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踝关节术后恢复的穿戴设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1728发布日期:2018-08-24 19:5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骨科术后恢复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踝关节术后恢复的穿戴设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可穿戴技术逐渐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热点。可穿戴技术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特点,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脊髓损伤康复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康复等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可穿戴设备可以应用于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在国外等发达国家的应用较为广泛。骨科患者术后穿戴式运动康复设备,通过穿戴式传感器检测肌肉和关节运动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结合数据分析模型来个性化指导患者康复训练,设计这些穿戴设备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踝关节术后恢复的穿戴设备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踝关节术后恢复的穿戴设备结构,包括有腰带,腰带一侧连接多根承力带,承力带另一端连接小腿绑带,绑带下面用柔性带子连接脚套;所述脚套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

进一步地,所述腰带固定有扣子甲。

进一步地,所述数根承力带在绑带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腰带上固定有数个扣子乙,扣子乙连接绑带。

进一步地,所述绑带表面有毛粘,两侧分别有毛面和勾面。

进一步地,所述绑带呈梯形,上面比下面宽。

进一步地,所述脚套是柔软的纺织材料,呈袜子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脚套下面有一层发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安装在脚套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脚套安装有数据处理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术后恢复前期,借助拐杖,腿的重量由腰部承受,脚踝关节减少活动利于恢复;

2、统计脚踝的活动数据,可以来了解关节恢复的情况,并制定关节活动计划帮助后期恢复;

3、加热脚套抵抗冬天寒冷,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例绑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扣子甲;2-腰带;3-扣子乙;4-承力带5-绑带;6-柔性带子;7-脚套;8-加速度传感器;9-陀螺仪;10-发热层;11-毛面;12-勾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踝关节术后恢复的穿戴设备结构,包括有腰带2,腰带2一侧连接多根承力带4,承力带4另一端连接小腿绑带5,绑带5下面用柔性带子6连接脚套7;其特征在于:脚套7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8和陀螺仪9,测量一段时间内脚踝的活动量和活动幅度。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腰带2固定有扣子甲1,调节腰带2长度,适应不同腰围的人使用。所述所述数根承力带4在绑带5上均匀分布,确保平衡受力。

如图1所示,本实用例中,优选地,所述腰带2上固定有数个扣子乙3,扣子乙3连接绑带5,调节绑带5长度,适应不同人的腿长;脚痛的话,则借助拐杖,把受伤的腿用腰部力量吊起来。

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绑带5表面有毛粘,两侧分别有毛面11和勾面12,也可以用其它方式如带子、夹子,可以调节绑带5的松紧,来适应不同的腿形。所述绑带5呈梯形,上面比下面宽,符合小腿形状,能把受伤的腿吊起来。

如图1所示,所述脚套7是柔软的纺织材料,本实用例中,优选地,脚套7呈袜子形状,增加舒适度。所述脚套7下面有一层发热层,受伤的关节部分缺乏活动,冬天容易寒冷,发热保证脚的舒适度。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加速度传感器8和陀螺仪9安装在脚套的前端,踝关节动作幅度最大,便于测量。所述脚套7安装有数据处理芯片,芯片统计传感器数据,通过内部无线模块和终端相连。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踝关节术后恢复的穿戴设备结构,包括有腰带,腰带一侧连接多根承力带,承力带另一端连接小腿绑带,绑带下面用柔性带子连接脚套;所述脚套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术后恢复前期,借助拐杖,腿的重量由腰部承受,脚踝关节减少活动利于恢复;统计脚踝的活动数据,可以来了解关节恢复的情况,并制定关节活动计划帮助后期恢复;加热脚套抵抗冬天寒冷,提高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程世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麦迪艾普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28
技术公布日:2018.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