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89715发布日期:2018-09-21 20:22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属药物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部位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之诊断技术的进步,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江学良,崔慧斐.溃疡性结肠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由于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治疗相当棘手,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郝微微.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志,2002,31(12):1100.]。近30年来,美沙拉嗪一直被公认为是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白三烯等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以及清除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少了能引起炎症反应的花生四烯酸的合成,对肠黏膜的炎症起显著抑制作用[胡冬根.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比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海峡药学,2015,27(11):111-112.]。且该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容易被患者接受[魏中山.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51-52.]美沙拉嗪在临床治疗UC中主要采用口服和直肠给药两种方式。由于中国UC患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直肠、乙状结肠和左侧结肠段,口服制剂存在小肠过早释药,结肠定位效果差,给药次数多,服药剂量大的问题。相对于口服给药,直肠给药能定位作用于局部病灶,缓解症状快,具有针对性治疗局部病理变化的优势[刘剑锋.应用5-氨基水杨酸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效果[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2):1672-1674.;尹诗文.中药煎剂联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然而,目前直肠常用的灌肠剂、栓剂等剂型仍不适应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实际需求。经大量临床应用发现,灌肠剂药物扩散面积大,临床疗效较好,但仍普遍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该类疾病疗程较长,需要医护人员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给药操作,极为不便;二是不能在肠内滞留,为保证药物作用时间,要求患者给药后必须平躺较长时间,且作用时间仍有限[李冠麟,中医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8):140-141.];三是易泄漏而污染衣物,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而栓剂使用时,一是药物难以达到远离肛门的结直肠段病灶发挥作用;二是熔融后扩散面积较小,难以在结直肠段广泛分布,导致疗效不理想甚至没有效果[Ban,E.andC.Kim,Designandevaluationofondansetronliquidsuppositoryforthetreatmentofemesis.ArchivesofPharmacalResearch,2013.36(5):p.586-592.]。因此,针对UC给药需求,临床需要研究开发新剂型,使药物能广泛于病灶肠段长时间接触,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原位温敏凝胶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原位温敏凝胶室温下为液态,在体温下可实现凝胶化,既具有灌肠剂分布范围广的优势,又可在给药位置快速凝胶化以实现定位给药,有效防止药物泄漏,大大降低了给药难度,且能紧密黏附于用药部位,滞留时间长,极大地改善用药便利性,实现定位、连续给药[申去非,黄芩苷液体栓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与前项所述直肠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性能要求十分契合,有望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适宜剂型。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研究将原位温敏凝胶用于结直肠疾病定位给药,主要探讨了其在结肠肿瘤中的应用效果,如Lin,H.R[Lin,H.R.,C.C.Tseng,Y.J.Lin.,M.H.Ling.2012.ANovelIn-Situ-GellingLiquidSuppositoryforSite-TargetingDeliveryofAnti-ColorectalCancerDrugs.JournalofBiomaterialsScience23:807-822.]将奥沙利铂制成直肠用的温敏凝胶,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温敏凝胶在体内的最大血药浓度为16.3μg/ml,口服溶液在体内的最大血药浓度为12.5μg/ml,且曲线下面积为88.6μg·ml-1·h-1,也明显高于口服溶液(51.8μg·ml-1·h-1)。Lo,Y.L.[Lo,Y.L.,Y.Lin,andH.R.Lin.2014.EvaluationofEpirubicininThermogellingandBioadhesive.LiquidandSolidSuppositoryFormulationsforRectal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15:342-360.]等将表柔比星制成温敏凝胶并进行体内实验,结果发现温敏凝胶的曲线下面积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3.04h×μg/mL和67.02%,明显高于口服溶液和直肠溶液,且抗肿瘤效果也优于直肠溶液和口服溶液。Yuan,Y.,C.[Yuan,Y.,C.Ying,L.Zhang,H.P.Zhu,Y.S.Guo,B.Zhong,X.Hu,L.Zhang,X.H.Wangand.Chen.ThermosensitiveandmucoadhesiveinsitugelbasedonpoloxamerasnewcarrierforrectaladministrationofnimesulideChen.InternationalJournalofPharmaceutics2012.430:114-119.]等也对尼美舒利直肠用温敏凝胶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栓剂相比,温敏凝胶也有较大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因此,基于直肠原位温敏凝胶的已有研究基础,探讨将其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将具有原始创新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申请号:201610310802.1,发明名称:美沙拉嗪温敏凝胶灌肠液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延长美沙拉嗪在结肠内滞留时间的温敏凝胶型灌肠液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由主药美沙拉嗪、温敏型凝胶基质泊洛沙姆、生物粘附材料、稳定剂及适量水组成。该专利提供的美沙拉嗪结肠用温敏凝胶灌肠液在室温下为自由流动的液体,以液体形式推注到结肠,具有药物分布均匀、铺展性好的优点;随之在体温条件下迅速发生相转变,形成非化学交联的半固体凝胶,加上生物粘附材料的黏膜粘附作用,从而延长药物在结肠内的滞留时间。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另一种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主药及辅料制备而成:主药美沙拉嗪6.7%、温敏材料17%~22%、温度调节剂0%~10%、生物黏附剂0.1%~1.5%、防腐剂0.01~10%,其余为水。其中,所述温敏材料为泊洛沙姆407、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PDEAAm)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温度调节剂为泊洛沙姆188、聚乙二醇4000、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生物黏附剂为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卡波姆971P、卡波姆934、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防腐剂为苯扎溴铵、甘油、丙二醇、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温敏材料为P407;所述的温度调节剂为泊洛沙姆188;所述的生物黏附剂为羟丙甲纤维素;所述的防腐剂为苯扎溴铵,其重量百分比为:美沙拉嗪6.7%,羟丙甲纤维素0.42%,泊洛沙姆40718.11%,泊洛沙姆1883.46%,苯扎溴铵0.02%。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所述的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a、主药、原料预处理;b、将防腐剂、温度调节剂、生物黏附剂依次加入纯水中,每加一种组分,需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组分;c、将处理后的美沙拉嗪加入步骤b的溶液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d、将温敏材料加入步骤c的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润湿,补加水至足量,于4℃下放置,至溶胀完全,即得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其中,a步骤所述的主药美沙拉嗪的预处理方式为:经气流粉碎、高压均质、球磨中的一种或几种处理。其中,所述的气流粉碎条件为:进料速度40~80V,气源压力0.2~0.8mPa,粉碎压力0.1~0.6mPa,加料压力0.2~0.6mPa,粉碎次数1~5次。所述的高压均质条件为:药物浓度1%~6.7%,均质次数5~40次,均质压力5000~15000psi,进料速度25~45HZ,稳定剂为吐温-80、P188、P407、十二烷基硫酸钠中一种或几种,稳定剂用量0%~2.68%。所述的球磨条件为:球磨时间20~240min,转速1000~1500,温度15~50℃,球料比为2:1、1:1、1:2中的一种,稳定剂为吐温-80、P188、P407、十二烷基硫酸钠中一种或几种,稳定剂用量0%~2.68%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在制备直肠给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与申请号:201610310802.1(以下简称“对比专利”)的专利技术相比:1、辅料差别较大,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温敏材料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PEO/PPO)嵌段共聚物,如P407及P188,且多以两者合用为主,本发明与对比专利相比,生物黏附剂种类不同,以HPMC为黏附材料制得的制剂具有较好的黏度和流动性,且直肠滞留效果较好。且对比专利中的其他辅料(复合生物黏附剂、金属络合物、防腐剂和水溶性抗氧剂)相比,本发明中除温敏材料外,仅用了单一的生物黏附剂和防腐剂,辅料更简单。2、本专利中通过使用气流粉碎、高压均质和球磨法对溶出度进行考察,发现减小粒径能明显提高制剂的溶出度;未处理的原料配成制剂,得到的溶出度较低;且未处理的原料配成的制剂放置一天后有明显分层,而经气流粉碎、高压均质和球磨后的制剂稳定性明显优于对比专利。本发明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以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卡波姆971P、卡波姆934、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生物黏附剂,制备的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给药后不会发生泄露,降低了给药难度。2、本发明在制剂配方中添加温度调节剂,明显提高了温敏凝胶的胶凝温度,可有效避免凝胶剂在较低温度发生胶凝。3、本发明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制备工艺简单,对加料顺序无严格限制。综上所述,本发明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的应用可以实现结直肠定位、连续给药,提高其临床用药效果,并能极大地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用药便利性。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图2:体外释放温敏凝胶玻璃样品池结构示意图图3:体外释放温敏凝胶样品放置示意图图4:美沙拉嗪体外释放曲线图图5: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大鼠直肠滞留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根据不同辅料用量制备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的质量评价:设置20个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实验组,以美沙拉嗪、羟丙甲纤维素、泊洛沙姆188和泊洛沙姆407为原辅料;其中,主药美沙拉嗪含量6.7%,分别根据表1中辅料用量制备温敏凝胶,制备方法为取适量纯水,将相应量的各组分加入纯水中,加入顺序为羟丙甲纤维素、泊洛沙姆188、美沙拉嗪、泊洛沙姆407,每加一种组分,需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组分,最后用纯水补足重量,在4℃冰箱中保存至泊洛沙姆407完全溶胀,即得。测定其凝胶温度,结果见表1。表1:根据不同辅料用量制备的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温度结果注:“—”表示未检测到胶凝温度。根据不同辅料用量制备的美沙拉嗪直肠原位温敏凝胶温度结果,采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对各自变量和变量的关系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以拟合方程的拟合优度(R2)和置信度(P)作为模型判定标准,数学模型如下:T=-35.28771+4.00152*X1+7.86724*X2+8.48034*X3-0.063000*X1*X2-0.16071*X1*X3-0.36429*X2*X3-0.12824X12-0.25588*X22-1.13482*X32;(R2=0.9875,p<0.0001),由R2和P值可看出,该模型拟合度较优。在优化处方中选择6个具有代表性的辅料配比,通过体外质量评价,进一步筛选出最优处方。下面通过具体实验例对处方筛选作进一步描述说明。实施例1:原料处理方式:采用气流粉碎法,用实验室气流粉碎机YQ50处理原料药,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4mPa,加料压力0.4Mpa,粉碎两次,得到初粉原料药。再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2mPa,加料压力0.45mPa,粉碎1次,得到最终原料药粉末。处方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处理后的美沙拉嗪6.7%工艺:根据上述处方,将相应量的各组分加入纯水中,加入顺序为苯扎溴铵、羟丙甲纤维素、泊洛沙姆188、处理后的美沙拉嗪、泊洛沙姆407,每加一种组分,需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组分,在4℃冰箱中保存至泊洛沙姆407完全溶胀,即得。实施例2:原料处理方式:采用气流粉碎法,用实验室气流粉碎机YQ50处理原料药,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4mPa,加料压力0.4Mpa,粉碎两次,得到初粉原料药。再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2mPa,加料压力0.45mPa,粉碎1次,得到最终原料药粉末。处方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处理后的美沙拉嗪6.7%羟丙甲纤维素1.17%泊洛沙姆40718.11%泊洛沙姆1883.67%苯扎溴铵0.02%工艺:根据上述处方,将相应量的各组分加入纯水中,加入顺序为苯扎溴铵、羟丙甲纤维素、泊洛沙姆188、处理后的美沙拉嗪、泊洛沙姆407,每加一种组分,需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组分,在4℃冰箱中保存至泊洛沙姆407完全溶胀,即得。实施例3原料处理方式:采用气流粉碎法,用实验室气流粉碎机YQ50处理原料药,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4mPa,加料压力0.4Mpa,粉碎两次,得到初粉原料药。再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2mPa,加料压力0.45mPa,粉碎1次,得到最终原料药粉末。处方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工艺:根据上述处方,将相应量的各组分加入纯水中,加入顺序为苯扎溴铵、羟丙甲纤维素、泊洛沙姆188、处理后的美沙拉嗪、泊洛沙姆407,每加一种组分,需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组分,在4℃冰箱中保存至泊洛沙姆407完全溶胀,即得。实施例4原料处理方式:采用气流粉碎法,用实验室气流粉碎机YQ50处理原料药,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4mPa,加料压力0.4Mpa,粉碎两次,得到初粉原料药。再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2mPa,加料压力0.45mPa,粉碎1次,得到最终原料药粉末。处方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工艺:根据上述处方,将相应量的各组分加入纯水中,加入顺序为苯扎溴铵、羟丙甲纤维素、泊洛沙姆188、处理后的美沙拉嗪、泊洛沙姆407,每加一种组分,需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组分,在4℃冰箱中保存至泊洛沙姆407完全溶胀,即得。实施例5原料处理方式:采用气流粉碎法,用实验室气流粉碎机YQ50处理原料药,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4mPa,加料压力0.4Mpa,粉碎两次,得到初粉原料药。再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2mPa,加料压力0.45mPa,粉碎1次,得到最终原料药粉末。处方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工艺:根据上述处方,将相应量的各组分加入纯水中,加入顺序为苯扎溴铵、羟丙甲纤维素、泊洛沙姆188、处理后的美沙拉嗪、泊洛沙姆407,每加一种组分,需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组分,在4℃冰箱中保存至泊洛沙姆407完全溶胀,即得。实施例6:原料处理方式:采用气流粉碎法,用实验室气流粉碎机YQ50处理原料药,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4mPa,加料压力0.4Mpa,粉碎两次,得到初粉原料药。再控制进样速度65V,气源压力0.6mPa,粉碎压力0.2mPa,加料压力0.45mPa,粉碎1次,得到最终原料药粉末。工艺:根据上述处方,将相应量的各组分加入纯水中,加入顺序为苯扎溴铵、羟丙甲纤维素、泊洛沙姆188、处理后的美沙拉嗪、泊洛沙姆407,每加一种组分,需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组分,在4℃冰箱中保存至泊洛沙姆407完全溶胀,即得。实施例7:原料处理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药物浓度6.7%,均质次数40次,均质压力15000psi,进料速度35HZ,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7%,高压均质后得到美沙拉嗪混悬液。工艺:根据上述处方,将相应量的各组分加入美沙拉嗪混悬液中,加入顺序为苯扎溴铵、羟丙甲纤维素、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407,每加一种组分,需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组分,最后加入纯水定量,在4℃冰箱中保存至泊洛沙姆407完全溶胀,即得。实验例:8:原料处理方法:采用球磨法,球磨时间120min,转速1200,温度20~40℃,球料比为1:1,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7%。工艺:根据上述处方,将相应量的各组分加入美沙拉嗪混悬液中,加入顺序为苯扎溴铵、羟丙甲纤维素、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407,每加一种组分,需不断搅拌至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组分,最后加入纯水定量,在4℃冰箱中保存至泊洛沙姆407完全溶胀,即得。一、体外质量评价1.粒径测定:采用ZEN3690型粒度仪测定均质、球磨后美沙拉嗪混悬液及制剂的粒径,结果见表1。表1实施例7~8混悬液及制剂粒径测定2.胶凝温度测定:采用反转试管法测定,操作方法为取4ml凝胶溶液于试管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将带有温度计的试管置于温度为37±0.5℃的水浴锅中,待将试管反转180°,凝胶溶液不流动并能坚持30s时,此温度即为胶凝温度。胶凝温度结果见表2。表2实施例1~8胶凝温度测定结果(n=3)序号实测均值(℃)实施例133.6±0.2实施例232.3±0.3实施例333±0.2实施例431.3±0.1实施例532±0.3实施例631.4±0.2实施例732.0±0.2实施例832.2±0.33.体外释放度考察:以美沙拉嗪的释放量为指标,采用改良浆法对实施例1~8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溶出介质的选择:直肠环境近中性,并具有一定缓冲能力,因此选择pH7.4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本发明的体外释放度测定的介质。体外释放测定方法:采用桨法测定,称取1g美沙拉嗪温敏凝胶于玻璃样品池中(直径28mm,见图2),用橡皮筋将半透膜(分子量12000~14000)固定于样品池上,然后将样品池倒放入溶出杯中(见图3),以使每个样品池中凝胶与溶出介质接触面积一致。向溶出杯中加入pH7.4的磷酸缓冲盐溶出介质900ml,设置转速为100r/min,温度为37℃,分别于15,30,60,120,180,240,360,480,600,720min取出3ml,同时补充3ml的新鲜溶出介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HPLC测定美沙拉嗪含量,计算美沙拉嗪的累计释放度。体外释放结果的评价:采用OriginPro8.0软件对8个实施例的溶出曲线进行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拟合优度以校正决定系数(R2)和方差分析(P)等参数进行衡量,R2越接近1,P<0.05则表示拟合有统计学意义,T50和Td分别表示溶出50%和63.2%所用时间,见表3。拟合结果表明各处方溶出曲线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均能成功,且T50均在4小时以上,显示出明显的缓释性能。实施例1-6溶出曲线进行两两对比计算f2值,结果均大于50,显示6个处方样品的释药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实验例1中P407和HPMC用量最小,使制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够在肠道内广泛分布,且使用最少的辅料量就能达到预期的关键质量属性,故确定实验例1为优选处方。实验例7-8溶出曲线进行两两计算对比f2值,结果大于50,显示原料均质或球磨对释药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表3实施例1~8溶出拟合模型二、体内滞留评价以温敏凝胶在大鼠体内滞留时间为指标,通过观察给药后凝胶泄露情况对实施例1~8进行考察。取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3只,向温敏凝胶中加入0.7%亚甲基蓝染料,采用大鼠灌胃针通过肛门将各处方温敏凝胶0.2mL给予至肛门以上4cm直肠段,观察肛门周围毛色,以判断凝胶是否有从肛门泄露,如没有未泄露,分别于给药后30min、3h、6h各放血处死1只大鼠,解剖并观察凝胶在直肠的分散黏附情况,以判断其在直肠的滞留情况。体内滞留结果评价:根据滞留结果显示实施例1~8在6h内均未出现凝胶泄露的情况,表明药物在直肠滞留时间长,可以实现连续给药,凝胶在直肠滞留情况见图5。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