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5836发布日期:2018-11-24 11:4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人工晶状体是目前矫正无晶状体眼屈光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在解剖上和光学上取代了原来的晶状体,构成了一个近似正常的系统,尤其是固定在正常晶状体生理位置上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可用于单眼,术后可迅速恢复视力,易建立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根据人工晶体的材质不同,人工晶体分为硬质材料形成的硬性人工晶体和有软性人工晶体,软性人工晶体也被称为折叠人工晶体。使用硬性人工晶体时,在植入时手术切口宽度至少6毫米。相比之下,由软质材料制成的人工晶体可将人工晶体折叠或卷曲缩小自身体积后通过一个较小尺寸的手术切口一般是2-3毫米植入眼球内;此外,疏水性材料一件式人工晶体通常设计为l性襻结构,亲水性材料一件式晶体通常设计成板型襻机构,疏水性材料l型襻结构晶体在晶体折叠或卷圈前通常需要将晶体襻翻折到晶体光学部前面,否则在植入晶体过程中会因后襻为包折在晶体光学部一次性通过手术切口,最终导致后襻部分留在手术切口处,需要操作者手动植入后襻增加操作的复杂性,为避免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因此一般选用亲水性材料,为减少晶体植入手术后的感染风险并且减少患者痛苦,优选的是从小切口植入人工晶体,所以当前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优选的是植入软性人工晶体。推注器植入法是人工晶体植入的一种方法,使用一种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将人工晶状体安放在内,使其卷曲呈柱状,经巩膜隧道或经透明角膜切口推送入囊袋内。亲水性材质人工晶状体推注器具有手术开口小、对眼睛伤害小和术后易恢复的特点,因而在临床上广为使用。

现有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比较成熟的亲水性材质人工晶体植入器大多是属于国外品牌,引进价格昂贵,并且国外引进的系列产品都是一次性人工晶体植入器,晶体夹与推注器分离式放置,使用时晶体夹与推注器组合安装后形成一体,一旦组合安装后无法拆卸,然而在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只有晶体夹的前端出口处会与人体皮肤接触,后部的推注器不会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也就是说推注器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而且在人工晶体植入器中设计及耗材成本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推注器部分,当手术过程中注射出现问题,如晶状体会被良好推出或晶状体推入眼部位置不佳等问题需要重新注射时,现有的人工晶体植入器无法更换晶体夹,从而导致晶体夹连带推注器全部抛弃,造成极大的浪费。

在目前的人工晶体植入器中,使用推注器对人工晶体推注过程中,需要保证人工晶体的状态,才能保证在推注后人工晶体顺利展开,晶体夹放置的位置需要调整好并固定,才能保证人工晶体推注后的状态,进而保证手术的效果,目前使用的推注器部分为了防止晶体夹内盛放的人工晶体在注射过程中沿推注器发生轴向运动,设计了带有约束晶体夹的卡槽结构设计。人工晶体在晶体夹内呈卷曲柱状,在晶体夹安装至推注器过程中,目前采用的方式多是晶体夹通过推注器前端带有缩颈结构的滑槽滑入推注器内,由于滑槽尾部设有缩颈结构来对晶体夹紧固,晶体夹在安装时需要一定的力度,力度过猛会导致人工晶体在晶体夹中的状态改变,在晶体夹受力穿过缩颈结构时会发生强烈的震动,有时甚至可能损伤到人工晶体,不益手术的进行。

在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人工晶体推注过程为最重要的部分,需要缓慢推动推注杆,使晶体慢慢展开于囊袋内,角度与力度的控制尤为重要,要求医生的技术达到一定的标准。现有的注射部件为推注式结构,在进行晶体推注过程时,晶体推进速度、推进进程以及注射角度全凭医生个人经验及感觉,无法对推注力度与推注过程进行标准化,在推注的过程中几乎看不到人工晶体的推进进程,无法掌控推进快慢,也无法掌控晶体推进力度,推注力度过猛导致晶状体在推注时惯性增大,会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推注进程太过缓慢导致人工晶体无法快速顺利落入手术切口部位;此外,在人工晶体推进过程中,角度掌握不准确,植入的晶状体内的人工晶体位置也不准确,造成明显偏位,手术完成的优劣无法标准化控制,增加手术风险,也增大医生心理负担。

目前医疗器械中,还没有一种针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推注器的固定和调节角度的装置。在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医生的操作手法包括角度、力度以及推进的进度操控,经验基本来源于临床,对于一些经验缺乏的医生,很容易产生角度与力度掌握不好导致人工晶体注射位置不准确的情况,增加手术风险,增大医生心理负担,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为实习医生或医学院在校学生提供练习推注器推进速度及角度控制的装置。因此,为医生在进行手术前,对人工晶体推注器的角度有较强的控制和调节经验,研制一种能针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推注器把握推进速度和调节推进角度的培训装置,对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尤为重要。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84537.0)公开了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该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舱设置在外壳前端的开口槽内,防止推注舱左右翻转,且在推注过程中推力得到缓冲,减少后襻的损坏和牵拉,但是,该植入器的推注头(晶体夹)卡在外壳的开口槽处,在将推注头(晶体夹)安放于外壳上时如果推力过大,容易造成开口槽的损坏,晶体夹不能固定,前后晃动给晶体推注过程带来不便;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676150.4)公开了人工晶体推注器,该推注器壳体的前端靠近端部处设置用于安装固定晶体夹的卡槽,能对晶体夹进行固定,但是在晶体夹通过卡槽与壳体连接时,如果用力过大会造成卡槽被破坏,不便于晶体的推注过程。且上述两种人工晶体植入器结构都是晶体夹与推注器一旦组合安装形成一体后无法拆卸,晶体夹无法更换,推注器抛弃无法二次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也增大患者医疗费用。

粘弹剂是一种无刺激、无炎症反映的高弹润滑黏稠剂,其生物相容性优良且无毒,已经广泛应用于眼科各类手术中,粘弹剂在人工晶体植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填充、保护、润滑作用,粘弹剂通常是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已有各种不同品牌的粘弹剂,分为不同的规格、不同品种、不同原料的粘弹剂,由于临床上使用的粘弹剂绝大部分为单一物质组成,鉴于不同眼科手术对粘弹剂要求也不同,甚至手术的不同阶段对粘弹剂要求也不同,所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研制新型粘弹剂,以适应不同眼内显微手术中的需求。因此,至今还没有一种粘弹剂对所有眼内显微手术使用都是理想的。

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改变推注器与晶体夹组合安装方式,降低人工晶体受损风险,以及实现晶体夹更换、推注器二次使用的人工晶体植入器,也没有一种可为实习医生或医学院在校学生提供练习推注器推进速度及角度控制的装置。因此,研制一种能针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推注器把握推进速度和调节推进角度的培训练习用装置,对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本发明变革传统折叠夹与推注器的组合安装方式,降低人工晶体受损的风险,实现折叠夹的拆卸更换,进一步实现推注器的多次使用,减少浪费并降低医疗成本,还可针对实习医生或医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人工晶体注入手术时推注器注入角度及推送力度的精准练习掌握,实现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操作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大大降低手术医疗风险。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包括注入装置,所述的注入装置由折叠夹、针管和推杆组成,在所述折叠夹上设有两个可开合的活动片,在所述针管前端设有与所述折叠夹相适配的环状槽,在所述环状槽上部设有槽口,在所述环状槽内底面上设有与所述折叠夹上的活动片相适配的条状开口,所述折叠夹及闭合后的两活动片通过环状槽上部的槽口卡入环状槽内,所述折叠夹上的闭合后的两活动片经由环状槽内底面上的条状开口穿出,在所述针管内部设有推杆,将注入装置卡放在卡放架上。

一种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包括卡放架和支架,在所述针管下部设有卡放架,所述的卡放架由底杆、推动板和对比推杆组成,在所述底杆右端上部设有支撑杆,在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推送管,在所述推送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贯通的通孔和螺纹孔,在所述推送管的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适配的推动杆,在所述推动杆的外端设有推动板,在所述推送管的螺纹孔内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适配的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的内端与所述通孔内的推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螺杆的外端设有转动杆,在所述底杆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两立杆,在所述由左至右的两立杆上部分别设有固定限位环和固定卡环,在所述固定卡环内套接有对比推杆,所述对比推杆的前端穿过固定限位环并在前端设有l型刻度指示杆,在所述底杆的右端设有u型杆,所述底杆的右端与所述u型杆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杆上部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l型刻度指示杆相对应的刻度,在所述u型杆上端设有支杆,在所述支杆上部设有与所述针管相适配的开口卡环,所述针管通过开口卡环卡接固定并与下部固定卡环内的对比推杆相对应,在所述底杆下表面上设有内凹孔。

所述的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所述的折叠夹由尖端、储晶管和两活动片组成,在所述储晶管的一侧设有开口,在所述储晶管一侧开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活动片,在所述开口左侧的活动片内表面上设有凸起导槽,在所述开口右侧的活动片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开口左侧活动片内表面上的凸起导槽相对应的内凹导槽,在所述储晶管前端设有尖端。

所述的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所述的折叠夹的储晶管外表面为六边形侧边。

所述的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在所述推杆前端设有细杆,在所述细杆前端设有与所述细杆相适配的限位环,在所述细杆上套设有与所述细杆相适配的弹簧,在所述推杆上设有与所述推杆间隙配合且与针管尾部开口相适配的活动卡环,在所述推杆后端设有推柄。

所述的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所述的注入装置密封放置在盒体内,在所述盒体上部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分别设有数个折叠夹卡放槽和针管卡放槽,在所述凹槽内的数个折叠夹卡放槽和针管卡放槽上部设有台阶面,在所述针管卡放槽内底面上设有与所述针管相适配的针管凹槽,在所述针管卡放槽上部设有与所述针管卡放槽相适配的密封盖板,在所述针管卡放槽一侧设有单向气阀,在所述凹槽上部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盖板,在所述盒体一侧设有开口,在所述盒体一侧可开口内设有抽拉式结构的抽拉槽,在所述抽拉槽前侧表面设有把手。

所述的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所述折叠夹通过密封袋真空密封后放入盒体上的折叠夹卡放槽内。

所述的用于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使用的粘弹剂,质量百分比包括:通明质酸钠1~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几丁糖1~4%、秋水仙碱0.01~2%、胰蛋白酶0.01~1%、氯化钠0.85%、磷酸氢二钠0.3%、磷酸二氢钾0.28%。

所述的用于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使用的粘弹剂,质量百分比包括:通明质酸钠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几丁糖2%、秋水仙碱0.1%、胰蛋白酶0.05%、氯化钠0.85%、磷酸氢二钠0.3%、磷酸二氢钾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

通过设置槽口和条状开口,不仅使得晶体夹可由上至下进行卡放固定,而且还可对晶体夹限位固定,解决了目前晶体夹卡放困难,卡入后无法拆卸的问题,实现了晶体夹的更换使用,方便在手术操作中出现失误时进行替换,使一个推注器至少能使用1-3次,改变现有的装置晶体夹与注射器一体化无法拆卸,一次性注射,注射出现问题无法更换晶体夹而导致连带注射器全部抛弃造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可节约成本,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设置对比推杆、刻度和l型刻度指示杆,通过与推注器相对应的对比推杆,使得在进行推注器的推送过程中对比推杆能够进行与推注器相同的推动,并通过l型刻度指示杆和刻度将推进距离进行直观有效的展示,便于医护人员清楚有效的掌握推进距离;

通过设置推动板、转动杆和推送管,实现了对推注器的螺旋旋转推进,不仅可使人工晶体的推注过程缓慢进行,使晶体慢慢展开于囊袋内,而且由于是螺旋施力推注,使得无论摇杆摇速快慢,推杆始终能匀速推动人工晶体进行匀速前进,可使晶状体保持卷曲柱状,避免突然加速人工晶体在晶体夹中的状态改变,能实现晶体推注过程的推注速度和推注力度标准化,可防止推力过猛导致晶状体在推注时惯性增大,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通过设置半球型支撑件、连接件和井字形滑道,可实现卡放有推注器的卡放架能够在半球型支撑件的井字形滑道内进行移动,通过半球切线型的滑道设置,随着卡放架的移动,可实现推注器多方位、多角度的变换,可用于医校和医院对医生的培训,使医生在手术前对于人工晶体推注器的角度有较强的控制和调节经验,避免推注角度问题带来人工晶体注入位置不准确的情况;

通过设置盒体,不仅可实现对推注器及卡放架的存放,而且还可将使用后的推注器进行抽真空消毒密封保存,从而方便了对推注器的二次使用;

本发明的一种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变革传统折叠夹与推注器的组合安装方式,降低人工晶体受损的风险,实现折叠夹的拆卸更换,进一步实现推注器的多次使用,减少浪费并降低医疗成本,还可针对实习医生或医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人工晶体注入手术时推注器注入角度及推送力度的精准练习掌握,实现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操作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大大降低手术医疗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折叠夹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折叠夹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针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推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推注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推注器及卡放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卡放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推送管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井字形滑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折叠夹密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折叠夹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灭菌时间对粘弹剂灭菌情况的影响;

图16是ph值随灭菌时间变化的变化情况;

图17灭菌温度对粘弹剂灭菌情况的影响;

图18是ph值随灭菌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图中:1.尖端,2.凸起导槽,3.储晶管,4.内凹导槽,5.活动片,6.折叠夹,7.槽口,8.环状槽,9.限位环,10.侧耳板,11.针管,12.条状开口,13.开口卡环,14.推动板,15.转动杆,16.推送管,17.对比推杆,18.支撑杆,19.u型杆,20.卡放架,21.转动螺杆,22.推动杆,23.支杆,24.固定卡环,25.立杆,26.刻度,27.内凹孔,28.固定限位环,29.l型刻度指示杆,30.底杆,31.螺纹孔,32.通孔,33.连接件,34.半球型支撑件,35.井字形滑道,36.套接管,37.支撑杆,38.横杆,39.卡珠,40.连接杆,41.松紧螺丝,42.上卡板,43.卡槽,44.下底板,45.内折弯边,46.密封袋,47.六边形侧边,48.扳扣,49.盖板,50.密封盖板,51.台阶面,52.凹槽,53.折叠夹卡放槽,54.针管卡放槽,55.针管凹槽,56.单向气阀,57.盒体,58.开口,59.抽拉槽,60.把手,61.弹簧,62.活动卡环,63.推柄,64.推杆,65.细杆,66.顶板a,67.松紧螺杆a,68.套头,69.u型卡槽,70.顶板b,71.松紧螺杆b。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结合附图1~14所给出的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注入装置包括折叠夹6、针管11和推杆64,所述的折叠夹6由尖端1、储晶管3和两活动片5组成,在所述储晶管3的一侧设有开口,在所述储晶管3一侧开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活动片5,在所述开口左侧的活动片5内表面上设有凸起导槽4,在所述开口右侧的活动片5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开口左侧活动片5内表面上的凸起导槽4相对应的内凹导槽4,在所述储晶管3前端设有尖端1,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折叠夹6的卡放,所述的折叠夹6的储晶管3外表面为六边形侧边47,在所述针管11前端设有与所述折叠夹6相适配的环状槽8,在所述环状槽8上部设有槽口7,在所述环状槽8内底面上设有与所述折叠夹6上的活动片5相适配的条状开口12,所述折叠夹6及闭合后的两活动片5通过环状槽8上部的槽口7卡入环状槽8内,所述折叠夹6上的闭合后的两活动片5经由环状槽8内底面上的条状开口12穿出,在所述针管11内部设有推杆64,在所述推杆64前端设有细杆65,在所述细杆65前端设有与所述细杆65相适配的限位环9,在所述细杆65上套设有与所述细杆65相适配的弹簧61,在所述推杆64上设有与所述推杆64间隙配合且与针管11尾部开口相适配的活动卡环62,在所述推杆64后端设有推柄63,在所述针管11外表面后部两侧设有侧耳板10,在所述针管11下部设有卡放架20,所述的卡放架20由底杆30、推动板14和对比推杆17组成,在所述底杆10右端上部设有支撑杆18,在所述支撑杆18上设有推送管16,在所述推送管1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贯通的通孔32和螺纹孔31,在所述推送管16的通孔32内设有与所述通孔32相适配的推动杆22,在所述推动杆22的外端设有推动板14,在所述推送管16的螺纹孔31内设有与所述螺纹孔31相适配的转动螺杆21,所述转动螺杆21的内端与所述通孔32内的推动杆22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螺杆21的外端设有转动杆15,在所述底杆10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两立杆25,在所述由左至右的两立杆25上部分别设有固定限位环28和固定卡环24,在所述固定卡环24内套接有对比推杆17,所述对比推杆17的前端穿过固定限位环28并在前端设有l型刻度指示杆29,在所述底杆10的右端设有u型杆19,所述底杆10的右端与所述u型杆19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杆19上部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l型刻度指示杆29相对应的刻度26,在所述u型杆19上端设有支杆23,在所述支杆23上部设有与所述针管11相适配的开口卡环13,所述针管11通过开口卡环13卡接固定并与下部固定卡环24内的对比推杆17相对应,在所述底杆10下表面上设有内凹孔27,所述的支架由u型卡槽69、支撑杆37和横杆38组成,在所述u型卡槽69下底面上设有贯穿u型卡槽69下底面的松紧螺杆b71,在所述松紧螺杆b71内端设有顶板b70,在所述u型卡槽69背部表面设有套头68,在所述套头68内设有与所述套头68间隙配合的支撑杆37,在所述套头68外侧面上设有贯穿套头68外侧面的松紧螺杆a67,在所述松紧螺杆a67内端设有顶板a66,在所述支撑杆37上端设有横杆38,在所述横杆38上设有半球型支撑件34,所述半球型支撑件34通过底部的套接管36与所述横杆38间隙配合,在所述半球型支撑件34上表面上设有井字形滑道35,在所述井字形滑道35的两侧壁上部均设有内折弯边45,所述卡放架20通过连接件33与半球型支撑件34上的井字形滑道35进行间隙配合,所述的连接件33由卡珠39、连接杆40、上卡板42和下卡板44组成,在所述连接杆40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卡放架20上底杆10下表面上的内凹孔27相适配的卡珠39,在所述连接杆40下端设有上卡板42,在所述上卡板42下端设有下卡板44,所述上卡板42和下卡板44之间形成与所述井字形换到35上的内折弯边45相适配的卡槽43,在所述上卡板42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松紧螺丝41,所述的注入装置密封放置在盒体57内,在所述盒体57上部设有凹槽52,在所述凹槽52内分别设有数个折叠夹卡放槽53和针管卡放槽54,所述折叠夹6通过密封袋46真空密封后放入盒体57上的折叠夹卡放槽53内,在所述凹槽52内的数个折叠夹卡放槽53和针管卡放槽54上部设有台阶面51,在所述针管卡放槽54内底面上设有与所述针管11相适配的针管凹槽55,在所述针管卡放槽54上部设有与所述针管卡放槽54相适配的密封盖板50,在所述针管卡放槽54一侧设有单向气阀56,在所述凹槽52上部设有与所述凹槽52相适配的盖板49,在所述盒体57一侧设有开口58,在所述盒体57一侧可开口58内设有抽拉式结构的抽拉槽59,在所述抽拉槽59前侧表面设有把手60。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人工晶状体推注装置,进行人工晶状体的卡放时,医护人员将盒体57上的盖板49打开,在无菌环境中打取出推助器和折叠夹6,用粘弹剂填充折叠夹6的管口并向储晶管3加注足够的粘弹剂,另外在硅胶垫上涂上一滴粘弹剂,将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对称地放在打开的折叠夹6内,定位在半圆柱的中央,无论单件式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如何,始终将其向朝着折叠夹6的轴向放置,不对称地放入人工晶状体,可能会造成晶体在推注器中的滚动,用回头无菌镊子将人工晶状体按入两条导槽中,轻轻地来回水平移动人工晶体,以确保其能自由移动,确保人工晶体放置正确,并注意在合拢折叠夹时,不要将人工晶状体光学区边缘或支撑部位夹住,对于c形襻人工晶状体,要采用无菌镊子使c形襻对准晶体光学区方向,将折叠夹的两活动片在一起,直至锁扣闭合;

人工晶体放入折叠夹6内后,将夹放有人工晶体的折叠夹6的两活动片5朝下,并将折叠夹6从推注器前端环状槽8上的槽口7向下卡入,两活动片5从环状槽8底部的条状开口12穿出后折叠夹6刚好卡入环状槽8内;折叠夹6卡放入推注器后将推注器卡放在卡放架20上的开口开环13内并确保推注器与卡放架20上的对比推杆17相对应;

医护人员可将支架通过底部的u型卡槽69卡放在床体两侧边上,通过转动u型卡槽69下部的松紧螺杆b71使得u型卡槽69内的顶板b70持续向上移动并实现u型卡槽69对床体侧边的固定夹放,医护人员根据需要调节支撑杆37的高度并通过松紧螺杆a67和顶板a66实现支撑杆37与套头68的定位卡死;支架安放完毕后,医护人员可通过半球型支撑件34底部的套接管36将半球型支撑件34套放在支撑杆37上端的横杆38上,医护人员可将夹放有推注器的卡放架20通过底部的内凹孔27与半球型支撑件34上的连接件33上端的卡珠39进行卡接固定;

实习医生或医学院在校学生在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模拟练习或手术时,推动半球型支撑件34使得半球型支撑件34在横杆38上进行移动,从而将卡放有推注器的卡放架20推送至与人眼相对应的水平位置,通过半球型支撑件34上的井字形滑道35可通过连接件33使得卡放架20进行滑动,通过卡放架20沿半球型的井字形滑道35滑动可实现对卡放架20进行横向、纵向及高度的调整,从而将推注器进行准确有效的位置定位;卡放架20定位确定后,通过卡珠30和内凹孔27可实现对卡放架20倾斜角度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推注器倾斜角度的调整,使其能更加方便有效的进行人工晶体的注入;

在人工晶体注入时,实习医生或医学院在校学生通过转动转动杆15利用转动螺杆21的螺纹转动将推动板14进行匀速推动,推动板14则会推动前侧推注器上的推杆和对比推杆17进行匀速推动,在推动过程中对比推杆17与推注器内的推杆进行相同距离的位移,通过对比推杆17前端l型刻度指示杆29可清楚直接的了解到推杆位移的距离,从而实现实习医生或医学院在校学生对人工晶体注入进程的直观了解和掌握;

人工晶体注入完毕后,分别将卡放架20推注器及支架取下,将推注器内的折叠夹6由下向上从环状槽8上部的槽口7内推出,将推注器清洗消毒后放回盒体57上的针管卡放槽54内,盖合上密封盖板50后通过单向气阀56与真空机相连对针管卡放槽54内腔进行抽真空,从而实现对推注器的真空消毒保存,以便下次使用,再将卡放架20放回盒体57上的抽拉槽59内,支架从床体上拆卸下来后进行存放即可;本发明不仅可方便有效的实现折叠夹与推注器的卡放固定,还可进行折叠夹的拆卸更换,实现了推注器的多次使用,而且还可针对实习医生或医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人工晶体注入手术时推注器注入角度及推送力度的精准练习掌握,为实习医生进行人工晶体注入手术提供了极大便利,大大保证了人工晶体注入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发明所使用的粘弹剂,质量百分比包括:通明质酸钠1~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几丁糖1~4%、秋水仙碱0.01~2%、胰蛋白酶0.01~1%、氯化钠0.85%、磷酸氢二钠0.3%、磷酸二氢钾0.28%。

本发明所使用的粘弹剂,按浓度计算包括:通明质酸钠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几丁糖2%、秋水仙碱0.1%、胰蛋白酶0.05%、氯化钠0.85%、磷酸氢二钠0.3%、磷酸二氢钾0.28%。

本发明所使用的粘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磷酸缓冲液体的制备:氯化钠0.85%;磷酸二氢钠0.04%;磷酸氢二钠0.28%,按照医用液体的配制方法和操作标准,采用注射用水配制成磷酸缓冲溶液;

步骤2,抑菌溶液体的制备:将配方量的秋水仙碱、胰蛋白酶按照液体混合;

步骤3,透明质酸钠液体的制备:精密称取透明质酸钠原料物质、用磷酸缓冲溶液溶解,制备成透明质酸钠液体,备用;

步骤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液体的配制:精密称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原料物质,用磷酸缓冲溶液溶解,制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液体,备用;

步骤5,几丁糖液体的制备:精密称取几丁糖原料物质,用磷酸缓冲溶液溶解制备几丁糖液体,备用;

步骤6,将步骤2、3、4、5的液体去配方量混合,将混合液加入置混合搅拌装置中,搅拌10~20min分钟使溶解搅拌均匀;

步骤7,将搅拌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循环20min,调节ph值8~9,渗透压300~330,100℃灭菌40min,灯检合格后包装,检验。

本发明所使用的粘弹剂,具有抑菌、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离、缓释药效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眼内显微手术。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组织粘附性,对组织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几丁糖具有选择性促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生长而抑制呈纤维细胞生长的生物特性,从而促进组织生理性修复,抑制疤痕形成,减少组织黏连的作用。秋水仙碱具有抑制所用,同时还具有抗炎作用。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渗透压与眼泪相同,因此对眼睛刺激小,作为接触眼球水晶体的润滑剂。本发明所使用的粘弹剂,搅拌过程采用混合搅拌机,相较于传统的搅拌工艺,本发明通过使用混合搅拌装置可以大大降低悬浊物,缩短搅拌时间,实现均匀溶解,不仅可以提高搅拌的速度,还能提高搅拌的效率,且搅拌时水流速度缓和,避免堆积,实现全水溶,可实现对原料混合溶液进行充分搅拌,以保证用药剂量准确、安全有效,保证制剂产品中各成分的均匀分布,保证药物制剂的质量。

本发明所使用的粘弹剂,各重量百分比配比组成表1

本发明为制得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疗效高的粘弹剂,对灭菌的工艺方法进行单因素实验。

取实施例1制得的粘弹剂,保证灭菌温度为100℃,分别设置灭菌时间分别为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分别观察灭菌情况和粘弹剂ph变化,如图15、图16所示。图15是在灭菌温度为100℃时,灭菌时间对粘弹剂灭菌情况的影响,由图15可知,随着灭菌时间的增加,灭菌效果显著增加,从灭菌时间15min时,粘弹剂为无菌情况,粘弹剂含菌量为0;图16是ph值随灭菌时间变化的变化情况,灭菌前ph值为8.5,由图16可知,当灭菌时间超过15min时,ph值变化较大。为保证灭菌前后ph值变化不大,综合考虑,灭菌时间为40min。

取实施例1制得的粘弹剂,灭菌时间为40min,分别设置灭菌温度为80℃、90℃、100℃、110℃、120℃,分别观察灭菌情况和粘弹剂ph变化,如图17、图18所示。图17是灭菌时间为15min时,灭菌温度对粘弹剂灭菌情况的影响,由图17可知随着灭菌温度的升高,灭菌效果显著增加,从灭菌温度100℃开始,粘弹剂为无菌情况,粘弹剂含菌量为0;图18是ph值随灭菌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灭菌前ph值为8.5,由图18可知,当灭菌温度超过100℃后,ph值变化较大。为保证灭菌前后ph值变化不大,综合考虑,灭菌温度为100℃。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灭菌条件为100℃、40min。

动物实验:粘弹剂对鼠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

1)样品及剂量: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粘弹剂。

2)实验动物与分组: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80只,体重18g~22g,将小鼠制作成白内障模型。动物分组小鼠40只为一组,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两组。

3)实验方法:对小鼠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术中实验组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粘弹剂,空白组用普通粘合剂,观察术后大鼠后囊膜混浊情况。结果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粘弹剂对鼠眼后发性白内障起到抑制作用,粘弹剂作用更确切、疗效更好,长期效果更明显,且在术后第3天完全消失,不会对眼部产生不良影响。术后第6个月,实验组小鼠后囊混浊眼发生率10%,低于空白对照组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发明粘弹剂较普通粘合剂能更好的预防后发性白内障。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