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9875发布日期:2018-09-21 20:2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用抗真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真菌性皮肤病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皮肤癣菌侵犯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原真菌有包括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在内的多种。在临床上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多采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在治疗真菌性皮肤中多采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和自己,酮康唑(ketoconazole,CAS:65277-42-1)是一种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广泛的用于各种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但是由于容易造成严重的肝损伤,酮康唑口服制剂已经遭到停产处理,且现有的多种含有酮康唑的外用药也被重新确定为处方药。由于具有造成严重副作用的危险性,酮康唑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有的酮康唑外用制剂酮康唑含量一般为2%。如何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合理组成复方以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组合物,能够提高酮康唑制剂的效果,并通过降低外用制剂中酮康唑用量来避免其造成肝损伤的潜在副作用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国专利文献CN107216282A公开了一系列可以用于植物杀菌剂的α-氨基丙烯酸类衍生物,并具体公开了化合物(Z)-N-[1-[[[4-[2-(4-羟甲基噻唑)]]-1-哌啶基]羰基]-2-苯基乙烯基]苯甲酰胺(31),该文献中指出化合物(31)对一些植物病原体具有有一定防治效果,但其效果明显低于作为对照药物的宁南霉素。在研究中我们惊奇的发现,化合物(31)与酮康唑联合用药,能显著提高真菌性皮肤病常见病原的抑菌效果。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由作为活性成分的酮康唑和(Z)-N-[1-[[[4-[2-(4-羟甲基噻唑)]]-1-哌啶基]羰基]-2-苯基乙烯基]苯甲酰胺(31),和至少一种适用于皮肤外用的辅料组成;所述组合物中酮康唑的含量为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4%~0.5%,化合物(31)与酮康唑的质量比为1:0.7~1.3。一种用于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31)与酮康唑的质量比为1:0.9~1.1。所述的一种用于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制成凝胶剂。所述辅料选自卡波姆、保湿剂、溶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及余量的水。所述卡波姆选自卡波姆934,卡波姆940,卡波姆941中的一种,所述卡波姆用量为组合物总质量的0.5%~1.5%。所述溶剂优选乙醇。所述的保湿剂优选丙三醇或丙二醇。用量为4%~8%。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吐温-80,用量为0.5%~1%。所述防腐剂为尼泊金乙酯。本发明中所述百分比均为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在体外抑菌效果研究中,我们意外的发现,当化合物(31)与酮康唑的配比确定为1:1时可以显著提高对红色毛癣菌等多种真菌性皮肤病病原的抑菌效果,基于此发现我们提供了一种用于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组合物,并将组合物中的化合物(31)与酮康唑的配比确定为1:07~1.3,与单独使用酮康唑或化合物(31)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外用组合物对常见的人体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可以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说明特定比例的化合物(31)与酮康唑产生了协同的抗真菌皮肤感染效果,在酮康唑含量仅为0.4%~0.5%的情况下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避免了现有制剂中酮康唑用量较高而带来的潜在风险。在进一步实验中我们发现,化合物(31)与酮康唑的配比在1:0.9~1.1时,上述协同效果更为明显,且化合物(31)与在现有的多种抗真菌药物中,仅与酮康唑联用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具体实施方式:化合物(31)的制备,按照中国专利文献CN107216282A中公开的方法,制备(Z)-N-[1-[[[4-[2-(4-羟甲基噻唑)]]-1-哌啶基]羰基]-2-苯基乙烯基]苯甲酰胺(31)原料药,含量98%以上。药理实施例1、体外抑菌效果实验1、培养基的制备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质量分数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1.8%。每个试管中加入5ml培养基制备成斜面培养基;直径90mm的平皿中加入20ml培养基制备成平板培养基2、实验方法2.1菌株的处理①将阳性菌落使用灭菌接种环转种于平皿PDA培养基活化菌株,丝状型真菌采取一区划线法,置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7天;念珠菌使用三区划线法,置于35℃恒温培养箱,培养2天。②挑取无污染的菌落采取三区划线法转种于平皿PDA培养基进行分纯,培养条件同前。③挑取单独的纯化菌落以“Z”字形转种于斜面SDA试管培养基中,丝状型真菌置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10天后经玻片小培养鉴定到种;念珠菌置于35℃恒温箱,培养2天后接种于科玛嘉培养基显色鉴定到种。本实验采用的的菌株分别为属于皮肤癣菌的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小孢子菌和属于念珠菌的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2.2制作菌悬液挑取适当菌落团块,溶于1mL加入吐温80的0.9%灭菌生理盐水。用微量振荡器震荡2min,充分震荡洗脱出孢子,使用血细胞计数器调节菌悬液浊度至5×106~10×106CFU/mL。2.3制作含菌平板抽取0.5ml菌悬液置于PDA平皿培养基,用灭菌涂布棒使之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2.4打孔加药以直径6mm的打孔器在涂菌后的培养基上打孔,挑去孔内琼脂,将待测试药物分别挤入1ml无菌注射器中,每孔内加药0.1ml。将活性成分溶于DMSO后再按下表所示浓度配制成混合溶液后,作为各组的待测试药物实验组号1234567化合物(31)%0.30.40.50.60.710酮康唑%0.70.60.50.40.3012.5培养与结果测量药敏实验平板置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10天。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每种药的抑菌环半径,记录各药孔周围抑菌圈半径mm值。每株菌同时做3个平板。结果如下(单位mm,n=3,means±s)体外抑菌实验的结果表明,与单用活性成分的实验组6/7和采用其他比例的各实验组相比,实验组3对各种致病真菌的抑制效果显著提高,尤其是对于白色念珠菌,其抑菌效果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基于上述实验结果,以接近1:1的比例确定化合物(31)与酮康唑的比例为1:0.7~1.3,并基于该比例制备制剂实施例的外用组合物。。实施例1化合物(31)5.2g酮康唑4g、,卡波姆9405g,丙三醇50g吐温805g尼泊金乙酯1g氢氧化钠4g蒸馏水加至1000g将卡波姆与吐温80及300ml蒸馏水混合,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后加入上液搅匀,再将酮康唑及化合物(31)溶于适量乙醇后逐渐加入搅匀,补足余量的水搅匀即得透明凝胶。实施例2化合物(31)3.5g酮康唑5g卡波姆93410g丙三醇50g吐温805g氢氧化钠4g蒸馏水加至1000g将卡波姆与吐温80及300ml蒸馏水混合,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后加入上液搅匀,再将酮康唑及化合物(31)溶于适量乙醇后逐渐加入搅匀,补足余量的水搅匀即得透明凝胶。实施例3化合物(31)4.4g、酮康唑4g卡波姆94015g丙三醇50g吐温805g尼泊金乙酯1g氢氧化钠4g蒸馏水加至1000g将卡波姆与吐温80及300ml蒸馏水混合,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后加入上液搅匀,再将酮康唑及化合物(31)溶于乙醇后逐渐加入搅匀,补足余量的水搅匀即得透明凝胶。实施例4化合物(31)4.5g、酮康唑5g卡波姆94010g乙醇60g丙三醇80g吐温8010g尼泊金乙酯1g氢氧化钠4g蒸馏水加至1000g将卡波姆与吐温80及300ml蒸馏水混合,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后加入上液搅匀,再将酮康唑及化合物(31)溶于乙醇后逐渐加入搅匀,补足余量的水搅匀即得透明凝胶。对比例1按照实施例1的配方,将活性成分改为酮康唑10g。对比例2按照实施例1的配方,将活性成分改为化合物(31)10g。药理实施例1真菌抑菌效果对比实验1、材料实验动物为Hartley豚鼠,体重300±20g,雌雄各半,2、菌悬液的制备将须癣毛癣菌菌株在PDA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培养2次(28℃),以保证其活力。于第二次培养5d后,挑其菌落与0.9%生理盐水中,制成终浓度为1×108CFU/mL的菌悬液。3、造模豚鼠背部剃刀剃毛,用日本脱毛蜡脱毛,形成沿脊柱对称的两个4.0cm×4.0cm的无毛区。对无毛区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确认为阴性后用砂纸在豚鼠背上轻轻均匀地摩擦,并将菌悬液200μL均匀涂布于背部无毛区。涂菌1次后,连续观察10天。4、分组及给药取造模成功的实验动物随机分组,每组5只,每只动物的两个无毛区,给予同一种药物,连续给药7d,并记录给药前和给药7d后的评分,评分标准4分:红、肿、皮肤增厚,皮屑致密布满整个皮损部位。3分:红、肿,皮损部位皮屑间有点状正常皮肤,累计小于25%。2分:微红、不肿,皮损部位皮屑间有线状正常皮肤,累计小于50%。1分:不红、不肿,皮损部位有少许皮屑间,75%以上皮肤正常。0分:不红、不肿,基本正常。分组给药与实验结果见下表实验结果表明,实验1~4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物,其对真菌感染模型动物的治疗效果既优于对照组,也优于采用单一活性成分的实验5/6组,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通过优选两种活性成分的比例,提高了对于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实验3/4组,在酮康唑用量仅为0.4%~0.5%的情况下,其效果也明显优于其他实施例,说明特别优选的化合物(31)与酮康唑比例(1:0.9~1.1)能够表现出更好的抗皮肤真菌感染效果。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