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咽炎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有屡发急性咽炎、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烟酒过度或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等。中医认为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机为肺肾阴虚导致的虚火上升、咽喉失养,以咽部不适、发干、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心、咽部充血可见淋巴滤泡。
现有技术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很多,治疗咽炎治标不治本,或者光治不养容易复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滋养肺肾、清热利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40-160份桑木制成的炭、90-110份乳香制成的炭、红枣40-60份、核桃仁70-90份、黄柏0.5-1.5份、苦参4-6份、山豆根3-5份、天花粉3-8份、玉竹3-6份、紫草2-3份、紫花地丁3-5份、水牛角2-3份、牛子3-4份、灸甘草2-3份、生甘草2-3份、葛根3-4份、京玄参3-6份、胖大海2-6份和贝母3-5份。
可选的,所述的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150份桑木制成的炭、100份乳香制成的炭、红枣50份、桃仁80份、黄柏1份、苦参5份、山豆根4份、天花粉5份、玉竹4份、紫草2.5份、紫花地丁4份、水牛角2.5份、牛子3.5份、灸甘草2.5份、生甘草2.5份、葛根3.5份、京玄参4.5份、胖大海4份和贝母4份。
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将140-160份桑木和90-110份乳香放入锅内烧成炭,用面片将烧成炭的桑木、乳香和红枣40-60份、核桃仁70-90份黄柏0.5-1.5份、苦参4-6份和山豆根3-5份包裹,放入锅内蒸1.5-2小时,将原料取出后晒干研成粉末;
将天花粉3-8份、玉竹3-6份、紫草2-3份、紫花地丁3-5份、水牛角2-3份、牛子3-4份、灸甘草2-3份、生甘草2-3份、葛根3-4份、京玄参3-6份、胖大海2-6份和贝母3-5份混合,研成粉末;
将上述步骤的粉末混合制成散剂或胶囊制成胶囊剂。
可选的,所述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将150份桑木和100份乳香放入锅内烧成炭,用面片将烧成炭的桑木、乳香和红枣50份、核桃仁80份黄柏1份、苦参5份和山豆根4份包裹,放入锅内蒸1.5-2小时,将原料取出后晒干研成粉末;
将天花粉5份、玉竹4份、紫草2.5份、紫花地丁4份、水牛角2.5份、牛子3.5份、灸甘草2.5份、生甘草2.5份、葛根3.5份、京玄参4.5份、胖大海4份和贝母4份混合,研成粉末;
将上述步骤的粉末混合制成散剂或胶囊制成胶囊剂。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从肺肾阴虚入手,根据咽炎的发病机理以及症状,针对偏肺阴虚选择玄参、贝母和甘草,玄参具有清热解毒、养阴之功、解热、抗病毒、咽喉肿痛、消肿散解等作用,贝母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甘草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灸甘草具有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之功效,生甘草,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之功效,加入灸甘草还能调理脾胃。针对喉咙干痒以及气虚,加入玉竹和天花粉,玉竹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对肺热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有很好的疗效;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偏肾阴虚者,加入黄柏和苦参,黄柏清热燥湿、退虚热;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伴有咽部灼热,加入水牛角、紫草、紫花地丁和山豆根,水牛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等功效,紫草具有血热毒盛、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等功效,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喉、消散止痛之功效。加入葛根和牛子,牛子又称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葛根发表解肌、生阳透疹、解热省劲、促进津液分泌、润咽止痛;桑木炭具有拔毒吸湿、消炎的作用,炒乳香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抗溃疡的作用,核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本发明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滋养肺肾、清热利咽,补中益气,兼顾调理脾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称取140g桑木和110g乳香放入锅内烧成炭,用面片将烧成炭的桑木、乳香和红枣60g、核桃仁70g黄柏1.5g、苦参6g和山豆根3g包裹,放入锅内蒸1.5小时,将原料取出后晒干研成粉末;
称取天花粉8g、玉竹6g、紫草3g、紫花地丁5g、水牛角3g、牛子4g、灸甘草3g、生甘草3g、葛根3g、京玄参6g、胖大海6g和贝母3g混合,研成粉末;
将上述步骤的粉末混合制成散剂或胶囊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二
称取160g桑木和90g乳香放入锅内烧成炭,用面片将烧成炭的桑木、乳香和红枣40g、核桃仁90g、黄柏0.5g、苦参4g和山豆根5g包裹,放入锅内蒸2小时,将原料取出后晒干研成粉末;
称取天花粉3g、玉竹3g、紫草2g、紫花地丁3g、水牛角2g、牛子3g、灸甘草2g、生甘草2g、葛根4g、京玄参6g、胖大海2g和贝母5g混合,研成粉末;
将上述步骤的粉末混合制成散剂或胶囊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三
称取150g桑木和100g乳香放入锅内烧成炭,用面片将烧成炭的桑木、乳香和红枣50g、核桃仁80g、黄柏1g、苦参5g和山豆根4g包裹,放入锅内蒸1.5小时,将原料取出后晒干研成粉末;
称取天花粉5g、玉竹4g、紫草2.5g、紫花地丁4g、水牛角2.5g、牛子3.5g、灸甘草2.5g、生甘草2.5g、葛根3.5g、京玄参4.5g、胖大海4g和贝母4g混合,研成粉末;
将上述步骤的粉末混合制成散剂或胶囊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4
称取145g桑木和105g乳香放入锅内烧成炭,用面片将烧成炭的桑木、乳香和红枣55g、核桃仁75g、黄柏1.2g、苦参5.5g和山豆根3.5g包裹,放入锅内蒸1.5小时,将原料取出后晒干研成粉末;
称取天花粉7g、玉竹3g、紫草2.2g、紫花地丁4.5g、水牛角2.8g、牛子3.2g、灸甘草2.2g、生甘草2.7g、葛根3.2g、京玄参5、胖大海3g和贝母3.8g混合,研成粉末;
将上述步骤的粉末混合制成散剂或胶囊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五
称取155g桑木和95g乳香放入锅内烧成炭,用面片将烧成炭的桑木、乳香和红枣45g、核桃仁85g、黄柏0.8g、苦参4.5g和山豆根4.5g包裹,放入锅内蒸2小时,将原料取出后晒干研成粉末;
称取天花粉4.5g、玉竹5.5g、紫草2.8g、紫花地丁3.5g、水牛角2.2g、牛子3.8g、灸甘草2.7g、生甘草2.2g、葛根3.8g、京玄参4、胖大海5g和贝母4.2g混合,研成粉末;
将上述步骤的粉末混合制成散剂或胶囊制成胶囊剂。
上述任意实施例,研制的粉末过600目筛后,混合均匀制成散剂或者制成胶囊剂。
上述任意实施例,散剂用开水冲服,胶囊直接服用,一次8-16g,每天两次。
临床治疗效果资料:
以83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依据,此83名患者均为发明人治疗过的有记录门诊病人,
其中女62例,男21例,年龄27-73岁,病程1-7天。
治愈标准:咽部无不适、发干、发痒或恶心现象,咽部无充血或有滤泡。
经过汇总,治疗效果如下:治愈82例,显效1例,治愈率为98.7%。未见不良反应,
证实本发明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咽炎。
下面提供近几年的典型病例:
病例1、张某,女,40岁,主诉:长期咽部有异物、干咳、恶心,诊断为咽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药组合物的散剂,每天2次,每次16g,7天后,咽部异物减轻,不再干咳恶心;随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4中散剂7天,不再感到咽部有异物。
病例2、陈某、女49,主诉:喉咙干痒咳嗽,诊断为咽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药组合物,每天2次,每次10g,2天后喉咙干痒消失,不再咳嗽。
病例3、彭某、男25岁,主诉:咽部疼痛,观察:咽部有充血、而且有泡,诊断为咽炎。服用实施例五的中药组合物,每天2次,每次8g,3天后,咽部充血减轻、滤泡变小,继续服用2天,滤泡消失,充血不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