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物连接器和相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01447发布日期:2019-04-03 05:0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植入物连接器和相关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为2016年10月4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5/284,587的部分继续申请,该申请要求2016年5月18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5/158,127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文公开了植入物连接器和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固定系统可用于矫形手术以维持多个骨或骨碎片之间的所需空间关系。例如,可通过将脊柱固定系统附接到一个或多个椎骨来治疗脊柱的各种状况,诸如断裂、畸形和退行性疾病。这样的系统通常包括脊柱固定元件,诸如刚性或柔性杆或板,其通过将元件附接到各种锚固装置(诸如螺钉、钩或线)而被联接到椎骨。一旦安装,固定系统就将椎骨保持在所需位置直到可发生愈合或脊柱融合或持续另外一段时间。

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期望将多个植入物彼此连接。例如,一些翻修手术涉及通过将新安装的脊柱杆联接到先前安装的杆而将先前安装的构造延伸到另外的椎骨水平。作为另一个示例,患者的解剖结构、所使用的手术技术或所需的矫正的各方面可能需要多个脊柱杆彼此连接。作为又一个示例,将多个杆彼此联接可以提高植入构造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可能存在与将多个植入物彼此连接相关联的各种困难。植入构造体的可用空间通常非常有限,尤其是在脊柱的颈部区域。而且,在外科伤口中操纵和处理这些相对较小的植入物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可能是挑战性的或麻烦的。因此长期需要改进的植入物连接器和相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文公开了植入物连接器和相关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可包括薄型部分,以便于在空间有限的外科应用中使用该连接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可包括偏置推杆器,以允许连接器“卡扣”到杆上和/或“拖动”抵靠杆,例如,用于在锁定之前临时定位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包括: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该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推杆器,其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道内并且被构造成沿推杆器轴线相对于主体平移;螺母,其被构造成沿推杆器轴线在形成于主体中的腔体内平移;偏置元件,其被构造成使螺母和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朝向第一纳杆槽偏置;第一固定螺钉,其能够通过螺纹接纳在螺母中以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和第二固定螺钉,其能够通过螺纹接纳在主体中以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

螺母可联接到推杆器。第二纳杆槽可由主体的一对间隔开的臂限定。螺母可包括与主体的臂对齐的一对间隔开的臂。第一纳杆槽可沿远侧方向打开。第二纳杆槽可沿近侧方向打开。推杆器轴线可基本上垂直于近侧-远侧轴线。第一纳杆槽可形成于主体的翼部中,该翼部具有平行于第一纳杆槽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高度尺寸。翼部的高度可为小于约5mm。第一纳杆槽可形成于主体的翼部中,该翼部具有平行于第一纳杆槽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高度尺寸。翼部的高度与第一纳杆槽的直径的比率可为小于约2:1。偏置元件可包括c形弹簧夹。弹簧夹可至少部分地接纳在形成于主体的腔体中的沟槽内,并且沟槽形成于螺母中。形成于主体的腔体中的沟槽可具有曲率半径较小的第一端部和曲率半径较大的第二端部。沟槽的第一端部的直径可为小于弹簧夹的静止直径。连接器可具有静止构型,其中弹簧夹设置在沟槽的第二端部中,并且在第一纳杆槽中没有设置杆。将第一杆插入到第一纳杆槽中可使推杆器和螺母沿推杆器轴线移位,以使弹簧夹朝向沟槽的第一端部移动,由此使得弹簧夹抵靠第一杆推压推杆器。在拧紧第一固定螺钉之前,偏置元件可抵靠杆推压推杆器。拧紧螺母内的第一固定螺钉可引起第一固定螺钉的表面抵靠形成于主体中的凹槽的内部,以将螺母和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推压并将第一杆锁定在其中。当第一杆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时,可向第一杆施加拖动力。当第一杆被卡扣到第一纳杆槽中时,连接器可提供触觉反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包括: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该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第一锁定元件,其被构造成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该第一锁定元件设置在第二纳杆槽的远侧;和第二锁定元件,其被构造成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该第二锁定元件设置在第二纳杆槽的近侧。

第一锁定元件和第二锁定元件可以是第一固定螺钉和第二固定螺钉,每个固定螺钉具有平行于近侧-远侧轴线的旋转轴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方法包括: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一纳杆槽内;拧紧螺母内的第一固定螺钉,使主体内的螺母朝向第一纳杆槽平移,从而抵靠第一脊柱杆推压推杆器以将第一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将第二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主体部分中的第二纳杆槽内;以及拧紧主体内的第二固定螺钉以将第二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

该方法可包括将连接器的翼部钩到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上,第一杆联接到骨锚,两个骨锚被植入到患者脊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第一纳杆槽内可包括使推杆器远离第一纳杆槽移位并将弹簧夹压缩到形成于主体中的沟槽的直径减小的部分中,由此使得在第一固定螺钉被拧紧之前,推杆器在第一杆上施加拖动力。拧紧第一固定螺钉可包括使固定螺钉的倾斜表面与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凹槽的相应倾斜表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包括: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该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推杆器,其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道内并且被构造成沿推杆器轴线相对于主体平移;偏置元件,其被构造成使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朝向第一纳杆槽偏置;和固定螺钉,其接纳在主体中以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并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

推杆器可包括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第一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的第一杆,第二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中的第二杆。连接器可包括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腔体中的鞍座。鞍座可沿着主体的近侧-远侧轴线平移。鞍座可包括倾斜的支承表面,该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推杆器的相应倾斜支承表面。鞍座沿近侧-远侧轴线的移动可有效地使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移动。第一纳杆槽可沿远侧方向打开。第二纳杆槽可沿近侧方向打开。推杆器轴线可基本上垂直于近侧-远侧轴线。偏置元件可接纳在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内。偏置元件可包括接纳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孔内和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内的弹簧丝或片簧。偏置元件可包括片簧,其接纳在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内和形成于主体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由形成于主体的面向远侧的表面中的第一镗孔和第二镗孔限定。推杆器中的通孔可包括圆柱形中部和相对的端部,端部在推杆器轴线的方向上是细长的。推杆器中的通孔可包括宽度减小的中部和宽度增加的相对的端部,中部至少部分地由穿过销孔插入的销限定,该销孔与推杆器中的通孔相交。通道可在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之间延伸。第一纳杆槽可形成于主体的翼部中,该翼部具有平行于第一纳杆槽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高度尺寸。翼部的高度与第一纳杆槽的直径的比率可为小于约2:1。连接器可具有静止构型,其中偏置元件处于静止位置,并且在第一纳杆槽中没有设置杆。将杆插入第一纳杆槽中可使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移位,以使偏置元件弯曲远离其静止位置,由此使得偏置元件在固定螺钉被拧紧之前抵靠杆推压推杆器。拧紧主体内的固定螺钉可引起固定螺钉的表面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中的第二杆,以将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推压并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中。当杆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时,可向杆施加拖动力。当杆被卡扣到第一纳杆槽中时,连接器可提供触觉反馈。第二纳杆槽可具有与通道的端部对齐设置的离隙部,由此使得推杆器突出到第二纳杆槽中。第二纳杆槽可围绕近侧-远侧轴线不对称。第二纳杆槽可被构造成由此使得当杆被安置在第二纳杆槽内时,杆沿着近侧-远侧轴线向远侧平移并且沿着推杆器轴线侧向平移。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包括: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该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推杆器,其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道内并且被构造成相对于主体围绕枢轴轴线旋转;和固定螺钉,其通过螺纹接纳在主体内以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并由此枢转推杆器以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方法包括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一纳杆槽内;将第二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主体部分中的第二纳杆槽内;以及拧紧主体内的固定螺钉,以抵靠推杆器按压第二杆,从而抵靠第一脊柱杆推压推杆器以将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

该方法可包括将连接器的翼部钩到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上,第一杆联接到骨锚,两个骨锚被植入到患者脊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拧紧固定螺钉可同时将第一杆和第二杆均锁定到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包括: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该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推杆器,其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道内,该通道沿通道轴线延伸;偏置元件,其被构造成将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偏置;和第一固定螺钉,其通过螺纹接纳在通道的近端中以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

偏置元件可包括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孔内的片簧。推杆器的突出部可接纳在片簧的键合开口内,以将推杆器保持在主体内。偏置元件可包括延伸穿过形成于主体中的通孔和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的弹簧丝。推杆器中的通孔可包括圆柱形中部和相对的端部,端部在通道轴线的方向上是细长的。推杆器可沿通道轴线平移。通道轴线可基本上平行于近侧-远侧轴线。推杆器可围绕垂直于通道轴线延伸的枢轴轴线旋转。主体可限定第二纳杆槽。连接器可包括通过螺纹接纳在主体中以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的第二固定螺钉。第一纳杆槽可沿侧向方向打开。第二纳杆槽可沿近侧方向打开。通道可在第一纳杆槽和连接器的主体部分的面向近侧的表面之间延伸。连接器可具有静止构型,其中在第一纳杆槽中没有设置杆,并且偏置元件朝向第一纳杆槽在远侧推压推杆器。将杆插入第一纳杆槽中可使推杆器沿通道轴线移位,以使偏置元件弯曲远离其静止位置,由此使得偏置元件在第一固定螺钉被拧紧之前抵靠杆推压推杆器。拧紧通道内的第一固定螺钉可使固定螺钉的表面抵靠推杆器,从而将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推压,以将设置在其中的杆锁定到连接器。当杆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时,可向杆施加拖动力。当杆被卡扣到第一纳杆槽中时,连接器可提供触觉反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方法包括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一纳杆槽内;以及拧紧形成于连接器中的通道内的第一固定螺钉,以抵靠第一脊柱杆推压设置在通道中的推杆器,从而将第一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连接器的偏置元件可在第一固定螺钉被拧紧之前引起推杆器在第一杆上施加拖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包括: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该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推杆器,其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道内并且被构造成沿推杆器轴线相对于主体平移;第一固定螺钉,其通过螺纹接纳在主体中以使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平移并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和第二固定螺钉,其能够通过螺纹接纳在主体中以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

连接器可包括偏置元件,其被构造成使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朝向第一纳杆槽偏置。偏置元件可接纳在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内。偏置元件可包括片簧,其接纳在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内和形成于主体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由形成于主体的面向远侧的表面中的第一镗孔和第二镗孔限定。推杆器中的通孔可包括宽度减小的中部和宽度增加的相对的端部,中部至少部分地由穿过销孔插入的销限定,该销孔与推杆器中的通孔相交。第一纳杆槽可沿远侧方向打开。第二纳杆槽可沿近侧方向打开。推杆器轴线可基本上垂直于近侧-远侧轴线。第一纳杆槽可形成于主体的翼部中,该翼部具有平行于第一纳杆槽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高度尺寸,其中翼部的高度为小于约5mm。第一纳杆槽可形成于主体的翼部中,该翼部具有平行于第一纳杆槽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高度尺寸,其中翼部的高度与第一纳杆槽的直径之比为小于约2:1。相对于主体向近侧推进第一固定螺钉可引起第一固定螺钉的表面抵靠推杆器的支承表面,以将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推压并将第一杆锁定在其中。当第一杆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时,可向第一杆施加拖动力。当第一杆被卡扣到第一纳杆槽中时,连接器可提供触觉反馈。第一固定螺钉和第二固定螺钉可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共同的旋转轴平行于近侧-远侧轴线。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一固定螺钉可使第一固定螺钉向近侧移动以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并且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二固定螺钉可使第二固定螺钉向远侧移动以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推杆器可具有第一支承表面、第二支承表面和第三支承表面,第一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抵靠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的第一杆,第二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抵靠第一固定螺钉,第三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中的第二杆。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方法包括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一纳杆槽内;拧紧主体内的第一固定螺钉,使主体内的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平移,从而抵靠第一脊柱杆推压推杆器以将第一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将第二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主体部分中的第二纳杆槽内;以及将第二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

锁定第二脊柱杆可包括拧紧主体内的第二固定螺钉。该方法可包括将连接器的翼部钩到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上,第一杆联接到骨锚,两个骨锚被植入到患者脊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第一纳杆槽内可包括使推杆器远离第一纳杆槽移位,以及对作用在推杆器上的偏置元件进行弯曲、拉紧、偏转和压缩中的至少一者,由此使得推杆器在第一固定螺钉被拧紧之前在第一杆上施加拖动力。拧紧第一固定螺钉可包括使固定螺钉的倾斜表面与推杆器的相应倾斜表面接触。锁定第二杆可包括迫使第二杆抵靠推杆器以迫使推杆器抵靠第一杆。

附图说明

图1a为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b为图1a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示出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

图1c为图1a的连接器联接到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透视图;

图1d为图1a的连接器和脊柱杆的剖面仰视图;

图1e为处于第一构型的图1a的连接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1f为处于第一构型的图1a的连接器的剖面仰视图;

图1g为处于第二构型的图1a的连接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1h为处于第二构型的图1a的连接器的剖面仰视图;

图1i为处于第三构型的图1a的连接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1j为处于第三构型的图1a的连接器的剖面仰视图;

图2a为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b为图2a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示出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

图2c为处于第一构型的图2a的连接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2d为处于第一构型的图2a的连接器的剖面俯视图;

图2e为处于第二构型的图2a的连接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2f为处于第二构型的图2a的连接器的剖面俯视图;

图2g为处于第三构型的图2a的连接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2h为处于第三构型的图2a的连接器的剖面俯视图;

图2i为图2a的连接器联接到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侧视图;

图2j为图2a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示出鞍座;

图2k为图2j的连接器和鞍座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示出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

图2l为图2j的连接器和鞍座联接到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剖面侧视图;

图2m为图2a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示出枢转推杆器;

图2n为图2m的连接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3a为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b为图3a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示出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3c为处于第一装配状态的图3a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3d为处于第二装配状态的图3a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3e为处于第三装配状态的图3a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3f为处于第一构型的图3a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3g为处于第二构型的图3a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3h为处于第三构型的图3a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4a为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4b为图4a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示出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4c为具有沿第一方向取向的弹簧丝的图4a的连接器的剖面透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4d为具有沿第二方向取向的弹簧丝的图4a的连接器的剖面透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4e为处于第一装配状态的图4a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4f为处于第二装配状态的图4a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4g为处于第三装配状态的图4a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4h为处于第一构型的图4a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4i为处于第二构型的图4a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4j为处于第三构型的图4a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4k为具有枢转推杆器的图4a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5a为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5b为图5a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示出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

图5c为图5a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5d为图5a的连接器的剖面端视图;

图5e为图5a的连接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5f为图5a的连接器的剖面俯视图;

图6a为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6b为图6a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示出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

图6c为图6a的连接器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6d为图6a的连接器的另一个透视图,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

图6e为图6a的连接器的剖面侧视图;

图6f为图6a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示出弹簧丝,并且其中连接器的主体示出为透明的;并且

图7为其上附接有固定系统的人体脊柱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公开了植入物连接器和相关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可包括薄型部分,以便于在空间有限的外科应用中使用该连接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可包括偏置推杆器,以允许连接器“卡扣”到杆上和/或“拖动”抵靠杆,例如,用于在锁定之前临时定位连接器。

现在将描述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以提供对本文所公开的装置和方法的结构、功能、制造和用途的原理全面理解。这些实施方案的一个或多个示例在附图中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文具体描述并用附图示出的装置与方法均为非限制性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结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示出或描述的特征部可与其它实施方案的特征部进行组合。

图1a至图1j示出了连接器100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所示,连接器100可包括限定第一纳杆槽104和第二纳杆槽106的主体102、推杆器108、螺母110、偏置元件或弹簧夹112、第一锁定元件或固定螺钉114、第二锁定元件或固定螺钉116。螺母110可被构造成在主体102内侧向平移,并且可通过弹簧夹112在推压推杆器108进入设置在第一纳杆槽104中的第一杆r1的方向上偏置。可拧紧第一固定螺钉114以将连接器100锁定到第一杆r1。可拧紧第二固定螺钉116以将第二杆r2锁定在连接器100的第二纳杆槽106中。因此,所示连接器100可允许将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独立地锁定到连接器。连接器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薄型部分,以便于在狭窄空间中使用。例如,第一纳杆槽104可形成于连接器主体102的具有减小的轮廓的部分中,例如,以配合植入在颈椎的相邻水平中的骨锚之间。

主体102可包括限定近侧-远侧轴线a1的近端102p和远端102d。主体102的近端102p可包括一对间隔开的臂118、120,该臂限定其间的第二纳杆槽106。设置在第二纳杆槽106中的杆r2可具有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2。第二纳杆槽106可在近侧方向上打开,由此使得杆r2可通过相对于连接器100向远侧移动杆而插入该凹槽中。臂118、120中的每一个可从主体102的远侧部分102d延伸到自由端。臂118、12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可包括特征结构(未示出),诸如凹槽、凹痕、凹口、突出部等,以便于将连接器100联接到各种器械。例如,臂118、12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可包括在臂的相应自由端处的弓形沟槽,用于将连接器100附接到延伸塔或牵开器。臂118、120可包括或可联接到从主体102朝近侧延伸的延伸突片或缩小突片(未示出),以功能性地延伸臂118、120的长度。延伸突片可便于插入和缩小杆或其他植入物,以及插入和锁定固定螺钉116。延伸突片可被构造成脱离臂118、120或以其他方式与该臂分离。臂118、120中的每一个的内表面可被构造成与第二固定螺钉116配合。例如,臂118、120的内表面可包括与形成于第二固定螺钉116上的外螺纹对应的螺纹。因此,相对于主体102围绕轴线a1旋转第二固定螺钉116可有效地使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1轴向平移。

主体102的远端102d可限定内部腔体122,螺母110可设置在该内部腔体中。腔体122的至少一个尺寸可为大于螺母110的相应尺寸,以允许螺母沿着推杆器轴线a3在腔体内平移。轴线a3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1。轴线a3也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2。轴线a3可从轴线a1以约60度至约120度的角度延伸。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腔体122具有椭圆形横截面。底切沟槽124可形成于腔体122中以接纳弹簧夹112的至少一部分。如图1d所示,沟槽124的横截面可以是基本上椭圆形的,在椭圆的长轴的每个末端处具有不同尺寸的曲率。沟槽124的第一端部124a可具有相对较小的曲率半径,并且沟槽124的第二相对端部124b可具有相对较大的曲率半径。沟槽124的弯曲过渡部分可在第一端部124a和第二端部124b之间延伸,由此使得沟槽的横截面通常为蛋形。沟槽的第一端部124a的直径可为小于弹簧夹112的静止直径,由此使得弹簧夹朝向其静止直径伸展的趋势推压弹簧夹,并且通过延伸,将螺母110和推杆器108沿着轴线a3朝向第一纳杆槽104推压。沟槽124的第二端部124b的直径可为大于、等于或略小于弹簧夹112的静止直径。

尺寸适于接纳第一固定螺钉114的至少一部分的凹槽126可形成于主体102中,如例如图1e所示。凹槽126可形成于腔体122的远侧。凹槽126可为截头圆锥形,如图所示,以提供倾斜支承表面,用于与第一固定螺钉114的远端接合。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凹槽126可为圆柱形或可具有其他形状。

通道128可形成于主体102中并且可沿轴线a3在腔体122和第一纳杆槽104之间延伸。通道128的形状可基本上为推杆器108的外部形状的负形状。推杆器108可以可滑动方式被设置在通道128内,由此使得推杆器可相对于主体102沿轴线a3平移。

主体102可包括限定第一纳杆槽104的悬臂式翼部130。设置在第一纳杆槽104中的杆r1可具有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4。轴线a4可如图所示平行于轴线a2,或者可相对于轴线a2垂直或倾斜地成角度。翼部130可从主体102的第二臂120径向向外延伸。翼部130可具有宽度130w和高度130h。宽度130w与第一纳杆槽104(或设置在其中的杆r1)的直径之比可为小于约1.5:1、小于约2:1和/或小于约3:1。高度130h与第一纳杆槽104(或设置在其中的杆r1)的直径之比可为小于约0.5:1、小于约1:1和/或小于约2: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高度130h可为小于约5mm、小于约4mm和/或小于约3mm。第一纳杆槽104可在远侧方向上打开,由此使得杆r1可通过相对于杆向远侧移动连接器100而插入该凹槽中。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纳杆槽104可在近侧方向上打开,例如,通过翻转翼部130并将其形成由此使得其从主体102的远侧部分延伸,或者在侧向方向上打开。

螺母110可定位在形成于主体102中的腔体122内。螺母110的尺寸可被设定成由此使得它能够沿着轴线a3在腔体122内侧向平移。螺母110可为大致圆柱形,第一臂132和第二臂134沿近侧方向延伸到臂的相应自由端。第一臂132和第二臂134可与主体102的第一臂118和第二臂120对齐,由此使得限定于其间的凹槽与第二纳杆槽106对齐。因此,当第二杆r2被设置在第二纳杆槽106中时,该杆可同时支撑在螺母110的臂132、134和主体102的臂118、120之间。

螺母110可包括被构造成将螺母联接到推杆器108的配合特征结构。例如,螺母可包括形成于其外表面上的燕尾沟槽136,该燕尾沟槽的尺寸被设定成接纳形成于推杆器108上的相应燕尾突出部138。配合特征结构可被构造成防止推杆器108相对于螺母110沿轴线a3移动,同时仍然允许推杆器相对于螺母沿轴线a1移动。因此,通过沿着轴线a3插入推杆器穿过通道128,螺母110可被装配到推杆器108和主体102,由此使得燕尾突出部138延伸到主体102的腔体122中,然后沿着轴线a1将螺母向远侧降低到腔体中,随着螺母被推进到腔体中,推杆器108的突出部138滑动到螺母的沟槽136中。应当理解,沟槽可另选地形成于推杆器108中并且突出部形成于螺母110上。还应当理解,螺母110可与推杆器108一体地形成,或者以其他方式与推杆器配合。

螺母110可包括形成于其外表面上的环形沟槽140,该环形沟槽的尺寸设定成接纳弹簧夹112的至少一部分。当装配连接器100时,弹簧夹112可以部分地延伸到形成于腔体122中的沟槽124中,并且部分地延伸到形成于螺母110中的沟槽140中,以将螺母保持在腔体内。

螺母110可限定沿轴线a1完全延伸穿过螺母的中心开口142。开口142的内表面可被构造成与第一固定螺钉114配合。例如,内表面142可包括与形成于第一固定螺钉114上的外螺纹对应的螺纹。因此,相对于螺母110围绕轴线a1旋转第一固定螺钉114可有效地使固定螺钉相对于螺母沿轴线a1轴向平移。

如上所述,推杆器108可以可滑动方式被设置在主体102的通道128内,并且可被构造成沿着轴线a3相对于主体平移。推杆器108可包括支承表面144,该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一纳杆槽104中的杆r1。支承表面144可相对于推杆器108的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延伸,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倾斜。支承表面144可为如图所示的平面,或者可为凸形、凹形、尖形、锐形等。例如,支承表面144可为凹形并且可限定圆柱体的一部分,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匹配或近似设置在第一纳杆槽104中的圆柱形杆r1的轮廓。推杆器108可包括突出部138或其他配合特征结构,如上所述,用于将推杆器配合到螺母110。

偏置元件可被构造成将螺母110和推杆器108朝向第一纳杆槽104偏置。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偏置元件为c形弹簧夹112。弹簧夹112可由弹性材料形成,由此使得当径向压缩时,弹簧夹趋向于朝向其静止直径径向向外伸展。因此,当压缩进形成于腔体122中的沟槽124中时,弹簧夹112可抵靠沟槽的壁施加径向向外的力,并且可趋向于将螺母110和推杆器108朝向第一纳杆槽104推压。虽然示出了c形弹簧夹112,但是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各种其他偏置元件,诸如片簧、钢丝弹簧、波形弹簧、螺旋弹簧等。

第一固定螺钉114可包括近侧部分114p和远侧部分114d。第一固定螺钉114的近侧部分114p可包括外螺纹,该外螺纹被构造成与螺母110的内螺纹配合,以通过围绕轴线a1旋转第一固定螺钉而允许第一固定螺钉相对于螺母沿轴线a1推进或回缩。第一固定螺钉114的近侧部分114p可包括驱动接口146,该驱动接口被构造成接纳用于围绕轴线a1向第一固定螺钉施加旋转力的驱动器。第一固定螺钉114的远侧部分114d可限定支承表面,该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形成于主体102中的凹槽126。在所示实施方案中,第一固定螺钉114的远侧部分114d限定与凹槽126的倾斜支承表面对应的截头圆锥形倾斜支承表面。虽然示出了第一固定螺钉114,但是应当理解,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其他锁定元件,诸如通过旋转四分之一圈来推进和锁定的闭合盖、在不旋转的情况下侧向滑动的闭合盖,等等。

第二固定螺钉116可包括外螺纹,该外螺纹被构造成与形成于主体102的臂118、120上的内螺纹配合,以通过围绕轴线a1旋转第二固定螺钉而允许第二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1推进或回缩。第二固定螺钉116可包括驱动接口148,该驱动接口被构造成接纳用于围绕轴线a1向第二固定螺钉施加旋转力的驱动器。第二固定螺钉116的远侧表面可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106中的杆r2,以将杆锁定到连接器100。当抵靠杆r2拧紧时,第二固定螺钉116可防止杆沿轴线a2相对于连接器100平移和/或相对于连接器围绕轴线a2旋转。虽然示出了第二固定螺钉116,但是应当理解,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其他锁定元件,诸如通过旋转四分之一圈来推进和锁定的闭合盖、在不旋转的情况下侧向滑动的闭合盖、拧到连接器100的外部上的螺母,等等。

连接器100的操作在图1e至图1j中示意性地示出。

如图1e至图1f所示,连接器100可具有静止构型,其中在第一纳杆槽104或第二纳杆槽106中没有设置杆。在该构型中,弹簧夹112的偏置力可使弹簧夹滑动到沟槽124的较大直径部分124b中,从而使螺母110和推杆器108朝向第一纳杆槽104滑动。此时,第一固定螺钉114可安装在螺母110中,但是没有推进得足够远以使固定螺钉的远端114d接触主体102的凹槽126。

在静止构型中,主体102的翼部130和推杆器108的自由端可限定孔150,该孔的直径为小于连接器100要联接的第一杆r1的直径。因此,如图1g至图1h所示,当杆r1插入第一纳杆槽104中时,杆抵靠推杆器108,以使连接器100移出静止构型。杆r1的插入可使推杆器108和螺母110沿轴线a3移动,从而将弹簧夹112朝向沟槽124的较小直径部分124a压缩。由于杆r1的最大横截面部分被定位在孔150中,螺母110可被移位到距第一纳杆槽104最远的距离。

如图1i至图1j所示,一旦杆r1的最大横截面部分在杆被安置在第一纳杆槽104中时离开孔150,弹簧夹112的偏置力就可引起螺母110和推杆器108沿轴线a3朝向第一纳杆槽移回。该移动可至少部分地闭合杆r1周围的孔150,以将杆捕获在第一纳杆槽104中。弹簧夹112的偏置力可抵抗推杆器108的逆行移动,从而阻止连接器100从第一杆r1断开。当杆r1被完全安置在凹槽104中时,弹簧夹112可至少部分地压缩,由此使得推杆器108在杆r1上施加连续的拖动力。当连接器100相对于第一杆r1根据需要定位时,第一固定螺钉114可被拧紧在螺母110内,以将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104中。当第一固定螺钉114被拧紧时,第一固定螺钉的倾斜表面可抵靠凹槽126的倾斜表面,以将螺母110朝向第一纳杆槽104推压并且推压推杆器108牢固地与杆r1接触。当第一固定螺钉114被拧紧时,连接器100可被锁定到第一杆r1,以阻止或防止杆r1相对于连接器沿轴线a4平移,并且阻止或防止杆r1相对于连接器围绕轴线a4旋转。第二杆r2可定位在第二纳杆槽106中,并且第二固定螺钉116可被拧紧以将杆r2锁定到主体102。

因此,连接器100可用于将第一脊柱杆r1连接到第二脊柱杆r2。虽然本文一般性地描述了使用具有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连接器100,但是应当理解,连接器可替代地被构造成与其他类型的矫形硬件(无论是植入的还是外部的)一起使用。例如,可修改连接器100的一个或两个半块以将其他各种部件彼此联接(例如,将杆联接到板上、将板联接到板、将杆联接到缆线、将缆线联接到缆线,等等)。

连接器100可为使用者和/或患者提供各种益处。例如,当连接器100“卡扣”到第一杆r1上时,偏置推杆器108可提供触觉反馈,从而使使用者确信在紧固连接器100之前杆已成功附接。偏置推杆器108还可在锁定固定螺钉114、116之前对杆r1施加摩擦力或“拖动”力,从而有助于将连接器100保持在适当位置并防止“翻转”,同时在使用者要移动它时仍然允许其自由移动。作为另一个示例,连接器100的翼部130的薄型几何形状可允许连接器用于空间受限的手术区域(例如,脊柱的颈部区域)。在示例性方法中,连接器100的翼部130可钩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r1上,该杆联接到骨锚,两个骨锚被植入到颈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作为又一个示例,连接器100可便于独立地锁定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这可以允许连接器100被锁定到第一杆r1,以在第二杆r2被附接和/或锁定之前限制或防止连接器移动。

图2a至图2n示出了连接器200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所示,连接器200可包括限定第一纳杆槽204和第二纳杆槽206的主体202、推杆器208、偏置元件或弹簧丝212以及锁定元件或固定螺钉216。推杆器208可被构造成在主体202内侧向平移,并且可由弹簧丝212在推压推杆器进入设置在第一纳杆槽204中的第一杆r1的方向上偏置。可拧紧固定螺钉216以将连接器200锁定到第一杆r1和设置在第二纳杆槽206中的第二杆r2两者。因此,所示连接器200可允许将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单步锁定到连接器。连接器2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薄型部分,以便于在狭窄空间中使用。例如,第一纳杆槽204可形成于连接器主体202的具有减小的轮廓的部分中,例如,以配合植入在颈椎的相邻水平中的骨锚之间。

主体202可包括限定近侧-远侧轴线a1的近端202p和远端202d。主体202的近端202p可包括一对间隔开的臂218、220,该臂限定其间的第二纳杆槽206。设置在第二纳杆槽206中的杆r2可具有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2。第二纳杆槽206可在近侧方向上打开,由此使得杆r2可通过相对于连接器200向远侧移动杆而插入该凹槽中。臂218、220中的每一个可从主体202的远侧部分202d延伸到自由端。臂218、22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可包括特征结构(未示出),诸如凹槽、凹痕、凹口、突出部等,以便于将连接器200联接到各种器械。例如,臂218、22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可包括在臂的相应自由端处的弓形沟槽,用于将连接器200附接到延伸塔或牵开器。臂218、220可包括或可联接到从主体202朝近侧延伸的延伸突片或缩小突片(未示出),以功能性地延伸臂218、220的长度。延伸突片可便于插入和缩小杆或其他植入物,以及插入和锁定固定螺钉216。延伸突片可被构造成脱离臂218、220或以其他方式与该臂分离。臂218、220中的每一个的内表面可被构造成与固定螺钉216配合。例如,臂218、220的内表面可包括与形成于固定螺钉216上的外螺纹对应的螺纹。因此,相对于主体202围绕轴线a1旋转固定螺钉216可有效地使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1轴向平移。

主体202的远端202d可限定通道228,推杆器208可设置在该通道中。通道228可沿着推杆器轴线a3在第二纳杆槽206和第一纳杆槽204之间延伸。推杆器208可被构造成沿着轴线a3在通道228内平移。轴线a3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1。轴线a3也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2。轴线a3可从轴线a1以约60度至约120度的角度延伸。通道228的形状可基本上为推杆器208的外部形状的负形状。通孔224可形成于主体202中,由此使得通孔与通道228相交。通孔224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3延伸。通孔224的尺寸可设定成在其中接纳弹簧丝212,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可以打开通孔224的两端,或者可以闭合一端或两端。

主体202可包括限定第一纳杆槽204的悬臂式翼部230。设置在第一纳杆槽204中的杆r1可具有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4。轴线a4可如图所示平行于轴线a2,或者可相对于轴线a2垂直或倾斜地成角度。翼部230可从主体202的第二臂220径向向外延伸。翼部230可具有宽度230w和高度230h。宽度230w与第一纳杆槽204(或设置在其中的杆r1)的直径之比可为小于约1.5:1、小于约2:1和/或小于约3:1。高度230h与第一纳杆槽204(或设置在其中的杆r1)的直径之比可为小于约0.5:1、小于约1:1和/或小于约2: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高度230h可为小于约5mm、小于约4mm和/或小于约3mm。第一纳杆槽204可在远侧方向上打开,由此使得杆r1可通过相对于杆向远侧移动连接器200而插入该凹槽中。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纳杆槽204可在近侧方向上打开,例如,通过翻转翼部230并将其形成由此使得其从主体202的远侧部分延伸,或者在侧向方向上延伸。

如上所述,推杆器208可以可滑动方式被设置在主体202的通道228内,并且可被构造成沿着轴线a3相对于主体平移。推杆器208可包括第一支承表面244a,该第一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一纳杆槽204中的第一杆r1。支承表面244a可相对于推杆器208的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延伸,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倾斜。支承表面244a可为如图所示的平面,或者可为凸形、凹形、尖形、锐形等。例如,支承表面244a可为凹形并且可限定圆柱体的一部分,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匹配或近似设置在第一纳杆槽204中的圆柱形杆r1的轮廓。推杆器208可包括第二支承表面244b,该第二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206中的第二杆r2。支承表面244b可相对于推杆器208的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延伸,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倾斜。支承表面244b可为如图所示的平面,或者可为凸形、凹形、尖形、锐形等。例如,支承表面244b可为凹形并且可限定圆柱体的一部分,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匹配或近似设置在第二纳杆槽206中的圆柱形杆r2的轮廓。

推杆器208可包括通孔226。通孔226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3延伸。通孔226的尺寸可设定成在其中接纳弹簧丝212。在推杆器208相对于主体202的至少一些位置中,推杆器的通孔226可与主体的通孔224对齐,由此使得弹簧丝212延伸穿过通孔224、226两者。如图2d、图2f和图2h中最佳所示,通孔226可包括中部和相对的端部。通孔226的中部的尺寸可以接近弹簧丝212的尺寸。例如,中部可为是圆柱形并且其直径可基本上等于弹簧丝212的直径。通孔226的端部可以是细长的,或者可具有大于弹簧丝212的直径的尺寸,以允许推杆器208沿轴线a3平移并在这种平移期间适应弹簧丝212的弯曲半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孔226的中部可由插入推杆器208的销限定,如下文相对于图5f进一步描述的。

偏置元件可被构造成将推杆器208朝向第一纳杆槽204偏置。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偏置元件为圆柱形弹簧丝212。弹簧丝212可由弹性材料形成,由此使得当从直线变形时,弹簧丝趋向于朝向其直的静止构型向回弯曲。因此,当通过推杆器208的移动而变形时,弹簧丝212可抵靠通孔226的内部施加力,以将推杆器208朝向第一纳杆槽204推压。虽然示出了直的圆柱形弹簧丝212,但是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各种其他偏置元件,诸如非直线或非圆柱形钢丝弹簧、片簧、弹簧夹、波形弹簧、螺旋弹簧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省略偏置元件。例如,推杆器208可在通道228内自由浮动,或者可通过销或其他保持特征结构保持而不被偏置朝向第一纳杆槽204。

固定螺钉216可包括外螺纹,该外螺纹被构造成与形成于主体202的臂218、220上的内螺纹配合,以通过围绕轴线a1旋转固定螺钉而允许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1推进或回缩。固定螺钉216可包括驱动接口248,该驱动接口被构造成接纳用于围绕轴线a1向固定螺钉施加旋转力的驱动器。固定螺钉216的远侧表面可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206中的杆r2,以将杆锁定到连接器200。当抵靠杆r2拧紧时,固定螺钉216可防止杆沿轴线a2相对于连接器200平移和/或相对于连接器围绕轴线a2旋转。虽然示出了固定螺钉216,但是应当理解,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其他锁定元件,诸如通过旋转四分之一圈来推进和锁定的闭合盖、在不旋转的情况下侧向滑动的闭合盖、拧到连接器200的外部上的螺母,等等。

连接器200的操作在图2c至图2h中示意性地示出。

如图2c至图2d所示,连接器200可具有静止构型,其中在第一纳杆槽204或第二纳杆槽206中没有设置杆。在该构型中,弹簧丝212的偏置力可引起推杆器208朝向第一纳杆槽204滑动。

在静止构型中,主体202的翼部230和推杆器208的自由端可限定孔250,该孔的直径为小于连接器200要联接的第一杆r1的直径。因此,如图2e至图2f所示,当杆r1插入第一纳杆槽204中时,杆抵靠推杆器208,以使连接器200移出静止构型。杆r1的插入可使推杆器208沿轴线a3移动,从而使弹簧丝212从其静止状态变形。由于杆r1的最大横截面部分被定位在孔250中,推杆器208可被移位到距第一纳杆槽204最远的距离。

如图2g至图2h所示,一旦杆r1的最大横截面部分在杆被安置在第一纳杆槽204中时离开孔250,弹簧丝212的偏置力就可引起推杆器208沿轴线a3朝向第一纳杆槽移回。该移动可至少部分地闭合杆r1周围的孔250,以将杆捕获在第一纳杆槽204中。弹簧丝212的偏置力可抵抗推杆器208的逆行移动,从而阻止连接器200从第一杆r1断开。可选择连接器200的几何形状,由此使得当杆r1被完全安置在第一纳杆槽204中时,弹簧丝212从其静止状态变形。因此,弹簧丝212可在固定螺钉216被拧紧之前和/或在第二杆r2被定位在连接器200中之前抵靠杆r1按压推杆器208以提供摩擦或拖动效应。

第二杆r2可定位在第二纳杆槽206中,并且固定螺钉216可被拧紧以将连接器200锁定到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当固定螺钉216被拧紧时,第二杆r2可抵靠推杆器208的第二支承表面244b按压,朝向第一纳杆槽204推压推杆器并且使其牢固地与杆r1接触。当固定螺钉216被拧紧时,连接器200可被锁定到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以阻止或防止杆r1、r2相对于连接器沿轴线a2、a4平移,并且阻止或防止杆r1、r2相对于连接器围绕轴线a2、a4旋转。

如图2i所示,第二纳杆槽206可被成形为促进第二杆r2与推杆器208的第二支承表面244b之间的接触。换句话讲,凹槽206可被成形为降低或消除当固定螺钉216被拧紧时第二杆r2将仅抵靠凹槽206的底板的风险,而不向支承表面244b施加足够的力。如图所示,凹槽206可包括与通道228的端部对齐设置的离隙部,由此使得推杆器208突出到凹槽中。因此,凹槽206可围绕轴线a1不对称,并且可偏离对称的u形形状。当杆r2在凹槽206中降至最低点时,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2可偏离轴线a1。当杆被完全安置时杆r2的中心纵向轴线在图2i中示出为轴线a5。凹槽206可被构造成由此使得当杆r2被安置在凹槽206内时,凹槽沿轴线a1向远侧平移并沿轴线a3侧向平移。

如图2j至图2l所示,连接器200可包括鞍座210。除了非对称凹槽206之外或作为其替代,可包括鞍座210。鞍座210可定位在形成于主体202中的腔体222内。鞍座210可为大致圆柱形,第一臂232和第二臂234沿近侧方向延伸到臂的相应自由端。第一臂232和第二臂234可与主体202的第一臂218和第二臂220对齐,由此使得限定于其间的凹槽与第二纳杆槽206对齐。因此,当第二杆r2被设置在第二纳杆槽206中时,该杆可同时支撑在鞍座210的臂232、234和主体202的臂218、220之间。鞍座210可包括倾斜支承表面240,该倾斜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推杆器208的第二支承表面244b。支承表面240可相对于轴线a1以倾斜角度延伸。支承表面240可为如图所示的平面,或者可为凸形、凹形、尖形、锐形等。在操作中,沿着方向a1施加到鞍座210的力,例如通过将固定螺钉216向下拧紧到鞍座上或向下拧紧到设置在鞍座中的杆r2上,可引起鞍座210相对于主体202向远侧平移并引起支承表面240沿推杆器208的支承表面244b倾斜,沿着轴线a3推压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204。因此,拧紧固定螺钉216可有效地同时将杆r1、r2均锁定到连接器200。鞍座210可允许在第二纳杆槽206中锁定具有不同直径的杆,同时仍然确保无论第二杆r2的直径如何,都向推杆器208施加足够的力以锁定第一杆r1。

如图2m至图2n所示,推杆器208可被构造成相对于主体202枢转,而不是相对于主体平移或者除了相对于主体平移之外。通道228可以是尺寸过大的或者可包括形成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离隙部256,以允许推杆器208围绕枢轴轴线a8在通道内旋转。推杆器208可通过枢轴销254枢转地安装到通道228内。连接器200可包括偏置元件以偏置推杆器208。例如,上述类型的弹簧丝可用于偏置推杆器208相对于主体202平移。作为另一个示例,枢轴销254可以是偏置推杆器208相对于主体202旋转的扭力杆。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其他偏置推杆器208旋转的方式,诸如螺旋弹簧、片簧等。在操作中,沿着方向a1施加到推杆器208的第一端的力,例如通过将固定螺钉216向下拧紧到设置在第二凹槽206中的杆r2上,可引起推杆器围绕枢轴轴线a8枢转或旋转,抵靠设置在第一凹槽204中的杆r1推压推杆器的第二相对端部。因此,拧紧固定螺钉216可有效地同时将杆r1、r2均锁定到连接器200。由于枢转推杆器208的杠杆作用,图2m至图2n的连接器可提供锁定第一杆r1的机械增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臂232、234可向近侧延伸超过杆r2的最大尺寸,并且固定螺钉216可包括被构造成抵靠臂的面向近侧的表面的外部螺钉。内部固定螺钉可通过螺纹安装在外部固定螺钉内。因此,可首先拧紧外部固定螺钉以向下按压在鞍座210上并将第一杆r1锁定在第一纳杆槽204中。然后,可拧紧内部固定螺钉以向下按压第二杆r2并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206中。因此,双固定螺钉可便于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独立地锁定到连接器200。虽然未在图2j至图2l中示出,但是包括鞍座210的连接器200的实施方案还可包括如上所述的偏置元件,用于将推杆器208朝向第一纳杆槽204偏置。

因此,连接器200可用于将第一脊柱杆r1连接到第二脊柱杆r2。虽然本文一般性地描述了使用具有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连接器200,但是应当理解,连接器可替代地被构造成与其他类型的矫形硬件(无论是植入的还是外部的)一起使用。例如,可修改连接器200的一个或两个半块以将其他各种部件彼此联接(例如,将杆联接到板上、将板联接到板、将杆联接到缆线、将缆线联接到缆线,等等)。

连接器200可为使用者和/或患者提供各种益处。例如,当连接器200“卡扣”到第一杆r1上时,偏置推杆器208可提供触觉反馈,从而使使用者确信在紧固连接器之前杆已成功附接。偏置推杆器208还可在锁定固定螺钉216之前对杆r1施加摩擦力或“拖动”力,从而有助于将连接器保持在适当位置并防止“翻转”,同时在使用者要移动它时仍然允许其自由移动。作为另一个示例,连接器200的翼部230的薄型几何形状可允许连接器用于空间受限的手术区域(例如,脊柱的颈部区域)。在示例性方法中,连接器200的翼部230可钩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r1(该杆联接到骨锚)上,两个骨锚被植入到颈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作为又一个示例,连接器200可便于同时和/或单步锁定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这可以允许连接器200以最少的步骤锁定到杆r1、r2两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200可便于杆独立地锁定r1、r2,例如,使用鞍座210和双固定螺钉。

图3a至图3h示出了连接器300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所示,连接器300可包括限定第一纳杆槽304和第二纳杆槽306的主体302、推杆器308、偏置元件或片簧312、第一锁定元件或固定螺钉314以及第二锁定元件或固定螺钉316。推杆器308可由片簧312在推压推杆器进入设置在第一纳杆槽304中的第一杆r1的方向上偏置。可拧紧第一固定螺钉314以将连接器300锁定到第一杆r1。可拧紧第二固定螺钉316以将第二杆r2锁定在连接器300的第二纳杆槽306中。因此,所示连接器300可允许将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独立地锁定到连接器。连接器3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薄型部分,以便于在狭窄空间中使用。例如,第一纳杆槽304可形成于连接器主体302的具有减小的轮廓的部分中,例如,以配合植入在颈椎的相邻水平中的骨锚之间。

主体302可包括限定近侧-远侧轴线a1的近端302p和远端302d。主体302的近端302p可包括一对间隔开的臂318、320,该臂限定其间的第二纳杆槽306。设置在第二纳杆槽306中的杆r2可具有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2。第二纳杆槽306可在近侧方向上打开,由此使得杆r2可通过相对于连接器300向远侧移动杆而插入该凹槽中。臂318、320中的每一个可从主体302的远侧部分302d延伸到自由端。臂318、32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可包括特征结构(未示出),诸如凹槽、凹痕、凹口、突出部等,以便于将连接器300联接到各种器械。例如,臂318、32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可包括在臂的相应自由端处的弓形沟槽,用于将连接器300附接到延伸塔或牵开器。臂318、320可包括或可联接到从主体302朝近侧延伸的延伸突片或缩小突片(未示出),以功能性地延伸臂318、320的长度。延伸突片可便于插入和缩小杆或其他植入物,以及插入和锁定固定螺钉316。延伸突片可被构造成脱离臂318、320或以其他方式与该臂分离。臂318、320中的每一个的内表面可被构造成与第二固定螺钉316配合。例如,臂318、320的内表面可包括与形成于第二固定螺钉316上的外螺纹对应的螺纹。因此,相对于主体302围绕轴线a1旋转第二固定螺钉316可有效地使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1轴向平移。

主体302可包括限定第一纳杆槽304的悬臂式翼部330。设置在第一纳杆槽304中的杆r1可具有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4。轴线a4可如图所示平行于轴线a2,或者可相对于轴线a2垂直或倾斜地成角度。翼部330可从主体302的第二臂320径向向外延伸。翼部330可具有宽度330w和高度330h。宽度330w与第一纳杆槽304(或设置在其中的杆r1)的直径之比可为小于约1.5:1、小于约2:1和/或小于约3:1。高度330h与第一纳杆槽304(或设置在其中的杆r1)的直径之比可为小于约0.5:1、小于约1:1和/或小于约2: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高度330h可为小于约5mm、小于约4mm和/或小于约3mm。第一纳杆槽304可在侧向方向上打开,由此使得杆r1可通过相对于杆侧向移动连接器300而插入该凹槽中。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纳杆槽304可在近侧或远侧方向上打开,例如,通过翻转翼部330、第一固定螺钉314和推杆器308的取向。

通道328可形成于主体302中并且可沿着通道轴线a6在主体302的面向近侧的表面和第一纳杆槽304之间延伸。通道328可形成于主体302的翼部330中。通道328的形状可基本上为推杆器308的外部形状的负形状。推杆器308可以可滑动方式被设置在通道328内,由此使得推杆器可相对于主体302沿轴线a6平移。通孔324可形成于主体302中,由此使得通孔与通道328相交。通孔324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6延伸。通孔324的尺寸可设定成在其中接纳片簧312,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通孔324可以是如图所示的矩形的或基本上矩形的,或者可具有其他形状。通孔324可沿近侧-远侧方向具有最大高度,该最大高度为小于片簧312处于其静止位置的相应高度。因此,当设置在通孔324内时,片簧312可保持在变形位置,由此使得它在推杆器308上施加恒定的偏置力。可以打开通孔324的两端,或者可以闭合一端或两端。

通道328的近端可限定凹槽326,该凹槽的尺寸设定成接纳第一固定螺钉314的至少一部分。凹槽326的内表面可被构造成与第一固定螺钉314配合。例如,内表面326可包括与形成于第一固定螺钉314上的外螺纹对应的螺纹。因此,相对于主体302围绕轴线a6旋转第一固定螺钉314可有效地使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6轴向平移。凹槽326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圆柱形,或者可以是圆锥形或具有其他形状。

如上所述,推杆器308可以可滑动方式被设置在主体302的通道328内,并且可被构造成沿着轴线a6相对于主体平移。推杆器308可包括支承表面344,该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一纳杆槽304中的杆r1。支承表面344可包括推杆器308的面向远侧的表面。支承表面344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于推杆器308的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延伸,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倾斜。支承表面344可为如图所示的平面,或者可为凹形、凸形、尖形、锐形等。例如,支承表面344可为凹形并且可限定圆柱体的一部分,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匹配或近似设置在第一纳杆槽304中的圆柱形杆r1的轮廓。推杆器308可包括突出部338或其他配合特征结构,用于将推杆器配合到片簧312。突出部338可包括底切或减小的远侧部分和扩大的近侧部分。

偏置元件可被构造成将推杆器308朝向第一纳杆槽304偏置。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偏置元件为矩形片簧312。片簧312可由弹性材料形成,由此使得当从静止位置变形时,片簧312趋向于朝向静止构型向回弯曲。因此,当通过推杆器308的移动而变形时,片簧312可抵靠通孔326的内部施加力,以将推杆器308朝向第一纳杆槽304推压。虽然示出了扁平矩形片簧312,但是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各种其他偏置元件,诸如弹簧丝、弹簧夹、波形弹簧、螺旋弹簧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省略偏置元件。例如,推杆器308可在通道328内自由浮动,或者可通过销或其他保持特征结构保持而不被偏置朝向第一纳杆槽304。片簧312可包括开口336或其他配合特征结构,用于将片簧配合到推杆器308。在所示实施方案中,片簧312包括被构造成与推杆器308的突出部338配合的键合开口336。开口336可具有第一部分336a,该第一部分的直径足够大,以使突出部338的扩大的近侧部分穿过开口。开口336可具有第二部分336b,该第二部分的直径足够大,以使突出部338的减小的远侧部分穿过开口,但是不足以大到使突出部338的扩大的近侧部分穿过开口。因此,片簧312可被构造成将推杆器308保持在主体302内,反之亦然。

在图3c至图3e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片簧312被装配到推杆器308。如图3c所示,推杆器308可插入通道328中并定位在通孔324的远侧。片簧312可插入通孔324中,以将开口336的第一部分336a定位成与推杆器308的突出部338对齐,如图3d所示。推杆器308可向近侧移动以使突出部338穿过开口336的第一部分336a,然后片簧312可进一步插入通孔324中以将突出部338定位在开口336的第二部分336b中,如图3e所示。在该位置,突出部338的扩大的近侧部分位于片簧312的近侧,并且不能穿过开口336,从而将推杆器308保持在主体302内。片簧312作用于通孔324的内部的弹簧力可有效地将片簧保持在通孔内。

第一固定螺钉314可包括外螺纹,该外螺纹被构造成与凹槽326的内螺纹配合,以通过围绕轴线a6旋转第一固定螺钉而允许第一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302沿轴线a6推进或回缩。第一固定螺钉314可包括驱动接口346,该驱动接口被构造成接纳用于围绕轴线a6向第一固定螺钉施加旋转力的驱动器。第一固定螺钉314的远侧表面可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推杆器308的一部分,例如突出部338,以抵靠设置在第一纳杆槽304中的杆r1推压推杆器308并将杆锁定到连接器300。当抵靠推杆器308并通过延伸拧紧杆r1时,第一固定螺钉314可防止杆沿轴线a4相对于连接器300平移和/或相对于连接器围绕轴线a4旋转。虽然示出了第一固定螺钉314,但是应当理解,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其他锁定元件,诸如通过旋转四分之一圈来推进和锁定的闭合盖、在不旋转的情况下侧向滑动的闭合盖、拧到连接器300的外部上的螺母,等等。

第二固定螺钉316可包括外螺纹,该外螺纹被构造成与形成于主体302的臂318、320上的内螺纹配合,以通过围绕轴线a1旋转第二固定螺钉而允许第二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1推进或回缩。第二固定螺钉316可包括驱动接口348,该驱动接口被构造成接纳用于围绕轴线a1向第二固定螺钉施加旋转力的驱动器。第二固定螺钉316的远侧表面可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306中的杆r2,以将杆锁定到连接器300。当抵靠杆r2拧紧时,第二固定螺钉316可防止杆沿轴线a2相对于连接器300平移和/或相对于连接器围绕轴线a2旋转。虽然示出了第二固定螺钉316,但是应当理解,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其他锁定元件,诸如通过旋转四分之一圈来推进和锁定的闭合盖、在不旋转的情况下侧向滑动的闭合盖、拧到连接器300的外部上的螺母,等等。

连接器300的操作在图3f至图3h中示意性地示出。

如图3f所示,连接器300可具有静止构型,其中在第一纳杆槽304或第二纳杆槽306中没有设置杆。在该构型中,片簧312的偏置力可引起推杆器308朝向第一纳杆槽304在远侧滑动。

在静止构型中,主体302的翼部330和推杆器308的远端可限定孔350,该孔的直径为小于连接器300要联接的第一杆r1的直径。因此,如图3g所示,当杆r1插入第一纳杆槽304中时,杆抵靠推杆器308,以使连接器300移出静止构型。杆r1的插入可使推杆器308沿轴线a6向近侧移动,从而在通孔324内压缩片簧312。由于杆r1的最大横截面部分被定位在孔350中,推杆器308可被移位到距第一纳杆槽304最远的距离。

如图3h所示,一旦杆r1的最大横截面部分在杆被安置在第一纳杆槽304中时离开孔350,片簧312的偏置力就可引起推杆器308沿轴线a6在远侧朝向第一纳杆槽移回。该移动可至少部分地闭合杆r1周围的孔350,以将杆捕获在第一纳杆槽304中。片簧312的偏置力可抵抗推杆器308的逆行移动,从而阻止连接器300从第一杆r1断开。当杆r1被完全安置在凹槽304中时,片簧312可至少部分地压缩,由此使得推杆器308在杆r1上施加连续的拖动力。当连接器300相对于第一杆r1根据需要定位时,第一固定螺钉314可被拧紧,以将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304中。当第一固定螺钉314被拧紧时,推杆器308可被向远侧按压,牢固地与杆r1接触。当第一固定螺钉314被拧紧时,连接器300可被锁定到第一杆r1,以阻止或防止杆r1相对于连接器沿轴线a4平移,并且阻止或防止杆r1相对于连接器围绕轴线a4旋转。第二杆r2可定位在第二纳杆槽306中,并且第二固定螺钉316可被拧紧以将杆r2锁定到主体302。

因此,连接器300可用于将第一脊柱杆r1连接到第二脊柱杆r2。虽然本文一般性地描述了使用具有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连接器300,但是应当理解,连接器可替代地被构造成与其他类型的矫形硬件(无论是植入的还是外部的)一起使用。例如,可修改连接器300的一个或两个半块以将其他各种部件彼此联接(例如,将杆联接到板上、将板联接到板、将杆联接到缆线、将缆线联接到缆线,等等)。作为另一个示例,连接器300的一半(例如,其中形成有第二纳杆槽306的主体的部分)可用一体式杆、横向杆、缆线连接器、具有其中形成有用于接纳骨锚的开口的板等替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附接第二杆r2的连接器300的结构可以是连接器300的相对一半的镜像。换句话讲,连接器300可包括两个片簧312、两个推杆器308等。

连接器300可为使用者和/或患者提供各种益处。例如,当连接器300“卡扣”到第一杆r1上时,偏置推杆器308可提供触觉反馈,从而使使用者确信在紧固连接器之前杆已成功附接。偏置推杆器308还可在锁定固定螺钉314之前对杆r1施加摩擦力或“拖动”力,从而有助于将连接器300保持在适当位置并防止“翻转”,同时在使用者要移动它时仍然允许其自由移动。连接器300的按扣和拖动特征结构可完全独立于固定螺钉314,由此使得连接器能够卡扣并拖动到杆r1上,而不管固定螺钉314是否被拧紧或甚至存在于连接器中。作为另一个示例,连接器300的翼部330的薄型几何形状可允许连接器用于空间受限的手术区域(例如,脊柱的颈部区域)。在示例性方法中,连接器300的翼部330可钩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r1(该杆联接到骨锚)上,两个骨锚被植入到颈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作为又一个示例,连接器300可便于独立地锁定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这可以允许连接器300被锁定到第一杆r1,以在第二杆r2被附接和/或锁定之前限制或防止连接器移动。

图4a至图4k示出了连接器400的示例性实施方案。除了下文所指出的并且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连接器400的结构和操作基本上类似于连接器300的结构和操作,因此为了简洁起见,此处省略了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连接器400可包括限定第一纳杆槽404和第二纳杆槽406的主体402、推杆器408、偏置元件或弹簧丝412、第一锁定元件或固定螺钉414以及第二锁定元件或固定螺钉416。推杆器408可由弹簧丝412在推压推杆器进入设置在第一纳杆槽404中的第一杆r1的方向上偏置。可拧紧第一固定螺钉414以将连接器400锁定到第一杆r1。可拧紧第二固定螺钉416以将第二杆r2锁定在连接器400的第二纳杆槽406中。因此,所示连接器400可允许将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独立地锁定到连接器。连接器4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薄型部分,以便于在狭窄空间中使用。例如,第一纳杆槽404可形成于连接器430主体402的具有减小的轮廓的部分中,例如,以配合植入在颈椎的相邻水平中的骨锚之间。

主体402可包括限定近侧-远侧轴线a1的近端402p和远端402d。主体402的近端402p可包括一对间隔开的臂418、420,该臂限定其间的第二纳杆槽406。设置在第二纳杆槽406中的杆r2可具有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2。

如例如图4c所示,弹簧丝412可用于使推杆器408朝向第一纳杆槽404偏置,代替连接器300的片簧312或者除了该连接器的片簧之外。推杆器408可包括通孔426,该通孔的尺寸适于将弹簧丝412接纳在其中。在推杆器408相对于主体402的至少一些位置中,推杆器的通孔426可与主体的通孔424对齐,由此使得弹簧丝412延伸穿过通孔424、426两者。通孔426可包括中部和相对的端部。通孔426的中部的尺寸可以接近弹簧丝412的尺寸。例如,中部可为是圆柱形并且其直径可基本上等于弹簧丝412的直径。通孔426的端部可以是细长的,或者可具有大于弹簧丝412的直径的尺寸,以允许推杆器408沿通道轴线a6平移并在这种平移期间适应弹簧丝412的弯曲半径。通孔424、426和弹簧丝412的纵向轴线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6并且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轴线a4延伸,如图4c所示。或者,如图4d所示,通孔424、426和弹簧丝412的纵向轴线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6并且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4延伸。

如图4h至图4j所示,推杆器408可被构造成沿着轴线a6在形成于主体402中的通道428内平移。推杆器408可在弹簧丝412的偏置下在通道428内平移,以提供相对于第一杆r1的按扣和拖动特征结构。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推杆器408可相对于主体402围绕旋转轴线枢转,代替平移或除了平移之外。例如,如图4k所示,推杆器408能够枢转地安装到枢轴销或轴线452上的通道428内。因此,当杆r1插入第一纳杆槽404中时,推杆器408可沿弧线a7旋转。除了这种枢转移动之外,图4k中所示的连接器400的操作与上述相同。

图5a至图5f示出了连接器500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所示,连接器500可包括限定第一纳杆槽504和第二纳杆槽506的主体502、推杆器508、偏置元件或片簧512以及锁定元件或固定螺钉516。推杆器508可被构造成在主体502内侧向平移,并且可由片簧512在推压推杆器进入设置在第一纳杆槽504中的第一杆r1的方向上偏置。可拧紧固定螺钉516以将连接器500锁定到第一杆r1和设置在第二纳杆槽506中的第二杆r2两者。因此,所示连接器500可允许将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单步锁定到连接器。连接器5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薄型部分,以便于在狭窄空间中使用。例如,第一纳杆槽504可形成于连接器主体502的具有减小的轮廓的部分中,例如,以配合植入在颈椎的相邻水平中的骨锚之间。

主体502可包括限定近侧-远侧轴线a1的近端502p和远端502d。主体502的近端502p可包括一对间隔开的臂518、520,该臂限定其间的第二纳杆槽506。设置在第二纳杆槽506中的杆r2可具有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2。第二纳杆槽506可在近侧方向上打开,由此使得杆r2可通过相对于连接器500向远侧移动杆而插入该凹槽中。臂518、520中的每一个可从主体502的远侧部分502d延伸到自由端。臂518、52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可包括特征结构(未示出),诸如凹槽、凹痕、凹口、突出部等,以便于将连接器500联接到各种器械。例如,臂518、52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可包括在臂的相应自由端处的弓形沟槽,用于将连接器500附接到延伸塔或牵开器。臂518、520可包括或可联接到从主体502朝近侧延伸的延伸突片或缩小突片(未示出),以功能性地延伸臂518、520的长度。延伸突片可便于插入和缩小杆或其他植入物,以及插入和锁定固定螺钉516。延伸突片可被构造成脱离臂518、520或以其他方式与该臂分离。臂518、520中的每一个的内表面可被构造成与固定螺钉516配合。例如,臂518、520的内表面可包括与形成于固定螺钉516上的外螺纹对应的螺纹。因此,相对于主体502围绕轴线a1旋转固定螺钉516可有效地使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1轴向平移。

主体502的远端502d可限定通道528,推杆器508可设置在该通道中。通道528可沿着推杆器轴线a3在第二纳杆槽506和第一纳杆槽504之间延伸。推杆器508可被构造成沿着轴线a3在通道528内平移。轴线a3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1。轴线a3也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2。轴线a3可从轴线a1以约60度至约120度的角度延伸。通道528的形状可基本上为推杆器508的外部形状的负形状。通道528可包括形成于其中的相对的凹槽524,该凹槽尺寸适于接纳片簧512的相应端部。如图5c至图5e所示,凹槽524可通过将镗孔558钻入主体502的面向远侧的表面中而形成,由此使得镗孔558与通道528相交。或者,凹槽524可由类似于上述连接器200的通孔224的侧向通孔形成,而不是垂直伸长或以其他方式确定尺寸以接纳片簧512。

主体502可包括限定第一纳杆槽504的悬臂式翼部530。设置在第一纳杆槽504中的杆r1可具有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4。轴线a4可如图所示平行于轴线a2,或者可相对于轴线a2垂直或倾斜地成角度。翼部530可从主体502的第二臂520径向向外延伸。翼部530可具有宽度530w和高度530h。宽度530w与第一纳杆槽504(或设置在其中的杆r1)的直径之比可为小于约1.5:1、小于约5:1和/或小于约3:1。高度530h与第一纳杆槽504(或设置在其中的杆r1)的直径之比可为小于约0.5:1、小于约1:1和/或小于约5: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高度530h可为小于约5mm、小于约4mm和/或小于约3mm。第一纳杆槽504可在远侧方向上打开,由此使得杆r1可通过相对于杆向远侧移动连接器500而插入该凹槽中。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纳杆槽504可在近侧方向上打开,例如,通过翻转翼部530并将其形成由此使得其从主体502的远侧部分延伸,或者在侧向方向上延伸。

如上所述,推杆器508可以可滑动方式被设置在主体502的通道528内,并且可被构造成沿着轴线a3相对于主体平移。推杆器508可包括第一支承表面544a,该第一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一纳杆槽504中的第一杆r1。支承表面544a可相对于推杆器508的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延伸,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倾斜。支承表面544a可为如图所示的平面,或者可为凸形、凹形、尖形、锐形等。例如,支承表面544a可为凹形并且可限定圆柱体的一部分,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匹配或近似设置在第一纳杆槽504中的圆柱形杆r1的轮廓。推杆器508可包括第二支承表面544b,该第二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506中的第二杆r2。支承表面544b可相对于推杆器508的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延伸,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倾斜。支承表面544b可为如图所示的平面,或者可为凸形、凹形、尖形、锐形等。例如,支承表面544b可为凹形并且可限定圆柱体的一部分,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匹配或近似设置在第二纳杆槽506中的圆柱形杆r2的轮廓。

推杆器508可包括通孔526。通孔526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3延伸。通孔526的尺寸可设定成在其中接纳片簧512。在推杆器508相对于主体502的至少一些位置中,推杆器的通孔526可与主体的凹槽524对齐,由此使得片簧512延伸穿过通孔526并进入相对的凹槽524。如图5f所示,通孔526可包括中部和相对的端部。通孔526的中部的尺寸可以接近片簧512的尺寸。例如,中部的宽度可基本上等于片簧512的厚度。通孔526的端部可以是细长的,或者可具有大于片簧512的厚度的尺寸,以允许推杆器508沿轴线a3平移并在这种平移期间适应片簧512的弯曲半径。

如图所示,通孔526的内部几何形状可至少部分地由销560限定。具体地讲,销560可限定通孔526的宽度减小的中部。销560可穿过形成于与通孔526相交的推杆器508中的销孔562插入。销孔562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3并且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轴线a1延伸。与例如形成如上面图2d所示的内部几何形状相比,以这种方式形成通孔526的内部几何形状可有利地降低制造过程的复杂性。

可通过将片簧512插入穿过形成于推杆器508中的通孔526然后将推杆器508插入主体502的通道528中来装配连接器500。当推杆器508插入到主体502中时,片簧512的端部可暂时变形抵靠通道的侧壁,直到端部与形成于通道中的凹槽524对齐并卡扣到该凹槽中。

偏置元件可被构造成将推杆器508朝向第一纳杆槽504偏置。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偏置元件为矩形片簧512。片簧512可由弹性材料形成,由此使得当从直线变形时,片簧趋向于朝向其直的静止构型向回弯曲。因此,当通过推杆器508的移动而变形时,片簧512可抵靠通孔526的内部施加力,以将推杆器508朝向第一纳杆槽504推压。虽然示出了直的矩形片簧512,但是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各种其他偏置元件,诸如非直线或非矩形片簧、弹簧丝、弹簧夹、波形弹簧、螺旋弹簧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省略偏置元件。例如,推杆器508可在通道528内自由浮动,或者可通过销或其他保持特征结构保持而不被偏置朝向第一纳杆槽50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所示使用相对平坦的片簧512可提供某些优点。例如,圆柱形弹簧丝可能需要制成非常薄以提供所需的弹力,这可使连接器500的制造和装配具有挑战性。通过使用相对平坦的片簧512,偏置元件可制成足够薄以提供所需的弹簧力而不使制造或装配更困难。而且,相对平坦的片簧512可更不易于旋转,从而更容易约束偏置元件的移动和/或限制推杆器508在通道528内的旋转。

固定螺钉516可包括外螺纹,该外螺纹被构造成与形成于主体502的臂518、520上的内螺纹配合,以通过围绕轴线a1旋转固定螺钉而允许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1推进或回缩。固定螺钉516可包括驱动接口548,该驱动接口被构造成接纳用于围绕轴线a1向固定螺钉施加旋转力的驱动器。固定螺钉516的远侧表面可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506中的杆r2,以将杆锁定到连接器500。当抵靠杆r2拧紧时,固定螺钉516可防止杆沿轴线a2相对于连接器500平移和/或相对于连接器围绕轴线a2旋转。虽然示出了固定螺钉516,但是应当理解,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其他锁定元件,诸如通过旋转四分之一圈来推进和锁定的闭合盖、在不旋转的情况下侧向滑动的闭合盖、拧到连接器500的外部上的螺母,等等。

如回顾了本公开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连接器500的操作与上述连接器200的操作基本相同。因此,为了简洁起见,此处省略了详细描述。以上相对于连接器200所述特征结构中的任何者,包括图2i至图2l中所示的那些特征结构,都可应用于连接器500。

因此,连接器500可用于将第一脊柱杆r1连接到第二脊柱杆r2。虽然本文一般性地描述了使用具有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连接器500,但是应当理解,连接器可替代地被构造成与其他类型的矫形硬件(无论是植入的还是外部的)一起使用。例如,可修改连接器500的一个或两个半块以将其他各种部件彼此联接(例如,将杆联接到板上、将板联接到板、将杆联接到缆线、将缆线联接到缆线,等等)。

连接器500可为使用者和/或患者提供各种益处。例如,当连接器500“卡扣”到第一杆r1上时,偏置推杆器508可提供触觉反馈,从而使使用者确信在紧固连接器之前杆已成功附接。偏置推杆器508还可在锁定固定螺钉516之前对杆r1施加摩擦力或“拖动”力,从而有助于将连接器保持在适当位置并防止“翻转”,同时在使用者要移动它时仍然允许其自由移动。作为另一个示例,连接器500的翼部530的薄型几何形状可允许连接器用于空间受限的手术区域(例如,脊柱的颈部区域)。在示例性方法中,连接器500的翼部530可钩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r1(该杆联接到骨锚)上,两个骨锚被植入到颈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作为又一个示例,连接器500可便于同时和/或单步锁定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这可以允许连接器500以最少的步骤锁定到杆r1、r2两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500可便于杆独立地锁定r1、r2,例如,使用鞍座和双固定螺钉。

图6a至图6f示出了连接器600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所示,连接器600可包括限定第一纳杆槽604和第二纳杆槽606的主体602、推杆器608、偏置元件或片簧612、第一锁定元件或固定螺钉614以及第二锁定元件或固定螺钉616。推杆器608可被构造成在主体602内侧向平移,并且可由片簧612在推压推杆器进入设置在第一纳杆槽604中的第一杆r1的方向上偏置。可拧紧第一固定螺钉614以将连接器600锁定到第一杆r1。可拧紧第二固定螺钉616以将第二杆r2锁定在连接器600的第二纳杆槽606中。因此,所示连接器600可允许将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独立地锁定到连接器。连接器6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薄型部分,以便于在狭窄空间中使用。例如,第一纳杆槽604可形成于连接器主体602的具有减小的轮廓的部分中,例如,以配合植入在颈椎的相邻水平中的骨锚之间。

主体602可包括限定近侧-远侧轴线a1的近端602p和远端602d。主体602的近端602p可包括一对间隔开的臂618、620,该臂限定其间的第二纳杆槽606。设置在第二纳杆槽606中的杆r2可具有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2。第二纳杆槽606可在近侧方向上打开,由此使得杆r2可通过相对于连接器600向远侧移动杆而插入该凹槽中。臂618、620中的每一个可从主体602的远侧部分602d延伸到自由端。臂618、62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可包括特征结构(未示出),诸如凹槽、凹痕、凹口、突出部等,以便于将连接器600联接到各种器械。例如,臂618、620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可包括在臂的相应自由端处的弓形沟槽,用于将连接器600附接到延伸塔或牵开器。臂618、620可包括或可联接到从主体602朝近侧延伸的延伸突片或缩小突片(未示出),以功能性地延伸臂618、620的长度。延伸突片可便于插入和缩小杆或其他植入物,以及插入和锁定第二固定螺钉616。延伸突片可被构造成脱离臂618、620或以其他方式与该臂分离。臂618、620中的每一个的内表面可被构造成与第二固定螺钉616配合。例如,臂618、620的内表面可包括与形成于第二固定螺钉616上的外螺纹对应的螺纹。因此,相对于主体602围绕轴线a1旋转第二固定螺钉616可有效地使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1轴向平移。

主体602的远端602d可限定通道628,推杆器608可设置在该通道中。通道628可沿着推杆器轴线a3在第二纳杆槽606和第一纳杆槽604之间延伸。推杆器608可被构造成沿着轴线a3在通道628内平移。轴线a3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1。轴线a3也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2。轴线a3可从轴线a1以约60度至约120度的角度延伸。通道628的形状可基本上为推杆器608的外部形状的负形状。通道628可包括形成于其中的相对的凹槽624,该凹槽尺寸适于接纳片簧612的相应端部。凹槽624可通过将镗孔钻入主体602的面向远侧的表面中而形成,由此使得镗孔与通道628相交,如上文参考图5c至图5e所述。或者,凹槽624可由类似于上述连接器200的通孔224的侧向通孔形成,而不是垂直伸长或以其他方式确定尺寸以接纳片簧612。

主体602的远端602d可限定凹槽664,该凹槽的尺寸设定成接纳第一固定螺钉614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如图6e所示。凹槽664可形成于通道628的远侧。凹槽664的内表面可被构造成与第一固定螺钉614配合。例如,内表面可包括与形成于第一固定螺钉614上的外螺纹对应的螺纹。因此,相对于主体602围绕轴线a1旋转第一固定螺钉614可有效地使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1轴向平移。

主体602可包括限定第一纳杆槽604的悬臂式翼部630。设置在第一纳杆槽604中的杆r1可具有杆的中心纵向轴线a4。轴线a4可如图所示平行于轴线a2,或者可相对于轴线a2垂直或倾斜地成角度。翼部630可从主体602的第二臂620径向向外延伸。翼部630可具有宽度630w和高度630h。宽度630w与第一纳杆槽604(或设置在其中的杆r1)的直径之比可为小于约1.5:1、小于约6:1和/或小于约3:1。高度630h与第一纳杆槽604(或设置在其中的杆r1)的直径之比可为小于约0.5:1、小于约1:1和/或小于约6: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高度630h可为小于约5mm、小于约4mm和/或小于约3mm。第一纳杆槽604可在远侧方向上打开,由此使得杆r1可通过相对于连接器600向远侧移动杆而插入该凹槽中。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纳杆槽604可在近侧方向上打开,例如,通过翻转翼部630并将其形成由此使得其从主体602的远侧部分延伸,或者在侧向方向上延伸。

如上所述,推杆器608可以可滑动方式被设置在主体602的通道628内,并且可被构造成沿着轴线a3相对于主体平移。推杆器608可包括第一支承表面644a,该第一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一纳杆槽604中的第一杆r1。支承表面644a可相对于推杆器608的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延伸,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倾斜。支承表面644a可为如图所示的平面,或者可为凸形、凹形、尖形、锐形等。例如,支承表面644a可为凹形并且可限定圆柱体的一部分,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匹配或近似设置在第一纳杆槽604中的圆柱形杆r1的轮廓。

推杆器608可包括第二支承表面644b,该第二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第一固定螺钉614的相应支承表面,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支承表面644b可相对于推杆器608的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延伸,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倾斜。支承表面644b可为如图所示的圆锥形,或者可为平面、凹形、尖形、锐形等。

推杆器608可包括第三支承表面644c,该第三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606中的第二杆r2。支承表面644c可相对于推杆器608的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延伸,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倾斜。支承表面644c可为如图所示的平面,或者可为凸形、凹形、尖形、锐形等。例如,支承表面644c可为凹形并且可限定圆柱体的一部分,由此使得支承表面匹配或近似设置在第二纳杆槽606中的圆柱形杆r2的轮廓。应当理解,第三支承表面644c可省略和/或不必不可避免地与第二杆r2接触。

推杆器608可包括通孔626。通孔626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3延伸。通孔626的尺寸可设定成在其中接纳片簧612。在推杆器608相对于主体602的至少一些位置中,推杆器的通孔626可与主体的凹槽624对齐,由此使得片簧612延伸穿过通孔626并进入相对的凹槽624。通孔626可包括中部和相对的端部,例如,以类似于上文参考图5f所述的通孔526的方式。通孔626的中部的尺寸可以接近片簧612的尺寸。例如,中部的宽度可基本上等于片簧612的厚度。通孔626的端部可以是细长的,或者可具有大于片簧612的厚度的尺寸,以允许推杆器608沿轴线a3平移并在这种平移期间适应片簧612的弯曲半径。

如图所示,通孔626的内部几何形状可至少部分地由销660限定。具体地讲,销660可限定通孔626的宽度减小的中部。销660可穿过形成于与通孔626相交的推杆器608中的销孔662插入。销孔662可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轴线a3并且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轴线a1延伸。与例如形成如上面图2d所示的内部几何形状相比,以这种方式形成通孔626的内部几何形状可有利地降低制造过程的复杂性。

可通过将片簧612插入穿过形成于推杆器608中的通孔626然后将推杆器608插入主体602的通道628中来装配连接器600。当推杆器608插入到主体602中时,片簧612的端部可暂时变形抵靠通道的侧壁,直到端部与形成于通道中的凹槽624对齐并卡扣到该凹槽中。

偏置元件可被构造成将推杆器608朝向第一纳杆槽604偏置。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偏置元件为矩形片簧612。片簧612可由弹性材料形成,由此使得当从直线变形时,片簧趋向于朝向其直的静止构型向回弯曲。因此,当通过推杆器608的移动而变形时,片簧612可抵靠通孔626的内部施加力,以将推杆器608朝向第一纳杆槽604推压。虽然示出了直的矩形片簧612,但是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各种其他偏置元件,诸如非直线或非矩形片簧、弹簧丝、弹簧夹、波形弹簧、螺旋弹簧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省略偏置元件。例如,推杆器608可在通道628内自由浮动,或者可通过销或其他保持特征结构保持而不被偏置朝向第一纳杆槽60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所示使用相对平坦的片簧612可提供某些优点。例如,圆柱形弹簧丝可能需要制成非常薄以提供所需的弹力,这可使连接器600的制造和装配具有挑战性。通过使用相对平坦的片簧612,偏置元件可制成足够薄以提供所需的弹簧力而不使制造或装配更困难。而且,相对平坦的片簧612可更不易于旋转,从而更容易约束偏置元件的移动和/或限制推杆器608在通道628内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6f所示,偏置元件可以是类似于上述连接器200的弹簧丝212的弹簧丝61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形成于推杆器608中的通孔626的内部几何形状可以类似于上述连接器200中的推杆器208的方式形成。

第一固定螺钉614可包括近侧部分614p和远侧部分614d。第一固定螺钉614的近侧部分614p可限定支承表面,该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推杆器608的第二支承表面644b。在所示实施方案中,第一固定螺钉614的近侧部分614p限定与推杆器608的倾斜支承表面644b对应的截头圆锥形倾斜支承表面。第一固定螺钉614的近侧部分614p可包括驱动接口646,该驱动接口被构造成接纳用于围绕轴线a1向第一固定螺钉施加旋转力的驱动器。第一固定螺钉614的远侧部分614d可包括外螺纹,该外螺纹被构造成与凹槽664的内螺纹配合,以通过围绕轴线a1旋转第一固定螺钉而允许第一固定螺钉相对于主题602沿轴线a1推进或回缩。虽然示出了第一固定螺钉614,但是应当理解,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其他锁定元件,诸如通过旋转四分之一圈来推进和锁定的闭合盖、在不旋转的情况下侧向滑动的闭合盖,等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固定螺钉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足够短,使得它不干扰被安置在第二纳杆槽606中的杆r2。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当锁定到连接器600时,杆r2可抵靠第一固定螺钉614的近端。

第二固定螺钉616可包括外螺纹,该外螺纹被构造成与形成于主体602的臂618、620上的内螺纹配合,以通过围绕轴线a1旋转第二固定螺钉而允许第二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沿轴线a1推进或回缩。第二固定螺钉616可包括驱动接口648,该驱动接口被构造成接纳用于围绕轴线a1向固定螺钉施加旋转力的驱动器。第二固定螺钉616的远侧表面可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606中的杆r2,以将杆锁定到连接器600。当抵靠杆r2拧紧时,第二固定螺钉616可防止杆沿轴线a2相对于连接器600平移和/或相对于连接器围绕轴线a2旋转。虽然示出了第二固定螺钉616,但是应当理解,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使用其他锁定元件,诸如通过旋转四分之一圈来推进和锁定的闭合盖、在不旋转的情况下侧向滑动的闭合盖、拧到连接器600的外部上的螺母,等等。

在操作中,连接器600可具有静止构型,其中在第一纳杆槽604或第二纳杆槽606中没有设置杆。在该构型中,片簧612的偏置力可引起推杆器608朝向第一纳杆槽604滑动。

在静止构型中,主体602的翼部630和推杆器608的自由端可限定孔650,该孔的直径为小于连接器600要联接的第一杆r1的直径。因此,当杆r1插入第一纳杆槽604中时,杆抵靠推杆器608,以使连接器600移出静止构型。杆r1的插入可使推杆器608沿轴线a3移动,从而使片簧612从其静止状态变形。由于杆r1的最大横截面部分被定位在孔650中,推杆器608可被移位到距第一纳杆槽604最远的距离。

一旦杆r1的最大横截面部分在杆被安置在第一纳杆槽604中时离开孔650,片簧612的偏置力就可引起推杆器608沿轴线a3朝向第一纳杆槽移回。该移动可至少部分地闭合杆r1周围的孔650,以将杆捕获在第一纳杆槽604中。片簧612的偏置力可抵抗推杆器608的逆行移动,从而阻止连接器600从第一杆r1断开。

可选择连接器600的几何形状,由此使得当杆r1被完全安置在第一纳杆槽604中时,片簧612从其静止状态变形。因此,片簧612可在固定螺钉614、616被拧紧之前和/或在第二杆r2被定位在连接器600中之前抵靠杆r1按压推杆器608以提供摩擦或拖动效应。

当连接器600相对于第一杆r1根据需要定位时,第一固定螺钉614可相对于主体602向近侧推进,以将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604中。当第一固定螺钉614朝近侧推进时,例如通过围绕轴线a1旋转第一固定螺钉614,第一固定螺钉的倾斜表面可抵靠推杆器608的倾斜表面644b,以将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604推压并牢固地与杆r1接触。当第一固定螺钉614被拧紧时,连接器600可被锁定到第一杆r1,以阻止或防止杆r1相对于连接器沿轴线a4平移,并且阻止或防止杆r1相对于连接器围绕轴线a4旋转。从人为因素的观点来看,使用者通常可以将顺时针旋转与拧紧相关联。因此,第一固定螺钉614可具有反向螺纹,由此使得第一固定螺钉的顺时针旋转(从位于连接器600近侧的使用者的角度)使第一固定螺钉相对于主体602向近侧移动,以将连接器600紧固到第一杆r1上。或者,第一固定螺钉614可包括正常螺纹,逆时针旋转可使第一固定螺钉向近侧移动。

第二杆r2可定位在第二纳杆槽606中,并且第二固定螺钉616可被拧紧以将杆r2锁定到主体60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杆r2可抵靠推杆器608的第三支承表面644c,由此使得将第二杆r2紧固到连接器600在第一杆r1上施加另外的锁定力。

因此,连接器600可用于将第一脊柱杆r1连接到第二脊柱杆r2。虽然本文一般性地描述了使用具有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连接器600,但是应当理解,连接器可替代地被构造成与其他类型的矫形硬件(无论是植入的还是外部的)一起使用。例如,可修改连接器600的一个或两个半块以将其他各种部件彼此联接(例如,将杆联接到板上、将板联接到板、将杆联接到缆线、将缆线联接到缆线,等等)。

连接器600可为使用者和/或患者提供各种益处。例如,当连接器600“卡扣”到第一杆r1上时,偏置推杆器608可提供触觉反馈,从而使使用者确信在紧固连接器之前杆已成功附接。偏置推杆器608还可在锁定固定螺钉614、616之前对杆r1施加摩擦力或“拖动”力,从而有助于将连接器保持在适当位置并防止“翻转”,同时在使用者要移动它时仍然允许其自由移动。作为另一个示例,连接器600的翼部630的薄型几何形状可允许连接器用于空间受限的手术区域(例如,脊柱的颈部区域)。在示例性方法中,连接器600的翼部630可钩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r1(该杆联接到骨锚)上,两个骨锚被植入到颈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作为又一个示例,连接器600可便于独立地锁定第一杆r1和第二杆r2。这可以允许连接器600被锁定到第一杆r1,以在第二杆r2被附接和/或锁定之前限制或防止连接器移动。

下文描述了使用本文所公开的连接器的示例性方法。

该手术可通过在患者中形成开口或经皮切口以进入目标部位而开始。目标部位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椎骨、长骨或长骨的多个部分,或患者的任何其他骨或非骨结构。如图7所示,目标部位可以是患者颈椎和胸椎中的多个椎骨。

骨锚可被驱动到一个或多个椎骨中,并且可使用已知技术将脊柱杆附接到其上。在所示的示例中,使用八个骨锚s1-s8将双侧脊柱杆r1、r2联接到四个相邻的椎骨v1-v4。另外,使用四个骨锚s9-s12将双侧杆r3、r4联接到下一组相邻的椎骨v5-v6。使用本文所述类型(例如,连接器100、200、300、400、500、600中的任何者或其组合或变型)的四个连接器c1-c4,可将杆r1、r2分别连接到杆r3、r4。

如图所示,连接器c1-c4的薄型性质可允许它们安装在同一杆上的相邻椎骨水平上(例如,在v2/v3之间和v3/v4之间)。另外如图所示,连接器c1-c4可连接到安装在相邻椎骨水平中的骨锚之间的杆r1、r2。

连接器c1-c4可“卡扣”到杆r1、r2上,从而向使用者提供连接器被固定的触觉反馈。

连接器c1-c4可抵靠杆r1、r2“拖动”,从而允许在将连接器锁定到杆r1、r2和/或杆r3、r4之前临时定位和保持连接器。

连接器c1-c4的按扣和/或拖动特征结构可确保连接器将保持在适当位置,可使构造装配更容易,并且可降低必须从重要血管或神经结构取回掉落的连接器的风险。

连接器c1-c4可包括独立的锁定特征结构,由此使得它们在被锁定到杆r3、r4之前可以锁定到杆r1、r2,反之亦然。

连接器c1-c4可包括单步锁定特征结构,由此使得它们可同时锁定到它们各自的杆上。例如,连接器c1可同时锁定到杆r1和r3。

所有杆r1-r4、连接器c1-c4和骨锚s1-s12可在单个手术中安装。

或者,杆r1、r2和骨锚s1-s8可在先前的手术中安装,并且当前手术可以是修正手术,在该手术中安装杆r3、r4、连接器c1-c4和骨锚s9-s12以将先前安装的构造延伸到附加水平。

连接器c1-c4可被附接以定位杆r1-r4,由此使得它们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基本上位于如图所示的共同的冠状平面中。连接器c1-c4也可从所示取向旋转90度,以定位杆对r1、r3和r2、r4,由此使得它们基本上位于各自的共同矢状平面中。

可重复上述步骤以在相同或不同的椎骨水平安装附加的杆和/或连接器。可以对构造进行最终紧固或其他调节,并且可使用已知技术和切口闭合来完成该手术。

应当指出的是,在以上描述或附图中表达或暗示的方法步骤的任何顺序都不应理解为是限制本公开的方法按照该顺序执行步骤。相反,本文所公开的每种方法的各种步骤可按照任意多种顺序执行。此外,由于所描述的方法仅为示例性实施方案,因此包括更多步骤或包括更少步骤的各种其它方法也涵盖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虽然本文所示出和描述的方法通常涉及将脊柱杆附接到多个椎骨,但是应当理解,本文的连接器和方法可与各种其他类型的固定或稳定硬件在任何骨中、在非骨组织中或在非生物或非组织对象中一起使用。本文所公开的连接器可完全植入,或可用作外部固定或稳定系统的一部分。本文所公开的装置和方法可用于微创手术和/或开放式手术中。

本文所公开的装置及其各种组成部件可由各种已知材料中的任何种构成。示例性材料包括适用于外科应用中的材料,包括金属(诸如不锈钢、钛或其合金)、聚合物(诸如peek)、陶瓷、碳纤维等。本文所公开的装置的各种部件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装置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部分可由不透射线材料形成,以便于在荧光镜透视检查和其他成像技术下可视化,或者由射线可透材料形成,以便不干扰其他结构的可视化。示例性射线可透的材料包括碳纤维和高强度聚合物。

虽然上文描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但是应当理解,可在所述概念的实质和范围内进行多种更改。

本文公开的内容如下:

条款1.一种连接器,包括:

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

推杆器,其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道内并且被构造成沿推杆器轴线相对于主体平移;

螺母,其被构造成沿推杆器轴线在形成于主体中的腔体内平移;

偏置元件,其被构造成使螺母和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朝向第一纳杆槽偏置;

第一固定螺钉,其可通过螺纹接纳在螺母中以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和

第二固定螺钉,其可通过螺纹接纳在主体中以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

条款2.根据条款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螺母联接到推杆器。

条款3.根据条款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二纳杆槽由主体的一对间隔开的臂限定,并且其中螺母包括与主体的臂对齐的一对间隔开的臂。

条款4.根据条款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纳杆槽在远侧方向上是敞开的,并且其中第二纳杆槽在近侧方向上是敞开的。

条款5.根据条款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轴线基本上垂直于近侧-远侧轴线。

条款6.根据条款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纳杆槽形成于主体的翼部中,翼部具有平行于第一纳杆槽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高度尺寸,其中翼部的高度为小于约5mm。

条款7.根据条款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纳杆槽形成于主体的翼部中,翼部具有平行于第一纳杆槽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高度尺寸,其中翼部的高度与第一纳杆槽的直径之比为小于约2:1。

条款8.根据条款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偏置元件包括c形弹簧夹。

条款9.根据条款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弹簧夹至少部分地接纳在形成于主体的腔体中的沟槽中,并且沟槽形成于螺母中。

条款10.根据条款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形成于主体的腔体中的沟槽可具有曲率半径较小的第一端部和曲率半径较大的第二端部。

条款11.根据条款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沟槽的第一端部的直径可为小于弹簧夹的静止直径。

条款12.根据条款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具有静止构型,其中弹簧夹设置在沟槽的第二端部中,并且在第一纳杆槽中没有设置杆。

条款13.根据条款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将第一杆插入到第一纳杆槽中使推杆器和螺母沿推杆器轴线移位,以使弹簧夹朝向沟槽的第一端部移动,由此使得弹簧夹抵靠第一杆推压推杆器。

条款14.根据条款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拧紧第一固定螺钉之前,偏置元件抵靠杆推压推杆器。

条款15.根据条款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拧紧螺母内的第一固定螺钉引起第一固定螺钉的表面抵靠形成于主体中的凹槽的内部,以将螺母和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推压并将第一杆锁定在其中。

条款16.根据条款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一杆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时,向第一杆施加拖动力。

条款17.根据条款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一杆被卡扣到第一纳杆槽中时,连接器提供触觉反馈。

条款18.一种连接器,包括:

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

第一锁定元件,其被构造成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第一锁定元件设置在第二纳杆槽的远侧;和

第二锁定元件,其被构造成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第二锁定元件设置在第二纳杆槽的近侧。

条款19.根据条款1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锁定元件和第二锁定元件可以是第一固定螺钉和第二固定螺钉,每个固定螺钉具有平行于近侧-远侧轴线的旋转轴线。

条款20.一种连接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方法,包括:

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一纳杆槽内;

拧紧螺母内的第一固定螺钉,使主体内的螺母朝向第一纳杆槽平移,从而抵靠第一脊柱杆推压推杆器以将第一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

将第二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二纳杆槽内;

并且

拧紧主体内的第二固定螺钉以将第二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

条款21.根据条款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连接器的翼部钩到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上,第一杆联接到骨锚,两个骨锚被植入到患者脊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

条款22.根据条款20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第一纳杆槽内包括使推杆器远离第一纳杆槽移位并将弹簧夹压缩到形成于主体中的沟槽的直径减小的部分中,由此使得在第一固定螺钉被拧紧之前,推杆器在第一杆上施加拖动力。

条款23.根据条款20所述的方法,其中拧紧第一固定螺钉包括使固定螺钉的倾斜表面与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凹槽的相应倾斜表面接触。

条款24.一种连接器,包括:

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

推杆器,其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道内并且被构造成沿推杆器轴线相对于主体平移;

偏置元件,其被构造成使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朝向第一纳杆槽偏置;和

固定螺钉,其接纳在主体中以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并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

条款25.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包括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第一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的第一杆,第二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中的第二杆。

条款26.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鞍座,其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腔体中。

条款27.根据条款2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鞍座沿着主体的近侧-远侧轴线平移。

条款28.根据条款2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鞍座包括倾斜的支承表面,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接触并抵靠推杆器的相应倾斜支承表面。

条款29.根据条款2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鞍座沿近侧-远侧轴线的移动有效地使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移动。

条款30.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纳杆槽在远侧方向上是敞开的,并且其中第二纳杆槽在近侧方向上是敞开的。

条款31.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轴线基本上垂直于近侧-远侧轴线。

条款32.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偏置元件被接纳在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内。

条款33.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偏置元件包括接纳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孔内和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内的弹簧丝或片簧。

条款34.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偏置元件包括片簧,其接纳在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内和形成于主体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条款35.根据条款3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由形成于主体的面向远侧的表面中的第一镗孔和第二镗孔限定。

条款36.根据条款3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中的通孔可包括圆柱形中部和相对的端部,端部在推杆器轴线的方向上是细长的。

条款37.根据条款3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中的通孔包括宽度减小的中部和宽度增加的相对的端部,中部至少部分地由穿过销孔插入的销限定,销孔与推杆器中的通孔相交。

条款38.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通道在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之间延伸。

条款39.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纳杆槽形成于主体的翼部中,翼部具有平行于第一纳杆槽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高度尺寸,其中翼部的高度与第一纳杆槽的直径之比为小于约2:1。

条款40.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具有静止构型,其中偏置元件处于静止位置,并且在第一纳杆槽中没有设置杆。

条款41.根据条款4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将杆插入第一纳杆槽中使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移位,以使偏置元件弯曲远离其静止位置,由此使得偏置元件在固定螺钉被拧紧之前抵靠杆推压推杆器。

条款42.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拧紧主体内的固定螺钉引起固定螺钉的表面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中的第二杆,以将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推压并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中。

条款43.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杆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时,向杆施加拖动力。

条款44.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杆被卡扣到第一纳杆槽中时,连接器提供触觉反馈。

条款45.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二纳杆槽可具有与通道的端部对齐设置的离隙部,由此使得推杆器突出到第二纳杆槽中。

条款46.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二纳杆槽关于近侧-远侧轴线不对称。

条款47.根据条款2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二纳杆槽被构造成由此使得当杆被安置在第二纳杆槽内时,杆沿着近侧-远侧轴线向远侧平移并且沿着推杆器轴线侧向平移。

条款48.一种连接器,包括:

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

推杆器,其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道内并且被构造成相对于主体围绕枢轴轴线旋转;和

固定螺钉,其通过螺纹接纳在主体内以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并由此枢转推杆器以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

条款49.一种连接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方法,包括:

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一纳杆槽内;

将第二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二纳杆槽内;

并且

拧紧主体内的固定螺钉,以抵靠推杆器按压第二杆,从而抵靠第一脊柱杆推压推杆器以将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

条款50.根据条款4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连接器的翼部钩到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上,第一杆联接到骨锚,两个骨锚被植入到患者脊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

条款51.根据条款49所述的方法,其中拧紧固定螺钉同时将第一杆和第二杆均锁定到连接器。

条款52.一种连接器,包括:

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

推杆器,其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道内,通道沿通道轴线延伸;

偏置元件,其被构造成将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偏置;和

第一固定螺钉,其通过螺纹接纳在通道的近端中以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

条款53.根据条款5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偏置元件包括片簧,其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孔内。

条款54.根据条款5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的突出部接纳在片簧的键合开口内,以将推杆器保持在主体内。

条款55.根据条款5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偏置元件包括弹簧丝,其延伸通过形成于主体中的通孔和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

条款56.根据条款5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中的通孔可包括圆柱形中部和相对的端部,端部在通道轴线的方向上是细长的。

条款57.根据条款5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能够沿通道轴线平移,并且其中通道轴线基本上平行于近侧-远侧轴线。

条款58.根据条款5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可围绕垂直于通道轴线延伸的枢轴轴线旋转。

条款59.根据条款5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主体限定第二纳杆槽,并且其中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固定螺钉,其通过螺纹接纳在主体中以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

条款60.根据条款5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纳杆槽在侧向方向上是敞开的,并且其中第二纳杆槽在近侧方向上是敞开的。

条款61.根据条款5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通道在第一纳杆槽和连接器的主体部分的面向近侧的表面之间延伸。

条款62.根据条款5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具有静止构型,其中在第一纳杆槽中没有设置杆,并且偏置元件朝向第一纳杆槽在远侧推压推杆器。

条款63.根据条款5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将杆插入第一纳杆槽中使推杆器沿通道轴线移位,以使偏置元件弯曲远离其静止位置,由此使得偏置元件在第一固定螺钉被拧紧之前抵靠杆推压推杆器。

条款64.根据条款5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拧紧通道内的第一固定螺钉引起固定螺钉的表面抵靠推杆器,从而将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推压,以将设置在其中的杆锁定到连接器。

条款65.根据条款5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杆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时,向杆施加拖动力。

条款66.根据条款5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杆被卡扣到第一纳杆槽中时,连接器提供触觉反馈。

条款67.一种连接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方法,包括:

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一纳杆槽内;

并且

拧紧形成于连接器中的通道内的第一固定螺钉,以抵靠第一脊柱杆推压设置在通道中的推杆器,从而将第一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

其中连接器的偏置元件在第一固定螺钉被拧紧之前引起推杆器在第一杆上施加拖动力。

条款68.根据条款67的方法,还包括将第二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二纳杆槽内,并拧紧主体内的第二固定螺钉,以将第二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

条款69.根据条款6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连接器的翼部钩到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上,第一杆联接到骨锚,两个骨锚被植入到患者脊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

条款70.根据条款67所述的方法,其中拧紧第一固定螺钉引起推杆器在通道内朝向第一杆平移。

条款71.根据条款67所述的方法,其中拧紧第一固定螺钉引起推杆器围绕枢轴轴线朝向第一杆旋转。

条款72.一种连接器,包括:

主体,其限定第一纳杆槽和第二纳杆槽,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远端限定在其间延伸的近侧-远侧轴线;

推杆器,其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道内并且被构造成沿推杆器轴线相对于主体平移;

第一固定螺钉,其可通过螺纹接纳在主体中以使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平移并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和

第二固定螺钉,其可通过螺纹接纳在主体中以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

条款73.根据条款72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偏置元件,其被构造成使推杆器沿推杆器轴线朝向第一纳杆槽偏置。

条款74.根据条款7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偏置元件被接纳在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内。

条款75.根据条款7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偏置元件包括片簧,其接纳在形成于推杆器中的通孔内和形成于主体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条款76.根据条款7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由形成于主体的面向远侧的表面中的第一镗孔和第二镗孔限定。

条款77.根据条款7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中的通孔包括宽度减小的中部和宽度增加的相对的端部,中部至少部分地由穿过销孔插入的销限定,销孔与推杆器中的通孔相交。

条款78.根据条款7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纳杆槽在远侧方向上是敞开的,并且其中第二纳杆槽在近侧方向上是敞开的。

条款79.根据条款7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轴线基本上垂直于近侧-远侧轴线。

条款80.根据条款7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纳杆槽形成于主体的翼部中,翼部具有平行于第一纳杆槽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高度尺寸,其中翼部的高度为小于约5mm。

条款81.根据条款7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纳杆槽形成于主体的翼部中,翼部具有平行于第一纳杆槽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高度尺寸,其中翼部的高度与第一纳杆槽的直径之比为小于约2:1。

条款82.根据条款7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相对于主体向近侧推进第一固定螺钉引起第一固定螺钉的表面抵靠推杆器的支承表面,以将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推压并将第一杆锁定在其中。

条款83.根据条款7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一杆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时,可向第一杆施加拖动力。

条款84.根据条款7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一杆被卡扣到第一纳杆槽中时,连接器提供触觉反馈。

条款85.根据条款7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固定螺钉和第二固定螺钉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共同的旋转轴平行于近侧-远侧轴线。

条款86.根据条款7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一固定螺钉使第一固定螺钉向近侧移动以将第一杆锁定在第一纳杆槽内,并且其中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二固定螺钉使第二固定螺钉向远侧移动以将第二杆锁定在第二纳杆槽内。

条款87.根据条款7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推杆器具有第一支承表面、第二支承表面和第三支承表面,第一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抵靠设置在第一纳杆槽中的第一杆,第二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抵靠第一固定螺钉,第三支承表面被构造成抵靠设置在第二纳杆槽中的第二杆。

条款88.一种连接第一脊柱杆和第二脊柱杆的方法,包括:

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一纳杆槽内;

拧紧主体内的第一固定螺钉,使主体内的推杆器朝向第一纳杆槽平移,从而抵靠第一脊柱杆推压推杆器以将第一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

将第二脊柱杆定位在形成于连接器的主体部分中的第二纳杆槽内;

并且

将第二脊柱杆锁定到连接器。

条款89.根据条款88所述的方法,其中锁定第二脊柱杆包括拧紧主体内的第二固定螺钉。

条款90.根据条款8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连接器的翼部钩到在两个骨锚之间的位置处的第一杆上,第一杆联接到骨锚,两个骨锚被植入到患者脊椎的相邻椎骨水平中。

条款91.根据条款8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第一脊柱杆定位在第一纳杆槽内包括使推杆器远离第一纳杆槽移位,以及对作用在推杆器上的偏置元件进行弯曲、拉紧、偏转和压缩中的至少一者,由此使得推杆器在第一固定螺钉被拧紧之前在第一杆上施加拖动力。

条款92.根据条款88所述的方法,其中拧紧第一固定螺钉包括使固定螺钉的倾斜表面与推杆器的相应倾斜表面接触。

条款93.根据条款88所述的方法,其中锁定第二杆包括迫使第二杆抵靠推杆器以迫使推杆器抵靠第一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