、眼皮和/或手的皮下脂肪组织。

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例中,本发明的脂肪组织为包括由脂肪栓塞(fatembolism)形成的脂肪组织在内的可在身体中产生的所有脂肪组织。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增加皮肤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包含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至少一种通式i、可接受的盐的食品、化妆品学或药剂学有效量及至少一种食品、化妆品学或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佐剂的食品、化妆品学或药剂学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实例中,本发明的通式i、它们的混合物和/或其食品学、化妆品学或药剂学上可接受的盐为被确认为处于由滑石、膨润土、二氧化硅、淀粉及麦芽糊精形成的食品学、化妆品学或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固体有机聚合物或吸附在固体矿物质支撑体上的状态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以选自由乳霜、多重乳液、无水组合物、水性分散液、油、牛奶、香脂、泡沫、乳液、凝胶、乳霜、凝胶、水醇(hydroalcoholic)溶液、乙二醇溶液、水凝胶、擦剂(liniment)、树液、肥皂、洗发水、护发素、精华液、软膏、摩丝、润发油、散粉、杆、笔、喷雾、气雾剂、胶囊、明胶胶囊、软胶囊、硬胶囊、片剂、糖衣片、颗粒、口香糖、溶液、悬浮液、乳液、糖浆、酏剂、多糖类膜、阿胶及明胶组成的组中的剂型来提供。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被确认为处于掺入选自由眼部遮瑕膏、化妆粉底、卸妆乳液、卸妆霜、眼影、口红、唇彩、护唇剂及粉饼组成的组中的产品中的状态。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通式i、它们的混合物和/或其食品、化妆品学或药剂学上可接受的盐掺入织物、无纺布或医疗装置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织物,无纺布或医疗装置选自由绷带、纱布、t恤衫、紧身衣、袜子、内衣、腰带、手套、尿布、卫生巾、敷料、床铺、湿巾(wipe)、粘性贴剂、无粘性贴剂、闭塞贴剂、微电贴剂及面膜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包含选自由其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调节剂、其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调节剂、减少脂肪细胞的甘油三酯含量的制剂、推迟脂肪细胞分化的制剂、脂肪分解剂或脂肪分解刺激剂、抗脂肪团剂、脂肪生成剂、乙酰胆碱-受体凝集抑制剂、肌肉收缩抑制剂、抗胆碱性抑制剂、胰肽酶抑制剂、底物金属蛋白分解酶抑制剂、黑色素合成刺激剂或抑制剂或脱色剂(depigmentingagent)、色素原沉着剂(propigmentingagent)、自晒黑剂、抗老化剂、no-合成酶抑制剂、5α-还原酶抑制剂、赖氨酰羟化酶和/或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捕捉剂和/或对空气污染的制剂、反应性羰基类捕捉剂、抗糖化剂(anti-glycationagent)、抗组胺剂、抗病毒剂、抗寄生虫剂、乳化剂、软化剂(emollient)、有机溶剂、液体推进剂、皮肤调理剂、湿润剂、保湿物质、α羟酸、β羟酸、保湿剂、表皮水解酶、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色素或着色剂、染料、生物聚合物、凝胶聚合物、增稠剂、表面活性剂、柔软剂、乳化剂、结合剂、防腐剂、防皱剂、可减少或治疗眼底下垂的制剂、皮肤剥离剂(exfoliatingagent)、角质剥离剂(desquamatingagent)、角质溶解剂(keratolyticagent)、抗菌剂、抗真菌剂、抑制真菌剂(fungistaticagent)、消毒剂、抑菌剂(bacteriostaticagent)、真皮或刺激剂、弹性蛋白合成刺激剂、核心蛋白聚糖合成刺激剂、层粘连蛋白合成刺激剂、防御素合成刺激剂、伴侣蛋白合成刺激剂、环磷酸腺苷(camp)合成刺激剂、热冲击蛋白质、hsp70合成刺激剂、热冲击蛋白质合成刺激剂、水通道蛋白合成刺激剂、透明质酸合成刺激剂、纤维连接蛋白合成刺激剂、长寿蛋白(sirtuin)合成刺激剂、角质层的成分及脂质的合成刺激剂、神经酰胺、脂肪酸、胶原分解抑制剂、弹性蛋白分解抑制剂、丝氨酸蛋白质分解酶抑制剂、成纤维细胞增殖刺激剂、角质细胞增殖刺激剂、黑色素细胞增殖刺激剂、角质细胞分化刺激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皮肤松弛剂、糖胺聚糖合成刺激剂、抗过多角化症剂、粉刺溶解剂(comedolyticagent)、脱氧核糖核酸收复剂、脱氧核糖核酸保护剂、稳定化剂、止痒剂、用于治疗和/或管理敏感皮肤的制剂、固化剂(firmingagent)、再缩合剂(redensifyingagent)、再结构化剂、抗妊娠纹剂、结合剂、皮脂生成调节剂、抗发汗剂、治愈刺激剂、辅助愈合剂(coadjuvanthealingagent)、再上皮化刺激剂、辅助再上皮化剂(coadjuvantre-epithelializationagent)、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镇静剂、抗炎症剂、麻醉剂、对毛细血管循环和/或微循环起作用的制剂、血管渗透性抑制剂、静脉紧张剂(venotonicagent)、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制剂、用于改善真皮表皮结合的制剂、头发生长诱导剂或迟延剂、芳香剂、螯合剂、植物提取物、精油、海洋提取物、从生物发酵工序获得的制剂、矿物盐(mineralsalt)、细胞提取物、对防晒及紫外线a和/或b具有活性的有机或矿物光保护剂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佐剂的食品、化妆品学或药剂学有效量。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佐剂来源于合成或植物提取物或者从生物发酵工序或合成及生物技术工序的组合。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额外地还包含至少一种抗糖尿病剂的药剂学有效量。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佐剂选自由使脂肪组织的甘油三酯含量的增加或减少的制剂、使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加或延缓的制剂、脂肪分解剂和/或静脉紧张剂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使脂肪组织的甘油三酯含量的增加或减少的制剂、推迟脂肪细胞分化的制剂、抗脂肪团剂、脂肪分解剂和/或静脉紧张剂选自由毛喉素(forskolin)、咖啡因、七叶素(escin)、肉毒碱(carnitine)、辅酶a、脂肪酶、海罂栗碱(glaucine)、七叶树素(aesculin)、维司那定(visnadine)、洋菝葜皂甙元(sarsasapogenin)、咖啡树(coffeaarabica)的提取物、毛喉鞘蕊花(coleusforskohlii)的提取物、知母(anemarrhenaapshodeloides)的提取物及水、甘油、卵磷脂(lecithin)、咖啡因、屠户扫帚树(butcher′sbroom;假叶树(ruscusaculeatus))的提取物、麦芽糊精、二氧化硅、三乙醇胺氢碘酸盐(triethanolaminehydroiodide)、丙二醇、常春藤(洋常春藤(hederahelix))的提取物、肉毒碱、七叶素、三肽-1、黄原胶、卡拉胶(角叉菜(chondruscrispus))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的混合物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佐剂选自由固化剂、再缩合剂及再结构化剂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固化剂、再缩合剂及再结构化剂选自由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发酵提取物、三肽-10瓜氨酸(tripeptide-10citrulline)、乙酰精氨酰色氨酸二苯甘氨酸(acetylarginyltryptophyldiphenylglycine)、六肽-10及假交替单胞菌发酵提取物、水解小麦蛋白、水解大豆麦蛋白、三肽-10瓜氨酸及三肽-1的混合物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佐剂选自抗妊娠纹剂。更具体地,例如,本发明的抗妊娠纹剂选自由落得打(centellaasiatica)的提取物、玫瑰果(rosacanina)的提取物、麝香玫瑰(rosamoschata)的提取物、锈红蔷薇(rosarubiginosa)的提取物及水、辛酸/辛酸葡萄糖苷、卵磷脂、甘油、假交替单胞菌发酵提取物、乙酰三肽-30瓜氨酸、五肽-18、黄原胶及辛二醇的混合物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佐剂选自由防皱剂及抗老化剂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防皱剂或抗老化剂选自由乙酰六肽-8、酰基七肽-4、乙酰八肽-3、五肽-18、乙酰六肽-30、水解小麦蛋白和水解大豆麦蛋白和三肽-1的混合物、二氨基丙酰三肽-33、三肽-10瓜氨酸、假交替单胞菌发酵提取物和水解小麦蛋白和水解大豆麦蛋白和三肽-10瓜氨酸和三肽-1的混合物、乙酰四肽-5、乙酰三肽-30瓜氨酸、乙酰精氨酰色氨酸二苯甘氨酸、乙酰四肽-22、二甲基甲氧基色原烷醇、二甲基甲氧基色甘酸棕榈酸酯、假交替单胞菌发酵提取物、赖氨酸盐酸和卵磷脂和三肽-9瓜氨酸的混合物及赖氨酸盐酸和卵磷脂和三肽10瓜氨酸的混合物组成的组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其食品学、化妆品学或药剂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它们的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固相(solidphase)或溶液中进行反应的步骤:

通式i:s-(ms)p-(ms)q,

在上述通式中,s为唾液酸,(ms)p及(ms)q相互独立地为单糖残基。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包含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体脂肪分解用组合物:

通式i:s-(ms)p-(ms)q

在上述通式中,s为唾液酸,(ms)p及(ms)q相互独立地为单糖残基。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在本发明的通式i中,(ms)p为半乳糖,(ms)q为葡萄糖。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通式i的化合物为唾液乳糖。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唾液乳糖为α-neunac-(2→3)-β-d-gal-(1→4)-dglc或α-neunac-(2→6)-β-d-gal-(1→4)-d-glc。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例中,本发明的唾液乳糖为α-neunac-(2→6)-β-d-gal-(1→4)-d-glc。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为药剂学组合物。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为选自由溶液、悬浮液、糖浆剂、乳液、脂质体、散剂、粉末剂、颗粒剂、片剂、缓释制剂及胶囊剂组成的组中的剂型。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为非口服给药型组合物且为脂质体或缓释制剂的剂型。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为口服给药型组合物且为脂质体或缓释制剂的剂型。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为功能性食品(nutraceutical)组合物或食品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预防或治疗与客体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减少相关的疾病或症状的方法,包括向需要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任一组合物的客体(aibject)给药的步骤。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减少有关的疾病或症状如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治疗方法在上述给药步骤之前,还包括从客体分离的试样测定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水平的步骤。本发明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水平测定可通过使用任何现有的公知的方法来测定。从本发明的客体分离的试样是指从包含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细胞的客体分离的试样,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观察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的本发明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水平是否有所减少,在减少的情况下,对上述客体施行上述给药的步骤。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正常对照组为从正常人或不显示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水平的减少相关的疾病或症状的客体获得的细胞。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试样从特定组织或器官获得。本发明的特定组织或器官是指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水平的减少有关的疾病或症状相关的组织或器官,可根据上述疾病或症状适当进行选择。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给药是向上述所测定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有所减少的特定组织局部给药。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在客体中分解体脂肪的方法,包括向需要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任一组合物施用于有需要的客体的步骤。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方法在上述给药步骤之前,还包括从客体分离的试样测定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水平的步骤。本发明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水平测定可通过使用任何现有的已知的方法来测定。从本发明的客体分离的试样是指从包含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细胞的客体分离的试样,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观察相对于平均体重组的平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表达量,本发明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水平是否有所减少,在减少的情况下,对上述客体施行上述给药的步骤。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平均体重组是指具有与对象客体相同的身高的人群的平均体重和相同的体重的人群的集合,优选地,用于测定平均体重组的体重的样本组可在属于与客体相同的种族、民族的人群中随机选择,至少为10人以上,优选为50人以上,更优选地可以为100人以上,通过测定他们的平均体重来用作用于选定平均体重组的平均体重。并且,代替性地,可利用现有的已知的统计数值。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细胞是从属于上述的平均体重组的客体获得的细胞。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试样是从特定组织或器官获得的。与平均体重组的平均体型相比,本发明的特定组织或器官可从脂肪含有量高的部位适当进行选择。

在本发明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给药是向上述测定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有所减少的特定组织局部给药。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组合物不仅在使用于各疾病模型的动物中不显示毒性,而且在将其注入各种脑疾病(阿尔茨海默、帕金森氏症、亨廷顿病等)、脑卒中、老化促进、皮肤实验动物模型试验组及正常动物试验组的情况下,相对于对照组,使在多种脏器包括大脑和海马中与线粒体的功能相关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和除此之外的多个相关基因(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fibronectintypeiiidomaincontaining5,fndc5)、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relatedreceptoralpha,erra)、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protein1,uc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超氧化物歧化酶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可有用地用作用于预防或治疗病态、障碍和/或疾病的药剂学组合物,上述病态、障碍和/或疾病包括各种脑疾病(阿尔茨海默、帕金森氏症、亨廷顿病等)的基本行为测试中也具有有所改进的行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相关退行性神经疾病、代谢性疾病、局部脂肪去除及脂质代谢相关疾病、老化及由老化引起的疾病、肌肉减少(少肌症、萎靡不振)及由肌肉减少引起的疾病。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及图1c为示出基于正常鼠模型中的6′-唾液乳糖(6′-sl(sialyllactoase))组合物处理的脏器(图1a)、骨骼肌(图1b)及腹部脂肪(图1c)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图1d、图1e及图1f为示出基于正常鼠模型中的3′-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脏器(图1d)、骨骼肌(图1e)及腹部脂肪(图1f)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

图2a及图2b为利用数值(图2a)和蛋白质印迹法(图2b)示出大脑和海马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蛋白质表达变化的图。

图3为示出基于神经细胞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

图4为示出基于c2c12未成熟肌肉细胞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

图5a及图5b为相对于对照组大脑或海马的相对基因表达变化在各脏器中由((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阿尔茨海默病模型+3′-唾液乳糖)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数值表示。

图6为对于对照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3′-唾液乳糖)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剂型七天的认知能力测试(morriswatermaze)实验并用使用示出认知能力测试中的逃离时间。

图7a及图7b为示出基于帕金森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

图8为示出与帕金森氏症动物模型有关的行为实验结果的图。

图9a及图9b为示出基于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中的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

图10a及图10b为示出基于亨廷顿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

图11为示出与亨廷顿疾病模型有关的转棒运转实验的结果。

图12为示出观察缺血模型中的缺血体积的结果的图。

图13为示出脑出血(ich)诱导后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处理的修改肢体放置测试(mlpt)实验分数变化的图。

图14为示出基于鼠模型中的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

图15为示出局部给药鼠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时皮下脂肪减少效果的图。

图16a及图16b为示出基于老化促进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

图17a及图17b为示出测定细胞中h2o2(活性氧组数值)(图17a)及测定线粒体的超氧化物生成(图17b)的图。

图18a及图18b为示出测定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给药的端粒酶活性的结果。

图19a及图19b为示出测定细胞中h2o2(活性氧组数值)(图19a)及测定线粒体的超氧化物生成(图19b)的结果的图。

图20a及图20b为示出通过在动脉硬化症模型(载脂蛋白e(apoe)-/-;图20a)和masms(图20b)中处理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来分析端粒酶活性的结果的图。

图21a及图21b为示出基于皮肤实验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

图22a及图22b为示出分化脂肪细胞中给药6′-唾液乳糖(图22a)和3′-唾液乳糖(图22b)时细胞中脂肪的变化的图。

图23a及图23b为示出分化的脂肪细胞中给药6′-唾液乳糖(图23a)和3′-唾液乳糖(图23b)时细胞中脂肪的变化的细胞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24为示出影响分化的脂肪细胞中细胞的存活率的6′-唾液乳糖的影响的图。

图25为示出分化的脂肪细胞中基于唾液乳糖的甘油分泌的变化的图。

图26a及图26b为示出基于唾液乳糖皮下注射的高脂饮食小鼠的皮肤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具体说明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要旨,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

实施例1.正常鼠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促进评价

为了观察相对于给药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之前,按各脏器的相对基因表达变化,4周龄的c57bl/6小鼠购自dooyeul生物技术(韩国)。水自由供给,销售的颗粒饲料(韩国dooyeul生物技术)供给2周。6周龄时,将小鼠(初始体重平均21.4±1.1g)随机分为如下的三组(每组由8只小鼠组成)并维持了它们的饮食10周(共24只动物):

对照组:正常饮食小鼠组

3′-唾液乳糖给药组:除正常饮食组外,额外给药3′-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西格玛)(以小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

6′-唾液乳糖给药组:除正常饮食组外,额外给药6′-唾液乳糖(6′-唾液乳糖,西格玛)(以小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

以每天口服给药的方式给药唾液乳糖或蒸馏水(deionizedwater)。在动物室中保管小鼠10周,并绝食12小时后牺牲小鼠。每隔5天测定饮食摄取量及体重变化量。3’-唾液乳糖(3′-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3′-n-acetylneuraminyl-d-lactose)、3′-唾液酸d-乳糖(3′-sialyl-d-lactose)或α-neunac-(2→3)-β-d-gal-(1→4)-dglc)或6’-唾液乳糖(6′-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6′-n-acetylneuraminyl-lactose)、6′-唾液酸d-乳糖(6′-sialyl-d-lactose)或α-neunac-(2→6)-β-d-gal-(1→4)-d-glc)购自西格玛奥德里奇(西格玛-aldrich)。

在八种主要脏器(心脏、海马、脑、脊髓、肺、肝脏、脾脏和肾脏)和三种骨骼肌和腹部脂肪等中定量比较如上所述的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给药的基因表达变化。由三唑试剂(trizolagent,英杰(invitrogen))提取核糖核酸(rna)。使用如上提取定量的核糖核酸和逆转录系统(美国普洛麦格(promega))来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利用对合成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及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预先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应用生物系统(appliedbiosystem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mm00447181_m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及mm99999915_q1)来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形态。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分析使用了转子基因3000系统(rotor-gene3000system)(澳大利亚悉尼科贝特研究(corbettresearch)),其结果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相对于给药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之前,按各脏器的相对基因表达变化是由数值表示在各脏器中(唾液乳糖给药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在6′-唾液乳糖的情况下,如大部分的脏器(图1a)、骨骼肌(图1b)和腹部脂肪(图1c)所示,在多个身体部位中,相对于6′-唾液乳糖给药组阴性对照组,包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多个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及解偶联蛋白1)的表达程度非常高。即,可以确认6′-唾液乳糖促进正常鼠的多个脏器、肌肉和脂肪中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在3′-唾液乳糖的情况下,大部分的脏器(图1d)、骨骼肌(图1e)和腹部脂肪(图1f)中可以看出,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在多个身体部位中3′-唾液乳糖给药组的多个分析对象的表达程度略有增加,但是相对于6′-唾液乳糖其效果少。

图1a、图1b及图1c为示出基于正常鼠模型中的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脏器(图1a)、骨骼肌(图1b)及腹部脂肪(图1c)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图1d、图1e及图1f为示出基于正常鼠模型中的3′-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脏器(图1d)、骨骼肌(图1e)及腹部脂肪(图1f)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图1a至图1f中纵轴表示相对于对照组的相对基因表达比。

实施例2.基于老龄鼠模型的大脑和海马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蛋白质表达促进评价

为了观察相对于给药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6′-唾液乳糖)之前的相对蛋白质表达,4周龄的icr小鼠购自中央实验动物(韩国)。水自由供给,销售的颗粒饲料(韩国dooyeul生物技术)供给2周。6周龄时,将小鼠(初始体重平均20.3±1.5g)随机分为如下的三组(每组由8只小鼠组成)并维持了它们的饮食42周(共24只动物):

对照组:正常饮食小鼠组

3′-唾液乳糖给药组:向正常饮食组处理3′-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西格玛(sigma))(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

6′-唾液乳糖给药组:向正常饮食组处理6′-唾液乳糖(6′-sl,西格玛)(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

每天以口服给药的方式给药唾液乳糖或蒸馏水。在动物室中保管小鼠42周,并绝食12小时后牺牲小鼠。每隔5天测定饮食摄取量及体重变化量。3’-唾液乳糖(3′-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3′-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3)-β-d-gal-(1→4)-dglc)或6’-唾液乳糖(6′-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6′-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6)-β-d-gal-(1→4)-d-glc)购自西格玛奥德里奇。

图2为用数值(图2a)和蛋白质印迹法(图2b)示出大脑和海马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蛋白质表达变化的图。在图2b中,bb16′为6′-唾液乳糖。在各部位中,通过定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蛋白质表达量’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蛋白质表达量’来示出其值的相对比(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蛋白质表达量)/(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蛋白质表达量)对于对照组、3′-唾液乳糖给药组、6′-唾液乳糖给药组由数值示出。在所有大脑和海马中,相对于阴性对照组,6′-唾液乳糖给药组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表达程度非常高。即,可以确认6′-唾液乳糖促进正常鼠的大脑的多个部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蛋白质的表达。

图2为示出基于老化鼠模型中的唾液乳糖组合物给药的大脑和海马部分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蛋白质表达变化。对生后6周的雄性icr小鼠以每组为8只分为对照组和6′-唾液乳糖给药组进行饮食调节实验42周,牺牲小鼠并取出大脑和海马。大脑是取出大脑皮质。利用数值(图2a)和蛋白质印迹法(图2b)表示取出的大脑和海马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蛋白质表达变化。

实施例3.基于神经细胞实验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促进评价

为了确认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是否在神经细胞中也具有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基因相关基因的表达的效果,进行如下试验。

成神经细胞(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美国模式培养物保藏所(americantypeculturecollection,usa))是在6-孔板的孔中包含10%的牛胎儿血清、100u的青霉素及0.1mg/ml的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中,在37℃、5%的co2/95%的大气条件下培养。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为快速生长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瘤细胞系(neuroblastomacellline)。以每孔6000个密度接种后,将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为5×106细胞/ml程度融合的孔中添加0.1mg/ml的浓度的唾液乳糖并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24小时。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或6′-唾液乳糖)使用与实施例1中记载的相同的。除非另有说明,应理解为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或6′-唾液乳糖)及其使用浓度与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相同。以培养基体积的1/1000处理阴性对照组用生理食盐水。在37℃的温度下培养处理各样品的多个细胞后,冷食盐水清洗两次,并用三唑试剂(英杰)提取核糖核酸。通过利用对合成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及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预先设计的引物(primer)和探针(probe)(应用生物系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mm00447181_m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及mm99999915_q1)来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形态。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分析利用了转子基因3000系统(澳大利亚悉尼科贝特研究),其结果如图3所示。

图3为示出基于神经细胞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如图3所示,比较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处理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24小时的给药组和未进行处理的对照组的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给药组对包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各种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表达量显著增加。6′-唾液乳糖大大促进了在神经细胞中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行管的多个基因的表达,并可以确认3′-唾液乳糖的促进效果小于6′-唾液乳糖。

实施例4.基于肌肉细胞实验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促进评价

为了确认唾液乳糖是否在实际肌肉细胞中具有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基因的表达的效果,进行了如下试验。

c2c12未成熟肌肉细胞购自美国组织细胞收藏中心(americantissueculturecollection,atcc),在含有10%的fbs(牛胎儿血清培养基(美国吉卜卡(gibco))的dmem(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美国吉卜卡)培养基中每隔两天换一次培养基并在37℃、5%的co2培养器中培养直至融合(confluent)70%。肌肉细胞的分化在含有2%的hs(马血清,美国吉卜卡)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在包含2%的马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4天的肌肉细胞处理各种浓度的唾液乳糖。对阴性对照组处理培养基体积的1/1000的生理食盐水。在37℃的温度下培养处理各样品的细胞24小时后,用冷食盐水清洗两次,并用三唑试剂(英杰)提取核糖核酸。利用在上述企图的定量的1μg/μl的核糖核酸和逆转录系统(美国普洛麦格)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

利用对合成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及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预先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应用生物系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mm00447181_m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及mm99999915_q1)测定多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形态。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分析利用了转子基因3000系统(澳大利亚悉尼科贝特研究),其结果如图4所示。

图4为示出基于c2c12未成熟肌肉细胞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比较对c2c12未成熟肌肉细胞处理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24小时的给药组和未进行处理的对照组的结果,如图4所示,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给药组对包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各种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6′-唾液乳糖促进了c2c12未成熟肌肉细胞中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并可以确认3′-唾液乳糖的促进效果低于6′-唾液乳糖。

实施例5.基于阿尔茨海默脑疾病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促进评价及认知能力测试改善评价

为了确认基于阿尔茨海默脑疾病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及认知能力测试变化,6周龄的小鼠购自中央实验动物(韩国)。水自由供给,销售的颗粒饲料(韩国dooyeul生物技术)供给2周。8周龄时将小鼠分为如下三组(每组由8只小鼠组成):将对生后8周的雄性c57/bl6小鼠(正常鼠;初始体重平均35.6±3.3g)处理正常饮食的组以8只小鼠为对照组,将生后8周的雄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3×tg;初始体重平均33.9±2.8g)以每组为8只随机分为下述三个不同的饮食处理组并保持它们的饮食10周(共32只动物):

对照组:未给药唾液乳糖的摄取正常饮食的正常鼠(8只)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未给药唾液乳糖的摄取正常饮食的阿尔茨海默模型(8只)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3′-唾液乳糖)组:除正常饮食组外,额外给药3′-唾液乳糖(3′-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阿尔茨海默模型(8只)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除正常饮食组外,额外给药6′-唾液乳糖(6′-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阿尔茨海默模型(8只)

每天以口服给药的方式给药唾液乳糖或蒸馏水。在动物室中保管小鼠10周,并绝食12小时后牺牲小鼠。每隔5天测定饮食摄取量及体重变化量。3’-唾液乳糖(3′-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3′-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3)-β-d-gal-(1→4)-dglc)或6’-唾液乳糖(6′-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6′-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6)-β-d-gal-(1→4)-d-glc)购自西格玛奥德里奇。

在脑疾病相关两种主要脏器(海马及大脑)中定量比较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大脑为大脑皮质。利用三唑试剂(英杰)提取核糖核酸。利用上述中提取定量的核糖核酸和逆转录系统(美国普洛麦格)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利用对合成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及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预先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应用生物系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mm00447181_m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及mm99999915_q1)测定多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形态。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分析利用了转子基因3000系统(澳大利亚悉尼科贝特研究),其结果如图5所示。

图5为示出基于阿尔茨海默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在图5中,相对于对照组大脑或海马的相对基因表达变化由各脏器中((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阿尔茨海默病模型+3′-唾液乳糖)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的数值比表示。将生后8周雄性阿尔茨海默模型(3×tg)小鼠每组为8只,分成给药唾液乳糖的组和未给药的组,经10周的饮食调节实验比较了正常饮食正常鼠(c57/bl6)的基因表达量。如图5所示,以正常饮食的正常鼠对照组为基准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药6′-唾液乳糖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在大脑(图5a)和海马(图5b)中包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各种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程度略有下降,但是相对于未给药唾液乳糖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表达程度非常高。可知,相对于6′-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的相关基因表达促进效果相对下降。即,6′-唾液乳糖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的大脑和海马中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相关的多个基因(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量最显著性增加。

图6为对于对照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3′-唾液乳糖)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进行7天的认知能力测试(morriswatermaze)实验并用数值示出认知能力测试中的逃离时间。即使经过试验时间未给药唾液乳糖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的认知能力测试逃离时间几乎没有得到改善,但是相反,可知给药6′-唾液乳糖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的测试逃离时间明显加快,与正常饮食的正常鼠对照组相比略有下降。可知与6′-唾液乳糖相比,3′-唾液乳糖的认知能力改善效果相对下降。即,可知6′-唾液乳糖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中最佳地改善认知能力。

实施例6.基于帕金森脑疾病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促进评价及行为实验改善评价

为了观察基于帕金森脑疾病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及行为实验改善变化,13周龄的正常sd大鼠及帕金森脑疾病模型购自中央实验动物(韩国)。水自由供给,销售的颗粒饲料(韩国dooyeul生物技术)供给1周。14周龄时,将sd大鼠分为如下4组(每组由8只形成):将对生后14周的雄性sd大鼠(正常鼠;初始体重平均355.6±32.3g)处理正常饮食的组以8只为对照组,通过生后8周龄时给药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来在13周龄时给药6-羟基多巴胺诱导sd大鼠帕金森氏症模型以每组为8只随机分为如下三个不同的饮食处理组,从14周龄(初始体重平均363.6±29.8g)开始保持这些饮食10周(共32只动物):

对照组:未给药唾液乳糖的摄取正常饮食的正常鼠(8只)

(帕金森氏症模型)组:未给药唾液乳糖的摄取正常饮食的帕金森模型(8只)

(帕金森氏症模型+3′-唾液乳糖)组:在正常饮食组处理3′-唾液乳糖(3′-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帕金森模型(8只)

(帕金森氏症模型+6′-唾液乳糖)组:在正常饮食组处理6′-唾液乳糖(6′-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帕金森模型(8只)

每天以口服给药的方式给药唾液乳糖或蒸馏水。在动物室中保管小鼠10周,并绝食12小时后牺牲小鼠。每隔5天测定饮食摄取量及体重变化量。3’-唾液乳糖(3′-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3′-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3)-β-d-gal-(1→4)-dglc)或6’-唾液乳糖(6′-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6′-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6)-β-d-gal-(1→4)-d-glc)购自西格玛奥德里奇。

在脑疾病相关两种主要脏器(海马、大脑)中定量比较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用三唑试剂(英杰)提取核糖核酸。利用上述中提取定量的核糖核酸和逆转录系统(美国普洛麦格)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利用对合成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及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预先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应用生物系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mm00447181_m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及mm99999915_q1)测定多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形态。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分析利用了转子基因3000系统(澳大利亚悉尼科贝特研究),其结果如图7a及图7b所示。

图7a及图7b为示出基于帕金森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通过生后8周龄时给药6-羟基多巴胺来在13周龄供给6-6-羟基多巴胺诱导sd大鼠帕金森氏症模型以每组为8只分成给药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的组和未给药的组,进行8周的饮食调节实验,与对生后13周的雄性sd大鼠(正常鼠)正常饮食处理的对照组的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比较。在图7a及图7b中,相对于大脑或海马的正常鼠基因表达变化在脏器中由((帕金森氏症模型)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帕金森氏症模型+3′-唾液乳糖)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和((帕金森氏症模型+6′-唾液乳糖)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的数值表示。其结果,如图7a及图7b所示,以正常饮食的正常鼠对照组为基准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药(帕金森氏症模型+6′-唾液乳糖)组在大脑(图7a)和海马(图7b)中包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各种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程度略有下降,但是相对于未给药唾液乳糖的(帕金森模型)组,表达程度非常优秀。可知,相对于6′-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的相关基因表达促进效果相对下降。即,6′-唾液乳糖对帕金森氏症模型鼠的大脑和海马中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

图8为示出对帕金森氏症动物模型的行为实验结果的图。在图8中,纵轴为对对照组、(帕金森氏症模型)组、(帕金森氏症模型+3′-唾液乳糖)组和(帕金森氏症模型+6′-唾液乳糖)组利用垂直的窗棂工具进行行为能力实验(转角及下去)的结果,是转角和下去时间的数值。垂直的窗棂工具为5cm×55cm×8cm的开放的箱子形态,正面是0.8cm×0.8cm的金属线,剩余面是黑色的有机玻璃,并将底部制成5cm长,以确保安全。当进行实验时,将小鼠朝上放置距设备顶部3cm的位置,在试验前,顺应其装置三次于两天。若属在60秒内下不来,则重复进行。转角时间为朝上的鼠转身朝下所需时间,下去的时间为从鼠转角后下来的整个实验时间减去转角时间的时间。

如图8所示,相对于正常饮食的正常鼠对照组,未给药唾液乳糖的(帕金森氏症模型)组转角时间和下去时间花了2~3倍以上,相反,给药6′-唾液乳糖的(帕金森氏症模型+唾液乳糖)组转角时间和下去时间与对照组几乎类似。即,可以确认6′-唾液乳糖具有改善帕金森氏症模型鼠中行为能力(转角或下去)。可知与6′-唾液乳糖相比,3′-唾液乳糖的行为能力改善效果相对下降。

实施例7.基于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促进评价

为了观察基于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生后4周龄的正常sd大鼠及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野田癫痫大鼠(nodaepilepticrat,ner)购自中央实验动物(韩国)。水自由供给,销售的颗粒饲料(韩国dooyeul生物技术)供给2周。6周龄时,将sd大鼠分为如下4组(每组由8只形成):将对生后6周雄性sd大鼠(正常鼠;初始体重平均176.3±13.3g)处理正常饮食的组以8只为对照组,将生后6周龄的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初始体重平均181.8±11.3g)以每组8只随机分成下述三个不同饮食处理组,从6周龄开始保持这些饮食10周(共32只动物):

对照组:未给药唾液乳糖的摄取正常饮食的正常鼠(8只)

(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组:未给药唾液乳糖的摄取正常饮食的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8只)

(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3′-唾液乳糖)组:在正常饮食组中处理3′-唾液乳糖(3′-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8只)

(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在正常饮食组中处理6′-唾液乳糖(6′-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8只)

每天以口服给药的方式给药唾液乳糖或蒸馏水。在动物室中保管大鼠10周,并绝食12小时后牺牲大鼠。每隔5天测定饮食摄取量及体重变化量。3’-唾液乳糖(3′-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3′-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3)-β-d-gal-(1→4)-dglc)或6’-唾液乳糖(6′-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6′-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6)-β-d-gal-(1→4)-d-glc)购自西格玛奥德里奇。

在脑疾病相关两种主要脏器(海马、大脑)中定量比较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用三唑试剂(英杰)提取核糖核酸。利用上述中提取定量的核糖核酸和逆转录系统(美国普洛麦格)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利用对合成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及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预先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应用生物系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mm00447181_m1、999915_q1)测定多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形态。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分析利用了转子基因3000系统(澳大利亚悉尼科贝特研究),其结果如图9所示。

图9a及图9b为示出基于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中的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图。在图9a及图9b中,纵轴为相对于对照组大脑或海马的相对基因表达变化在各脏器中((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3′-唾液乳糖)组((癫痫/惊厥脑疾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的数值。分为生后6周龄的癫痫/惊厥疾病模型以每组8只给药唾液乳糖的组和未给药的组进行10周的饮食调节实验,与对生后6周雄性sd大鼠(正常鼠)处理正常饮食的对照组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比较。其结果,如图9a及图9b所示,正常饮食的正常鼠对照组为基准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药唾液乳糖的(癫痫/惊厥疾病模型+唾液乳糖)组在大脑(图9a)和海马(图9b)中包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各种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程度略有下降,但是与未给药唾液乳糖的(癫痫/惊厥模型)组相比,表达程度非常优秀。即,6′-唾液乳糖在癫痫/惊厥疾病模型鼠的大脑和海马中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相关的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可知与6′-唾液乳糖相比,3′-唾液乳糖的基因表达促进效果相对下降。

实施例8.基于亨廷顿脑疾病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促进评价及转棒运转时间改善评价

为了观察基于亨廷顿脑疾病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及认知能力测试变化,4周龄的小鼠购自中央实验动物(韩国)。水自由供给,销售的颗粒饲料(韩国dooyeul生物技术)供给1周。5周龄时,将小鼠分成如下三组(每组由8只小鼠组成):将对生后5周雄性c57/bl6小鼠(正常鼠;初始体重平均25.3±4.3g)处理正常饮食的组以8只为对照组,对生后5周的雄性亨廷顿病模型小鼠(r6/2系列(b6cbatg(hdexon1)62gpb/3j、111cags)的转基因亨廷顿病小鼠;初始体重平均26.9±4.8g)以每组8只随机分成下述三个不同饮食处理组,保持这些饮食10周1(共32只动物):

对照组:未给药唾液乳糖的摄取正常饮食的正常鼠(8只)

(亨廷顿病模型)组:未给药唾液乳糖的摄取正常饮食的亨廷顿模型(8只)

(亨廷顿病模型+3′-唾液乳糖)组:在正常饮食组中处理3′-唾液乳糖(3′-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亨廷顿模型(8只)

(亨廷顿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在正常饮食组中处理6′-唾液乳糖(6′-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亨廷顿模型(8只)

每天以口服给药的方式给药唾液乳糖或蒸馏水。在动物室中保管小鼠10周,并绝食12小时后牺牲小鼠。每隔5天测定饮食摄取量及体重变化量。3’-唾液乳糖(3′-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3′-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3)-β-d-gal-(1→4)-dglc)或6’-唾液乳糖(6′-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6′-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6)-β-d-gal-(1→4)-d-glc)购自西格玛奥德里奇。

在脑疾病相关两种主要脏器(海马及大脑)中定量比较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用三唑试剂(英杰)提取核糖核酸。利用上述中提取定量的核糖核酸和逆转录系统(美国普洛麦格)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利用对合成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及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预先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应用生物系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mm00447181_m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及mm99999915_q1)测定多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形态。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分析利用了转子基因3000系统(澳大利亚悉尼科贝特研究),其结果如图10所示。

图10a及图10b为示出基于亨廷顿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在图10a及图10b中,纵轴为相对于正常鼠对照组大脑或海马的基因表达变化在各脏器中((亨廷顿病模型)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亨廷顿病模型+3′-唾液乳糖)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和((亨廷顿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的数值。将生后5周雄性亨廷顿模型小鼠以每组为8只分成给药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的组和未给药的组来进行饮食调节实验10周,并与正常饮食正常鼠(c57/bl6)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比较。其结果,如图10a及图10b所示,当以正常饮食的正常鼠为对照组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药6′-唾液乳糖的(亨廷顿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中的大脑(图10a)和海马(图10b)中包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各种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程度略有下降,但是,与未给药唾液乳糖的(亨廷顿病模型)组相比,表达程度很高。即,唾液乳糖对亨廷顿病模型鼠的大脑和海马中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可知3′-唾液乳糖与6′-唾液乳糖相比,6′-唾液乳糖的基因表达促进效果相对较低。

并且,相对于正常饮食的正常鼠对照组,通过计算(亨廷顿病模型)组、(亨廷顿病模型+3′-唾液乳糖)组和(亨廷顿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的转棒运转时间变化对行为改善进行评价。转棒运转实验是确认((亨廷顿病模型)组的转棒运转时间)/(对照组转棒运转时间)与((亨廷顿病模型+3′-唾液乳糖)组的转棒运转时间)/(对照组转棒运转时间)和((亨廷顿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的转棒运转时间)/(对照组转棒运转时间)的数值的变化的实验。转棒运转时间利用转棒装置(在3分钟时间内以4rpm至40rpm的旋转速度加速的棒;韩国正都仪器(jungdoinstruments))测定。对4周龄的鼠进行转棒试验后,从5周龄开始进行转棒试验测定直至掉下去的平均时间。

图11为示出对亨廷顿疾病模型的转棒运转实验的结果的图。在图11中,纵轴表示((亨廷顿病模型)组的转棒运转时间)/(对照组转棒运转时间)与((亨廷顿病模型+3′-唾液乳糖)组的转棒运转时间)/(对照组转棒运转时间)和((亨廷顿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的转棒运转时间)/(对照组转棒运转时间)的数值。其结果,如图11所示,与正常饮食的正常鼠对照组相比,对(亨廷顿病模型)组、(亨廷顿病模型+3′-唾液乳糖)组和(亨廷顿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比较转棒运转实验时,与未给药唾液乳糖的(亨廷顿病模型)组相比,给药6′-唾液乳糖的(亨廷顿病模型+6′-唾液乳糖)组的转棒运转时间有所增加,3′-唾液乳糖的运转时间增加的效果小于6′-唾液乳糖。即,可知6′-唾液乳糖在亨廷顿病模型中可以最能促进行为改善。

实施例9.基于脑卒中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缺血体积及修改肢体放置测试分数变化

为了确认脑卒中模型中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缺血体积及修改肢体放置测试(modifiedlimbplacingtest,mlpt)分数变化,4周龄的小鼠购自中央实验动物(韩国)。水自由供给,销售的颗粒饲料(韩国dooyeul生物技术)供给1周。包括临时及永久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闭塞及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的脑卒中模型使用6周龄雄性斯普拉-道来大鼠(sprague-dawleyrat)(体重平均185.3±15.8g)及雄性balb/c小鼠(体重平均24.6±3.8g)制成。为了比较唾液乳糖给药效果,诱发脑卒中后,以每组8只随机分成三个不同的腹腔给药组(共24只动物)腹腔给药1小时:

对照组:溶解缓冲液对照组媒介腹腔给药组(8只)

3′-唾液乳糖处理:3′-唾液乳糖溶解缓冲液媒介腹腔给药组(8只)

6′-唾液乳糖处理:6′-唾液乳糖溶解缓冲液媒介腹腔给药组(8只)

局部脑梗死小鼠模型进一步使用成脑梗死模型,在此模型中诱发脑梗死后,将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腹腔给药3小时。

对照组:溶解缓冲液对照组媒介腹腔给药组(8只)

3′-唾液乳糖处理:3′-唾液乳糖溶解缓冲液媒介腹腔给药组(8只)

6′-唾液乳糖处理:6′-唾液乳糖溶解缓冲液媒介腹腔给药组(8只)

缺血体积测定通过使用红四氮唑(ttc,氯化2,3,7-三苯基四唑(2,3,7-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对缺血诱导24小时后缺血体积(梗塞及边界区域)的体积如下进行。抽取大脑后,以1mm的厚度切割前额并浸渍于2%的红四氮唑溶液中。接着,用pbs-4%的多聚甲醛固定染色的切片后,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切片的缺血产生部位及未产生区域。如下校准基于脑肿的值:校准的缺血体积値:测定的缺血面积×1-{[(同侧未产生区域-对侧未产生区域)/对侧未产生区域]}。缺血体积由总未产生体积的百分比表示。

图12为示出观察缺血模型中的缺血体积的结果的图。图12的结果为将3′-唾液乳糖或6′-唾液乳糖处理在施加临时或永久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小鼠模型时,观察体内基于唾液乳糖的缺血性神经损伤保护效果的结果。如图12所示,基于6′-唾液乳糖处理的缺血体积减少在局部小脑永久缺血模型(50%)、局部小脑临时缺血模型(60%)及局部大脑永久闭塞模型(40%)中均为一半左右。可知与6′-唾液乳糖相比,对3′-唾液乳糖的缺血性神经损伤的保护效果相对下降。

并且,为了观察脑出血模型中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的神经退行性抑制,进行了修改肢体放置测试。修改肢体放置测试脑出血诱导一天前、一天后及三天后如下进行。将模型悬吊在离桌10cm的位置后,对将前腿伸向桌子的程度进行评价(正常为0分、不正常弯曲为1分)。接着,使模型的前脚通过边缘移动,轻轻拉下每个前腿,评价回收程度(第二次实验:前腿;第三次实验:后腿)。最后,将大鼠放置在桌子的边缘,评价前腿的侧位。对三次评价的结果评分如下:正常,0分;延缓(至少2秒)和/或不完全进行,1分;未进行,2分。共7分显示最大神经性缺陷,0分表示正常。

图13为示出脑出血诱导后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处理的修改肢体放置测试试验分数变化的图。如图13所示,在脑出血模型中处理6′-唾液乳糖时,如脑出血模型诱导第一天和第三天结果所示,与对照组相比,修改肢体放置测试分数下降。即,具有基于6′-唾液乳糖处理的神经退行抑制效果。可知与6′-唾液乳糖相比,3′-唾液乳糖的神经退行抑制效果相对下降。

实施例10.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腹部脂肪基因表达变化及局部脂肪去除评价

为了观察鼠模型中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及局部脂肪去除效果,4周龄的雄性ob小鼠(c57bl/6j-ob/ob)模型购自中央实验动物(韩国)。水自由供给,供给高脂肪饲料(啮齿动物饮食60卡路里百分比的脂肪(rodentdietwith60kcal%fat))2周。对生后6周的雄性ob小鼠(c57bl/6j-ob/ob)模型(初始体重平均34.2±3.7g)以每组为8只随机分成下述三个不同的饮食处理组,并保持这些饮食10周(共24只动物):

对照组:摄取未处理唾液乳糖的高脂肪饲料(啮齿动物饮食60卡路里百分比的脂肪)饮食的模型(8只)

3′-唾液乳糖给药组:对高脂肪饮食组处理3′-唾液乳糖(3′-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模型(8只)

6′-唾液乳糖给药组:对高脂肪饮食组处理6′-唾液乳糖(6′-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模型(8只)

每天以口服给药的方式给药唾液乳糖或蒸馏水。在动物室中保管小鼠10周,并绝食12小时后牺牲小鼠。每隔5天测定饮食摄取量及体重变化量。3’-唾液乳糖(3′-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3′-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3)-β-d-gal-(1→4)-dglc)或6’-唾液乳糖(6′-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6′-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6)-β-d-gal-(1→4)-d-glc)购自西格玛奥德里奇。

在腹部定量比较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变化。利用三唑试剂(英杰)提取核糖核酸。利用上述中提取定量的核糖核酸和逆转录系统(美国普洛麦格)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利用对合成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及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预先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应用生物系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mm00447181_m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及mm99999915_q1)测定多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形态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分析利用了转子基因3000系统(澳大利亚悉尼科贝特研究),其结果如图14所示。

图14为示出基于鼠模型中的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在图14中,纵轴为在摄取高脂肪饲料饮食的模型中相对于唾液乳糖给药前的腹部脂肪基因表达,在腹部脂肪(3′-唾液乳糖给药组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和(6′-唾液乳糖给药组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的数值。将生后6周的雄性小鼠以每组为8只分成对照组和唾液乳糖给药组,进行10周的高脂肪饮食调节实验。其结果,如图14所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给药6′-唾液乳糖的实验组对各种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两倍左右。可知,与6′-唾液乳糖相比,3′-唾液乳糖的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促进效果略有下降。

并且,在摄取未处理唾液乳糖的高脂肪饲料饮食的上述ob小鼠(c57bl/6j-ob/ob)模型鼠中,利用装配辊(0.5mm,intomr,(株)intomedi)确认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给药的局部脂肪去除效果。具体地,剃掉鼠的背部毛并对暴露皮肤涂抹食盐水缓冲液中0.1m浓度的唾液乳糖后,摩擦上述装配辊来通过皮肤进行吸收。对照组除了使用没有唾液乳糖的上述缓冲液之外相同。其结果如图15所示。图15为示出局部给药鼠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变化的图。在图15中,3′-sl、6′-sl及ctl分别为3′-唾液乳糖给药组,6′-唾液乳糖给药组及对照组,使摄取高脂肪饮食10周后,通过使用装配辊来在0天和4天局部给药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后,在第7天利用皮肤镜(dermoscopy)观察的结果。

其结果,如图15所示,可以确认与未给药的阴性对照部分相比,借助装配辊给药6′-唾液乳糖的部分局部去除了脂肪。可知与6′-唾液乳糖相比,3′-s的局部脂肪去除效果相对下降。

实施例11.基于老化促进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按身体部位的基因表达变化和基于端粒功能和活性氧组调节的老化相关慢性疾病防止效果

为了在老化促进模型中确认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按身体部位的基因表达变化,生后4周的雄性老化促进模型小鼠(samp1/skuslc)购自中央实验动物(韩国)。水自由供给,销售的颗粒饲料(韩国dooyeul生物技术)供给1周。将对生后6周的雄性老化促进模型小鼠(初始体重平均28.8±2.3g)以每组为8只随机分为三个不同的饮食处理组,保持这些饮食10周(共24只动物):

对照组:未给药唾液乳糖的摄取正常饮食的正常鼠(8只)

3′-唾液乳糖给药组:对正常饮食组处理3′-唾液乳糖(3′-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老化促进模型(8只)

6′-唾液乳糖给药组:对正常饮食组处理6′-唾液乳糖(6′-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老化促进模型(8只)

每天以口服给药的方式给药唾液乳糖或蒸馏水。在动物室中保管小鼠14周,并绝食12小时后牺牲小鼠。每隔5天测定饮食摄取量及体重变化量。3’-唾液乳糖(3′-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3′-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3)-β-d-gal-(1→4)-dglc)或6’-唾液乳糖(6′-n-乙酰神经氨酸d-乳糖、6′-唾液酸d-乳糖或α-neunac-(2→6)-β-d-gal-(1→4)-d-glc)购自西格玛奥德里奇。

在8种主要脏器(心脏、海马、脑、脊髓、肺、肝、脾、肾)和3中骨骼肌(比目鱼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中定量比较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利用三唑试剂(英杰)提取核糖核酸。利用上述中提取定量的核糖核酸和逆转录系统(美国普洛麦格)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利用对合成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及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预先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应用生物系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mm00447181_m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及mm99999915_q1)测定多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形态。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分析利用了转子基因3000系统(澳大利亚悉尼科贝特研究),其结果如图16所示。

图16a及图16b为示出基于老化促进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图。将对生后6周的雄性老化促进模型小鼠(samp1/skuslc)以每组为8只分成对照组、3′-唾液乳糖给药组和6′-唾液乳糖给药组,进行12周的饮食调节实验。在图16a及16b中纵轴为相对于给药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前按身体部位的相对基因表达变化,在各身体部位中(3′-唾液乳糖给药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和(6′-唾液乳糖给药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的数值。其结果,如图16a及16b所示,3′-唾液乳糖(图16a)和6′-唾液乳糖(图16b)均在大部分的脏器和骨骼肌中各种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但是,可知与6′-唾液乳糖相比,3′-唾液乳糖的分析对象的基因表达促进效果略有下降。

并且,为了细胞水平的实验,在摄取未给药唾液乳糖的高脂肪饲料(啮齿动物饮食60卡路里百分比的脂肪)饮食的对照组中,分离了masms(多个小鼠大动脉平滑肌细胞)(griendlingetal.,1991),在培养基中添加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进行培养,为了测定细胞中h2o2(活性氧组数值),在浸泡在0.1%的小牛血清的12孔培养板中培养一天。利用h2dcfda进行测定细胞中多个活性氧组数值。为了试验,在hbss缓冲液中与h2dcfda一同培养多个细胞30分钟。对多个细胞处理胰蛋白酶并清洗后溶解于hank′s平衡盐溶液(hbss)中。用cytofluor读板器立即测定荧光值(图17a)。

为了测定线粒体的超氧化物生成,利用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mitosoxred)(线粒体超氧化物荧光标记物)测定线粒体的活性氧组。通过提取masms与线粒体超氧化物(4μm)一同在暗室37℃的温度下培养20分钟。利用荧光板读板器获得的细胞的银光大小来定量线粒体超氧化物荧光(480nm激发/580nm释放)(图17b)。

在图17a和图17b中,在老化促进模型小鼠对照组中提取液masms,将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放入培养液进行比较。为了测定细胞中h2o2(活性氧组数值)与h2dcfda一同培养(图17a),为了测定线粒体的活性氧组一同培养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线粒体超氧化物荧光标记物)(图17a)。用荧光板读板器定量细胞中h2o2和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可知,组合物降低活性氧组数值,并抑制线粒体的超氧化物生成。

图17a和图17b为示出细胞中h2o2测定(活性氧组数值)(图17a)及线粒体的超氧化物生成测定(图17b)的图。在老化促进模型小鼠(samp1/skuslc)中提取masms,并在培养液中放入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来进行比较。为了测定细胞中h2o2与h2dcfda一同培养(图17a),为了测定线粒体的活性氧组与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线粒体超氧化物荧光标记物)一同培养(图17a)。利用荧光读板器定量细胞中h2o2和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可知,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降低活性氧组数值,并抑制线粒体的超氧化物生成。

在图18a及图18b中,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利用trap协议(wrightetal.,1995)测定。简要如下,将细胞颗粒溶解于3-[3-(胆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内盐(chaps)分解溶剂(包含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抑制剂)后如4图培养30分钟。将细胞提取物(1mg)与trapeze反应混合物(端粒酶基质(ts)引物、荧光标签rp(反向)引物、对照标准圆形及硫氰酸盐(sulforhodamine)标签对照标准k2引物)一同混合。在30℃的温度下延伸端粒酶基质引物30分钟后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这样形成的trap产物用荧光板读取荧光来测定端粒酶活性。与硫氰酸盐(内部对照标准)相比,由纯荧光素的比率归一化相对的端粒酶活性,并由百分比表示。荧光素(fluorescein)(m0250)购自标记基因技术(markergenetechnologies,inc)公司。h2-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h2-dichlorofluorescindiacetate)(dcfda)购自分子探针(frommolecularprobes)。mitosoxtmred、mitotrackergreenfm和orangecmtmros(mto)购自英杰。10000xgolddye购自分子探测公司(molecularprobes,inc.)。核/胞浆分馏试剂盒(nuclear/cytosolfractionationkit)(k266-100)购自biovision。xl端粒酶检测试剂盒(xltelomerasedetectionkit)(s7707)购自密理博(millipore)。端粒pna鱼类试剂盒/cy3(telomerepnafishkit/cy3(k5326))购自达阔(dako)。

图18a及图18b为示出测定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给药的端粒酶活性的结果。通过此数值可推测端粒逆转录酶和抗氧化剂/亲电子响应元件(antioxidant/electrophile-responsiveelement,are/ere)信号途径活性化。(xiongetal.,2015,cellreports12,1391-1399)。在老化促进模型(图18a)和masms(图18b)中处理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来分析端粒酶活性。图18a为利用对照组、3′-唾液乳糖给药组和6′-唾液乳糖给药组中提取的大动脉样品在活的有机体内分析端粒酶活性的数据。图18b为通过分离对照组的平滑肌细胞(griendlingetal.,1991),在处理masms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的12孔培养板中培养一天来在生物体外分析端粒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给药使端粒酶活性增加。这种结果提供可推测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可能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增加来与端粒逆转录酶功能异常及脱氧核糖核酸损伤恢复(端粒酶活性增加-端粒逆转录酶表达)相关的依据。

实施例12.基于动脉硬化症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于端粒功能和活性氧组调节的老化相关慢性疾病防止效果

最近,发表了如下论文,即,若去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基因,则形成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硬化症、端粒功能障碍和长度减少、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端粒逆转录酶(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的表达及活动减少及p53增加(xiongetal.,2015,cellreports12,1391-1399)。

由于apoe-/-鼠一般使氧化应激和炎症的敏感性增加,并快速发达在人中所观察到的动脉粥样硬化症伤口,因此被用作动脉硬化症的代表性的模型(weissetal.,2001),apoe-/-鼠(基于c57bl/6)购自杰克逊实验室(jacksonlaboratory)。使用尾部脱氧核糖核酸的聚合酶链式反应确定基因型。

为了观察动脉硬化症老化模型中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端粒功能和基于脱氧核糖核酸损伤调节的老化相关慢性疾病防止效果,对两种生后24周的雄性模型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apoe-/-)以每组为8只随机分为下述三个不同的饮食处理组,并保持这些饮食6周(共24只动物):

对照组:摄取高脂肪饲料(啮齿动物饮食60卡路里百分比的脂肪)的动脉硬化症模型(8只)

3′-唾液乳糖给药组:对高脂肪饲料饮食组处理3′-唾液乳糖(3′-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动脉硬化症模型(8只)

6′-唾液乳糖给药组:对高脂肪饲料饮食处理6′-唾液乳糖(6′-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动脉硬化症模型(8只)

*为了细胞水平的实验,在摄取未给药唾液乳糖高脂肪饲料(啮齿动物饮食60卡路里百分比的脂肪)饮食的对照组中,分离了masms(多个小鼠大动脉平滑肌细胞)(griendlingetal.,1991),在培养基中添加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进行比较。为了测定细胞中h2o2(活性氧组数值),在浸泡在0.1%的小牛血清的12孔培养板中培养一天。利用h2dcfda进行测定细胞中多个活性氧组数值。为了试验,在hbss缓冲液中与h2dcfda一同培养多个细胞30分钟。对多个细胞进行胰蛋白酶处理并清洗后溶解于hank′s平衡盐溶液中。用cytofluor读板器立即测定荧光值(图19a)。

为了测定线粒体的超氧化物生成,利用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线粒体超氧化物荧光标记物)测定线粒体的活性氧组。通过提取masms与mitosox(4μm)一同在暗室37℃的温度下培养20分钟。利用荧光板读板器获得的细胞的银光大小来定量mitosox荧光(480nm激发/580nm释放)(图19b)。

在图19a和图19b中,在模型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apoe-/-)对照组中提取masms,并在培养液中放入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来进行比较。为了测定细胞中h2o2(活性氧组数值)与h2dcfda一同培养(图19a),为了测定线粒体的活性氧组一同培养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线粒体超氧化物荧光标记物)一同培养(图19a)。用荧光板读板器定量细胞中h2o2和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可知,组合物降低活性氧组数值,并抑制线粒体的超氧化物生成。

图19a及图19b为示出细胞中h2o2测定(活性氧组数值)(图19a)及线粒体的超氧化物生成测定(图19b)的结果的图。在模型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apoe-/-)中提取masms,并在培养液中放入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来进行比较。为了测定细胞中h2o2与h2dcfda一同培养(图19a),为了测定线粒体的活性氧组与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线粒体超氧化物荧光标记物)一同培养(图19a)。用荧光读板器定量细胞中h2o2和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可知,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降低活性氧组数值,并抑制线粒体的超氧化物生成。

在图20中,利用trap协议(wrightetal.,1995)测定。简要如下,将细胞颗粒溶解于3-[3-(胆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内盐分解溶剂(包含核糖核酸酶抑制剂)后如4图培养30分钟。将细胞提取物(1mg)与trapeze反应混合(端粒酶基质(ts)引物、荧光标签rp(反向)引物、对照标准圆形及硫氰酸盐(sulforhodamine)标签对照标准k2引物)一同混合。在30℃的温度下延伸端粒酶基质引物30分钟后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这样形成的trap产物用荧光板读取荧光来测定端粒酶活性。与硫氰酸盐(内部对照标准)相比,由纯荧光素的比率归一化相对的端粒酶活性,并由百分比表示。荧光素(m0250)购自标记基因技术公司。h2-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da)购自分子探针。mitosoxtmred、mitotrackergreenfm和orangecmtmros(mto)购自英杰。10000xgolddye购自分子探测公司(molecularprobes,inc.)。核/胞浆分馏试剂盒(nuclear/cytosolfractionationkit)(k266-100)购自biovision。xl端粒酶检测试剂盒(xltelomerasedetectionkit)(s7707)购自密理博(millipore)。端粒pna鱼类试剂盒/cy3(telomerepnafishkit/cy3(k5326))购自达阔(dako)。

在图20a及20b中,测定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给药的端粒酶活性。可通过此数值来推测端粒逆转录酶和端粒逆转录酶和抗氧化剂/亲电子响应元件信号途径活性化(xiongetal.,2015,cellreports12,1391-1399)。

图20a及图20b为示出在动脉硬化症模型(apoe-/-;图20a)与masms(图20b)中处理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来分析端粒酶活性的结果的图。在图20a中利用对照组、3′-唾液乳糖给药组及6′-唾液乳糖给药组中提取的大动脉样品在活的有机体内分析端粒酶活性。在图20b中通过分离对照组的平滑肌细胞(griendlingetal.,1991)、masms并在处理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的12孔培养板中培养一天,在生物体外分析端粒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给药使端粒酶活性增加。这种结果提供可推测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可能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增加来与端粒逆转录酶功能异常及脱氧核糖核酸损伤恢复(端粒酶活性增加-端粒逆转录酶表达)相关的依据。

实施例13.基于皮肤实验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按身体部位的基因表达变化

为了观察在皮肤实验模型中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按身体部位的基因表达变化,对生后6周的雄性皮肤实验模型(hrm2)小鼠(包含黑色素的无毛(hairless)的外观)以每组为8只随机分成下述三个不同的饮食处理组(共24只动物)并保持这些饮食10周,利用(ain-76a美国戴茨公司(dyets社))、便携式色差计(cr-10日本美能达公司(minolta社))等进行紫外线照射(疙瘩、皱纹实验)、皮肤敏感性实验、皮肤刺激性实验、皮下吸收实验等:

对照组:摄取正常饮食的组(8只)

3′-唾液乳糖给药组:对正常饮食组处理3′-唾液乳糖(3′-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模型(8只)

6′-唾液乳糖给药组:对正常饮食组处理6′-唾液乳糖(6′-sl,西格玛)的(以鼠体重每公斤每天口服给药0.1mg)模型(8只)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给药组在紫外线照射(疙瘩、皱纹实验)、皮肤敏感性实验、皮肤刺激性实验、皮下吸收实验等中更加改善皮肤。并且,在8种主要脏器(心脏、海马、脑、脊髓、肺、肝、脾、肾)和3种骨骼肌(比目鱼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定量比较基于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利用三唑试剂(英杰)提取核糖核酸。利用上述中提取定量的核糖核酸和逆转录系统(美国普洛麦格)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利用对合成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及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预先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应用生物系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mm00447181_m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及mm99999915_q1)测定多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表达形态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分析利用了转子基因3000系统(澳大利亚悉尼科贝特研究),其结果如图21a及图21b所示。

在图21a及图21b中,与给药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前相比按身体部位的相对基因表达在个身体部位中(3′-唾液乳糖给药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和(6′-唾液乳糖给药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用数值表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各种身体部位中6′-唾液乳糖给药组的包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的各种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程度非常优秀。即,可以确认6′-唾液乳糖在正常鼠的各种脏器和肌肉中促进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与6′-唾液乳糖相比,3′-唾液乳糖分析对象的基因表达促进效果相对略有下降。

图21a及图21b为示出基于皮肤实验模型中的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变化图。对生后6周的雄性皮肤实验模型(hrm2)小鼠以每组为8只分成对照组和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给药组进行10周的饮食调节实验1。相对于给药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前相对的基因表达变化在个身体部位中通过定量‘唾液乳糖给药组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基因表达量’;来用数值表示作为其值的相对比(3′-唾液乳糖给药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和(6′-唾液乳糖给药组基因表达量)/(对照组基因表达量)。在大部分的脏器和骨骼肌中各种分析对象(纤维连结蛋白iii型域包含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解偶联蛋白-1、超氧化物歧化酶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可知,与6′-唾液乳糖(图21b)相比,3′-唾液乳糖(图21a)的分析对象的基因表达促进效果相对下降。

实施例14.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对分化的脂肪细胞(adipocyte)的影响

(1)3t3-l1细胞培养及分化

3t3-l1脂肪细胞购自韩国细胞系银行。3t3-l1脂肪细胞的培养和保持用加入10%的小牛血清(bovinecalfserum)(fcs,韩国威健(welgene))的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dulbecco′smodifiedeagle′smedium,韩国威健)在5%的co2、37℃的温度下传代培养。将3t3-l1脂肪细胞分成如下6个组:nt;正常分化细胞组(对照组)、唾液乳糖实验组;处理唾液乳糖(唾液乳糖,美国西格玛奥德里奇)的实验组的1μm、10μm、100μm、1000μm及10000μm的实验组。细胞分化是将细胞每孔接种2×105细胞并使细胞100%的密集来在6孔板中培养。2天后,在实验组处理包含10%的胎牛血清(fbs,fetalbovineserum,韩国威健)和mdi溶液(0.5mm的异丁基(isobutylmethylxanthine)(ibmx,美国西格玛奥德里奇)、1μm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美国西格玛奥德里奇)、1μg/ml的胰岛素(insulin)(美国西格玛奥德里奇))的dmem培养基2天,再利用包含10%的fbs和1μg/ml的胰岛素的dmem处理2天。随后,利用添加有10%的fbs的dmem培养基每隔2天替换培养基并分化脂肪细胞。在结束分化的时间点,在添加有10%的fbs的dmem培养基中处理0mm、0.01mm、0.1mm,1mm及10mm的3’-唾液乳糖或6’-唾液乳糖10天。

(2)油红o(oilredo)染色

在6孔板中分化后,利用pbs清洗处理3’-唾液乳糖或6’-唾液乳糖的3t3-l1脂肪细胞2次,然后加入2ml的10%的福尔马林(formalin)(美国西格玛奥德里奇)并在常温下固定10分钟。干燥固定的细胞后,在细胞处理1ml的油红o染色试剂(美国西格玛奥德里奇)20分钟后,用蒸馏水彻底清洗油红o4次后,加入1ml的100%的异丙醇(isopropanol)(美国西格玛奥德里奇)排出被染色的脂肪球后,利用500nm下的吸光度测定所堆积的脂肪的量。

(3)游离甘油(freeglycerol)的测定

将对6孔板中分化的3t3-l1脂肪细胞处理0mm、0.01mm、0.1mm、1mm及10mm浓度的6’-唾液乳糖来培养10天的培养基用埃彭道夫管(eppendorftube)取样后,使用甘油细胞检测试剂盒(glycerolcell-basedassaykit)(美国开曼(cayman),10011725)分析了游离甘油。在25ul的培养基中添加100ul的游离甘油试剂(freeglycerolreagent),在常温下反应15分钟后,在540nm下测定吸光度。

(4)细胞存活率(cellviability)测定

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countingkit-8)(美国东仁化学科技有限公司(dojindomoleculartechnologies,inc.))测定分化后处理6’-唾液乳糖的3t3-l1脂肪细胞的细胞存活率。药物处理后,添加10ul的cck-8试剂培养2小时后,在450nm下测定吸光度。

可从图22和图23中确认,在分化的脂肪细胞中随着唾液乳糖的添加细胞中脂肪减少,尤其,在添加6’-唾液乳糖的实验组中细胞中脂肪大大减少。

图22a及图22b为示出在分化的脂肪细胞中给药6′-唾液乳糖(图22a)和3′-唾液乳糖(图22b)的情况下细胞中脂肪的变化的图。nt为对照组,0.01mm、0.1mm、1mm及10mm表示分别处理0.01mm、0.1mm、1mm及10mm的6′-唾液乳糖(图22a)和3′-唾液乳糖(图22b)的实验组。

图23a及图23b为示出在分化的脂肪细胞中给药6′-唾液乳糖(图23a)和3′-唾液乳糖(图23b)的情况下细胞中脂肪的变化的细胞的光学显微镜照片(红油o实验)。在附图中,nt为对照组,0.01mm、0.1mm、1mm及10mm表示0.01mm、0.1mm、1mm及10mm的6′-唾液乳糖(图23a)和3′-唾液乳糖(图23b)的实验组。

另一方面,可从图24中确认,唾液乳糖在分化的脂肪细胞中不影响细胞存活率(cellviability)高达10mm。

图24为在分化的脂肪细胞中影响细胞的存活率的6′-唾液乳糖的影响的图。nt为对照组,0.01mm、0.1mm、1mm、10mm及100mm表示分别为0.01mm、0.1mm、1mm、10mm及100mm的6′-唾液乳糖的实验组。

并且,可从图25中确认,唾液乳糖以浓度依赖性地增加脂肪细胞的甘油分泌来减少细胞中脂肪。

唾液乳糖促进分化的脂肪细胞中甘油分泌来减少细胞中脂肪,而不影响细胞存活率,尤其,6’-唾液乳糖大大减少了细胞中脂肪。

图25为示出在分化的脂肪细胞中借助唾液乳糖的甘油分泌变化的图。在附图中,nt为对照组,0.01mm、0.1mm、1mm及10mm分别表示0.01mm、0.1mm、1mm及10mm的3′-唾液乳糖的实验组。

实施例15.借助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及6′-唾液乳糖)组合物皮下注射的高脂饮食小鼠的皮下脂肪变化

(1)高脂肪饮食小鼠

4周龄的c56bl/6小鼠购自dooyeul生物技术(韩国)。水自由供给,销售的颗粒饲料(韩国dooyeul生物技术)供给1周。将购自高脂饮食(researchdiets)公司(美国新不伦瑞克省)的高脂肪(60%的脂肪)饮食供给28天来构建堆积脂肪的鼠。

(2)唾液乳糖皮下注射

将0.5ml的溶解于磷酸缓冲溶液的100mm的3′-唾液乳糖或6′-唾液乳糖高脂肪饮食诱导脂肪堆积的小鼠的背部4~5处皮下注射2次(0天、4天),在第4天及第7天肉眼和皮肤镜观察皮肤。作为对照组(ctl)使用了磷酸缓冲溶液。

可从图26a及图26b中确认,唾液乳糖皮下注射通过减少高脂饮食小鼠的皮下脂肪来诱导了皮肤表面的皱纹。尤其,6’-唾液乳糖大大减少了皮下脂肪。

图26a及图26b为示出借助唾液乳糖皮下注射的高脂饮食小鼠的皮肤变化的图。肉眼和皮肤镜(图26a及26b)确认皮肤变化的照片。ctl为对照组,3′-唾液乳糖(3′-唾液乳糖)、6′-唾液乳糖(6′-唾液乳糖)表示实验组。

参考文献

1.galluzzi,l.,maiuri,m.c.,vitale,i.,zischka,h.,castedo,m.,zitvogel,l.,kroemer,g.,2007.celldeathmodalities:classificationandpathophysiologicalimplications.celldeathdiffer.14,1237-1243.

2.chipuk,j.e.,moldoveanu,t.,llambi,f.,parsons,m.j.,green,d.r.,2010.thebcl-2familyreunion.mol.cell37,299-310.

3.youle,r.j.,strasser,a.,2008.thebcl-2proteinfamily:opposingactivitiesthatmediatecelldeath.nat.rev.mol.cellbiol.9,47-59.

4.fadeel,b.,orrenius,s.,2005.apoptosis:abasicbiologicalphenomenonwithwiderangingimplicationsinhumandisease.j.intern.med.258,479-517.

5.aleckw.e.jones,zhiyao,josemiguelvicencio,agnieszkakarkucinska-wieckowska,gyorgyszabadkai,2012.pgc-1familycoactivatorsandcellfate:rolesincancer,neurodegeneration,cardiovasculardiseaseandretrogrademitochondria-nucleussignaling.mitochondrion.12,86-99.

6.lin,j.etal.spiegelman,b.m.,2004.defectsinadaptiveenergymetabolismwithcns-linkedhyperactivityinpgc-1alphanullmice.cell119,121-135.

7.leone,t.c.,lehman,j.j.,finck,b.n.,schaeffer,p.j.,wende,a.r.,boudina,s.,courtois,m.,wozniak,d.f.,sambandam,n.,bernal-mizrachi,c.,chen,z.,holloszy,j.o.,medeiros,d.m.,schmidt,r.e.,saffitz,j.e.,abel,e.d.,semenkovich,c.f.,kelly,d.p.,2005.pgc-1alphadeficiencycausesmulti-systemenergymetabolicderangements:muscledysfunction,abnormalweightcontrolandhepaticsteatosis.plosbiol.3,e101.

8.chaturvedirk&flintbealm(2013)mitochondrialdiseasesofthebrain.freeradicbiolmed63,1-29.

9.katsouril,parrc,bogdanovicn,willemm&sastrem(2011)ppargammaco-activator-1alpha(pgc-1alpha)reducesamyloid-betagenerationthroughappargamma-dependentmechanism.jalzheimersdis25,151-162.

10.qinw,haroutunianv,katselp,cardozocp,hol,buxbaumjd&pasinettigm(2009)pgc-1alphaexpressiondecreasesinthealzheimerdiseasebrainasafunctionofdementia.archneurol66,352-361.

11.wangr,lijj,diaos,kwakyd,liul,zhil,buelerh,bhatnr,williamsrw,parkeaetal.(2013)metabolicstressmodulatesalzheimer′sbetasecretasegenetranscriptionviasirt1-ppargamma-pgc-1inneurons.cellmetab17,685-694.

12.clark,j.,reddy,s.,zheng,k.,betensky,r.,simon,d.,2011.associationofpgc-1alphapolymorphismswithageofonsetandriskofparkinson′sdisease.bmcmed.genet.12,69.

13.weydt,p.,soyal,s.,gellera,c.,didonato,s.,weidinger,c.,oberkofler,h.,landwehrmeyer,g.b.,patsch,w.,2009.thegenecodingforpgc-1alphamodifiesageatonsetinhuntington′sdisease.mol.neurodegener.4,3.

14.cui,l.,jeong,h.,borovecki,f.,parkhurst,c.n.,tanese,n.,krainc,d.,2006.transcriptionalrepressionofpgc-1alphabymutanthuntingtinleadstomitochondrialdysfunctionandneurodegeneration.cell127,59-69.

15.qinw,haroutunianv,katselp,cardozocp,hol,buxbaumjd&pasinettigm(2009)pgc-1alphaexpressiondecreasesinthealzheimerdiseasebrainasafunctionofdementia.archneurol66,352-361.

16.ranganathan,s.,harmison,g.g.,meyertholen,k.,pennuto,m.,burnett,b.g.,fischbeck,k.h.,2009.mitochondrialabnormalitiesinspinalandbulbarmuscularatrophy.hum.mol.genet.18,27-42.

17.weydt,p.,pineda,v.v.,torrence,a.e.,libby,r.t.,satterfield,t.f.,lazarowski,e.r.,gilbert,m.l.,morton,g.j.,bammler,t.k.,strand,a.d.,cui,l.,beyer,r.p.,easley,c.n.,smith,a.c.,krainc,d.,luquet,s.,sweet,i.r.,schwartz,m.w.,laspada,a.r.,2006.thermoregulatoryandmetabolicdefectsinhuntington′sdiseasetransgenicmiceimplicatepgc-1alphainhuntington′sdiseaseneurodegeneration.cellmetab.4,349-362.

18.xiang,z.,valenza,m.,cui,l.,leoni,v.,jeong,h.-k.,brilli,e.,zhang,j.,peng,q.,duan,w.,reeves,s.a.,cattaneo,e.,krainc,d.,2011.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coactivator1αcontributestodysmyelinationinexperimentalmodelsofhuntington′sdisease.j.neurosci.31,9544-9553.

19.zheng,b.,liao,z.,locascio,j.j.,lesniak,k.a.,roderick,s.s.,watt,m.l.,eklund,a.c.,zhang-james,y.,kim,p.d.,hauser,m.a.etal.(2010).pgc-1a,apotentialtherapeutictargetforearlyinterventioninparkinson′sdisease.sci.transl.med.2,52ra73.

20.chaturvedi,r.k.,adhihetty,p.,shukla,s.,hennessy,t.,calingasan,n.,yang,l.,starkov,a.,kiaei,m.,cannella,m.,sassone,j.,ciammola,a.,squitieri,f.,beal,m.f.,2009.impairedpgc-1alphafunctioninmuscleinhuntington′sdisease.hum.mol.genet.18,3048-3065.

21.zhao,w.,varghese,m.,yemul,s.,pan,y.,cheng,a.,marano,p.,hassan,s.,vempati,p.,chen,f.,qian,x.,pasinetti,g.,2011.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orreceptorgammacoactivator-1alpha(pgc-1alpha)improvesmotorperformanceandsurvivalinamousemodelof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mol.neurodegener.6,51.

22.chaturvedirk&flintbealm(2013)mitochondrialdiseasesofthebrain.freeradicbiolmed63,1-29.

23.st-pierre,j.,lin,j.,krauss,s.,tarr,p.t.,yang,r.,newgard,c.b.,spiegelman,b.m.,2003.bioenergeticanalysisof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coactivators1alphaand1beta(pgc-1alphaandpgc-1beta)inmusclecells.j.biol.chem.278,26597-26603.

24.cowell,r.m.,talati,p.,blake,k.r.,meador-woodruff,j.h.,russell,j.w.,2009.identificationofnoveltargetsforpgc-1alphaand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orsinneuroblastomacells.biochem.biophys.res.commun.379,578-582.

25.st-pierre,j.,drori,s.,uldry,m.,silvaggi,j.m.,rhee,j.,jager,s.,handschin,c.,zheng,k.,lin,j.,yang,w.,simon,d.k.,bachoo,r.,spiegelman,b.m.,2006.suppressionofreactiveoxygenspeciesandneurodegenerationbythepgc-1transcriptionalcoactivators.cell127,397-408.

26.valle,i.,alvarez-barrientos,a.,arza,e.,lamas,s.,monsalve,m.,2005.pgc-1alpharegulatesthemitochondrialantioxidantdefensesysteminvascularendothelialcells.cardiovasc.res.66,562-573.

27.xiong,s.,patrushevn.,forouuzandeh,f.,hilenski,l.,alexander,r.w.,2015.pgc-1amodulatestelomerefunctionanddnadamageinprotectingagainstage-relatedchronicdiseases.cellreport12,1391-1399.

28.borniquel,s.,valle,i.,cadenas,s.,lamas,s.,monsalve,m.,2006.nitricoxideregulatesmitochondrialoxidativestressprotectionviathetranscriptionalcoactivatorpgc-1alpha.thefasebjou核糖核酸l:officialpublicationofthefederationofamericansocietiesforexperimentalbiology,20,pp.1889-1891.

29.lai,l.,leone,t.c.,zechner,c.,schaeffer,p.j.,kelly,s.m.,flanagan,d.p.,medeiros,d.m.,kovacs,a.,kelly,d.p.,2008.transcriptionalcoactivatorspgc-1alphaandpgc-lbetacontroloverlappingprogramsrequiredforperinatalmaturationoftheheart.genesdev.22,1948-1961.

30.garnier,a.,fortin,d.,delomenie,c.,momken,i.,veksler,v.,ventura-clapier,r.,2003.depressedmitochondrialtranscriptionfactorsandoxidativecapacityinratfailingcardiacandskeletalmuscles.j.physiol.551,491-501.

31.ljubicicv,josepha,saleema,etal:transcriptionalandpost-transcriptionalregulationofmitochondrialbiogenesisinskeletalmuscle:effectsofexerciseandaging.biochimbiophysacta2010;1800:223-234.

32.gouspilloug,picardm,godinr,burelley,heppler:roleofperoxisomeproliferativeactivatedreceptorgammacoactivator1-alpha(pgc1-α)indenervation-inducedatrophyinagedmuscle:factsandhypotheses.longevhealthspan2013;2:13.

33.johnsonml,robinsonmm,nairks:skeletalmuscleagingandthemitochondrion.trendsendocrinmet2013;24:247-256.

34.marzettie,calvanir,cesarim,etal:mitochondrialdysfunctionandsarcopeniaofaging:fromsignalingpathwaystoclinicaltrials.intjbiochemcellbiol2013;45:2288-2301.

35.calvanir,josepha,adhihettypj,etal:mitochondrialpathwaysinsarcopeniaofaginganddisusemuscleatrophy.biolchem2013;394:393-414.

36.wallacedc:amitochondrialparadigmofmetabolicanddegenerativediseases,aging,andcancer:adawnforevolutionarymedicine.annurevgenet2005;39:359.

37.finckbn,kellydp:pgc-1coactivators:inducibleregulatorsofenergymetabolisminhealthanddisease.jclininvest2006;116:615-622

38.tinawenz,susanag.rossi,richardl.rotundo,brucem.spiegelman,andcarlost.moraes.2009,increasedmusclepgc-1aexpressionprotectsfromsarcopeniaandmetabolicdiseaseduringaging,pnas106,20405-20410.

39.rolfe,d.f.andbrown,g.c.(1997).cellularenergyutilizationandmolecularoriginofstandardmetabolicrateinmammals.physiol.rev.77,731-758.

40.jastroch,m.,divakaruni,a.s.,mookerjee,s.,treberg,j.r.andbrand,m.d.(2010).mitochondrialprotonandelectronleaks.essaysbiochem.47,53-67.

41.fukuiy,masuis,osadas,umesonok,motojimak.2000.anewthiazolidinedione,nc-2100,whichisaweakppar-gactivator,exhibitspotentantidiabeticeffectsandinducesuncouplingprotein1inwhiteadiposetissueofkkayobesemice.diabetes49:759-767

42.wilson-fritchl,nicoloros,chouinardm,lazarma,chuipc,leszykj,straubhaarj,czechmp,corveras.2004.mitochondrialremodelinginadiposetissueassociatedwithobesityandtreatmentwithrosiglitazone.jclininvest114:1281-1289.

43.quinlan,c.l.,treberg,j.r.andbrand,m.d.(2011).mechanismsofmitochondrialfreeradicalproductionandtheirrelationshiptotheagingprocess.inhandbookofthebiologyofaging(seventhedition)(ed.j.m.edwardandn.a.steven),pp.47-61.sandiego,ca:academicpress.

44.sahin,e.,colla,s.,liesa,m.,moslehi,j.,mu¨ller,f.l.,guo,m.,cooper,m.,kotton,d.,fabian,a.j.,walkey,c.etal.(2011).telomeredysfunctioninducesmetabolicandmitochondrialcompromise.nature470,359-365.

45.kujoth,g.c.,hiona,a.,pugh,t.d.,someya,s.,panzer,k.,wohlgemuth,s.e.,hofer,t.,seo,a.y.,sullivan,r.,jobling,w.a.etal.(2005).mitochondrialdnamutations,oxidativestress,andapoptosisinmammalianaging.science309,481-484.

46.trifunovic,a.,wredenberg,a.,falkenberg,m.,spelbrink,j.n.,rovio,a.t.,bruder,c.e.,bohlooly-y,m.,gidlo¨f,s.,oldfors,a.,wibom,r.etal.(2004).prematureageinginmiceexpressingdefectivemitochondrialdnapolymerase.nature429,417-423.

47.lin,j.,wu,h.,tarr,p.t.,zhang,c.y.,wu,z.,boss,o.,michael,l.f.,puigserver,p.,isotani,e.,olson,e.n.etal.(2002b).transcriptionalco-activatorpgc-1alphadrivestheformationofslow-twitchmusclefibres.nature418,797-801.

48.dillon,l.m.,williams,s.l.,hida,a.,peacock,j.d.,prolla,t.a.,lincoln,j.andmoraes,c.t.(2012).increasedmitochondrialbiogenesisinmuscleimprovesagingphenotypesinthemtdnamutatormouse.hum.mol.genet.21,2288-2297.

49.wenz,t.,rossi,s.g.,rotundo,r.l.,spiegelman,b.m.andmoraes,c.t.(2009).increasedmusclepgc-1alphaexpressionprotectsfromsarcopeniaandmetabolicdiseaseduringaging.proc.natl.acad.sci.usa106,20405-204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