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止痛消肿生肌液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75548发布日期:2018-07-07 05:4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伤止痛消肿生肌液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西药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烧伤主要指因热液、蒸汽、电弧、化学物等对人体皮肤、肌肉等组织造成的损伤。其主要病理为皮肤起水泡,破损脱落,肌肉水肿,体液渗出,表皮血管闭塞,烧伤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故以疼痛、肿胀渗出为主要表现。

目前对于烧伤的治疗,主要采用无菌包扎治疗,或用人工皮覆盖创面包扎治疗面积较大的烧伤;面积较小、程度较轻的烧伤用湿润烧伤膏、紫草烧伤液、京万红软膏、磺胺嘧啶银等外用制剂治疗。前述中药外用制剂治疗小面积、轻度烧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还是存有止痛慢,换药时易发生粘连、疼痛感强和创面愈合时间长的问题;不能满足人们治疗中、小面积烧伤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烧烫伤创面止痛快,创面换药不粘连疼痛轻、愈合时间短;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使用方便,制造简单,治疗费用低的烧伤止痛消肿生肌液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烧伤止痛消肿生肌液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生地榆10—18黄芩1.5—3.5

黄柏5—9土大黄(鲜)20—30

酢浆草10—20马桑皮2—8

花椒0.5—2紫草1—3

马兰菊3—7冰片1—2

麻油120—180蜂蜡2—5

庆大霉素粉末0.1—0.5

制备本烧伤止痛消肿生肌液膏的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

生地榆12—16黄芩2—3

黄柏6—8土大黄(鲜)22—28

酢浆草12—18马桑皮4—6

花椒0.8—1.5紫草1.5—2.5

马兰菊4—6冰片1.2—1.8

麻油140—150蜂蜡3—4

庆大霉素粉末0.2—0.4

制备本烧伤止痛消肿生肌液膏的最佳重量份配比范围是:

生地榆15黄芩2.5

黄柏7.5土大黄(鲜)25

酢浆草15马桑皮5

花椒1紫草2

马兰菊5冰片1.5

麻油150蜂蜡3.5

庆大霉素粉末0.3

用于烧伤止痛消肿生肌液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的土大黄、黄柏、黄芩、马桑皮和生地榆,分别洗净风干切制呈薄片后备用;

2)、将上述重量份的酢浆草、马兰菊、紫草,分别洗净风干切段后备用;将上述重量份的花椒去椒目后备用;

3)、将上述经过切片和切段处理的土大黄、黄柏、黄芩、马桑皮、生地榆、酢浆草和马兰菊放入上述重量份的麻油中使用武火煎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文火煎煮90-120分钟后加入上述重量份的花椒和紫草,而后继续煎煮30-60分钟;

4)、将步骤三中得到的煎煮液膏进行过滤处理,去除固态杂质后,静置冷却;

5)、当煎煮液膏温度冷却至100℃时加入上述重量份的蜂蜡,并搅拌均匀;

6)、当煎煮液膏温度冷却至70℃时加入上述重量份的冰片并搅拌均匀;

7)、当煎煮液膏温度冷却至40℃,加入上述重量份庆大霉素粉末,搅拌均匀后,所得液膏按量分装到无菌玻璃瓶中密封备用,即得烧伤止痛消肿生肌液膏成品;

组方解析:

本发明是基于祖国中医学的辨证机理,根据发明人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祖传配方,参考现代中西医理论研究对烧伤烫伤治疗的科研成果,以土大黄、生地榆、黄芩和黄柏为君药,以马桑皮、酢浆草、花椒、马兰菊和紫草为臣药,以冰片为佐药,以麻油和蜂蜡为使药,并辅以西药庆大霉素粉末制得。

其中君药生地榆、土大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黄柏、黄芩具有抑制创面细菌生长的功效。臣药马桑皮、马兰菊、花椒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臣药酢浆草具有抑制创面体液外渗、活血利水消肿的功效;配合紫草,其具有使创面局部活血解毒、凉血,促进血液通畅,使创面组织生长的作用。佐药冰片与臣药花椒具有镇痛、收敛创面、促进其它中药进入创面组织的功效,使药物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使药蜂蜡与麻油,引诸药作用于创面,活血化瘀,去腐生新,使创面能在较短时间内生长出新的肌肉和皮肤。西药庆大霉素粉末具有创面局部抗炎作用,此配方能使烧伤创面在最快时间(半小时内)止痛,最短时间内愈合,为烧伤患者减轻了痛苦,节约了治疗时间。

从现代医学理论分析,君药土大黄、生地榆、黄芩、黄柏能对烧伤创面的感染菌株有较强的抵抗、抑制作用;臣药马桑皮、酢浆草、花椒、马兰菊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紫草对创面组织毛细血管网有较强的疏通作用;使药麻油、蜂蜡共同作用于创面,能强力去腐,产生新组织,给创面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佐药冰片发挥其强有力的抗炎及透皮吸收作用,促进了机体创面对麻油营养的吸收。西药庆大霉素粉末有创面局部抗炎作用,因含量小浓度低而不损伤肝肾功能。诸药在烧伤创面共同发挥了止痛、消炎、消肿、去腐生肌的功效。

本发明上述原料组分中各原料的药性特点及功效、药理如下:

生地榆

药性特点:地榆苦寒清热凉血,味酸涩又收敛,长于凉血兼收敛止血。其根下行,主治下焦火盛,血热妄行之便血、尿血、痔血及崩漏等。又泻火解毒,敛疮,为治疗烫伤常用药。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黄芩

药性特点:黄芩苦寒之性,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清肝胆及胃肠湿热为主,也清上焦肺火,兼除热安胎、止血。主治上焦肺热、肝胆及胃肠湿热、湿温病及血热出血、血热胎动等。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柏

药性特点: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归肾、膀胱经,长于清下焦湿热。肾阴虚则相火妄动,黄柏善清相火,以退虚热。凡下焦湿热诸症及阴虚相火偏旺均可用。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土大黄(鲜)

性味归经:苦;性凉;脾;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主肺痨咳血;肺痛;吐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大便秘结;痄腮;痈疮肿毒;烫伤;疥癣;湿疹。

酢浆草:

药性特点:酢浆草寒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酸味收敛,主治热毒证、湿热黄疸及淋证、带下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马桑皮:

苦、凉、入心经。

功效:清热,治口疮。

花椒

药性特点:花椒味辛而麻,性温而燥,善除冷气,长于温中止痛,又可杀虫。主治中焦寒证,下痢腹痛,虫积腹痛。外洗,又治疮肿、痔漏、湿疹、阴痒。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紫草:

药性特点:紫草咸寒入心肝血分,有凉血活血功效,又清血分热,解毒透疹。适用于血热出血、热毒诸证,能治热毒斑疹、麻疹不透,还治痈肿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马兰菊:

药性特点:马兰辛散苦泄寒清,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之功,适用于外感风热、多种热毒及血热出血。其消积之功,治小儿疳积。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消积。

冰片

药性特点:冰片性寒,辛散苦泄,芳香走窜,为凉开之品,能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窍闭神昏,尤宜于热闭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外用清热解毒,止痛,防腐消肿,治热毒疮痈、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等。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麻油

药性特点:麻油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说:"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

功效:内服可润肠、润肺;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外敷用,如烫伤、烧伤、疮等。

蜂蜡

药性特点:甘、涩,微寒。归胃经。敛疮生肌,解毒治痢。用于诸疮溃烂、溃疡不敛、臁疮、水火烫伤。

功效:敛疮生肌,解毒治痢。

庆大霉素粉末

药性特点:本品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各种革兰阴性细菌及革兰阳性细菌都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等有良好抗菌作用。奈瑟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对本品中度敏感。对布鲁菌属、鼠疫杆菌、不动杆菌属、胎儿弯曲菌也有一定作用。对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敏感菌株的约80%有良好抗菌作用,但甲氧西林耐药株则对本品多数耐药。对链球菌属和肺炎链球菌的作用较差,肠球菌属则对本品大多耐药。本品与β内酰胺类合用时,多数可获得协同抗菌作用。

功效:主要用于耐药性金葡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各种严重感染,如呼吸道、肠道、泌尿道等的感染和败血症等,对局部创伤感染效果好。

本发明的剂型与规格:剂型为液膏剂,瓶装,每瓶500ml。

本发明的用法与用量:将使用本发明药膏浸透的无菌纱布直接贴于消过毒的烧伤创面,外用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换药,ⅰ°创面2日左右痊愈,浅ⅱ°创面1周左右痊愈,深ⅱ°创面2周左右痊愈,小于4%面积ⅲ°创面一个月愈合。烧伤后的疼痛在接受治疗后半小时内消失,并且在换药过程中疼痛感轻,创面愈合过程中无任何疼痛感。除深ⅲ°创面愈合后会留疤痕外,其余创面愈合后均不会留疤痕,但特殊部位,如颈部、腋下、会阴处的深ⅱ°烧伤除外。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

2)、忌食辛辣、酒类。

3)、孕妇禁用,经期、哺乳期妇女与常人一样对待,老人、体弱者无特殊禁忌。

4)、本品可用于烧伤创面成人35%、儿童15%以下的治疗,用药后皮肤过敏,如出现瘙痒、皮疹、红肿等现象时,应停止使用。在医师的指导下,对症用药处理。

5)、对麻油及本品过敏者禁用,特殊过敏体质者慎用。

6)、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本药时,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方可使创面愈合。

7)、严重感染的创面在使用此药时,必须静脉注射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使用本品前,创面正在使用其它化学制剂类药物,应用生理盐水清洗掉创面的所有残存药物。

12)、对庆大霉素过敏者禁用。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保存。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对创面的止痛快:使用本制剂后,90%的创面疼痛在30分钟左右完全消除,其他(磺胺嘧啶银、京万红)等制剂用在烧伤创面后大多需要2—4小时或更长时间疼痛才能停止,而且多数中等、大面积烧伤患者需要用杜冷丁等强效镇痛剂止痛。

2)、创面换药不粘连、疼痛轻:因本制剂是油剂、油膏剂。换药时材料不会与创面粘连,不会因换药而产生再次损伤,换药结束后在30分钟内一切疼痛会消除。

3)、创面愈合时间短:用本中药制剂治疗的患者,ii°创面要比其他制剂治疗的患者提前1周以上。iii°创面提前3—4周时间愈合。

该烧伤止痛消肿生肌液膏由12味中草药结合西药制得,其功能具有清热、解毒、镇痛、抑菌、抑制渗出、促进生长、去腐生肌之功效且适应症广,见效快,使用方便;对烧、烫伤部位使用此药,疼痛感三十分钟消失,且在换药及创面愈合过程中均无疼痛感,除深ⅲ°创面愈合后会留疤痕外,其余创面愈合后均不会留有疤痕,解决了现有外用制剂治疗中、小面积,轻、中度烧伤患者时,存有止痛慢,换药时易发生粘连疼痛感强和创面愈合时间长的问题;满足了人们治疗中、小面积烧伤的需要。

本发明液膏与其他类型药物比较,使用方便,既可在初创部位进行急救使用,也可用于久治不愈的肌肤患处。从2005年5月至2017年12月30日,使用本液膏治疗各种烧伤3312例,治愈率达95%以上。

为了说明本发明对治疗烧伤的疗效,本发明对84名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其临床数据如下:

1、一般数据,84名实验者,其中0-2岁16人,2-18岁14人,18岁以上54人,烧伤面积为1%-10%的有67人,烧伤面积为11%-30%的有17人,随机将42名实验者编为观察组,使用本发明的液膏进行治疗,将42名实验者编为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进行治疗。

2、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烧伤创面痂去后,皮肤润泽,无留瘢痕;

有效:创面用药后,结痂,渗出液少;

无效:各种临床症状无改善;

恶化:各种临床症状明显恶化;

3、跟踪观察数据统计表

4、患者治愈时间统计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首先按下述各实施例称取各中药原料(:单位:克)

上述各实施例烧伤止痛消肿生肌液膏的制备方法为:

1)、将上述重量份的土大黄、黄柏、黄芩、马桑皮和生地榆,分别洗净风干切制呈薄片后备用;

2)、将上述重量份的酢浆草、马兰菊、紫草,分别洗净风干切段后备用;将上述重量份的花椒去椒目后备用;

3)、将上述经过切片和切段处理的土大黄、黄柏、黄芩、马桑皮、生地榆、酢浆草和马兰菊放入上述重量份的麻油中使用武火煎至沸腾后,转文火煎煮,文火煎煮90-120分钟后加入上述重量份的花椒和紫草,而后继续煎煮30-60分钟;

在上述步骤中,由于花椒和紫草含有易挥发物,且花椒有效成份长时间高温煎煮会被破坏,进而出现成品药的创面镇痛效果缩水的问题。此外紫草高温久煎,其活血化瘀的有效成份会被破坏。因此花椒和紫草在中途加入时,其内部有效成分才能在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充分释放在麻油中,进而确保了成品药的药性。

4)、将步骤三中得到的煎煮液膏进行过滤处理,去除固态杂质后,静置冷却;

5)、当煎煮液膏温度冷却至100℃时加入上述重量份的蜂蜡,搅拌均匀;在100℃时,蜂蜡才能充分溶解在含药麻油中,且蜂蜡的有效成分又不会被高温破坏,制成的成品药才能介于液体与膏剂之间的状态,即能方便临床浸泡无菌药纱条的操作,又避免了临床创面换药因粘连给患者带来的疼痛;

6)、当煎煮液膏温度冷却至70℃时加入上述重量份的冰片;搅拌均匀;在70℃时,冰片可充分溶解入药,不会使冰片的易挥发成分因过高的温度而丢失,从而使成品药充分保留其对烧伤创面组织的强力渗透、镇痛的作用;

7)、当煎煮液膏温度冷却至40℃,加入上述重量份庆大霉素粉末,此时庆大霉素粉末能完全溶解在含药麻油中,又不会破坏其有效化学成分,从而达到其对创面的最大有效抗菌作用;搅拌均匀后,所得液膏按量分装到500ml的无菌玻璃瓶中密封备用,即得烧伤止痛消肿生肌液膏成品。

典型病例:

病例一:患者:xxx、女、42岁,2017.9.20,松滋市新江口镇歇金台社区,酒精火焰烧伤,诊断:全身多处烧伤ii°、iii°tbsa13%。患者烧伤部位主要在面部(ii°)、颈部(iii°)、前胸(iii°)、左上肢(ii°)、左肩(ii°),颈部、前胸皮肤破损脱落,基底呈蜡白色,有少量渗出,弹性差,无触痛,左上肢、左肩部有不透明水泡,弹性良好,触痛明显。使用本发明药膏给予包扎治疗并辅以常规抗炎补液治疗。治疗一周后,左上肢浅ii°创面愈合,创面烧伤皮肤脱落,左肩、左面部深ii°创面干燥,呈紫色,颈部、前胸iii°创面湿润,呈白色。从第十二天开始,每次换药时iii°创面有大量坏死组织随无菌纱布脱落,基底颜色呈红白相间(红色为新生的肉芽组织,白色为烧伤的坏死组织)。第十四天时,颈部、前胸的深ii°创面愈合,皮肤呈淡红色,颈胸的iii°创面呈白色湿润状。在隔日一次的换药过程中,烧伤坏死组织逐渐脱落,可见基底呈红色,大量肉芽生长。在第35天时,除颈胸交界处iii°创面外,余下的iii°创面愈合,皮肤呈紫红色。第45天时,颈胸交界处(特殊部位)iii°创面愈合。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患者有较重的疼痛症状,也没有给患者使用任何镇痛剂。

病例二:患者:xxx、女、53岁,松滋市老陈镇天星寺村人。诊断:全身多处火焰烧伤tbsa20%,ii°、iii°。使用本发明药膏给予包扎治疗,隔日换一次药,二十二日后创面愈合。在对其治疗过程中,换药疼痛小,在换完药30分钟后,疼痛消失。

病例三:患者:xxx,女,51岁,松滋市东岳村11组人。2017.10.08不慎被酒精火焰烧伤全身多处。诊断:全身多处酒精火焰烧伤21%ii°、iii°。使用本发明药膏给予包扎治疗。且未使用任何口服、静脉抗生素、营养液,在治疗25日后,左上肢深ii°、浅iii°创面愈合,胸腹部、右上肢iii°创面生长良好,创面面积逐渐缩小。在治疗50日后,胸腹部iii°创面完全愈合,左上肢上臂后侧因长时间卧床受压,创面周围血供差,较左上肢其他位置创面生长缓慢。在治疗64日后,受压部位愈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