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户接口的外壳装置和有此外壳装置的医学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6458发布日期:2018-11-07 09:0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医学成像设备的外壳装置,它有至少一个壳体部件、能在其上固定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部件的基础结构件、以及有包括支座和通讯元件的用户接口。

背景技术

医学成像设备例如磁共振设备有用户接口,它包括通讯元件,例如形式上为输入元件和/或输出元件,尤其如显示器或操作面板。用户接口,尤其通讯元件,往往集成在医学成像设备的外壳装置内。

此外若外壳装置有多层结构,则用户接口的集成设计特别复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外壳装置内部集成用户接口时必须补偿多个构件的公差。

de102012201485a1介绍了一种医学成像设备,它包括有内衬壳体的外壳件。

此外,de102011082402b4公开了一种有多层外壳件的磁共振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尤其在组装外壳装置期间能将用户接口方便地集成在外壳装置内。此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达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有利的设计。

本发明从一种尤其用于医学成像设备的外壳装置出发,它有至少一个壳体部件、能将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部件固定在其上的基础结构件、以及有包括支座和通讯元件的用户接口。

本发明建议,将支座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在这里支座能沿至少一个方向运动地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

外壳装置优选地设计为用于在其医学成像设备,例如磁共振设备、pet设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设备)、计算机x线断层照相设备等的内衬。在这方面特别有利的是,外壳装置包括医学成像设备正面的外壳和/或内衬,因为在这里尤其集成用户接口,对于与用户例如照料医学成像设备的医学操作人员进行信息交换是特别合理的。此外,外壳装置还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内衬构件和/或壳体部件。

外壳装置在这里可以设计为多层结构。多层结构外壳装置的外层优选地设置在外壳装置背对要罩护的对象那一侧上,以及在这里可以包括所述的壳体部件。外层和/或壳体部件还可以包括外壳装置的标识件和/或款式板。多层结构外壳装置的内层包括基础结构件,它优选地面对要罩护的对象,例如医学成像设备。基础结构件尤其设计用于将外壳装置固定在要罩护的对象上,例如医学成像设备上。

用户接口优选地包括一个组件,它既包括支座也包括通讯元件。因此在支座装配在外壳装置内部时,通讯元件也组装在外壳装置内部。按本发明的一种作为替代的设计,原则上也可以采用设计为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用户接口。通讯元件设置在支座上。此外,支座典型地还规定用于将通讯元件设置在其他组件上,例如基础结构件上。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设计为显示器和/或监测器时,通讯元件仅规定用于输出和/或显示信息和/或数据。然而特别有利的是,通讯元件还规定用于输入信息和/或数据,例如通过将通讯元件设计为触摸式显示器和/或触摸屏。此外也可以采用仅用于信息输入的通讯元件的设计,例如通过将通讯元件设计为操作面板和/或键盘。

有利地,支座在设置和/或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后,能沿至少一个方向相对于基础结构件运动。在这里,支座优选地能沿至少两个方向相对于基础结构件运动地设置和/或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尤其是,可以通过结构限制支座相对于基础结构件的运动,从而沿至少一个方向,优选地沿两个方向,仅提供一个规定的行程用于支座相对于基础结构件的运动。

为了组装外壳装置,首先将基础结构件设置和/或固定在要罩护的对象上,尤其医学成像设备上。然后借助支座在基础结构件上的设置和/或固定,将用户接口设置和/或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接着进行壳体部件在基础结构件上的设置和/或固定。壳体部件优选地有一个用户接口形状的凹槽,所以在壳体部件已装配的状态,用户接口,尤其用户接口的通讯元件,定位在壳体部件的所述凹槽内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保证简便地组装外壳装置与集成的用户接口。在这里尤其能将用户接口方便而快速地集成在外壳装置内部。通过将支座可运动地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尤其当最终装配壳体部件时,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能够相对于壳体部件和/或基础结构件实施补偿运动。所述补偿运动在这里包括一种当将壳体部件安装在基础结构件上时支座所经历的运动,由此将用户接口,尤其用户接口的通讯元件,定位在壳体部件的凹槽内部。

因此,当组装用户接口与壳体部件时,能有利地补偿各个构件的公差,尤其制造公差。从而在组装外壳装置时不再要求顾及用户接口和/或壳体部件的准确和/或特定尺寸的、耗费大量时间地逐个处理和/或定位用户接口和/或壳体部件。由此,即使在此时必须分解外壳装置的维修情况下,也能由维修技术人员进行简便而快速地分解和组装壳体部件。

按本发明一种有利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规定,外壳装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它设置为将支座摆动式支承在基础结构件上。在这里摆动式支承和/或悬置支座应尤其理解为是悬置支座,此时支座如摆那样悬置和/或支承在基础结构件上。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构成摆杆,在其自由端设置支座。在这里支座可围绕优选地设置在支座质量中心外部的轴旋转地支承。优选地,为了在医学成像设备,尤其磁共振设备内部使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由不锈钢和/或黄铜构成。本发明的此项设计其优点在于,能将用户接口方便地固定和/或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因为首先能借助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将支座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由此在进一步组装外壳装置期间防止掉落。接着可以进行用户接口和/或支座的进一步固定。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包括一个带环螺杆。在这里带环螺杆应尤其理解为是这样一种螺杆,它沿其纵向延伸方向在第一端部区有螺纹,而沿其纵向延伸方向在第二端部区有一个环。所述第一端部区和第二端部区优选地沿纵向延伸方向处于带环螺杆上彼此对置的端头。带环螺杆的环优选地用一个环面围绕着一个承接区,在这里环面的表面法线垂直于带环螺杆的纵向长度定向。借助带环螺杆,支座能特别简单地摆动式支承在尤其被带环螺杆的环围绕的承接区内部。此外,基于带环螺杆的螺纹,还能沿带环螺杆纵向延伸方向有利地调整支座的距离和/或位置。

本发明一项有利的设计可以规定,支座有至少一个支承元件,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有与支座的支承元件对应的支承元件,借助这两个支承元件将支座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上。支座的支承元件优选地设置在支承背对通讯元件的那一侧,尤其后侧上。支座的支承元件还可以从支座向外延伸,在这里支承元件尤其可以垂直于支座的主延伸面设置在支座上。优选地,支座的支承元件设计为销栓状和/或凸肩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的支承元件优选地包括一个支承环,例如带环螺杆的环。本发明的此项设计其优点在于,通过将支座的销栓状和/或凸肩状支承元件插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的环形支承元件内,能达到将用户接口简便而特别迅速地支承和/或悬置在基础结构件上。

按本发明,基础结构件可以有至少一个沟槽,在其中支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由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能特别节省位置地支承和/或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此外,基于伸出的第一固定元件,还能有利地防止不希望的妨碍装配过程和/或受其他构件干扰。在这里优选地所述沟槽有一个深度,它相应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的厚度和/或直径,或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的厚度和/或直径,所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能几乎完全设置和/或支承在基础结构件的沟槽内部。

此外可以规定,基础结构件有至少另一个固定元件,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为此能有利地达到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可靠支承和/或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优选地,所述另一个固定元件包括一个通过孔口穿入基础结构件内的缆索捆扎条。这样做还能特别经济地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按本发明一项作为替代的设计,所述另一个固定元件也可以包括一个制动元件和/或其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合理的、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的固定元件。

本发明另一项设计可以规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有调整元件,它能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的纵向延伸方向运动地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上。借助此调整元件能获得的优点在于,可以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的纵向延伸方向调整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的位置。此外,在与基础结构件所述另一个固定元件协同作用的情况下,还能有利地达到锁定调整元件的运动机构,例如螺母。

优选地,调整元件包括螺母,尤其自锁螺母,从而能有利地防止调整元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非期望的运动和/或改变位置。此外,调整元件可以有轴环套筒,它们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的纵向延伸方向支承和/或设置在螺母前和后,由此能有利地附加达到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上稳定地导引调整元件。借助轴环套筒还能在调整支座的位置尤其高度期间,有利地滑动螺母。

此外还可以规定,基础结构件有一个用于支承调整元件的凹槽,其中,凹槽沿至少一个方向有比调整元件横向尺寸大的长度。由此能有利地达到方便地调整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的位置。尤其是,由此能由装配工借助工具扣住调整支座位置用的调整元件。在这里,调整元件的横向尺寸应理解为尤其是指调整元件的直径。凹槽沿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长度,优选地平行于调整元件的横向尺寸。

按本发明一种有利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规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有至少6cm长度。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有至少8cm长度。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有至少10cm长度。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有至少12cm长度。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有至少14cm长度。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有至少16cm长度。尤其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有长度约为17cm。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的长度,即使在已安装壳体部件的状态下,仍能有利地达到调整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的位置,因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可以超越壳体部件的覆盖区伸出。

除此之外可以规定,外壳装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借助它能将支座沿至少一个方向可运动地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设计为,在支座和/或用户接口固定的状态下,将支座和/或用户接口能沿至少一个方向运动地设置在下部构件上。然而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设计为,在支座和/或用户接口固定的状态下,将支座和/或用户接口能沿至少两个方向运动地设置在下部构件上。当支座固定在下部构件上的状态下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能沿这一个或这两个方向运动的所述一个方向或所述两个方向,它或它们优选地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纵向长度定向。通过支座可运动地设置和/或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尤其在壳体部件最终装配的情况下,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能够相对于壳体部件和/或基础结构件实施补偿运动。由此,当组装用户接口和壳体部件时,尤其能有利地补偿各个构件,尤其如用户接口和壳体部件的公差,尤其制造公差。因此顾及用户接口和/或壳体部件的准确尺寸而对于用户接口和/或壳体部件的定位,只是有时在初次组装外壳装置时才需要。反之,在维修情况下能达到方便地分解或组装壳体部件,因为此时可以取消顾及准确的尺寸。

按本发明另一项设计可以规定,支座有至少一个具有第一直径的孔,以及当支座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穿过此所述至少一个的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有比支座所述至少一个孔的第一直径小的第二直径。由此能达到特别简单地将支座可运动地设置和/或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其中,在支座与基础结构件之间的活动空隙,可以根据第一直径与第二直径之间的差值确定。在这里,支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的直径应指的是,在此孔面对支座支承表面的孔口面的区域内孔的最大尺寸。该孔优选地由一个圆柱形的孔构成。

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第二直径相当于支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第一直径的至少80%,则能达到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有利的可运动地支承在基础结构件上。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第二直径相当于支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第一直径的至少70%。特别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第二直径相当于支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第一直径的至少60%。尤其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第二直径相当于支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第一直径的至少55%。例如支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的第一直径可以为9mm,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第二直径为5mm,所以支座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和/或基础结构件运动尤其补偿运动的活动空隙可达到±2mm。

此外还可以规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包括凸肩配合螺钉。在这里凸肩配合螺钉应理解为尤其是这样一种螺钉,它在第一个端部区有螺钉头以及在第二个端部区有螺纹区,在螺钉头与螺纹区之间有一个没有螺纹的凸肩区。此凸肩区的直径优选地有比螺纹区大的直径。此凸肩区可以有一个沿凸肩配合螺钉纵向延伸方向的长度,它大于螺纹区的长度。通过凸肩配合螺钉所述无螺纹的凸肩区,在支座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的状态下,能有利地保证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相对于基础结构件的可运动性。在支座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的状态,优选地此凸肩区支承在支座的所述至少一个孔内部,从而即使在支座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的状态下,支座并因而用户接口仍能设置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运动地。此外,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设计为凸肩配合螺钉,还能提供使用一种特别有利的第二固定元件。

本发明一种有利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规定,基础结构件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对应的固定元件,由此能允许简单而可靠地将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若在这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由螺钉,尤其凸肩配合螺钉构成,则它包括与此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对应的固定元件,优选地螺母和/或螺纹衬套,尤其集成在基础结构件内的螺母和/或螺纹衬套。在这里,集成在基础结构件内的螺母和/或螺纹衬套,应尤其理解为是防转地置于基础结构件内部的螺母和/或螺纹衬套。

除此之外还可以规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对应的固定元件互相旋紧而相互止挡,其中支座能相对于基础结构件运动。在这里,互相旋紧而相互止挡应尤其理解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尤其凸肩配合螺钉,与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固定元件,尤其集成在基础结构件内的螺母和/或螺纹衬套,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螺纹的全长和/或沿对应的固定元件螺纹的全长互相旋紧。例如,在第二固定元件设计为凸肩配合螺钉的情况下,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对应的固定元件互相旋紧而相互止挡时,凸肩区直接贴靠在与第二固定元件对应的固定元件上或与其毗邻。其结果是,在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能相对于基础结构件运动地支承的同时,能够将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特别可靠地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

此外本发明还可以规定,外壳装置有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与支座之间的减振片。在这里减振片可例如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与支座的孔周边区之间。借助此减振片可以达到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相对于基础结构件有利的减振支承和/或固定。当减振片包括赛洛玛(sylomer)材料,尤其独特的聚氨酯弹性体时,可以获得一种特别稳定而经济的减振片。此外还能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并因而还有基础结构件与支座之间获得有利的预紧力。尤其是,借助减振片,尤其借助处于预紧状态的减振片,能提高在支座与减振片之间的摩擦力并由此抑制支座非期望的运动。然而通过有目的地调整预紧力,能够保证支座为了补偿运动而相对于基础结构件的运动能力。此外,减振片和/或还有借助减振片产生的预紧力,可以附加地有一种螺旋锁紧的功能。特别有利的是,减振片在至少一个表面上设计为自粘式,所以它粘附地保持处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螺钉头上和/或处于另一个构件例如垫片上。此外,用于承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中央孔口区的直径也可以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直径,所以在安装了第二固定元件的情况下,减振片能防失落地支承在此第二固定元件上。例如减振片孔的直径可以为4mm,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直径可以是5mm。由此,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尤其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的安装能特别节省时间地实施。

此外还可以规定,外壳装置有在其上设置减振片的大直径垫圈。在这里大直径垫圈(karosseriescheib)应理解为是一种垫片,它的外径基本上相应于垫片孔径的两倍和尤其优选三倍。这样做的结果是,借助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在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能相对于基础结构件运动的同时,能够将支座有利而可靠地固定在基础结构件上。

为了在基础结构件上长期可靠地固定用户接口,外壳装置包括多于一个的第二固定元件。有利地,外壳装置包括两个第二固定元件。有利地,外壳装置包括三个第二固定元件。特别有利的是,外壳装置包括四个第二固定元件以及支座也有四个孔,其中,这四个孔的每一个规定用于承接四个第二固定元件之一。

按本发明一种有利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规定,支座有至少一个第一定心元件,以及壳体部件有至少一个第二定心元件,它对应于支座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心元件设计。优选地,第一定心元件与第二定心元件彼此调谐为,当这两个定心元件互相接合时,将用户接口配合准确地设置在壳体部件的凹槽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能在一个对于用户能看到的表面上,获得一个均匀的、在壳体部件与用户接口,尤其用户接口通讯元件之间的光学间隙。

优选地支座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心元件包括一个长孔,由此能在组装壳体部件时提供一个有利的活动空隙,用于沿长孔纵向延伸方向补偿公差。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心元件尤其所述的长孔,有一个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的纵向延伸方向定向的纵向长度。由此,即使在壳体部件已组装在基础结构件上后,仍能借助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尤其借助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的调整元件,有利地达到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的纵向延伸方向准确定位和/或调整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此外,以此方式还能在壳体部件在基础结构件上组装时和/或组装后,提供用于补偿制造公差的补偿可能性。

按本发明另一项设计可以规定,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定心元件设计为圆锥形,由此在基础结构件上组装壳体部件期间,能方便地实施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定心元件配合和/或插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定心元件内。

特别有利的是,壳体部件有至少一个凹槽,在壳体部件已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的状态下,在此凹槽内部设置用户接口。这就有可能将用户接口有利地集成在壳体部件的一个表面内部。尤其是,在壳体部件已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的状态下,壳体部件和用户接口形成和/或有一个共同的平的表面。其结果是还能方便地清理外壳装置,这尤其在医学成像设备内部使用时有突出的优点。所述平的表面在这里可以包括一个平坦的表面。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有外壳装置的医学成像设备,其中,外壳装置有至少一个壳体部件、能在其上固定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部件的基础结构件、以及有包括支座和通讯元件的用户接口。在这里可以规定,支座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其中,支座能沿至少一个方向运动地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

借助以此方式设计的医学成像设备能获得的优点在于,能保证简便地组装外壳装置与集成的用户接口。在这里尤其能将用户接口方便而快速地集成在外壳装置内部。通过将支座可运动地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尤其当最终装配壳体部件时,支座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能够相对于壳体部件和/或基础结构件实施补偿运动。所述补偿运动在这里包括一种当将壳体部件安装在基础结构件上时支座所经历的运动,由此将用户接口,尤其用户接口的通讯元件,定位在壳体部件的凹槽内部。因此,当组装用户接口与壳体部件时,能尤其补偿各个构件的公差,尤其制造公差。从而尤其在此时必须分解外壳装置的维修情况下,在组装外壳装置时不再要求顾及用户接口和壳体部件的准确和/或特定尺寸、耗费大量时间地逐个处理和/或定位用户接口和壳体部件,并由此能由维修技术人员进行简单而快速地分解和组装壳体部件。

按本发明医学成像设备的优点基本上相应于按本发明外壳装置前面已详细陈述的优点。在这里已提及的特征、优点或作为替代的实施形式,同样也可以转换为其他提出权利要求的技术主题,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由下面说明的实施例并借助附图可知本发明其他优点、特征和详情。

其中:

图1示意表示按本发明的医学成像设备;

图2表示壳体部件与两个集成在内的用户接口前视图;

图3表示用户接口处于已设置在基础结构件上的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4表示在基础结构件上的第一固定元件;

图5表示用户接口后视图;

图6表示用户接口侧视图;以及,

图7表示用户接口与第二固定元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表示一种医学成像设备10。这种医学成像设备10按本实施例由磁共振设备11构成,在这里,借助这种磁共振设备11作为示例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将医学成像设备10的设计仅限于磁共振设备11,而是随时可以设想医学成像设备10的其他设计,例如计算机x线断层照相设备、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设备等。

磁共振设备11包括磁铁装置12,它有图中没有详细表示的超导主磁铁,用于产生强和尤其恒定的主磁场。磁铁装置12还有梯度线圈装置和高频天线装置。此外,磁共振设备11有用于接纳病人的病人承接区13。在本实施例中的病人承接区13是圆柱形设计,以及沿周向被磁铁装置12圆柱形围绕。然而原则上随时可以设想病人承接区13与此不同的结构。病人可以借助磁共振设备11的病人卧放装置14推移和/或驱动到病人承接区13内。除此之外,磁共振设备11还有一个围绕着磁铁装置12的外壳装置100。

为了控制磁共振设备11,磁共振设备11有系统控制部件15。系统控制部件15在中央控制磁共振设备11,例如实施预定成像的梯度回波频率。此外系统控制部件15还包括图中没有详细表示的数值计算装置,用于分析计算在磁共振测试过程中采集的医学图像数据。

除此之外,磁共振设备11还包括第一用户接口16,它与系统控制部件15连接并设置在操纵室和/或控制室内部。因此第一用户接口16在空间上设置为与磁铁装置12隔离,而且也与磁铁装置12的外壳装置100隔离。控制信息例如影像参数以及重建的磁共振图像,可以显示在显示器17上,例如在医学操作人员的用户接口16的至少一个监测器上。此外,用户接口16有输入装置18,在测量过程中可以由医学操作人员借助它输入信息和/或参数。

医学成像设备10,在本实施例中磁共振设备11,还有至少另一个用户接口101,它集成在磁共振设备11的外壳装置100内部。在本实施例中,磁共振设备11有两个用户接口101,它们集成在外壳装置100内部(图1和2)。按本发明一种作为替代的设计,磁共振设备11也可以只有唯一的一个用户接口101,或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用户接口101,它们均集成在外壳装置100内部。

在这里外壳装置100有基础结构件102和多个壳体部件103。基础结构件102设置在磁铁装置12上。壳体部件103借助基础结构件102设置和/或固定在磁铁装置12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医学成像设备10前侧的外壳装置100有三个壳体部件103,包括一个在上部的半环和两个在下部的四分之一环(图1和2)。此外,外壳装置100还有两个用户接口101,它们在设计为上部半环的壳体部件103内部。为此,设计为上部半环的壳体部件103有两个凹槽104,当各用户接口101设置和/或固定在基础结构件102上时,这两个凹槽104的每一个设计用于设置两个用户接口101之一。设计为上部半环的壳体部件103与这两个用户接口101,尤其是与这两个用户接口101的显示器表面,构成一个平的表面。

这两个用户接口101同样设计,所以这两个用户接口101的结构以及设置和/或固定,在下面借助单个用户接口101来说明和描述。这两个用户接口101中另一个用户接口101的结构以及设置和/或固定类似实施。

用户接口101有支座105和通讯元件106(图3和6)。支座105和通讯元件106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一个共同的结构单元。按本发明一种作为替代的设计,支座105也可以包括一个与通讯元件106分离的构件。通讯元件106设置在支座105背对磁铁装置12的那个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讯元件106包括触摸式显示器,借助它不仅能向用户显示和/或表述信息,而且还可以由用户直接在显示器表面上操作,实施输入。按本发明一种作为替代的设计,通讯元件106也可以只包括信息的显示功能,例如当通讯元件106设计为显示器或监测器时,和/或也可以只包括输入信息的功能,例如当通讯元件106设计为键盘和/或控制板时。

支座105设计用于在外壳装置100上固定用户接口101,尤其通讯元件106(图3)。为此,将支座105设置和/或固定在基础结构件102上,在这里,支座105为此能沿至少一个方向107、108运动地,优选沿两个方向107、108运动地,设置和/或固定在基础结构件102上。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为了将壳体部件103,尤其设计为半环的壳体部件103组装在基础结构件102上,所述支座105设置用于相对于基础结构件102和/或壳体部件103进行补偿运动。

为此,外壳装置100有多个固定元件109、110。外壳装置100的一个第一固定元件109设置用于将支座105摆动式支承在基础结构件102上(图3、4和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元件109由带环螺杆(亦可称“环首螺钉”)构成。此带环螺杆包括螺杆,它沿其纵向延伸方向111在第一端部区有螺纹,而沿其纵向延伸方向111在第二端部区有一个环113。所述第一端部区和第二端部区优选地设置在带环螺杆对置的端头。带环螺杆的环113优选地围绕着一个环面,在这里环面的表面法线垂直于带环螺杆的纵向长度定向。

所述第一固定元件109尤其带环螺杆有至少6cm长度。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109有至少8cm长度。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109有至少10cm长度。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109有至少12cm长度。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109有至少14cm长度。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109有至少16cm长度。尤其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109有长度约为17cm。

为了将支座105摆动式支承在基础结构件102上,支座105有支承元件114(图5和7)。支承元件114基本上垂直于支座105后侧或尾侧设置在支座105的后侧或尾侧。支座105的支承元件114在这里设计为销栓状和/或凸肩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109同样有支承元件,它对应于支座105的支承元件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元件109的支承元件包括带环螺杆的环113。若支座105的支承元件114,尤其销栓状和/或凸肩状支承元件114,支承在第一固定元件109的支承元件内部,尤其带环螺杆的环113的内部,便也将支座105支承在带环螺杆上并因而也将支座105摆动式支承在基础结构件102上。

在本实施例中,支座105有两个支承元件114,尤其凸肩状和/或销栓状支承元件114,在这里,各个支承元件114分别设置在一个端部区内。此外,这两个端部区在支座105后侧设置在支座105对置的边缘区上。由此,用户接口101有两个优选的装入位置,以及不仅在第一装入位置而且在相对于第一装入位置旋转180°的第二装入位置,均能装入和/或设置在外壳装置内部。

为了将第一固定元件109固定和/或设置在基础结构件102上,基础结构件102有一个沟槽115,第一固定元件109支承在此沟槽115内(图4)。沟槽115有纵向长度,它至少有第一固定元件109,尤其带环螺杆的纵向长度,所以整个第一固定元件109能节省位置地支承在基础结构件102的沟槽内部。此外,基础结构件102有另一个固定元件116,它将第一固定元件109,尤其带环螺杆,固定在沟槽115内部。所述另一个固定元件116在本实施例中由缆索捆扎条构成,它为此置入或穿过基础结构件102的孔117和/或穿孔。

第一固定元件109还有调整元件118,借助它可以调整第一固定元件109沿纵向延伸方向111的位置(图3和4)。为此,调整元件118可运动地装在第一固定元件109上。此调整元件118包括螺母和置于螺母前和后的滑动套筒和/或轴环套筒,所以调整元件118能稳定地沿第一固定元件109纵向长度运动地支承。优选地,调整元件包括自锁螺母,从而能有利地防止螺母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元件109非期望的运动和/或改变位置。以此方式尤其只能由装配工实施需要的运动和/或位置改变。

此外基础结构件102有一个用于接纳调整元件118的凹槽119。用于接纳调整元件118的凹槽119有一个纵向长度,它基本上横向于承接和/或支承第一固定元件109用的沟槽115的纵向长度定向。此外,用于接纳调整元件118的凹槽119的纵向长度大于调整元件118的横向尺寸。基于此接纳调整元件118用的凹槽119,所以为了沿第一固定元件109的纵向延伸方向111调整支座105的位置并由此也调整用户接口101的位置,可以由用户和/或用工具抓握或扣住调整元件118。通过相对于第一固定元件109旋转调整元件118,使第一固定元件109改变其在承接第一固定元件109用的沟槽115内部的位置,并因而改变其相对于基础结构件102的位置,因为基于接纳调整元件118的凹槽119,所以规定了调整元件118相对于基础结构件102的位置。

为了在基础结构件102上固定支座105并因而也固定用户接口101,外壳装置100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元件110(图3、6和7)。在本实施例中,外壳装置100有四个第二固定元件110。借助第二固定元件110将支座105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101能运动地固定在基础结构件10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元件110由凸肩配合螺钉构成。此凸肩配合螺钉包括有螺钉头的第一个端部区和有螺纹区120的第二个端部区,其中,在螺钉头与螺纹区120之间设置一个没有螺纹的凸肩区121。这些凸肩区121优选地有一个比螺纹区120直径大的直径。此凸肩区121可以有一个沿凸肩配合螺钉纵向延伸方向的长度,它大于螺纹区120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凸肩配合螺钉凸肩区121的直径为5mm,而螺纹区120由m4螺纹构成。

支座105为此有四个孔122,在这里这四个孔122的每一个设计用于安装四个第二固定元件110之一。这四个孔122各有一个第一直径123,以及这四个第二固定元件110,尤其凸肩配合螺钉的凸肩区121,各有一个第二直径124,在这里第二固定元件110的第二直径124小于支座105孔122的第一直径123。在这里,第二固定元件110的第二直径124相当于支座105孔122第一直径123的至少80%。特别有利的是,第二固定元件110的第二直径124相当于支座105孔122第一直径123的至少70%。特别有利的是,第二固定元件110的第二直径124相当于支座105孔122第一直径123的至少60%。尤其优选的是,第二固定元件110的第二直径124相当于支座105孔122第一直径123的至少55%。在本实施例中,支座105孔122的第一直径123为9mm,而第二固定元件110的第二直径124为5mm。在这里,第二固定元件110在支座105孔122的内部设置为,将凸肩区121支承在孔122的内部。其结果是,支座105能够相对于第二固定元件110和/或基础结构件102运动±2mm。

为了将支座105固定在基础结构件102上,基础结构件102还有固定元件125,它对应于第二固定元件110,尤其对应于凸肩配合螺钉的螺纹区120设计(图7)。在本实施例中,此对应的固定元件125由集成在基础结构件102内的螺纹衬套和/或螺母构成。集成在基础结构件102内的螺纹衬套和/或螺母以此方式设置在基础结构件102内,即,将其防转动地设置在基础结构件102内部。

支座105为此有四个凹槽126,每一个凹槽围绕四个孔122之一设置,用于分别接纳一个第二固定元件110(图7)。尤其是,在这四个凹槽126的每一个中分别设置四个孔122之一,用于分别安装一个第二固定元件110。在支座105与基础结构件102固定的状态下,四个固定元件110的螺钉头支承在支座105的这些凹槽126内。由此第二固定元件110不从凹槽126伸出,从而防止在进一步组装时受第二固定元件110不希望的阻碍。在这里,螺钉头有一个比支座105孔122直径大的直径,凸肩配合螺钉的凸肩区121便支承在此孔122内。

此外外壳装置100还有四个减振片127,它们设置在第二固定元件110与支座105尤其支座105围绕孔122设置的边缘区之间。这四个减振片分别由赛洛玛材料构成。此外,外壳装置100有四个大直径垫圈128,在这里各一个大直径垫圈128设置在一个减振片127上。大直径垫圈128分别由垫片构成。在本实施例中,这四个减振片127分别在一侧,尤其在各自面朝大直径垫圈128那一侧设计为自粘式的,所以当组装外壳装置100时,每一个大直径垫圈128与减振片127之一能共同构成一个结构单元。

此外减振片127各有一个中央孔和/或中心穿孔,在其中分别插入和/或支承一个第二固定元件110,尤其凸肩配合螺钉的凸肩区121。在本实施例中,减振片127中央孔和/或中心穿孔的孔径为4mm,所以在减振片127与第二固定元件110尤其凸肩配合螺钉的凸肩区121之间的摩擦力,大于减振片127连同大直径垫圈128的重力。由此,为了将第二固定元件110安装在支座105和基础结构件102上,减振片127与大直径垫圈128一起能防掉落地支承在第二固定元件110上,尤其支承在凸肩配合螺钉的凸肩区121上。

第二固定元件110尤其凸肩配合螺钉,与对应的固定元件125尤其集成在基础结构件102上的螺母和/或螺纹衬套,互相旋紧而相互止挡。这意味着,第二固定元件110尤其凸肩配合螺钉,与对应的固定元件125尤其集成在基础结构件102上的螺母和/或螺纹衬套,沿第二固定元件110的全长和/或沿对应的固定元件110螺钉螺纹的全长相互旋紧。由此第二固定元件尤其凸肩配合螺钉之一各自的凸肩区121,贴靠在对应的固定元件125之一上,尤其贴靠集成在基础结构件102上的螺母和/或螺纹衬套上。

基于设置在支座105孔122周边与第二固定元件110尤其凸肩配合螺钉螺钉头之间的减振片127和大直径垫圈128,使第二固定元件110被预紧地设置在基础结构件102上。由此支座105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101也在预紧状态下设置在基础结构件102上。预紧力还导致支座105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101有利地相对于基础结构件102减振。由此在无外力作用下有利地防止支座105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101相对于基础结构件102自主运动,从而防止支座105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101改变位置。

然而若外力作用在支座105上,这尤其如在基础结构件102上组装设计为半环的壳体部件103的情况下,第二固定元件110和支座105设计用于安装第二固定元件110的孔122的设计,允许支座105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101相对于基础结构件102运动。由此,即使在支座105的一种固定在基础结构件102上的状态下,仍保持支座105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101能相对于基础结构件102运动。支座105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101相对于基础结构件102之间的活动空隙,由结构方式决定限制为±2mm。由此,能在组装设计为半环的壳体部件103时,允许支座105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101相对于基础结构件102运动而实施有效的补偿运动。按本发明一项作为替代的设计,尤其按支座105的凸肩配合螺钉和孔122的一项作为替代的设计,活动空隙也可以设计为大于±2mm或小于±2mm。

为了在组装设计为半环的壳体部件103期间便于装配以及简单而有效地执行补偿运动,支座105有至少一个第一定心元件129。此第一定心元件129包括支座105的一个长孔。此外,设计为长孔的第一定心元件129有纵向长度,它平行于第一固定元件109,尤其平行于第一固定元件109的纵向延伸方向设计,所以支座105并因而还有用户接口101可以相对于设计为半环的壳体部件实施补偿运动。

为此,所述壳体部件103也有一个第二定心元件130,它对应于支座105的第一定心元件129设计。第二定心元件130优选地设计为圆锥形,所以在组装设计为半环的壳体部件103时,这两个定心元件129、130能有利地互相接合。优选地,第一定心元件129和第二定心元件130彼此调谐为,当这两个定心元件129、130互相接合时,将用户接口101配合准确地设置在壳体部件103的凹槽104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能在一个对于用户能看到的表面上,获得一个均匀的、在壳体部件103与用户接口101尤其用户接口101通讯元件106之间的光学间隙。此外,基础结构件102有一个凹槽,当壳体部件103安装在基础结构件102上以及壳体部件103的第二定心元件130通过支座105的第一定心元件129伸出时,第二定心元件130支承在此凹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支座105有两个定心元件129,尤其两个设计为长孔的定心元件129,在这里各个定心元件114分别设置在一个端部区上。此外,这两个端部区在支座105后侧设置在支座105对置的边缘区上。由此,用户接口101有两个优选的装入位置,用户接口101不仅在第一装入位置而且也在相对于第一装入位置旋转180°的第二装入位置,均能装入和/或设置在外壳装置内部。

这两个定心元件129设置在一条有支座105的两个支承元件114的直线上。在这里,这两个支承元件114分别设置在支座105的一个外部边缘区上,而这两个定心元件129设置在支座105的一个内部边缘区内。由此,通过支座105的支承元件114和/或第一固定元件109,能有利地防止妨碍装入和/或安装设计为半环的壳体部件103。

一旦壳体部件103已安装在基础结构件102上,只还能沿第一固定元件109的纵向延伸方向111调整支座105的位置。为此,第一固定元件109基于其长度超出设计为半环的壳体部件103的罩盖区域伸出,如在图2中可看到的那样。

尽管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详细图示并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公开示例的限制,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此导出其他变型,并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