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氏针尾端弯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0546发布日期:2018-08-28 22:2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克氏针尾端的弯折装置。



背景技术:

1909年,martinkirschner首次将斯氏针改良为克氏针,在此后的20年间martinkirschner又进行了很多改进才制造出最终的产品。自此,克氏针开始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在骨科手术中,主要用于足、手、膝、踝等部位,以及肘部的张力带和各种关节面骨折块的辅助复位固定等。虽然克氏针为骨折复位固定提供了很多方便,但也存在不少并发症。主要包括两方面:克氏针尖锐的尾端突起激惹周围的软组织,克氏针移位等。

如果术中进行克氏针尾端折弯的方法不当,易出现克氏针移位以及尾端突出导致的软组织激惹。因此,骨科手术中需要一种简单实用的克氏针折弯器械,能精巧的将克氏针尾端折弯出理想的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克氏针尾端的弯折装置。

本发明是由手柄和弯头构成,弯头设置在手柄的头端,弯头具有插孔,弯头的壁上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位于插孔的底部位置。

所述的弯头的中心线与手柄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90°。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

克氏针在完成手、足、膝、踝以及肘部的张力带和各种关节面骨折块的辅助复位及固定后,将本发明的弯头对准克氏针的尾端插入,使克氏针的尾端位于插孔中,然后用持针器将克氏针固定(持针器紧贴骨面的位置夹持),扳动手柄和弯头,将克氏针的尾端弯折,弯折到需要的角度后,将弯头抽出即可。出气孔的设置,是为了使出气孔内的空气顺利排出,方便克氏针的插入和弯头的抽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主要适用于克氏针尾端需要埋入软组织或骨质的情况,如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等。该发明可通过简单的操作步骤巧妙地将克氏针尾端折弯到理想的弯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克氏针弯折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由手柄1和弯头2构成,弯头2设置在手柄1的头端,弯头2具有插孔3,弯头2的壁上开设有出气孔4,出气孔4位于插孔3的底部位置。弯头2的中心线与手柄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a为30°~90°。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克氏针5在完成骨折的复位及固定后,将本发明的弯头2对准克氏针5的尾端插入,使准克氏针5的尾端位于插孔3中,然后,如图3所示。用一把持针器将克氏针固定(持针器紧贴骨面的位置夹持),逆时针扳动手柄1和弯头2,将克氏针5的头端弯折,弯折到需要的角度后,将弯头2抽出即可,弯折后后克氏针5形状如图4所示。出气孔4的设置,是为了使出气孔4内的空气顺利排出,方便克氏针的插入和弯头2的抽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氏针尾端弯折装置,是由手柄和弯头构成,弯头设置在手柄的头端,弯头具有插孔,弯头的壁上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位于插孔的底部位置,弯头的中心线与手柄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90°。克氏针在完成手、足、膝、踝以及肘部的张力带和各种关节面骨折块的辅助复位及固定后,将本发明的弯头对准克氏针的尾端插入,使克氏针的尾端位于插孔中,持针器紧贴骨面的位置夹持,然后用持针器将克氏针固定,扳动手柄和弯头,将克氏针的尾端弯折,弯折到需要的角度后,将弯头抽出即可。

技术研发人员:彭传刚;吴丹凯;任广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3.13
技术公布日:2018.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