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在治疗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导致状况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8819发布日期:2018-08-31 19:5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眼部疾病存在血管渗透性的增加及其血管生成,这些眼部疾病包括多种疾病,主要涉及视网膜病变,例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视网膜动脉阻塞或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会在患有慢性糖尿病以及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晚期表现的患者中发展。dme在约14%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me发生的频率取决于视网膜病变的阶段、糖尿病类型和持续时间。有25年以上糖尿病史的经胰岛素治疗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有30%会有dme发生,口服用抗糖尿病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15%会有dme发生。黄斑中心产生1dd(视神经乳头直径)内的液体或硬渗出液被确定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产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目前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致盲原因。这是糖尿病患病率在这些国家升高的结果。2002年who调查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使全世界180万人(4.8%)致盲的原因。在美国每年dr是使约1.2-2.4万糖尿病患者失去光明的原因。从临床医学角度来讲dr有几种变体,例如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视网膜的水肿伴随着病理血管的增殖。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50岁以上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人口中的发生率为8.8%,女性患病率更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增加,并且影响大约28%的75岁以上的人群。amd影响全球5000万人。由于人口老龄化,amd的问题增加,4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10%受到该疾病的危害。所谓的干型amd占amd病例的90%,并引起黄斑内萎缩病变和视力的逐步丧失。在10%的患有amd的患者存在湿性(渗出性)amd,使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癌化,并导致视觉快速恶化或失明。视网膜动脉阻塞或其支脉阻塞是相对罕见的情况。它有使人快速无痛地丧失视力的特点。如果能快速处理血管阻塞,会实现视觉的完整或部分恢复。中心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并发症之一是眼组织中的病理血管的增殖。当中心视网膜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或其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时视网膜血管会发生阻塞。它导致不同种类的视觉退化。crvo和brvo是视网膜的第二最常见的血管疾病。带有局部缺血的血管阻塞比没有局部缺血的血管阻塞罕见些。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0人中约有2个病例发病率,在64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0人中有5个以上病例的发病率。与中央视网膜动脉阻塞一样,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情况下,可发生远期并发症,涉及在视网膜和诸如内房角度或虹膜的其它眼组织中的病理血管的癌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渗透性增加和血管生成中的功能vegf是包括一组物质的一组细胞因子,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vegf-f和pigf(placentalgrowthfactor,胎盘生长因子)。vegf细胞因子经特异性受体起作用。目前已知其几种类型:vegfr-1,vegfr-2,flk-1,vegfr-3。vegf与受体结合触发化学反应的级联,最终导致血管渗透性的增加以及对血液和淋巴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刺激。内皮迁移细胞产生的管状结构是新血管的萌芽。多种因素可刺激vegf的分泌。这些因素包括促炎性细胞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在缺氧过程中组织分泌的物质,例如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edfactor,hif-1),其它转化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当促进vegf的分泌的因素被释放时,眼组织中的血管生成过程主要在低氧供应条件下发生,如由于血流量减少,组织需氧量增加和在慢性组织炎症中,。以这种方式生成的血管对心脏肌肉中的间接循环尤其重要,在维持正确组织氧化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幸的是,新创建的血管并不总是有益于器官运作。例如,对于眼组织,血管生成能导致血管的病态生长和血液-视网膜屏障的击穿,其在正常情况下能防止流体从血管到组织的过度渗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眼组织中血管的渗透性增加和血管生成中的功能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殖和预增殖)时,以及年龄相关黄斑湿性变性,中心视网膜动脉阻塞,中心(或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时vegf的分泌增加。释放的vegf增加了血管的渗透性,导致血液-视网膜屏障的击穿、液体对视网膜的渗透性的增加及水肿。视网膜内的组织内压力的增加引起组织的分解和萎缩。vegf还刺激新血管的形成,其特征在于高渗透性,这进一步增加了周围组织的水肿。新生成的血管干扰视网膜中的血管的生理布局、视网膜的血管过程以及眼睛的脉络膜,并生长到玻璃体内的无血管空间如玻璃体中。在血管生成期间形成的血管壁是脆弱的,它们经常会断裂并导致出血,使血液进入玻璃体。目前,为了减少眼组织的水肿并且抑制vegf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或其受体,如雷尼扎单抗(抗vegf-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片段),安维汀(抗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和阿伯西普(vegf-a受体的fc片段)被使用。它们作为通常具有一个或两个月的间隔的重复玻璃体内注射给药。vegf抑制剂的注射给药形式需要无菌条件,限制了潜在患者的数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副作用风险。因此,仍然需要开发用于治疗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升高引起的眼部疾病的新方法,此方法应当是有效的且易于获得的,并且它们的给药方式应当更容易。为了寻找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出乎意料地发现2型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升高引起的眼部疾病,特别是治疗或预防眼组织的疾病,所述眼组织疾病是由血管的渗透性增加引起的并且是致癌性的。另外发明人发现多巴胺能d2受体最优选的激动剂为卡麦角林。因此,本发明涉及2型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如卡麦角林,并用于眼组织中的vegf水平升高引起的进而导致水肿和病理血管形成的眼部疾病的治疗。因此,本发明涉及卡麦角林和多巴胺能d2受体的其它激动剂在治疗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引起的眼部疾病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涉及在治疗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引起的眼部疾病中使用卡麦角林和多巴胺能d2受体的其它激动剂的可能性,特别是由于血管的渗透性和/或血管生成而导致的眼睛视网膜疾病。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作为用于治疗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引起的眼部疾病的多巴胺能d2受体的活性成分卡麦角林或其它激动剂的药物组合物,尤其是适用于由于血管的渗透性增加和/或其致癌性而导致的眼睛视网膜的特定疾病。优选地,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口服给药。多巴胺能d2受体在抑制vegf效果中的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多巴胺通过多巴胺d2受体发挥作用,抑制血管的渗透性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该活性可通过降低vegf-2受体的数量和vegf-2受体对vegf的亲和性来实现。临床数据支持上述观察。多巴胺能d2受体激动剂——卡麦角林已成功用于预防和治疗卵巢过度刺激症(ovarian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ohss与由于排卵的激素刺激和由vegf-2受体的活化引起的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有关的卵巢卵泡的石榴细胞增加的vegf分泌相关。多巴胺能d2受体激动剂-卡麦角林的药理作用具有以下结构的卡麦角林是多巴胺能d2受体激动剂。卡麦角林用于治疗与催乳素分泌过量相关的病症(如月经失调,缺乏排卵,乳溢),垂体腺瘤,特发性高乳血症,空蝶鞍综合症。卡麦角林以每天0.5mg或每周0.25mg-4.5mg的剂量治疗上述病症。卡麦角林也成功用于ohss的预防和治疗,每日用量为0.5mg-1mg,从排卵刺激开始服用7-14天以上。波兰专利申请p.343593涉及卡麦角林在治疗多动腿综合征中的应用,而在波兰专利申请p.344574,p.380898和p.383475描述了卡麦角林与普拉克林联合使用用于治疗多种系统萎缩,渐进性上核性麻痹和帕金森病。实施例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实验模型中的卡麦角林给药对血液-视网膜屏障的渗透性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本研究是通过wistar型大鼠的实验模型进行研究的。为了使大鼠罹患糖尿病,用60mg/kgb.w.剂量的链脲菌经腹腔注射入大鼠体内。经链脲菌影响的血糖水平检测30天后,只有血糖水平超过250mg%的大鼠才能用于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以下参数进行评估:使用葡聚糖法(dextranmethod,brb)获得血液-视网膜屏障的渗透性,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获得视网膜的厚度。在实验中,对4个实验组进行比较:未经卡麦角林给药的健康动物,卡麦角林给药(14天)的健康动物,不用卡麦角林的患有糖尿病的动物,用卡麦角林的动物(使用14天)。以0.05mg/kgb.w.用量的卡麦角林对动物以口服形式给药14天。实验组/参数brb(μl/g/min)oct(μm)对照组25.6±4.5272±10不用卡麦角林的糖尿病组54.6±12.1383±29用卡麦角林的健康组22.4±7.5281±14用卡麦角林的糖尿病组35.8±10.6320±35实施例2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实验模型中卡麦角林给药对血液-视网膜屏障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本研究是通过wistar型大鼠的实验模型进行研究的。用532nm激光器阻塞中央视网膜静脉。在实验过程中,用以下参数进行评估:使用葡聚糖法(brb)获得血液-视网膜屏障的渗透性,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oct)获得视网膜的厚度。在实验中,对4个实验组进行比较:未经卡麦角林给药的健康动物,卡麦角林给药(14天)的健康动物,不用卡麦角林的中心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动物,用卡麦角林的经14天卡麦角林给药的动物。以0.05mg/kgb.w.用量的卡麦角林以口服形式进行动物给药14天。实验组/参数brb(μl/g/min)oct(μm)对照组23.2±6.8235±14不用卡麦角林的中央视网膜阻塞组48.9±14.6419±36用卡麦角林的健康组25.1±4.2258±13用卡麦角林的中央视网膜阻塞组33.3±12.9343±28实施例3在脉络膜血管形成(cnv)实验模型中卡麦角林给药对血液-视网膜屏障渗透性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本研究是通过wistar型大鼠的实验模型进行研究的。通过使用532nm激光使视网膜光凝固达到脉络膜的新血管形成(cnv)。在实验过程中,用以下参数进行评估:使用葡聚糖法(brb)获得血液-视网膜屏障的渗透性,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oct)获得视网膜的厚度。在实验中,对4个实验组进行比较:不用麦角林给药的健康动物,卡麦角林给药(14天)的健康动物,不用卡麦角林的有cnv的动物,经14天卡麦角林给药的有cnv的动物。以0.05mg/kgb.w.用量的卡麦角林以口服形式进行动物给药14天。实验组/参数brb(μl/g/min)oct(μm)对照组27.3±9.2242±28不用卡麦角林的有cnv的组43.1±9.9362±32用卡麦角林的健康组28.5±6.6221±22用卡麦角林的有cnv的组37.4±15.2283±17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